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影吉从《小妇人》到《控制愤怒》,谈谈如何重建认知,避免伤人伤己


作为驰名世界的经典 , 美国女作家露易莎·梅·奥尔科特创作的长篇小说《小妇人》 , 自从1868年出版以来 , 就受到了广泛关注 。 而在讲求宏大叙事和以男性为主体进行创作的19世纪 , 从美国新格兰地区的一个普通家庭四姐妹的生活琐事开展讲述的独特视角 , 以及对女性个人尊严和自强自律的强调 , 则让小说在当时的背景下独具创新和突破性 。
此后 , 根据该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先后登上荧幕 , 尤其是在2019年的版本中 , 导演兼编剧格蕾塔·葛韦格大胆将原著的故事打破重构 , 巧妙地通过剪辑手法 , 以二女儿Jo为主叙事线 , 将过去与回忆无缝衔接 , 让观众在新奇的时空转换感中 , 也对影片的结构更加清晰 。
作为主视角承担者 , Jo的情感转换和行为都占据着电影的大部分篇幅 , 观影过程中 , 除了感叹于扮演者西尔莎·罗南的神仙颜值之外 , 回忆中和现实里Jo对妹妹Amy、教授Bhaer大发脾气的两幕戏也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 。 Jo之所以发脾气 , 毫无疑问是因为受到了伤害 , 但是在发完脾气后 , 她陷入的那种痛苦和迷茫又让人感同身受 。
为什么我们在发脾气伤害对方的同时 , 自己也会感觉受到伤害?该如何化解这种伤人伤己的愤怒与痛苦?或许 , 我们可以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埃利斯的《控制愤怒》一书找到答案 。

小影吉从《小妇人》到《控制愤怒》,谈谈如何重建认知,避免伤人伤己
本文插图
愤怒往往让我们口不择言 , 伤害自己最不愿意伤害的人
作者路易莎·梅·奥尔科特热爱写作 , 性格叛逆 , 因此她在小说中将这两个特点都呈现在了马奇家的二女儿Jo身上 。 喜欢写作的Jo往往可以在阁楼上一待待上大半天 , 用笔尖将脑海中的一个又一个故事呈现出来 。 天性开朗 , 性格细腻 , 情绪饱满 , 这些都成就了她源源不断的写作灵感 , 却也让她陷入了容易愤怒的痛苦中 。
影片中有两幕戏集中体现了她的情绪爆发 。
一次是在现实中 , 她远赴伦敦继续自己的写作梦 , 在公寓里遇到了温文儒雅的教授Bhaer , Bhaer毫不掩饰的称赞她的写作天赋 , 并偷偷买书送给她 , 这些举动都让她的内心深受触动 , 以为自己遇到了知己 。 因此 , 她虽然忐忑不安 , 却依然选择将自己的作品给Bhaer看 , 没想到却遭到了对方的批评 。
作品被质疑的Jo愤怒地表示 , “听着 , 我们不是朋友 , 你不是我的朋友 , 我也不需要你的意见 , 因为我不喜欢你!”然后愤然离去 , 直到最后赶回新英格兰时也不曾给对方打过招呼 。

小影吉从《小妇人》到《控制愤怒》,谈谈如何重建认知,避免伤人伤己
本文插图
还有一幕则是在回忆中 , Jo在参加完舞会后回来 , 却发现自己珍藏的小说手稿不翼而飞 。 在她的追问下 , 才知道是妹妹Amy因为她不肯带自己去参加舞会而“报复”地烧掉了 , 她愤怒地哭了 , 狠狠地咒骂对方 , 下定决心自己以后将永远厌恨对方 。 在之后 , 当Amy在餐桌上坐在自己旁边时 , 她会重重地推开椅子 , 径直走去另外一边 。
然而事实上 , 在发过火之后 , Jo自己遭受的痛苦也不少 。 在外漂泊时 , 儒雅博学的Bhaer给了她前所未有的温暖和支持 , 尽管她对对方大发脾气 , 但回到新英格兰的她却越发感到孤独 , 因为再也没有人会像他那样支持、关注、鼓励她了 。 而Amy为了挽回关系跟在她身后却掉下冰层的一幕 , 更是让她胆战心惊 。
守在Amy床前的她十分沮丧 , “我这是怎么了?我一激动就蛮不讲理 , 我会伤害所有我喜欢的人!”

小影吉从《小妇人》到《控制愤怒》,谈谈如何重建认知,避免伤人伤己
本文插图
愤怒的本质:我们的期待与事实产生了偏差后的沮丧痛苦
事实上 , 跟Jo有着相同困扰的人不在少数 。分页标题
匆匆忙忙起床发现上课/班快要迟到了 , 因此觉得母亲/妻子“多吃一点”的劝告十分聒噪 , 甚至忍不住在起床气的催化下对她们恶言相向;朋友总是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事 , 总是给自己添麻烦 , 实在太讨厌了;认为自己应该得到别人的称赞 , 当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时 , 往往忍不住气血上涌甚至跟对方大打出手……
等到事后自己慢慢平静下来时 , 又会遭到良心的谴责或者现实的损失:她们让自己吃饭是为自己好啊 , 我当时为什么那么冲动?朋友也没必要事事迁就我 , 自己怎么会变得这么唯我独尊?早知道当时控制好自己的暴脾气了 , 不然也不会丢这么大一个人……

小影吉从《小妇人》到《控制愤怒》,谈谈如何重建认知,避免伤人伤己
本文插图
阿尔伯特·埃利斯在《控制愤怒》一书中探索了这些“让人上头”的愤怒的成因 , 指出 , 这些愤怒是人的真实感受 , 但也实实在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 而放任这些愤怒发展 , 则会让我们付出惨痛的代价 , 如破坏我们的人际关系、让我们变得更加沮丧、甚至损害我们的心血管系统等等 。
根据理性情绪行为疗法ABC理论 , 诱发我们对某件事或人的愤怒的根源 , 其实恰在于我们对这个行为的情绪看法 。 Jo对妹妹的疼爱自不必说 , 甚至对一直默默关注她的Bhaer也心有好感 , 但正是因为这份亲密 , 才导致了在她内心中尤其对来自亲密之人的“伤害”反应激动 。

小影吉从《小妇人》到《控制愤怒》,谈谈如何重建认知,避免伤人伤己
本文插图
【小影吉从《小妇人》到《控制愤怒》,谈谈如何重建认知,避免伤人伤己】从小一起长大的妹妹 , 不可能不知道那些稿纸对自己的意义 , 却将自己的心血付之一炬;对自己默默赞赏的Bhaer , 更应该理解自己对在写作上面的坚持和天赋 , 却胆敢在自己鼓起勇气跟他分享时大加批评 , 假如将ABC理论代入Jo的行为中我们可以发现 , 让她真正大发脾气的 , 不是他们这件事本身做得伤害到了她 , 而是当她察觉到对方的行为与自己的语气截然相反时生出的难以置信、挫败和失落 。
Amy伤害了她对两姐妹间默契亲密的认知 , Bhaer则伤害到了她在青睐者面前的骄傲和期待被夸奖 。 正是这种情绪应激后的第一反应 , 让她本能地对对方大发脾气 , 也让她的理智被怒火焚烧殆尽 , 甚至差点错失了跟对方之间的亲密关系 。

小影吉从《小妇人》到《控制愤怒》,谈谈如何重建认知,避免伤人伤己
本文插图
如何摆脱愤怒的消极影响?
在电影中 , Jo守在妹妹的床前 , 终于察觉到了愤怒的可怕 。 母亲看着自责后怕的女儿 , 眼中露出了然的慈爱 。
“你让我想起了自己 。 ”
“但是您从不生气!”
“在我的人生中 , 我几乎每天都在生气 。 我不是天生有耐心的 , 但是经过四十年的努力 , 我在学着不让他影响我 , 让我变得更好 。 ”
得到了母亲的劝慰和鼓励的Jo , 这才知道母亲的耐心并非天生就有 , 而是经过不断的努力和克服才炼成的 。 看着床上虚弱的妹妹 , 她下定了决心 , “我也要磨炼我的耐心 。 ”
事实上 , 除了通过磨炼耐心来摆脱愤怒的影响之外 , 我们还可以通过《控制愤怒》一书提出的其他方式来试着化解愤怒、减少它带来的负面影响 。
①勇敢直面自己的愤怒 。 当你认为他人对自己不公时 , 不要克制和用借口粉饰太平 , 试图用委曲求全解决 , 其实 , 当你越是委曲求全 , 内心深处反而进行补偿 , 激发出更大的愤怒 , 自己所遭受的不公程度也会被放大很多 。 因此 , 当你确实愤怒时 , 勇敢直面它 , 并告诉他人自己的感受 , 以此削弱由于自己的软弱和妥协而造成的心理压力 。 事实上 , 当你在叙述时 , 对这件事的愤怒程度会减轻很多 。分页标题

小影吉从《小妇人》到《控制愤怒》,谈谈如何重建认知,避免伤人伤己
本文插图
②善用“自我效能”理念 , 学会训练自己面对愤怒时的自控力 。 你需要知道 , 表达自己的愤怒并不是让你无所顾忌地大加吐槽 , 毕竟要想彻底化解彼此的隔膜 , 还是需要双方的坦诚和必要的保留 。 因此 , 你需要在不断的练习中 , 认识到“自己生气的对象并非行为本身 , 而是自己对这种行为的看法和信念” , 然后将这种非理性信念区分开来 , 进而不断获得在面对愤怒时的掌握权 。
③学会生理、心理放松技巧并应用于实践 。 我们对行为的看法导致了愤怒情绪的产生 , 生理上的激动更会刺激这种愤怒情绪 , 让这种愤怒的状态不断持续下去 。 因此 , 我们需要通过肌肉放松、思想引导、冥想等技巧来让自己生理上平静下来(赘于篇幅 , 具体方法可参见《控制愤怒》) , 让身体的紧张感成为一种愤怒爆发的信号 , 从而能够做到理性面对 , 将消极影响降到最低 。

小影吉从《小妇人》到《控制愤怒》,谈谈如何重建认知,避免伤人伤己
本文插图
正如理性情绪行为疗法中的理论所言 , “人们并非被不利的事情搞得心烦意乱 , 而是被他们对这些事件的看法和观念搞得心烦意乱的” , 认识到这一点 , 并学会通过刻意练习来增强自己的克服力 , 相信我们终将和Jo一样 , 摆脱怒火之下的冲动行为 , 尽量避免这种伤人伤己的不理智情绪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