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担心的是通胀不来

来源:新浪财经作者:黄益平近日由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CWM50)高级研究员管涛牵头的《当前全球货币宽松情况、影响及建议》课题报告在“国民财富大讲堂”正式发布 ,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金光经济学讲席教授、副院长黄益平在大讲堂上做点评发言 。
我现在担心的是通胀不来
以下为发言全文:如何理解货币超发?我对货币政策的理解最初来自佛里德曼的《美国货币史》 , 其讨论了大萧条时期由于美联储没有采取果断的措施控制货币供应量的收缩 , 导致了经济的进一步下行 , 引发很多的批评 。 后来担任美联储主席的伯南克从研究大萧条初期就接受了这样的观念 。 我认为这是我们今天讨论货币超发或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起点 。货币政策演变在过去九十年走过了很多路 。 刚开始 , 对于大萧条时期货币政策没有及时调整 , 美国伯克利教授巴里·艾欣格林在其历史著作《黄金镣铐:金本位与大萧条》中论证了国际金本位制导致不能随便发货币 , 所以货币收缩了也没有办法 。 甚至有学者认为大萧条发生的一个机制就是因为金本位 , 货币的供应量跟不上经济增长的速度 , 引发通缩 。 通缩遏制投资 , 所以经济就开始萧条 。大萧条以后 , 一些国家开始尝试脱离金本位 , 包括中国在1934年开始发行法币 , 摆脱对贵金属本位即银本位的依赖 。 但是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 , 就是信用货币超发的冲动很强烈 , 政府总是“缺钱”的 。 金本位和信用货币在很长一段时间来来回回 , 不是货币即黄金不够了 , 就是货币超发了 。我的理解 , 1944年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 其实是试图在这中间找一个权衡——美元盯住黄金 , 其他货币盯住美元 。 当时增加了一个设计 , 允许各国不定期地调整他们的货币跟美元之间的汇率 , 这样即保证了币值的基本稳定 , 又避免了黄金不够的长期矛盾 。 但最后没有很多国家调整汇率 , 主要是怕货币贬值 , 影响投资者信心 。 如果说大萧条是因为黄金不够 , 那么到60年代后期布雷顿森林体系期间就遇到了美元不够的问题 , 实际上还是黄金不够 。 所以1971年尼克松总统就把美元和黄金脱钩了 , 美元发行量由央行决定 , 这样当然就解决了货币不够的问题 , 汇率自由浮动 。但之后确实也经历过一段时间 , 我不知道能不能称为货币超发 , 但在770年代后期美国出现了高通胀 。 当时上任的美联储主席沃尔克所做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不计代价地把通胀压下去 。 有人认为就是因为美元脱离了黄金 , 货币供应量增长缺乏了有效的约束 , 从而推动了通胀 。 不过最后各国央行包括美联储一起找到一个新的锚——这个锚就是盯住通胀 , 一般发达国家盯住2%左右 。 今天大多数国家的货币政策机制就是在这样一个盯住通胀的基础上做调整 , 经济不好、通胀率下降的时候 , 货币政策宽松一点;经济好、通胀压力比较大 , 货币政策收一收 。 我们国家的货币政策的机制相对复杂一点 , 但核心机制也差不多 。现在普遍认为的货币超发问题主要是在过去12年间形成的 , 当然日本的历史更长一些 , 好像是从2003年开始搞量化宽松 。 伯南克从研究大萧条开始 , 就接受了弗里德曼关于美联储在大萧条期间不作为是不对的判断 , 所以当全球危机爆发时 , 在伯南克的领导下 , 美联储很积极的作为 , 当然其他央行也都做了同样的事情 。 最近这一轮疫情冲击期间 , 几个全球主要央行都延续了全球危机期间的做法 , 前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把它称为“不惜一切代价”政策 。 在危机来临的时候采取一些极端的政策 , 这应该是可以理解的 , 但问题是会有很多问题会随之而来 , 我们需要认真的分析这些措施的后果 , 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 以及如何应对 。货币政策宽松的的边界在哪里?会带来什么后果?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 这段时间我也一直在反思 , 过去我倾向于认为货币政策极度宽松 , 把利率压到零以后 , 量化宽松会使货币政策的空间越来越小 。 但现在短期看也不见得货币政策就没有空间了 , 而且似乎越来越多的央行官员和专家认为可以更大量的发放货币 , 把利率压到负数 。 所以我还需要再重新思考 , 零利率量化宽松以后 , 还有没有政策空间 。 这个问题我现在没有明确的答案 。我更担心的是最后可能带给我们什么样的结果 。 最近我们已经听到个别华尔街投资者警告大家 , 超级通胀时代可能很快就要到来了 。 这当然会造成很大冲击 , 但我认为高通胀如果真的到来的话 , 可能是最好的一个情形 。 如果出现高通胀 , 财政高负债就比较容易消化 , 央行也会采取积极的措施退出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 这个过程不一定好受 , 但政策环境可以回归正常状态 。我现在担心的是通胀不来 。 通胀不来会怎么样?我认为有几种可能性:第一种是钱没有用起来 , 在市场的某一个角落睡觉 , 那也许没问题 , 货币政策没有发挥作用 , 但起码也没有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 第二种情形值得我们关注 , 就是通胀目标可能会失效 。 最近我看到一个研究 , 纽约大学的教授、曾经担任印度储备银行副行长的阿查亚用欧洲的数据做了一个分析发现 , 当货币政策已经极度宽松时 , 进一步宽松会压低而不是提高通胀率 。 作用机制在于宽松货币政策支持更多的僵尸企业 , 后果是就业及经济增长没问题 , 生产在扩张 , 但生产出来的产品可能会加剧产能过剩 。 所以我们在考虑退出的时候 , 常规政策机制是否还有效?还是我们应该看一些别的指标?第三种情形跟国际清算银行曾做过一个经典研究相关 , 就是货币政策宽松 , 政策利率压得很低的时候 , 会鼓励投资者冒险 , 但在同样的利率水平上 , 承担的风险大幅度提高 , 很可能意味着通胀没起来 , 但金融风险积累起来了 。我无法清楚地回答边界在哪里 , 到底会发生什么问题 。 我的基本结论是两点 , 一是没有免费的午餐 , 事情总会带来后果 , 但具有不确定性 。 二是在非常规的货币政策环境下 , 需要修改货币政策规则或机制 , 用常态时期的货币机制判断应该增加还是退出宽松 , 也许不再合适 。我国坚持正常的货币政策的立足点和风险是什么?当前我国采取了很多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措施帮助中小企业 , 重点是对的 , 但在做法上还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 。从金融机构角度 , 如果没有能力按照市场化风险定价 , 钱发出去后算谁的?这是一个问题 。 从企业角度 , 我们想了很多办法帮助中小微企业贷款 , 但企业借钱发工资、交房租 , 如果经济回不来 , 麻烦会越来越大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太部最近提了一个建议 , 财政、央行、金融机构联合起来构建一个特殊目的平台 , 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 。 它的好处就是最后由财政兜底 , 做法是央行提供流动性、金融机构直接放贷 , 既不影响央行未来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 也不影响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的状况 。从这个角度 , 我认为财政可能要更多地和金融结合 , 发挥更多的政策性功能 。 这种百年不遇的大危机 , 直接后果就是经济暂停 , 这时候最能发挥作用的就是财政 。 另外一点 , 货币超发以后 , 大家都认为退出很困难 。 这意味着在未来一段时间 , 极度宽松的流动性状况、甚至很高的杠杆率很可能成为新常态或新新常态 。 管涛博士的报告中提到 , 做极度量化宽松的央行都是储备货币国家 , 对很多新兴市场国家是有溢出效应的 。 对于中国 , 假设我们判断 , 一是现在的货币政策环境确实很宽松 , 二是在短期内退出困难 。 那我认为我们有必要做一些预案 。第一 , 如果未来市场出现大的波动 , 中国该怎么办 。 是不是还要像2015年那样被动接受人民币贬值、资本外流的压力?人民币汇率是不是可以灵活一些 , 有进有出的时候 , 价格可以调整?第二 , 资本项目在一定情况下是要开放的 , 但是不是可以更多地关注宏观审慎监管政策 , 资本进出没有问题 , 但要避免短期资本的大进大出 。 很多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危机 , 尤其是国际收支危机 , 都是从大量的资本流入开始 。 一开始听起来是个好的故事 , 资本流入 , 货币升值 , 资产价格上升 , 经济繁荣 , 但是实际上很快就会导致经济结构失衡 , 甚至货币高估 。 当资本一回流 , 金融危机就来了 。 我们也要做这样一个预案 。当然 , 如果我们有办法让人民币国际化 , 也就不会产生所谓的货币错配的问题 。 我们的资本进出全是人民币 , 不会发生货币危机 , 也不会发生国际收支危机 。 但我想这是一个更长远的目标 。 短期内 , 我们还是应该考虑一些政策举措 , 面对在未来一两年量化宽松环境下 , 可能出现的跨境资本流动和资本市场波动 。分页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