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什么是核威慑的正确姿势?| 施展札记16
https://m.toutiao.com/i6828167232229474830/?traffic_source=CS1111&in_ogs=2&utm_source=MI&source=search_tab&utm_medium=wap_search&original_source=2&in_tfs=MI&channel=1、前几天在网上又掀起了关于核武器的讨论 , 有人主张 , 中国应当把核弹头扩大到一千枚的水平 , 虽然中国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 但必须用强大的核武库来抑制美国的战略野心 , 因为美国越来越不理性 , 只相信实力 。 我姑且把这个主张称作“千弹论” , 该论一提出来 , 自然会在网上引发剧烈争吵 。
图 | 1965年苏联红场阅兵中的洲际弹道导弹2、我在讨论当中有个基本原则 , 就是不做诛心之论 , 不去猜测发言者的动机 。 因为动机论会沦落为相互的人品攻击 , 而在动机论的指责下 , 没人能够自证清白 , 于是讨论就不再有任何建设性的可能性;如果一开始就没打算认真讨论 , 那是另当别论 。3、放弃动机论的推测的前提下 , 对于我愿意与之讨论的话题 , 我都会假定发言者的讨论有其道理 , 并且我愿意主动尝试去理解对方的道理 。 我可以帮“千弹论”的支持者想象到的道理就是 , “国际关系当中不能只有鸽派而没有鹰派 , 我这就是鹰派的表达 。 没有鹰派的强硬 , 哪有鸽派谈判的机会 。 ”换句话说就是 , 哪有什么鸽派的岁月静好 , 不过是鹰派在为你负重前行 。4、但在我看来 , 这个问题与鹰派、鸽派的分野无关 , 而是与对国际政治的理解有关 。 鹰派和鸽派都只是一种立场(更严格说来 , 只应该是一种手段) , 而对于国际政治的理解 , 恰恰是要超越立场直面问题 。 真实的国际关系中 , 国与国之间有着各种复杂的相互依赖关系 , 也有着复杂的冲突对抗关系 , 国际政治上最重要的任务 , 是要在这种复杂处境中把真正的问题识别出来 。 问题构成目标 , 鹰、鸽只应该是达成目标过程中的具体手段 。 不能让手段取代了目标 , 让立场取代了问题 。 否则的话 , 才会真正地出现大问题 。5、当然 , 有可能我给找到的“道理” , “千弹论”者并不承认 , 所以 , 鹰鸽之辩也就暂时放置一旁 , 倘若执着在这里 , 会让我们模糊掉问题的焦点 。 接下来说说 , 我在前面替“千弹论”想出的那些“道理” , 在我看来有什么问题 。 首先 , 关于如何看待美国 , 我之前发过几篇札记(美国的力量≠美国政府的力量) 。 这里只简单再多说一句 , 美国的制度设计上有着一种权力制衡 , 国家政策的出台是各种部门之间很复杂的多重博弈、制衡的过程 , 个别高官的表态 , 和美国的国家政策是大不相同的两回事 , 不做出这种区分 , 就无法真正识别出问题 。 下面重点要说的是 , 大声疾呼扩大核武器库 , 这种做法 , 和真正的核威慑战略是多么的南辕北辙 。6、关于核威慑战略 , 基辛格的研究堪称是经典 。 他提出了(核)威慑所必备的三要素:(1)实力 , (2)使用实力的决心 , (3)对手能够意识到你的实力和决心 。 这三点缺一不可 。
7、“千弹论”的说法 , 我从善意理解的角度出发 , 可以接受如下理解:他们是在努力满足基辛格所说的(2) , 也就是说告诉美国 , 中国有使用实力的决心 , 以及(3) , 就是要用强硬的态度和公开的表达 , 让美国能够意识到中国的决心 。8、但致命的是 , 还是“千弹论”的这套说法 , 却会给美国传递另外一个信号 , 我们没有(1) , 也就是没有实力 , 否则干嘛要大声疾呼搞出上千枚核弹呢?这肯定跟“千弹论”的初衷相反 , 但却会是实在的一种后果 。 这不仅起不到核威慑的作用 , 还会起到正相反的效果 , 就是会鼓励对方 , 趁着中国还没有实力的时候 , 赶快先发制人 , 以绝后患 。9、什么情况下才能遏制先发制人的攻击呢?基辛格也清晰提出过两个原则 , (1)避免采取易于被别人误解为突然袭击的前奏的措施 , 不管这些措施的原来意图如何;(2)自己一方的报复力量得到如此周密的保护 , 以致对方即使感到被威胁 , 也不能以先下手攻击的办法使它的地位有很大改善 。 (基辛格:《选择的必要》 , 25页 , 1973)10、对比一下 , “千弹论”的前述主张 , 先是违反了原则(1) , 这一系列疾呼毫无疑问会让人对中国的动机产生疑问 , 紧接着又违反了原则(2) , 既然“千弹论”已经间接表明中国没有实力 , 如果遭遇到先发制人的攻击 , 显然也没有能力报复 。 两个问题加在一块 , 这不就是在提醒对方 , 要赶快先发制人来攻击中国吗?11、我仍然坚持自己的讨论原则 , 不做诛心之论 , 也不会指责“千弹论”在“递刀子” , 而宁愿相信他们并不真的搞懂了自己在说什么 , 才会做出这种“威慑” , 它看似对美硬气 , 实质上会伤害中国 。 但我还要进一步说 , “千弹论”的这种主张 , 不仅是对“威慑”没搞懂 , 对核武器的基本逻辑也没搞懂 。 分页标题
12、核武器很特殊 , 它是一种终结了核大国间战争的武器 。 核大国间战争有两种可能性 , 一种可能性是不追求把对方彻底灭掉 , 只追求有限目标 , 追求有限目标所使用的必须是破坏力可控的有限武力 , 而核武器的破坏力是不可控的 , 则有限目标就无法达成;另一种可能性是追求把对方彻底灭掉 , 但这就必须能够通过一次闪电攻击把对方彻底灭掉 , 否则只要对方还有能力进行核报复 , 则自己是无法承受的 。 无论是哪一种可能性 , 都让核战争变得没有意义;而核大国间如果进行常规战争 , 相互也都会担心会上升到核战争 , 从而让常规战争也变得没有意义 。 于是 , 核武器就因其超强破坏力 , 反倒终结了核大国间战争 。13、因此 , 对于核大国相互之间来说 , 核武器不是拿来用的 , 是拿来看的 , 有了它就有了谈判筹码 。 但是这个谈判筹码的关键就在于 , 它只能被威胁着会用出去 , 但不应该被真的用出去 。 一旦真的用出去 , 筹码反倒就没有价值了 。 威胁着要把核武器用出去 , 只要能确保大规模报复的有效性 , 并且让对方明确认知到这一点 , 威慑有效性就达成了 , 剩下的就是外交谈判的事情 。14、核武器只要用出去 , 双方就都死掉了 , 死掉十次并不会比死掉一次死得更彻底一些 , 因此 , 核武器确实是“够用”就行了 。 “够用”的标准是 , 确保自己在遭受对手一次核攻击之后 , 仍然拥有做出大规模报复的能力 。 具体这个标准是多少 , 军事专家肯定会有测算 , 咱们外行就没能力跟着掺和了 。 “够用”之外的核武器 , 确实是没有必要的 , 因为核武器的保养费用是非常高的 , 完全没必要在足够能让对方死一次的时候 , 一定要持续地花大钱确保能让对方死十次 。
图 | 美军在内华达沙漠的核试验场15、美国作为霸主国 , 从本质上来说 , 主导的是全球规则秩序 , 武力只是对这套规则秩序的执行力起到担保作用 。 因此 , 美国要真想对付哪个国家 , 有的是办法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 , 根本用不着走到核大战这一步 。 如果只能从核大战的角度来理解美国 , 对国际政治的理解是大成问题的 。16、随便举一个例子 , SWIFT(“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 , 是各国银行进行国际转账结算的协议组织 , 如果哪个国家被排除在SWIFT之外 , 进行国际结算的成本会极大上升 , 差不多可以被理解为关闭在国际市场之外了 。 而美国基于CHIPS(美元大额清算系统) , 有能力在事实上控制SWIFT系统 。 如果美国把一个国家踢出SWIFT , 这国家的经济离崩溃就不远了 , 根本犯不着再来个核大战 。 当然 , 这属于经济核武器 , 美国不会轻易动用这种手段 , 否则对自身也会有很大伤害 。 但一定要看到 , 美国作为主导全球规则的霸主国 , 在军事核武器之外有大量的手段 , 多半是降维打击的能力 。17、在军事层面上 , 还有一种对于传统核武器及核战略的超越 , 那就是空天武器系统 。 “千弹论”还是在传统的二维平面视角来思考战争问题 , 空天战的逻辑则已进入三维立体视角 , 战争的逻辑早就不是一回事了 。 这种战争逻辑的变化 , 近乎于从地心说转化为日心说 。18、“忘战必危” , 如果这是指中国应该保有必要的核威慑能力 , 以及拥有从空天战角度来展开的战略能力 , 当然是对的;但如果这是指“中国要扩展到一千枚”云云 , 这反倒会让中国的核威慑能力破功 , 这是“不知兵而妄谈兵” , 比“忘战必危”危险多了 。
19、真正的大国 , 在于对普遍规则的主导 , “兵”只是带来主导力的担保而已 。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 ”对规则的主导权 , 就是谋万世、谋全局 。 所以中国真正应当做的 , 是更深度参与到全球规则秩序当中 , 带头遵守规则 , 并努力推动规则朝向更加公平方向的改革 。 只有这样 , 才可能获得全球的盟友 , 否则 , 大概率会让自己孤立 。20、中国在今天从实力上来说毫无疑问是有能力去谋规则的 , 关键是 , 是否有这意愿和智慧 。 无论如何 , “虽远必诛”当中 , 并不包含这种意愿和智慧 。
来源:(未知)
【】网址:/a/2020/0520/1589949749.html
标题:施展:什么是核威慑的正确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