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山东名校

消失的山东名校:大量学术大咖在此执教 , 号称"华北第一学府"当听到齐鲁大学、圣约翰大学、东吴大学、金陵大学、之江大学这些大学名字之时 , 很多人会感觉到非常陌生 , 会猜测这些大学会不会是野鸡大学?答案是:NO这些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教会大学 。 近代中国存在很多教会大学 , 当然他们办学宗旨是弘扬神学 , 传播宗教 , 但是不可否认这些教会大学是教育水平很高的综合性大学 。但是新中国成立后 , 1952年进行全国性的院系大调整 。 很多综合性大学 , 包括这些教会大学都被拆分 , 之后完全按照"苏联模式"进行高等教育改革 , 组建了大量纯理工科高校 。这其中就有一所山东的消失知名大学:齐鲁大学 。齐鲁全盛时期 , 老舍、钱穆、顾颉刚等学术大咖先后在此执教 , 和燕京大学并称"南齐北燕" , 号称"华北第一学府" , 完爆今天的山东所有高校 。加拿大政府批准齐鲁大学毕业生可直接赴加拿大留学 , 享受多伦多大学毕业生的待遇 。其前身是由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等国教会创办的山东基督教共合大学 。 原齐鲁大学校长曾说:"我的母校 , 齐大是中国最老的大学 , 绝对没有一个中国大学能在这一点上赶上齐大!”
消失的山东名校
齐鲁大学起源于1864年 , 美国长老会传教士狄考文博士在登州建立起来的“蒙养学堂” 。 后来几经发展 , 1904年由潍县广文学堂、青州共合神通学堂和济南共合医道学堂合并 。民国期间 , 仍在三处设置文理、医、神、师范四科 。 1915年济南共合医道学堂学生46人 , 青州共台神道学堂170人 , 潍县广文学堂208人 。
消失的山东名校
1916年在北京协和医学院的三个班的学生转来济南 , 并入由美、英主办的“共合医道学堂” , 并带来15万元“协款” 。1917年山东基督教共合大学的潍县“广文学堂”、青州共合神道学堂迁来济南 , 并入“共合医道学堂” , 结束了1904年以来“四科三处”的鼎足局面 。 同年 , 南京金陵大学医科和汉口“大同医学”两校师生 , 也相继迁来济南与“共合医道学堂”合并 。为了适应学校扩充的需要 , 学校筹巨款在当时济南市新建门外 , 建筑校舍 , 创办新校 , 定校名为”齐鲁大学” , 将广文学堂设为文理学院 , 分文理科、顿科、师范科、选科及研究班 , 全校三院共有学生303人 , 教职员53人 , 其中外籍教职员36人 。
消失的山东名校
学校经费由英、美、加等国教会支付 。 齐鲁大学的校舍 , 规模宏大 , 建筑堂皇的办公、教学、生活、运动分区而立 , 供水、供电设施齐备 。 其主体建筑是由美国工程师设计的 , 均是大屋顶宫殿式建筑 , 独具欧洲风格 。 当时齐鲁大学的规模在山东省内独有 , 国内亦少见 。
消失的山东名校
齐鲁大学是一所典型的由多个教会组织联合设立的教会大学 , 前后参与联办的教会有14个之多 。 其中后美国者8个 , 后英国者5个 , 加拿大者I个 。 当时学校的理事部负责筹措办学经费 , 审核学校预算,掌握着学校的经济命脉 。 对学校的大政方针实施具体指导的是董事会 , 董事会由国内各联办教会组织的代表组成 , 成员均是美、英、加传教士 。随着20世纪20年代我国教育界收回教育权运动的兴起 , 尤其迫于教育立案的压力 , 中国人成员的比例逐渐加大 。 董事会是学校的决策机构 , 学校的重大事项都由董事会讨论决定 。 因此 , 董事会内中外人员的比例及董事会人选的确定 ,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学校实际权力的归属 。当时的校长由董事会聘请 , 在聘请校长的同时 , 董事会也确定校务委员会(或称评议会)人选 。 校务委员会由校长、各院院长及教与国内其他著名的教会大学一样 , 齐鲁大学在我国政府“立案” 。分页标题
消失的山东名校
齐鲁大学在教育及教学管理上实行校、院、系三级管理体制 。 立案前 , 学校设文理、医学、神学、社会教育四科 。 四科科长都是校务委员会的成员 。 立案后 , 神学、社会教育独立出去 , 学校将文、理、医各科改为文学院、理学院和医学院三学院 , 院下设系(科) 。为了使学生既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 , 又具备较宽广的知识面 , 齐鲁大学实行主、辅、选修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 文、理两学院的学生 , 入校注册时必选定一主体系 。 选课有如下三个特点 。一是共同必修课 。 文学院各系设国文、英文、中国历史、社会经济、教育、自然科学;理学院各系设国文、英文、社会科学 。 陈以上课程外 , 所有学生都必须修习党义、军训、体育 。
消失的山东名校
二是主修系课程和辅修系(理科称相关学科)课程 。 对该类课程 , 学校只规定必须的学分 , 而修习何种课程 , 学生可自主确定 。三是选修课 。 学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 , 经系主任批准 , 可选修自己感兴趣的课程 。
消失的山东名校
齐鲁大学起初 , 招生和毕业人数都很少 。 1917—1925年8年间 , 毕业生只有208人 。 1926—1931年5年间 , 毕业生也仅有230人 , 造成这一情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 主要是招生条件要求过高 , 学费过高 。考生必须高中毕业 , 要通过党义、国文、英文、混合算学、中外历史、科学6个学科的考试 。 在当时 , 具备以上知识水平的学生很少 。 历史政治系前四届每届只招三四名学生 , 足见学校对考生的要求之高 。
消失的山东名校
1948年济南解放前夕 , 齐鲁大学曾将部分人员和物资南迁 , 医学院被迁往福州 。 1949年济南解放后 , 南迁的师生也相继返回济南 。 据当时统计 , 全校共有学生799人 。1951年4月 , 该校由山东政府接管 。 1952年9月 , 根据华东高等学校调整方案 , 撤销齐鲁大学 , 文、理两学院的有关系及部分人员分别并入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学院、山东农学院、南京大学等校 , 医学院并入山东医学院 。至此山东一所全国知名的大学消失 , 而齐鲁大学本部校园成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结语虽然包括齐鲁大学在内的教会大学在教学内容上 , 宗教课程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 但是为中国融入现代文明 , 教育和社会的现代化都作出了一定的积极贡献 。 同时对西方科学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也起了重要作用 。 根据统计 , 教会大学培养出的学术大师的人数 , 学生的成材率 , 今天中国的任何一所大学都难以望其项背 。但是让人无奈的是 , 1952年的全国院校大调整 , 教会学校统统都消失了 。 如果当时社会更具有包容性 , 让这些大学继续留存下来 , 相信今天中国的学术水平会在亚洲一骑绝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