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见者博多闻者智」春秋争霸的历史变化,吴越争霸,历史重心向东南倾斜
引言
春秋争霸的历史变化 , 实际上有很多方面 ,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争霸以及争霸之后的变化 。 首先 , 春秋争霸一开始的重心在中原 , 但春秋五霸过去之后 , 历史的重心就开始向东南方向倾斜了 。
到了春秋中后期 , 吴越渐渐兴起 。 这一现象在中国历史上很重要 。 我们知道 , 远古时期 , 在今天的长江中下游这一带 , 就有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 。
商代的时候 , 在今天的江西一带 , 有所谓的吴城文化 , 考古人员在江西一带发现了一些青铜器 。 再往后 , 就到了有文字记载的时期 , 也就是吴越争霸 。
本文插图
由夏姬联系的吴越争霸和晋楚争霸
而吴越争霸实际上就是由于楚国不断地向南方拓展 , 惊醒了吴越这一带所潜在的历史力量 , 促使它们崛起 。 其实 , 自远古以来 , 这个地区始终有人生存 , 只是没有崛起的契机 。 《左传》以及清华简中《系年》这一篇 , 也讲到吴越争霸和晋楚争霸的关系 。
这种关系很有意思 , 跟一个女人有关 。 这个女的叫夏姬 , 她是郑穆公的女儿 , 嫁给了陈国一个叫御叔的大夫 。 夏姬生了一个儿子 , 叫夏征舒 。 但是清华简出土的文献《系年》有不同的记载 , 说夏姬的丈夫就是夏征舒 。 这个女人长得非常漂亮 , 陈灵公、孔宁、仪行父就组团到她家去瞎闹 。 夏征舒长大后 , 就用强弓硬弩把陈灵公给射死了 , 而仪行父则逃到了楚国 。
这样一来 , 楚庄王就找到了灭陈的理由 , 一下就把陈国灭了 。 后来他听了大臣的建议 , 觉得灭一个国家 , 带来的负面影响太大 , 所以又恢复了陈国 。 就这样 , 夏姬作为战利品 , 来到了楚国 。 楚庄王对她很感兴趣 , 但是大臣劝他 , 说这个女人不吉利 , 妨男人 。 楚庄王还是英明的 , 一咬牙没要 。 但是按照《左传》的说法 , 子重、子反也都想要她 。
这时候有个叫申公巫臣的就站出来 , 说这个女人已经弄死好几个男人了 。 子重、子反一听这个 , 摸了摸脖子也打消了念头 。 后来楚庄王就把她送给了连尹襄老 。 在灭陈之后的邲之战当中 , 连尹襄老也死了 。 之后 , 连尹襄老前妻生的儿子黑要也跟夏姬有了一种瓜葛 。 这个女的长得漂亮 , 所以人见人爱 。
本文插图
十多年过去了 , 申公巫臣始终对夏姬念念不忘 , 后来他就约了她一块儿逃跑 。 他让夏姬到郑国去找她丈夫的尸体 , 然后约定在郑国见 。 申公巫臣是外交官 , 他到齐国访问 , 在回来的路上就将复命的任务交给了副使 , 自己跟夏姬一块儿跑了 。
就在这个时候 , 子重、子反等留在楚国的大臣得知了这一消息 , 心说:你不让我们娶 , 原来你是给自己留着!结果 , 这两人就把申公巫臣留在楚国的家属杀掉了 , 这是泄私愤 。
本文插图
我们可以大胆猜测 , 巫臣和夏姬之间应该是有某种默契的 。 按照《左传》的记载 , 陈国灭亡的时候 , 夏姬的儿子已经能开弓射箭杀人了 , 他的年岁肯定不小了 , 那此时的夏姬怎么也得三十多岁了 。 又过了十来年 , 夏姬早已经是老太太了 。
但是 , 文献记载未必可靠 , 关于她有很多不可信的说法 , 比如说她三次返老还童 , 回到18岁 。 所以我们说为什么清华简《系年》可能更可信呢?如果她是夏征舒的媳妇 , 那申公巫臣跟她跑的时候 , 她应该还在诱人的年纪 。
总之 , 因为申公巫臣把她带走了 , 所以楚国人杀掉了他的家属 。 申公巫臣就立下毒誓 , 要让楚国从此不得安宁!于是他就跑到晋国 , 向晋国提了一条建议 , 在楚国的背后培植一股力量 , 也就是吴国 。分页标题
而后来吴国又得到伍子胥和孙武的帮助 , 吴王阖闾依靠这些人霸业中兴 。 而吴国的崛起 , 又引发了越国的崛起 。 而越国的崛起很有可能就是楚国人在吴国背后培植的力量 。
本文插图
春秋争霸的历史变化
总之 , 历史大势向南方滚动 , 春秋争霸由中原发展到南方长江下游地区的吴越 。 孔子在世的时候 , 其他诸侯国就受越国、吴国的威胁 , 吴国甚至在伍子胥的领导下 , 三战入郢 , 打了著名的柏举之战 。 在不断的战争当中 , 中国文化的热点在不断地扩张 , 这是一大变化 。
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变化 , 那就是在争霸过程当中 , 尤其是霸业结束了以后 , 列国的大家族开始兴起 。 这些大家族 , 尤以晋国的家族为典型 。 而晋国自进入春秋以来 , 为了保证权力的合理继承 , 有一条规矩 , 叫"不畜群公子" , 就是不养群公子 。 一旦老的诸侯确定了接班人以后 , 其他的公子就到其他国家去做"寓公" , 免得他们生出非分之心——争夺权力 。
我们知道当时是个家族时代 , 要想打仗就得利用一些家族 , 于是统治者就在晋国内部培植了几大家族 , 其中有范氏、中行氏、韩赵魏三家 , 以及栾氏等六七个大家族 , 这些家族慢慢火并 , 后来剩下三家 , 也就是韩、赵、魏 。
这和后来春秋战国之际发生权力更迭有密切的关系 , 贵族权力内部的大家族趁势崛起 。 我们看到 , 历史在不断重演 。 周王的贵族 , 为国家征战 , 慢慢发展出一个庞大的贵族阶层 , 导致王权衰落;而在列国 , 这种情形重演了一遍 。 这是第二个方面的变化 。
还有一项变化就是国人走下了历史舞台 。 国人这个群体变成了"编户齐民" , 就是一般小百姓 。 这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 。
本文插图
从封建制看贵族和平民的关系
什么意思呢?我们要从封建制开始说起 。 前边我们也讲过 , 有些学者说国人是平民 , 实际上这都是受西方历史的影响 。 因为西方的确有个平民阶层 , 在和贵族阶层不断地较量 , 争取权利 。 比如罗马 , 一开始罗马人的公民权只被授予了很少一部分人 , 罗马城里边的其他人 , 比如手工业者以及非罗马人 , 就不断地向贵族要求权利 。
一开始设保民官保护他们的权利 , 后来他们进入议会 , 人家开会商量事情 , 他们就搬个小板凳 , 坐在旁听席上 , 再后来慢慢就有了投票权 。 所以 , 在西方 , 平民阶层向贵族争争夺权力利的阶级斗争是非常明晰的 。 于是有的学者就受了这个影响 , 认为所谓国人就是平民 , 实际上不是 , 要比那复杂得多 。
还是从封建说起 , 封建的时候 , 比如伯禽封于鲁 , 他必须带着他的家族、亲人们一起前往鲁地 , 这些人就是贵族 。 但我们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 过小日子是这样 , 一个国家也不例外 , 同样需要手工业者 , 需要各方面的人 。
所以我们看到 , 西周封建的时候 , 就把一些殷商人中有手艺的 , 直接分配给诸侯 。 像鲁国在《左传》中就有对长勺氏和尾勺氏的记载 。 《曹刿论战》里边讲战于"长勺" , 这里的"长勺"指的就是做长把勺的这个人群 。 在西周封建的时候 , 殷商遗民长勺氏就被封给了鲁国 , 同时晋国封建的时候得了九族 , 卫国封建的时候得了殷民七族 。 这些人相对于周人而言 , 他们是被征服者 , 而在土著眼里 , 他们实际上都是征服者、闯入者 。
对于周人来说 , 这些人是殷商遗民 , 如果不好好待他 , 他不给你干活 , 他跟你不一条心 , 你怎么办?所以我们看到周人对这些人也是以拉拢为主 , 给他们立社 , 赋予他们相应的政治权利 , 他们也就成了国中人 。 所以国中人成分非常复杂 , 绝对不像罗马那样有清晰的阶级斗争 , 而是有不同的来历 。 所以我在《中国文化史》里边讲 , 国人就是城里人 。分页标题
虽然城里人也有等级之分 , 但是他和城外的野人是不同的 。 我们知道"国野对质" , 野人就是土著 , 而国人就是周家封建的时候 , 在土围子周边生活的这些人 , 这是诸侯权力得以存在的基础 。 如果把姬姓的贵族比作石头 , 那么被分配给周人的殷商遗民就是砖瓦 , 虽然脆点 , 但也是材料;野人就是被征服者、被管理者 。 当然从大的文化上说 , 野人到了春秋后期也有晋升的机会了 。
所以孔子说"先进于礼乐 , 野人也 。 后进于礼乐 , 君子也" 。 意思就是野人要想做事 , 就要先学习礼乐 , 那些先做了官再学礼乐的都是国中人 , 因为他们属于周家比较亲近的人 。
本文插图
这些国人实际上是有不少权力的 。 《周礼》里边讲 , 有几种事情必须征求他们的意见 。 比如说国家有了大危难以后 , 是战 , 是和 , 还是迁走?诸侯要召集国人到自己的庭院来 , 进行商量、表决 。 国家想迁都 , 迁不迁?得和国人谈一谈 。 另外就是国家立君主 , 确定不了人选 , 贵族内部已经没法子了 , 这也要征询广大国人的意见 。 结语
【「多见者博多闻者智」春秋争霸的历史变化,吴越争霸,历史重心向东南倾斜】这些权力都是原始的民主遗风 。 因为大家都是从外地来这儿闯荡的 , 如果不一条心 , 那事就没法办了 。 但是到了春秋时期 , 这些人慢慢就被老贵族忘掉了 。 到了战国时期 , 他们和野人一起变成了纳税户 , 编户齐民了 。 随后在春秋时期的历史变革使得当时的历史重心慢慢向东南倾斜 。
参考文献:
《左传》
《系年》
《中国文化史》
- 敲可爱的六一礼物来了!见者有份
- 请不要叫我评测君|见者有份:DxO公布最佳智能手机摄像头榜单
- 人民日报微博多地明确快递入柜需经收件人同意,山东这样回应
- 张若昀恭喜!张若昀有了"小情人",现场发红包,见者有份!
- 「民家」洛阳现双头怪蛇,古书记载见者必死,专家称或因基因突变导致
- 「运动」《微博》多人运动是什么梗 微博多人运动梗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