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历史为什么中国败而日本胜

为什么中日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不同根据路径依赖理论或惯性理论 , 历史上就形成的传统会继续流传下去 , 只经几次失败是难以改变其路径的;所以大清认为自己的文化与政体是最好的是正常现象 , 毕竟几千年的宗藩朝贡体系支撑了这一想法 , 中国宗藩朝贡体系下儒家几千年的强势文化 , 不会因几次失败就打断 , 如果打断了就推翻了惯性定律反而不合理了 。 而日本没有这种文化负担和包袱 , 唐朝强就全面学习唐朝 , 西方强就全面学习西方 。正是这种文化惯性导致了中国在不该只学技术的时候只学了技术 , 不该放弃技术的时候放弃了技术 。 而日本没有这种惯性 , 全方位向西方学习 , 而且日本学习的对象都是全世界最好的 , 教育学的是义务教育搞的最好的德国 , 陆军学的是最好的德国 , 海军学的是最好的英国 。为什么中日对待西方科技的态度不同根据“观察的主观性”理论 , 受儒家思想束缚的中国文士眼中的黑船火器与重视器物崇尚实力的武士眼中的黑船火器是不同的:1792年马嘎尔尼邀请执掌军权的福康安看新式武器操练 , 富康安答曰:“看亦可 , 不看亦可 , 这火器操法 , 凉来没什么稀罕”;而日本武士一见到黑船火器就受到强烈震撼 , 几年不到就有面积和财力不及中国一个县的萨摩藩和佐贺藩分别于1855年和1865年仿制出蒸汽船;如果中国于1792年就睁眼看世界 , 何至于1840年才知道西方的船坚炮利 , 睁眼看世界者不能受儒家思想束缚 , 最好是有实战经验的武将 , 儒家文化在中国睁眼看世界的过程中是负面作用 。甲午战败的必然偶然因素必然因素:中国面积大且是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 陷入“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的囚徒困境 , 就像为了保持沙丁鱼的活力 , 要在鱼缸中放入天敌鲶鱼 , 没有竞争对手导致“忘战”的大清应对危机的能力迅速丧失 , 在晚明战国时代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八旗子弟只过了几代就迅速退化 。 如果中国当时像日本一样处于封建制战国时代 , 由封建制决定的地缘政治格局导致战国文化就是求新求变求强求富 , 中原、欧洲及日本都是如此 , 否则就会在竞争中被淘汰;在bilibili搜索“复活的军团” , 从中可以看到中国战国文化的强大力量 , 日本战国文化也是如此 , 战国文化对决帝国文化中国必败 。偶然因素:不怕神一样的对手 , 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 敢对十一国列强宣战已经说明慈禧的愚昧无知 , 有这样的领导人中国的命运堪忧;如果碰到康熙这样的雄主或兢兢业业的雍正 , 日本大概率会战败 , 天皇会倒台 , 日本会重新陷入分裂 , 没人会记得福泽谕吉是谁 , 日本的明治维新成果被中国的猪领队放大了 , 慈禧死后受辱是自找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