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李定国张煌言痛批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战略格局太小


『』为何李定国张煌言痛批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战略格局太小
文章图片
郑成功的战略可以总结为三步:第一步 , 立足闽粤;第二步 , 夺取金陵;划江而守;第三步 , 积蓄实力 , 收复京裴 。 从郑成功与郑芝龙的这段对话中 , 可以看出郑成功在隆武政权飘摇之际 , 依然对在闽浙赣山区据险控扼的战略抱有很大赢待信心 。

『』为何李定国张煌言痛批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战略格局太小
文章图片
因为闽浙赣一带有武夷山脉和仙霞关为天然屏障 , 可以抵御清军入闽 , 得时间整顿军队 , 同时依靠福建的海外贸易优势 , 筹集粮铜 , 消耗满清实力 。 满清实力衰退后再收复南方 , 最后北伐满清 。
与此同时 , 郑成功也很清楚的看到己方存在的各种问题:军队数量太少且战斗力差 , 朝中官员碌碌无为 , 控制地盘太小 , 朝廷粮铜不足 。 所以针对性的提出要拣将进取 , 航船合攻 , 通洋裕国 。

『』为何李定国张煌言痛批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战略格局太小
文章图片
这种战略在当时是可行的 , 郑芝龙和郑成功集团的军队 , 多为海盗水手组成 , 在海上水上作战尚可 , 要想在陆地上同清军作战 , 获胜的可能性很小 。 郑氏集团控制福建一带有二十多年 , 在闽粤一带有很高的号召力 , 闽粤人口众多 , 能够为郑氏集团提供足够的兵源 , 军队数量同满清在东南一带的相比不会处于弱势 , 所以要想能同清军在陆地交战中不处于下风 , 关键是要整顿军队 , 提高军队的士气和战斗力;满清军队士兵多为北方人 , 入关后不但轻易打垮明朝军队 , 对李自成的农民军也是屡屡获胜 , 军队内部组织严密 , 士气旺盛;满清军队虽然弓马娴熟但不适应东南沿海的炎热潮湿气候 , 更不擅长水战 , 而水战恰恰是以海盗成军的郑氏集团的优势 。

『』为何李定国张煌言痛批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战略格局太小
文章图片
当时海防简单 , 海岸线漫长 , 清军也没有足够的兵力在沿海处处设防 , 组建水陆两栖部队 , 利用水战优势对敌人进行突袭 , 既分散清军军力 , 削弱清廷在南方的实力 , 又可以为己方军队提供作战经验和后勤物质;闽浙粤沿海一带山多地少 , 人口虽多 , 但是要想靠土地产出获得足够的粮铜却很难 , 因此只有大力发展海外商业贸易才能满足军队装备粮铜的需要 。 以上可以看出 , 郑成功大战略选择是以最稳健的由海向陆 , 以海为进退根本的两栖攻防战略 。 这种策略的核心就是利用海陆优势最大限度的提升己方的财力物力军力 , 最终扭转不利局势战胜满清的目的 。 这是一种稳健为本的策略 。

『』为何李定国张煌言痛批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战略格局太小
文章图片
从永历元年起兵到北伐之前 , 郑成功先是以金厦为根本 , 漳泉两地为据点作战 , 到后来因为清军增援加之漳泉两地已经破败不堪 , 被迫放弃漳泉而转战于浙粤闽沿海 , 最后北伐南京也是沿海岸和长江进行 。 其战略得失先是有利然后渐渐转为有害了 。 郑成功注重稳健的战略在起兵之初 , 因为势力弱小 , 两栖攻防战略能够有效的帮助郑家军发展壮大 , 但是 , 当郑家军发展到一定力量时然抱着稳固战略不放 , 始终在金厦闽海沿岸活动 , 不肯深入内陆地区 。

『』为何李定国张煌言痛批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战略格局太小
文章图片
这点看来 , 郑成功的战略眼光确实颇为短浅 , 郑成功一向注重稳固策略 , 一味在沿海攻守 , 于是采用了重在稳固的下策 , 甚至于连下策也没能完全做到 。分页标题

『』为何李定国张煌言痛批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战略格局太小
文章图片
郑成功一直固守金厦根据地 。 第二次前往粤桂地区勤王也非自己亲征 , 以致于不能按约定好的口期和李定国军汇合 。 后来李定国就曾写信批评郑成功"频年抗节 , 而不千里勤王 , 则无夙绩之足道" , 表达自己的不
满 。 明遗臣朱舜水在郑成功北伐南京失败之后 , 也曾写信批评郑成功:从路无救焚之策 , 候风有师老之虑 , 藩台信谓 , 虏在目中 , 徒使英雄顿足耳可见 , 郑成功格局太小是最大问题 。
参考资料
【『』为何李定国张煌言痛批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战略格局太小】【1】江日升:《台湾文献丛刊·第60种·台湾外纪·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