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克德古道:身未行,心亦远


身处都市的我们 , 日日居于高楼林立中 。
8月14日 , 我们将横跨半个中国 , 飞跃3800公里 , 赴一场与西域夏天的约会 , 那里不仅仅是一个文化汇聚的福地 , 更有壮美的夏天和人迹罕至的美景 。
人生处方签 , 等你同行 。 我们将与禅者杨硕诚 , 和中医师马琴结伴同行 , 在新疆孟克德古道 , 接受对身心的深度会诊 。
今天分享的游记 , 来自一位徒步领队 , 让我们先来看看 , 孟克德的美景 。
孟克德古道 , 瞬间的震撼
这是一条幽秘的古道 , 千百年来淹没于美丽的天山之中鲜有人涉足;
这是一条最美的古道 , 风景如画让人流连往返;
这是一条英雄的古道 , 从乌孙人的西迁到70年代中期多名战士因修路而在此献出年轻的生命 。

孟克德古道:身未行,心亦远
本文插图
美丽得如此忧伤而恬静 , 曾经怎样的繁茂葳蕤 , 曾经怎样的无声挣扎 ,
都化作如今永恒的沉寂 。 把千年的心事化作一道苍凉的风景 , 幻作生命的活化石 , 与水相伴 , 却终究枯萎 , 只留下孤傲的精神等着你来诠释……

孟克德古道:身未行,心亦远
本文插图
许是走得久了的缘故 , 从最初的狂热慢慢归于冷静的我却因为这几行题记 , 和几张静谧而诡异的照片 , 瞬间中毒!
当胡狼电话邀我说一起去探访孟克德古道时 , 我竟然会答应得如此干脆 。 无关工作、无关跋涉 , 完全就是一种情结 , 在内心我已深深爱上了乌兰萨德克诺尔!
乌兰萨德克诺尔 , 一个位于新疆乌苏境内的高山湖泊 。 蒙语中乌兰意为“红色” , 萨德克意为“岔路口” , 诺尔意为“湖泊” 。 而我们户外人则亲切地赋予了她另一个美丽的名字“天湖” 。

孟克德古道:身未行,心亦远
本文插图
准备期里 , 作为领队的胡狼和我查阅了一切有关于孟克德古道的资料文献 。
西汉初年 , 原居于我国河西走廊敦煌一带的乌孙族由于匈奴族的诱逼西迁 , 沿着一条鲜为人知的通道进入天山腹地的伊犁河谷 , 赶走了同样因为匈奴驱逐而迁移到这里的大月氏人 。 从此在这块肥沃的河谷草原上繁衍生息 , 人畜兴旺 , 成为当时西域三十六国中最大的国家——乌孙国 , 这是我国古代民族迁徙史上的一件大事 。 当年乌孙人西迁所走的通道中的一部分就是——孟克德古道 。
沿着这条古道 , 上世纪70年代中 , 修建了国防战备公路 , 原本作为独库公路伊犁段的前身公路 , 后因自然条件恶劣等原因被废弃 , 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 现在古道上仍有明显的公路痕迹 。
在了解的同时 , 我更被其厚重的历史底蕴与沁入心扉的美一次次牵引着 , 与心灵发生碰撞 , 越发迫不及待地想要走进 。
身未行 , 心亦远!

孟克德古道:身未行,心亦远
本文插图
艰难的行程充满诗情画意
一个人的生活很容易就会感到孤独 , 伤感也就莫名袭来 , 伤感的时候需要出口 , 恰恰天湖的美又是如此忧伤而恬静 。
这天早晨 , 一辆面包 , 一辆越野 , 我们一行12人 , 从乌市出发 。 中午到达独山子 , 与奎屯的8位山友会合 , 在这里我们匆匆地吃了顿独山子拌面 , 心便再无定所 。
在车上 , 熟悉的 , 陌生的 , 经过简短自我介绍 , 大家伙儿很快就融入在了一起 , 这就是户外人的大气与豪放 , 无年龄之分 , 无性别之差 , 山南海北地聊着 , 侃着 。 而不善言谈的我则是他们最好的一个倾听者 。

孟克德古道:身未行,心亦远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孟克德古道:身未行,心亦远
本文插图
独库公路向来以风景优美、路况险峻而著称 。 行驶在独库公路上 , 眼前千沟万壑的不尽山峦 , 盘山的道路曲曲折折 , 而我的内心 , 无时无刻都在咀嚼和反刍着照片上扎根在天湖中大片的苦杨 , 沉寂、忧伤、苍凉而诡异 。
徒步的起点在独库公路奎屯河谷的一个台地上 , 向下游走100米不起眼处有一座简易木桥 , 一条很窄的马道像飘带般挂在对岸百米高大面积山体滑坡积满碎石的面上 , 湍急的奎屯河水在桥下翻滚着咆哮着 。

孟克德古道:身未行,心亦远
本文插图

孟克德古道:身未行,心亦远
本文插图
鱼贯前行 , 大家依次沿着三岔口滑坡路段上的马道小心翼翼逆流而上 , 不时会有新的山体滑坡再次无情将马道剪切成段 , 碎山石从陡峭的山顶倾泻至底 , 我不得不用工兵锹铲出新的落脚点 , 回头看看身后的队员渐渐跟了上来 , 我便甩开步伐继续前行 。
2公里左右 , 我们正式行进在了乌兰萨德克沟谷 。
走进河谷 , 我的世界变得纷乱繁杂起来 , 一种与生俱来的神秘和困惑 , 让我对峡谷里的一切 , 对孟克德古道里的一切充满好奇和遐想 。

孟克德古道:身未行,心亦远
本文插图
河谷时宽时窄 , 基本没有台地 , 山体的崩塌滑落使马道忽高忽低 , 时有时无 , 就是在宽阔河床上的苦杨林里也都布满了崩落的石块 , 沿途不时可以看到当年修建此路时的砌石 , 偶尔还能发现钢钎、木桩 。 一路走过 , 我们看到了时光流转的印记 , 历史并没有弃我们而去 。
因海拔在1800米~2300米之间 , 所以河谷内植被较多 , 河两岸路两旁有不少野枸杞、野刺梅和骆驼刺 , 但绝大多数是苦杨夹杂着些白桦与河柳 。 苦杨 , 界乎于胡杨和白杨之间 , 不成材 , 没有胡杨耐干旱 。 虽然路上仍有许多右侧山坡上滑下来的块石硌脚 , 但我们艰难的行程已充满了诗情画意 。

孟克德古道:身未行,心亦远
本文插图

孟克德古道:身未行,心亦远
本文插图

孟克德古道:身未行,心亦远
本文插图
每一次的长途跋涉总会有一个全新的适应过程 , 尤其是第一天 。
很多人都还未能拉开自身的体能 , 渐渐队员之间开始有了距离 , 我不得不多次停下来收拢队伍 。 有人开始嚷嚷了:
“苦队 , 离营地还有多远?”
“苦队 , 我们几点扎营啊?”
“不远了 , 大家再加把劲 , 营地就在前面!”我微笑着回答道 。
暮色将至 , 披着余辉 , 河谷昏黄的景色在山野里竟也如此撩人 , 让人不忍挥别背后这余辉的粲然 , 怕惊动了前方天湖苍凉而沉寂着的忧伤 。
营地很美 , 河床很宽 , 湍急的河流打着旋的向下游翻卷而去 , 河床边的大片草地 , 苦杨三面环绕着 , 形成天然的围帐 。 大家纷纷卸包扎帐 , 埋锅做饭 。

孟克德古道:身未行,心亦远
本文插图
期待中与天湖不期而遇
当晨雾的最后一缕纱还未褪去 , 乌兰萨德克河谷被淡淡的灰笼罩 , 如此的幽静而神秘 。
拉开帐门 , 清新的空气夹杂着一股清冷的风瞬间摄入心脾 , 裹着睡袋 , 点燃一根烟 , 静坐在帐门守候着一点一点的天亮 。分页标题
每走一遍 , 都会有新的发现和新的感受 , 因为时间和季节的变换 , 会魔术般地在不变换地点的情况下 , 变换风景 。
故此 , 我认为走路亦是欣赏风景 , 体验跋涉后带来的畅快 , 也更多更纯粹的是属于个人的一种情怀 。

孟克德古道:身未行,心亦远
本文插图

孟克德古道:身未行,心亦远
本文插图
河谷宽阔的时候 , 我们便会穿梭在林隐蔽日 , 郁郁葱葱的苦杨林中 。 河谷窄时 , 就把马道挤到山谷的坡道上 , 让人有些跌跌撞撞 。 这里的山 , 这里的水 , 这里成片的苦杨 , 已经深深地迷住了我们行走的步履 , 在不知不觉中 , 它沉默着逼近我们 , 仿佛我已感觉触摸到了天湖内心的深处 。
经过昨日一天跋涉 , 大家伙儿体能也渐渐适应到了最佳状态 , 水手、老刚几个体力好的队员已经开始走在了我的前面 , 队员与队员间拉开的距离不再像昨日那样大 , 唯一走在最后由胡队收着的周周开心让我始终有点放心不下 , 他的体力与平衡感似乎要差了很多 。

孟克德古道:身未行,心亦远
本文插图

孟克德古道:身未行,心亦远
本文插图
“加油啊 , 天湖就在前面了!”
我停下脚步回头呼喊着后面的队员 。
“在那我们可以好好休整一下 , 喜欢臭美爱摆post的可尽情发挥 , 争取给大家多留出点时间照相 。 ”
原本落在后面走得慢的队员听到我这句话像被打了鸡血 , 纷纷加快了脚步 , 话匣子仿佛也一下被打开 , 多了欢声和笑语 , 让沉寂的行进过程中又平添了几分鲜活 。 多数人此行目的大多一致 , 抛开走路不言 , 更多只为一睹“天湖”的容颜 。
就这样走着 , 一个转弯 , 还没来及准备 , 天湖便充斥了整个眼球 。
如此静谧 , 一点点声音都会激起阵阵回音 。
于是 , 常常在心里憧憬的一场相遇 , 一场与天湖的相遇 , 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谋面了 , 像一幅至美的画卷 , 错落有致 , 精心的着色 , 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

孟克德古道:身未行,心亦远
本文插图

孟克德古道:身未行,心亦远
本文插图
【孟克德古道:身未行,心亦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