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2020年春季学期初中教学设计(四)——民歌大赏?溯源诗经


由 成都金苹果锦城第一中学 蔡涛 朱莉 供稿 。
该教学设计获得第四届全国初中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 。 学情分析
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一单元是以“民俗”主题组元的单元 。 在这一单元中 , 学生们通过对小说、散文、诗歌等不同文体的学习 , 了解分属南北各地的不同民俗文化 。 但囿于单篇散点的限制 , 学生们还不能对南北两地的民俗进行系统的把握 , 也无法看到民俗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过程 。
在对本单元文章进行学习后 , 我们发现学生对“信天游”这一民歌形式是比较感兴趣的 , 但若要深入学习似乎又缺少相应的抓手 。 其实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中 , 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 , 形成了有着深刻内涵和丰富内容的民族音乐体系 。 然而在相关的调查和研究中 , 中学生不仅对民族音乐不感兴趣 , 对歌曲歌词背后隐藏的民风民俗更是漠视 。
同时我们还发现了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不少中学生对时下流行歌曲的歌词津津乐道、反复研读、仔细推敲 , 但对含蓄典雅的民歌歌词却视而不见 。 事实上 , 我国各地的民歌在诞生与发展的过程中 , 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经典诗词的养分 , 融入各地的民俗风情逐渐形成了特点鲜明、风格迥异的五大民歌区 。 当我们把民歌歌词与曲调分离后 , 歌词本身何尝不是一篇篇含蓄雅致的阅读文本呢?
我国著名哲学大师、思想家张岱年先生曾说过一句话:“一个对本民族的历史与文化知之甚少的人 , 在精神上便缺乏一种归属感;一个对自己的传统不懂得继承发扬的民族 , 便无法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我们的语文课是需要引导学生去阅读这些经典的文本 , 引导他们及时挖掘和保护无形的文化传统 , 理性看待当下的流行文化与外来文化 , 才能使他们在面向世界面对未来的时候 , 拥有数千年不坠的创造力和根植于黄土地的文化表达力 , 才能在全球化的时代 , 保持个体与民族的清晰身份 。 选文篇目
《走西口》《龙舟调》《小河淌水》《辽阔的草原》(节选自四大民歌歌词);
《桃夭》《无衣》《式微》(出自《诗经·国风》)文本解读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是“民俗”单元 , 本单元收录了与民俗有关的小说、诗歌、散文 。 在对民俗的传承中 , 民歌是一种最有效且流传最广的的方式 。 民歌歌词大多简洁明了 , 章节之间呈重章叠句的排列形式 , 在阅读上不会给学生带来太大的困难 , 也为后面阅读《诗经》赢得了时间 。
就民歌分区而言 , 我国分为五大民歌区(东部平原民歌区、西南高原民歌区、西北高原民歌区、青藏高原民歌区、蒙新草原沙漠民歌区) 。 本节课所选的四首民歌就是四大民歌区(青藏高原除外)的代表作 。
《小河淌水》是一首来自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的云南民歌 , 属于西南高原民歌区 。 歌词质朴自然 , 富于想象 , 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深远意境:银色的月光下 , 周围一片宁静 , 只有山下小河不时发出潺潺的流水声 。 聪慧美丽的阿妹 , 见景生情 , 望月抒怀 , 把对阿哥的一片深情 , 倾注在优美的歌词中 。
《龙船调》是利川民间划龙船唱腔的主体 。 《龙船调》之所以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 主要由于它词曲都很有特色 。 歌词通俗又洗炼 , 以浅显质朴的词成功地塑造艺术形象 。 歌中描绘了一个活泼俏丽的少妇回娘家时途经渡口 , 请艄公摆渡过河的一幅鲜明生动画面 。
《走西口》是陕北信天游的代表作 。 其歌词浅显易懂 , 意境也不难想象;夕阳下 , 惆怅的少女送自己的情人 , 这种情感是单纯的 , 稚嫩的 。 少女不知如何向情人诉说满腹的哀怨 , 只能用琐碎的叮嘱来表达自己的依依不舍 。 一曲《走西口》 , 唱尽了人生的苍凉、离别的痛苦和生活的无奈 。
《辽阔的草原》是典型的蒙古长调 , 蒙古族的歌曲悠长、亲切 , 沁人心脾 , 既擅于抒情 , 又注重写景 , 情景交融 , 表现出人和大自然的和谐关系也演绎了一段朦胧的爱情 。 设计意图
中国各地的民歌内容不同、形式各异 , 却又无一例外的真实再现了人们生活的日常 , 带有鲜明的民族地域色彩 , 不约而同地采用了相同的表现方式 , 比如:“赋比兴”的修辞手法、“重章叠句”的篇章排列形式……
本节课以四大民歌(青藏高原除外)歌词为阅读对象 , 通过比较阅读感受各地民歌特点 , 了解各地民俗 。 再通过联读《诗经》 , 比对读议 , 追溯民歌的源头 , 引领学生感受《诗经》对各地民歌的影响与浸染 , 理性看待中华古典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 教学目标
1.阅读经典民歌歌词 , 提取关键信息 , 了解各地民俗风情 , 把握我国各地民歌特点 。
2.比较阅读四首歌词 , 分析异同 , 重点归纳整理其内容和形式的相同点 。
3.联读《诗经·国风》 , 寻找民歌的源头 , 看诗经六义对后世民歌的影响 。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比较阅读四首歌词 , 分析异同 , 重点归纳整理其内容和形式的相同点 。
2.难点:联读《诗经·国风》 , 追溯民歌的源头 。 教学流程
一、民歌配对 , 说理由
教师导入
我国民歌有着悠久的传统 , 远在原始社会里 , 我们的祖先在狩猎、搬运、祭祀、娱神、仪式、求偶等活动中就开始了他们的歌唱 。 在《回延安》中我们了解到了陕北的民歌样式 , 那么其他地区的民歌又有什么地点呢?下面是我们收集到的民歌歌词片段 , 可惜在收集过程中它们被打散了 , 请你仔细阅读这些片段 , 将他们组接在一起 , 并阐述你的理由 。分页标题
PPT出示打乱顺序的语段

群文阅读|2020年春季学期初中教学设计(四)——民歌大赏?溯源诗经
本文插图
学生活动
小组讨论组接 , 明确——
第一首《走西口》:AID
第二首《龙舟调》:BEH
第三首《辽阔的草原》:JG
第四首《小河淌水》:FC
设计意图
通过配对活动 , 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 让学生在组接中感悟到 , 每一首民歌反应的地方特色;通过每一首歌词的内部排列 , 明白其逻辑顺序 , 初步感知“比兴手法”的使用 。 完成群文阅读中“找不同”的任务 。
教师引导
猜猜看这四首民歌分别属于哪个地区呢?你的理由是什么?
PPT出示“民歌文化区域划分图”

群文阅读|2020年春季学期初中教学设计(四)——民歌大赏?溯源诗经
本文插图
学生活动
为刚才的配对的歌曲注明区域 , 说说明理由 。
《走西口》:西口 , 即杀虎口 , 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西北部 , 现为集中展示“西口文化”的著名风景名胜区 。 西口位于山西省诸长城关口——地名上可与之进行判断 。
《龙舟调》:描写利川一地风俗 。 歌中描绘了一个活泼俏丽的少妇回娘家时途经渡口 , 请艄公摆渡过河的一幅鲜明生动画面——特定的地区文化 。
《辽阔的草原》:游牧民族色彩鲜明 。
《小河淌水》:云南的景色、歌词中的年轻男女带有少数民族的活泼开朗的气息 , 抒情大胆直接 。
明确
《走西口》——西北高原区
《龙舟调》——东部平原区
《辽阔的草原》——北方游牧区
《小河淌水》——西南高原区
设计意图
从文本内容、语言风格、抒情特点等方面来梳理理由 , 寻找群文中的不同之处 , 明确我国各地民歌鲜明的地域、民族特色 。
二、品析文本 , 谈发现
教师引导
联读四首歌词 , 你能发现他们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学生自主品鉴 , 圈点勾画 , 注意将四首歌词整合联读 , 发现相同 。
出示PPT表格 , 筛选信息 , 归纳分类

群文阅读|2020年春季学期初中教学设计(四)——民歌大赏?溯源诗经
本文插图
学生活动
整合信息 , 分类填表
教师活动
引导、归纳 , 内容上包括——
1.对生活的真实写照
《走西口》:一对新婚夫妻为生活所迫 , 丈夫决定外出谋生、妻子依依惜别的经典场面 。
《龙舟调》:歌中描绘了一个活泼俏丽的少妇回娘家时途经渡口 , 请艄公摆渡过河的一幅鲜明生动画面 。
《辽阔的草原》:游牧民族牧马放羊 , 追求心爱女子的生活场景 。
《小河淌水》——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深远意境:银色的月光下 , 周围一片宁静 , 只有山下小河不时发出潺潺的流水声 。 聪慧美丽的阿妹 , 见景生情 , 望月抒怀 , 把对阿哥的一片深情 , 倾注在优美的旋律中 。 柔婉的歌声 , 深厚的情谊 , 随着小河的流水飘向阿哥所在的地方 。
2.典型的地域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 , 具有代表性的地名、民俗活动、地方方言 。
3.语言通俗洗炼 , 浅平质朴 , 三言两语间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 。
4.多用修辞手法 , 比喻、反复、夸张、排比等 。
5.形式上重章叠句 , 一咏三叹 。
PPT表格呈现

群文阅读|2020年春季学期初中教学设计(四)——民歌大赏?溯源诗经
本文插图
设计意图
阅读文本紧扣字句发现文本的相似点 , 通过对信息的比较、整合分类 , 用表格梳理信息 , 上一环节:学生是筛选信息、感知内容和情感基调 , 属于思维层次当中的低阶思维能力 , 而这个环节主要调用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 在能力层级上属于高阶思维训练 , 同时此环节为下一个环节分析做铺垫 。
三、比读《诗经》 , 溯源头
教师引导
《秦腔》里说:“山川不同 , 便风俗区别;风俗区别 , 便戏剧存异;普天之下人不同貌 , 剧不同腔;京、豫、晋、越、黄梅、二簧、四川高腔……几十种品类 。 ”
但分属不同地区的民歌 , 为什么会呈现如此惊人的一致呢?大家知道中国古代人民的生活日常记录在哪些作品中吗?(生答《诗经》《乐府诗集》等)
那么让我们一起走进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 一探究竟 。
PPT呈现阅读文本

群文阅读|2020年春季学期初中教学设计(四)——民歌大赏?溯源诗经
本文插图
教师引导
阅读这三首诗歌 , 思考问题:归纳概括三首诗歌涉及的内容、情感的表达、结构形式等 。 借助表格 , 为学生梳理内容 , 分类整合搭建支架 。
PPT出示表格

群文阅读|2020年春季学期初中教学设计(四)——民歌大赏?溯源诗经
本文插图
学生活动
小组合作 , 完成探究、填写表格 。 组内交流、班级交流 。 明确——

群文阅读|2020年春季学期初中教学设计(四)——民歌大赏?溯源诗经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群文阅读|2020年春季学期初中教学设计(四)——民歌大赏?溯源诗经】
设计意图
所选三首诗歌 , 均出自《诗经·国风》 , 均属《诗经》中的经典之作 。 内容涉及劳役者的悲歌《式微》、年轻姑娘出嫁时的赞歌《桃夭》、秦军誓师时的赞歌 。 通过文本连读 , 引导学生将上一阶段所学——利用表格梳理信息的方法 , 用于这三首诗的阅读 , 快速把握《诗经》在内容与形式上的特点 。 从思维层级来看 , 这是属于思维训练中“运用”层次的训练 。
教师引导
从这个表格中我们发现了《诗经·国风》的奥秘 , 请将它与《民歌》表格相比较 , 看看当代民歌与《诗经·国风》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学生活动
小组讨论交流 , 明确——
1.“饥者歌其食 , 劳者歌其事” , 朴素自然的现实主义得以延续 。
2.当代民歌传承并发展了《诗经》中赋比兴的手法 。 (四字句到七字句的发展)
3.当代民歌继承并发展了《诗经》中“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 。 (民歌的章节形式)
设计意图
本环节的设计中在前后的勾连 , “比对读议”找出诗经六义在民歌中的传承与发展 。 通过对比学生可以对当代民歌歌词作出分析与评价 , 是对其高阶思维的又一次训练 。 明白诗经六艺对民歌的影响 , 民歌对诗经的传承与发展 。
课堂小结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 里面包含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 , 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 , 更有反映劳动、狩猎 , 以及大量恋爱婚姻 , 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 真实反映了2800多年前的社会生活面貌和道德精神追求 。 今天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当代中国人已经开始在我们的文化宝库里寻找力量、积蓄力量 , 中国民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 , 必将在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承中起着重要作用 。
设计意图
特色鲜明风格各异的各地民歌 , 不止是对当地民风民俗的展示 , 更是对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 借此环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 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当代民歌的发展 , 同时这也是对学生高阶思维批判性与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
板书设计

群文阅读|2020年春季学期初中教学设计(四)——民歌大赏?溯源诗经
本文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