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文化遗产|踏雪寻梅,众里寻他千百度,郭沫若追星也疯狂!


黄埔文化遗产
挖掘黄埔文化遗产
传播文化黄埔
三国时期 , 刘备为了让诸葛亮出山 , 不惜“三顾茅庐” , 《隆中对》的故事也因此家喻户晓 。

黄埔文化遗产|踏雪寻梅,众里寻他千百度,郭沫若追星也疯狂!
本文插图
▲ 三顾茅庐
在黄埔萝岗一带 , 流传着这样一个口耳相传的故事 , 虽不是求取贤臣 , 但其主人公锲而不舍的精神 , 却足以与刘备相媲美 。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 , 便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新诗的奠基人——郭沫若 。
清静潜修 , 铁画银钩
在萝岗街道塘头村 , 有这样一位书法家 , 他出身贫寒 , 少时在村中私塾读书 , 酷爱书法 。 l6岁因家贫无力继续攻读而辍学 , 靠帮人做小工维持生计 。 闲时自学医书 , 临摹名家书法 , 两者均学有所成 , 村中病无助者 , 他送医送药 , 乡人对他十分器重 。 这位书法家 , 就是本文的另一个主人公钟踏梅 。
1928年 , 萝岗耆老推荐钟踏梅任萝岗乡公所文书 , 同年加入中国国民党兼任萝岗区党部文书 。 抗日战争时期 , 他不愿为军队做事 , 在萝岗圩养芝田和百草堂两家药店做坐堂医生 。
他生活虽贫 , 但医德甚好 , 贫苦人家前来就诊常不收诊金 , 甚至赠药 。 抗战胜利后 , 他在广州谋生 , 有一次他帮“卢永昌金铺”写招牌 , 引起商家关注 , 不少商人觉得他的书法自成一格 , 向他求赠墨宝 。 期间他曾应玉岩书院(萝峰寺)智修大和尚要求 , 书写“清静潜修”四字 , 同时抄录唐代诗人王维《酬张少府》诗和从化名士钟逸琴的诗 , 装裱后挂于寺内 。

黄埔文化遗产|踏雪寻梅,众里寻他千百度,郭沫若追星也疯狂!
本文插图
▲ 玉岩书院
踏雪寻梅 , 众里寻他
钟踏梅的书法矫若惊龙 , 赢得乡里乡外一致好评 , 就连大文豪郭沫若也踏上了“追星之旅” 。 1962年元月6日 , 郭沫若由当地政府工作人员陪同 , 到广州萝冈洞去看这里闻名的梅花 。 广州热得早些 , 当时花已略微有些残了 。 梅花看罢 , 郭沫若又进玉岩书院游览 。 在这里 , 他看到壁上有这样一首赞叹此地风景的诗:
近闻名胜小萝浮 , 此日登临豁远眸 。
一道飞泉晴亦雨 , 千章乔木夏疑秋 。
凭栏纵眺峰描黛 , 策杖探奇石点头 。
仙洞倘容尘足寄 , 享来清福几生修?

黄埔文化遗产|踏雪寻梅,众里寻他千百度,郭沫若追星也疯狂!
本文插图
▲ 萝岗梅花
郭沫若看过之后 , 感到诗写得不错 。 看题诗后面署的时间 , 是在解放前 。 作者署名“钟踏梅” , 是个颇有雅意的名字 。 一打听 , 才知道这位“钟”姓诗人还在 , 虽已70多岁 , 但身体康健 , 在这个院子内当看门人 。
一个看门人 , 竟能写出这样的诗来 , 可知其不俗 。 郭沫若当即表示 , 想去访问这位老人 。 可当时天色已晚 , 又有事须赶回城里 , 便未能如愿 。
第二天 , 郭沫若乘兴作出《访萝冈洞》诗四首 。 其中第二首为:
名洞原非洞 , 合村人姓钟 。
梅稠留萼绿 , 荔茂射枝红 。
果树收成好 , 菜蔬灌溉同 。
文风今更蔚 , 闻道有诗翁 。
诗末的“诗翁” , 即指自己闻名而未见着的看门老者钟踏梅 。
1月9日下午 , 在当地政府领导的陪同下 , 郭沫若来到了一所院子 , 见到了钟踏梅 。 钟踏梅中等身材 , 没有胡须 , 穿着一身灰色的旧式“滚身”棉袄 , 头上戴着一顶当时人已经很少见的旧礼帽 。
郭沫若一行的意外专访 , 并没有使钟踏梅感到惊异 。 郭沫若对钟踏梅老人说 , 前几天 , 在玉书院看见了你的一首诗 , 可惜我没有抄下来 。 那诗你还记得吗?老人回答:还记得 。 郭沫若便请他将这首诗写给自己 。 在书写时 , 郭沫若注意到 , 老者的落笔很自如 , 并不因年龄而有手颤抖的情况 。分页标题

黄埔文化遗产|踏雪寻梅,众里寻他千百度,郭沫若追星也疯狂!
本文插图

黄埔文化遗产|踏雪寻梅,众里寻他千百度,郭沫若追星也疯狂!
本文插图
【黄埔文化遗产|踏雪寻梅,众里寻他千百度,郭沫若追星也疯狂!】▲ 郭沫若书法
诗写完之后 , 郭沫若问:你近来还在作诗吗?老者一口回答:没有了 。 郭沫若当然了解文人的风习 , 他便说:你一定还有别的诗的 。 老者仍断然回答:没有 。 郭沫若见老人这样回答 , 便转一个弯说:你是在客气 。 我真羡慕你 , 你真是几生修得 , 在这仙洞中享清福 。
钟踏梅是个不多言语的老人 , 对郭沫若的感叹 , 并不回答 , 只是用一只粗糙的旱烟管 , 吸一些显然不全是烟叶的杂扒烟 。 郭沫若有些后悔 , 不知老人吸烟 , 本来可以带一点纸烟来送给他的 。 老者话很少 , 郭沫若看看似乎也谈不下去 , 便请老人到院子外面照了一张合影 , 就有些遗憾地辞行了 。

黄埔文化遗产|踏雪寻梅,众里寻他千百度,郭沫若追星也疯狂!
本文插图
回到广州后 , 郭沫若又去了一趟海南岛 , 在那里呆了有一个月 。 2月12日返回广州后 , 曾陪同郭沫若前往萝冈洞玉岩书院的一位同志 , 给郭沫若转来了钟踏梅老人的一首诗 , 说是这首诗先交到公社 , 由公社又转过来的 。 诗是题给郭沫若的:
诗翁矍铄洵堪羡 , 花甲重周十几年 。
革命飞声推国老 , 遨游省会邀飞仙 。
关心民瘼平生愿 , 拍影光荣觉有缘 。
喜君踏雪寻梅日 , 小寒时节过三天 。
诗后署的时间是:“一九六一年辛丑腊月初四日 。 ”正是自己访问老人的当天 。
看来 , 老者虽不善口头表达 , 可内心是很丰富的 。 他当然知道郭沫若是何人 , 可他却不卑不亢 , 态度平静 。 这让读到此诗的郭沫若有些感慨了 。 他认为 , 诗的前两句 , 似乎应该是自己对钟踏梅老人说的 , 仅仅需要修改一两个字 。 将“花甲重周十几年”改为“花甲重周廿一年” 。 老人看似枯坐院子看门 , 可诗里用了“革命” , 用了“关心民瘼”这样的字眼 , 可见他的心理状态与其身体状态一样 , 是十分健康的 。
见到此诗 , 回想当时情形 , 郭沫若抑不住诗情 , 马上用钟踏梅老人诗的原韵 , 和作一首:
萝冈风物桃源似 , 遍地梅花颂有年 。
公社为家多俊杰 , 诗翁有笔一神仙 。
传声空谷田园乐 , 握手夷门翰墨缘 。
羡为人民持木铎 , 春风日日坐尧天 。
萝岗的梅花 , 洁白胜雪 , 郭沫若赏花途中识踏梅老者 , 几度辗转方得相逢 , 终成佳话 。 真乃“踏雪寻梅” , 寻他千百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