星火站■京沈高铁始发站星火站主体结构封顶


星火站■京沈高铁始发站星火站主体结构封顶
图片
昨日 , 星火站在主体结构封顶后已初具规模 。 新京报采访人员 王贵彬 摄

星火站■京沈高铁始发站星火站主体结构封顶
图片
京沈高铁始发站星火站效果图 。 北京铁路局供图
昨日上午10时半 , 随着最后一根长13.5米、重10.8吨的钢结构杆件在37米高空完成合龙 , 北京七大铁路交通枢纽之一的京沈高铁始发站星火站主体结构顺利封顶 。 下一步 , 工程将进入装饰装修和机电安装阶段 , 预计年底星火站可具备通车使用条件 。
京沈高铁星火站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基础设施、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规划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 京沈高铁将连接北京和沈阳 , 建成后将成为进出东北的又一重要门户 , 实现北京至沈阳“2.5小时交通圈” 。
星火站站房建筑面积18.3万平方米 , 站台面积4.35万平方米 , 雨棚面积6.22万平方米 , 设计总规模为7台15线 , 最高聚集人数5000人 。 建筑檐口高度为37米 , 主体结构共3层 , 其中地上2层、地下1层 , 局部设夹层 。
亮点1
钢结构每条焊缝旁都有签名
星火站钢结构屋盖施工分布广、吨位大、跨度大、施工精度要求高 , 整个屋盖桁架面积4.2万平方米 , 由多达1.5万根杆件焊接组成 。 采访人员在现场了解到 , 星火站钢结构每条焊缝旁都有一个签名 , 这个签名好比是焊缝的“出生证明” , 现场类似的签名多达12000个 , 每条焊缝的质量都是全程可追溯 。 在超声波自检和第三方检测中 , 星火站焊缝一次探伤合格率达99%以上 。
“星火站站房屋盖设计构造为大跨度空间鱼腹式倒三角管桁架体系 , 一共有32根双倾斜梭形斜柱 , 截面变化大、节点复杂 。 ”中铁建设星火站项目钢结构安装负责人汪韦韦告诉采访人员 , 这样的钢结构施工安装难度甚至不亚于外科手术 。 在施工时 , 需要用两台吊车将长19米、重28.4吨的梭形斜柱同步抬吊到离地近30米的屋盖处 , 斜柱顶部铸钢件安装精度高 , 偏差必须精准控制在2°以内 。 斜柱安装完成后 , 两名专业焊工趴在10层楼高的斜柱上进行同步对称焊接 , 历时4天 , 累计消耗180公斤(相当于3个成人体重)的焊丝量完成斜柱焊接 。
亮点2
站房雨棚上盖屋面为停车场
为了方便旅客进出车站 , 星火站在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到了旅客行走路线的合理性 。 采访人员从工程示意图上看到 , 车站钢结构区域南北两侧被规划为停车场 , 据了解 , 该车站站房雨棚上盖屋面为停车场的设计是全国首例 , 也是在全国面积最大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雨棚上盖停车场 。
根据设计规划 , 停车场地上区域最多可停放社会车辆555台 , 从停车场到站内 , 平均距离只有200米 , 步行仅需3分钟 。 加上地下600余个车位 , 星火站预计将提供千余个车位 , 可极大地缓解车站人流密集、交通不便的问题 。
为方便旅客进出车站 , 站房与公交、出租、地铁等市政配套也采用一体化设计 , 采用“多进多出”的方式 , 规划建设中的地铁M3线和R4线贯通车站西广场 , 实现出行旅客零换乘 。 此外 , 车站出站层设计有快速进站厅 , 旅客无需到高架候车室 , 从出站层也可以快速进站 。
亮点3
玻璃幕墙设计灵感来自屏风
从空间位置上看 , 星火站地处北京市朝阳区四环与五环之间 , 作为北京东部地区的全新高铁枢纽 , “灰砖、红墙、金瓦”的北京元素在站内随处可见 。
“以屏风为设计灵感的玻璃幕墙 , 高6米、重750公斤 , 创下了国内站房单片玻璃高度之最、重量之最 。 ”中铁建设星火站项目装饰装修负责人崔凯告诉采访人员 , 由486块玻璃幕墙组成的254米长的玻璃长卷 , 通透的视野将给置身其中的旅客舒适的自然感 。
星火站还是国内首个运用综合智慧管控系统的高铁站房 , 该系统集综合节能系统、车站设备智能监控系统、3D站房漫游可视化系统、远程运维系统四大系统于一身 。 分页标题
传统的客运站房 , 设备管理与维护过程需要大量的专人定期巡检和检修 。 车站采用的3D站房漫游可视化系统 , 通过电脑或手机就能随时、随地登录查看 , 一旦发现故障点 , 远程运维系统就能在第一时间介入 , 故障点的各类信息会以短信等形式推送到检修人员手机上 。 与传统模式相比 , 星火站综合智慧管控系统将有效降低车站后期的人工维护成本 。
新京报采访人员 裴剑飞
(责任编辑:李显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