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陈寅格先生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 , 历数千载之演进 , 造极于赵宋之世 。 ”宋朝在很多史学家的眼中是极其繁华的盛世 。 商品经济发展繁荣、市井文化悄然发生 , 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
本文插图
《清明上河图》
在这个时候 , 不可避免的就会讲到“酒” , 宴饮欢乐之时 , 让人不禁眼酣耳热的东西 。 酒本是伤身毒药 , 但在宋朝这个繁华盛世 , 却是人人喜爱;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 , 便有酒肆的描绘 , 似有阵阵酒香飘散 。 在这样的情况下 , 有着“仁德”之称的宋仁宗 , 明知朝廷官场酒风过盛不好 , 但是却并不制止 。 如是这般 , 又是为何呢?一、宋代商品经济发达 , 人们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 , 社会饮酒之风盛行
宋朝商品经济发展 ,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 市井生活的质量迅速发展 。 伴随着这一切而来的 , 是瓦子等娱乐场所的兴起 。 人们对于日常娱乐的要求也变得更加高了 。 而作为古代人们来说 , 日常饮品除了水之外 , 也没有其他的选择了 。
而此时酒便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 这是一个全民饮酒的朝代 。市井生活的发展 , 人们的娱乐场所也在增加 。 到这里的人不仅有贫民百姓 , 也有达官贵族、家世显赫之人 。 作为贫苦百姓尚且能够有着这样的生活 , 更何况那些达官贵人呢 。 因此 , 在宋代 , 作为酒肆的大主顾其实就是那些官员贵人 。
本文插图
不仅如此 , 这些酒肆往往装饰华美 , 格调高雅;不少文人雅士 , 都来这里和三两知己好友畅叙幽情;一些附庸风雅或想结交名仕的官员也会来此 。 社会上饮酒之风逐渐被带到了官场;而此时商品经济发达 , 更是为这一风气的盛行提供了深厚的物质基础 。
个人追求物质享受 , 有时间约上三两好友去喝个小酒 , 就在官场上就变成了相对平常的事情 。 即使是皇帝宋仁宗 , 对于这样的情况也不能说些什么 。 从这一情况出发 , 所以哪怕明知宋朝官场酒风过盛不好 , 但宋仁宗也并不制止 。
本文插图
二、宋朝朝廷官场多饮酒的传统、与内外交织的因素下 , 宋仁宗并不制止 。
(1)宋代朝廷借酒办事的传统 , 被广泛采用
宋朝朝廷多有借酒办事的传统 , 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故事 。 相传宋太祖在建立宋朝以后 , 大肆宴请群臣 。
宴会期间 , 宋太祖借醉说起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之事 , 借此令那些手握重权的将军诚惶诚恐 。 宴会第二天 , 这些将军纷纷交回兵权、告老还乡 。 在此之后 , 赵家皇帝便经常借饮酒之机 , 行政治目的之实 。
众所周知 , 宋朝的军队制度是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 。 每当有战事发生 , 这些将领才得以被授兵权 , 指挥手底下的士兵进行作战 。 而当战事停息之时 , 皇帝每每在论功行赏的时候重新收回兵权 , 不仅如此 , 对于一些老将手握重权之后 , 也会趁宴请之际 , 削弱其兵权 。
本文插图
宋太祖赵匡胤
这样借酒行事 , 往往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 。 所以宋朝历代皇帝对于官场饮酒之事并未有过多干预 , 相反经常宴请大臣喝酒 。 经过了几代皇帝以后 , 到了宋仁宗时期 , 官场饮酒之风逐渐盛行 , 但明知此事的宋仁宗却没有制止 , 正是因为这一传统的影响 。
(2)官员俸禄较高 , 足以满足宴饮喝酒的需要
宋朝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 在军事与政治方面 , 商品经济的发展都带来一定积极有效的影响 。 宋代的士兵待遇仅次于清朝士兵待遇 , 在历史上排名第二 。 而对于政治文官集团的影响则是官员俸禄的提高 。分页标题
一些权力较大的官员能够时常宴请他人喝酒 , 这并不是贪污所得 , 而是其正常收入 。 正如《韩熙载夜宴图》所描述的那般 , 官员之间的宴饮 , 花的钱都是官员的俸禄 , 而不是贪污国家资财所得 。
本文插图
《韩熙载夜宴图》
在这样一个情况之下 , 官员正常合法收入用于正常用途 , 这即便是宋仁宗也无法去管理 。 相反 , 官员将自己所得用于这些正常花销 , 能够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
这样以最好的方式发展 , 更能起到收拢人心 , 维护统治的需要 。 百姓官员 , 在这酒里品味着宋朝这繁华盛世的美好 。 因此 , 在多方面的考量之下 , 宋仁宗并没有去制止官场饮酒之风 。
(3)文人官员常常喝酒寻乐 , 借酒一舒壮志
至于宋朝许多失意的官员 , 往往或陶醉杯盏 , 或借酒浇愁 , 正应了“今朝有酒今朝醉 , 明日愁来明日愁”的诗句 。 这其中便有我们常见的苏轼、辛弃疾、陆游等 。 我们从苏轼的诗作中无一不能看到 , 饮酒以后的他便如李白那般才华横溢 。
本文插图
苏轼
如苏轼所自述:被贬谪黄州后 , 曾一面独饮排遣烦恼 , 一面赋诗追忆与友人“对月酣歌”的情景 。 《前赤壁赋》中写道:“有客无酒 , 有酒无肴 , 月白风清 , 如此良夜何?” 。 而在后赤壁之赋 , 更是因为美酒才有了泛舟赤壁、书写名篇的故事 。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苏轼的作品中无一不以酒作为其灵魂 。 而辛弃疾、陆游等抱负无法施展 , 经常借酒怡情 。 在这些比较著名的文官诗人的影响下 , 官场的饮酒之风在宴饮时 , 便成为了一种高雅的情趣 。 官场中的饮酒之风 , 在宋朝时不仅仅成为一种人际交往的手段 , 更是为这些文人官员一展文采、表明心志之所在 。
人中作为一个很会欣赏人才的人 , 与这样的行为更加不会进行制止 。 于是在文人官员的推动下 , 官场饮酒之风变得盛行;而作为皇帝的宋仁宗则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
本文插图
辛弃疾
在宋代 , 官场饮酒之风盛行能够拉近官员之间的关系 , 团结一心 , 共抗外敌 。 而一些文人官员更此人借酒创作出不朽的名家篇章 , 促进文化的发展 , 这不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吗 。
身为一个贤明君主 , 自然能够衡量其中利弊 , 利用其好处 , 充分发扬长处 , 所以宋仁宗对于明之官场盛行的饮酒之风却不制止 , 正是因为有此种原因 。 三、因为酿造技术的限制 , 宋代的酒与现今的酒大不相同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 。 少康 , 杜康也 。 "宋人张表臣在《珊瑚钩诗话》中说:"中古之时 , 未知曲蘖 , 杜康肇造 , 爰作酒醴 , 可为酒后 , 秫酒名也 。 "
杜康 , 作为中国的酒祖 , 历代受人敬仰 。 杜康酒 , 五粮液 , 作为历史名酒 , 历代文人骚客畅饮着它 , 写下了汗牛充栋的锦绣文章、不朽诗篇 。 这便是酒的最早历史了 。 我们从酒的酿造历史来看 , 不难看出 , 古代的酒是高粱等这些粮食酿造的 , 这也使得古代人酒的度数并不高 。
本文插图
杜康
(1)宋代的酒度数较低 , 多为解渴之用
宋朝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 , 酒文化也随着兴盛 , 对于唐朝的酒文化进行了继承和进一步的发展 , 有着比唐朝的酒文化更为丰厚的底蕴 , 宋朝时 , 九月繁荣酒店遍布人们几乎寻常到寻常食肆便能买到酒 。 但是此时的酒如同我们现在所说的蒸馏酒 , 却又有一些不同 。 仅仅有高粱食品吃来发酵的酒属于发酵酒 , 酒精度数相对较低 。分页标题
如《水浒传》里记载武松打虎那一情节 , 武松在上景阳冈之前 , 便足足喝了有十五碗的白酒 。 按照那当时一碗有四两算 , 约有六斤左右 。 那么正常人真的能喝下六斤酒吗?其实当时武松所喝的白酒并不同于我们今天所说的白酒 , 是属于一种发酵酒 , 酒精度数在六度左右 。
本文插图
武松
这也就是说武松当时所喝的酒如同我们现在所喝的菠萝啤 , 基本上差不多 。 不仅如此 , 宋朝时候的酒 , 和我们今天的酒相比口感上更甜 , 被当时的人仅仅拿来做解渴之用 。 如黄泥岗上时迁所卖的酒便是这样的酒 。 因此 , 这些低度酒对于人体的伤害很小 , 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 同时也正因为这一原因 , 所以宋仁宗对于官场酒风盛行这一现象 , 明知却不制止 。 结语:
历史上 , 官场官员及统治阶层历来都是喜欢饮酒 , 已经是一种常态 。 但是过度沉醉于喝酒作乐之中 , 早会带来诸多危害 , 因为喝酒荒误政事、贻误战机的这些例子 , 在历史上比比皆是 。 因此 , 贤明的君主自然应当会关注这一行为 , 必要时实施一定的手段来进行制止 。 但在此时 , 在贤德的宋仁宗眼中 , 此事是似乎无伤大雅 。 但长此发展下去 , 必然带来祸患 。
这也暴露了宋仁宗在政治举措上的不足 。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雪崩之时 , 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 宋朝最终因懦弱无能在其他政权所消灭 , 看来却变得很正常了 。 这些隐患随着时间的发展早已埋下了 , 而作为统治者却不注重解决 。 这更是告诫我们 , 后世人会沉湎于外物 , 以至于误国殃民 。
参考书籍:
《宋史》
《水浒传》
【鉴左传宋朝官场借酒办事、酒风过盛,宋仁宗却不制止,为何如此"纵容"?】《说文解字》
来源:(鉴左传)
【】网址:/a/2020/0519/1589887824.html
标题:鉴左传宋朝官场借酒办事、酒风过盛,宋仁宗却不制止,为何如此"纵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