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大方


首页 > 人文 >

悠在旅途来这里穿越时空、触摸历史的脉络,了解甘肃8000年的黄河文化



按关键词阅读:


今天是第44个国际博物馆日 , 主题是“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元和包容 。 ”
借此机会让我们以头条文章的形式步入中国十大博物馆之甘肃省博物馆 , 游览古迹山河 , 触摸文明脉络 , 了解“河岳根源、羲轩桑梓”的8000年甘肃历史 。 八千年甘肃历史绝色展现

悠在旅途来这里穿越时空、触摸历史的脉络,了解甘肃8000年的黄河文化
本文插图

甘肃 , 简称甘或陇 , 位于黄河上游 。 甘肃之名是取甘州(今张掖)与肃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 , 由于西夏曾置甘肃军司 , 元代设甘肃行省 , 简称甘;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陇山(六盘山)以西 , 而唐代曾在此设置过陇右道 , 故又简称为陇 。
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女娲和黄帝相传诞生在甘肃 。 西王母降凡于泾川县回中山 。 周人崛起于庆阳 , 秦人肇基于天水、陇南 。 天下李氏的根在陇西 。
甘肃历史跨越八千余年 , 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 也是中医药学的发祥地之一 , 被誉为“河岳根源、羲轩桑梓” 。
甘肃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 , 是全国文物大省之一 , 拥有国家一级文物1750多件 , 在全国居于前列 。 低调谦谦的国家一级博物馆
坐落在黄河之滨的甘肃省博物馆 , 是国内最早成立的综合性博物馆之一 。 该馆建于1956年 , 建筑面积2.1万多平方米 , 展览面积1.3万多平方米 。 2012年底 , 甘肃省博物馆荣升国家一级博物馆 。

悠在旅途来这里穿越时空、触摸历史的脉络,了解甘肃8000年的黄河文化
本文插图

该馆汇集了甘肃从远古时期到近现代的大量文化珍宝 , 尤以新石器时代的甘肃彩陶、汉代简牍及文书、丝绸之路珍品、佛教艺术粹宝、古生物化石(标本)等珍贵文物为特色 。 特别是东汉铜奔马、魏晋墓“驿使图”画砖 , 已分别被定为国家旅游标志和邮电事业的标志 。

悠在旅途来这里穿越时空、触摸历史的脉络,了解甘肃8000年的黄河文化
本文插图

凭借甘肃丰厚的文化底蕴和陇原大地留下的大量珍贵文化遗存 , 甘肃省博物馆拥有得天独厚的馆藏资源 。 展览有《甘肃彩陶》《甘肃丝绸之路文明》《甘肃古生物化石》《甘肃佛教艺术展》《红色甘肃》五个基本陈列 , 反映甘肃厚重的历史文化 。

悠在旅途来这里穿越时空、触摸历史的脉络,了解甘肃8000年的黄河文化
本文插图

“丝绸古道三千里 , 黄河文明八千年 。 ”甘肃是中国远古神话传说中——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女娲的诞生地 , 作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 古代“丝绸之路”甘肃段 , 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遗存使甘肃位于全国文物大省之列 , 甘肃省博物馆也因得天独厚的条件 , 收藏有历史文物、近现代文物、民族文物、和古生物化石及标本约35万余件 。

悠在旅途来这里穿越时空、触摸历史的脉络,了解甘肃8000年的黄河文化
本文插图

自建馆以来 , 通过考古发掘、征集和捐赠获得历史文物藏品82000余件 , 堪称精品的历史文物有3000余件 , 国宝级文物17件(组) , 国家一级文物1750余件 。

悠在旅途来这里穿越时空、触摸历史的脉络,了解甘肃8000年的黄河文化
本文插图

从白垩纪的古生物化石标本到旧石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化;从商周以来的青铜器、陶瓷玉器到汉唐的丝绸之路文明;包括宋、元、明、清的瓷器、木雕、丝织品、绘画等都有丰富的收藏 。

悠在旅途来这里穿越时空、触摸历史的脉络,了解甘肃8000年的黄河文化
本文插图

武威雷台汉墓出土的铜奔马和车马阵、武威磨嘴子汉墓出土的仪礼简、旱滩坡出土的医药简、泾川唐代大云寺的舍利金棺、敦煌藏经洞北宋淳化二年“报父母恩重经变”绢画等等 , 都是蜚声海内外的文物珍宝 。分页标题

悠在旅途来这里穿越时空、触摸历史的脉络,了解甘肃8000年的黄河文化
本文插图

【铜车马出行仪仗俑:1969年9月与铜奔马同时出土于武威市雷台东汉墓 。 专家认为这批仪仗俑为一套完整的车马仪仗队 , 由38匹铜马、1头铜牛、1辆斧车、4辆轺车、3辆辇车、2辆小车 , 3辆大车、1辆牛车、17个手持矛戟的武士俑和28个奴婢俑共计99件组成 。 雷台汉墓发现的铜车马仪仗队是迄今国内发现的数量最多、阵容和气势最雄伟的汉代铜车马仪仗队 。 全套车、马、俑排列组合的武装出行队列 , 其场面壮观 , 气势雄伟 , 为考古发掘中所罕见 , 被今人誉为“地下千年雄狮” 。 】

悠在旅途来这里穿越时空、触摸历史的脉络,了解甘肃8000年的黄河文化
本文插图

【莲花形玻璃托盏:元代漳县汪世显家族墓出土盏高4.9厘米 , 口径8.9厘米 , 底径3.4厘米;盏托高1.2厘米 , 口径15.2厘米 。 玻璃托盏为晋蓝色玻璃制成 , 半透明 , 胎内含气泡 。 盏为七瓣莲花形 , 饼形足;托口为平口 , 边沿呈八瓣莲花形 , 平底 , 腹壁呈正八角形 。 托盏造型优美 , 色彩艳丽 , 工艺精湛 , 是迄今出土最完整的一套元代玻璃托盏 。 】

悠在旅途来这里穿越时空、触摸历史的脉络,了解甘肃8000年的黄河文化
本文插图

【《报父母恩重经变》图轴:画面高182厘米 , 宽127厘米 。 酒泉市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掘 。 画中心绘阿弥陀佛及观世音、大势至二菩萨并坐说法 , 上部绘“七佛”“七宝”及仙山楼阁等 。 下部有十弟子、十二菩萨分列两侧供养 。 图轴绢地、敷彩 , 绘佛、菩萨、僧俗人衆等110多人 , 人物形象生动自然 。 经变故事分列在说法图两侧 , 以经变画常用的连环画形式展开 , 一个情节一幅图 , 共有15幅 。 它们各自独立 , 相互之间用山石分隔 , 每幅画的右侧或左侧都有墨书榜题 , 说明所画内容 。 是国内现存的幅面较大且有纪年的一帧绢本佛教故事画 。 】
此外东汉的铜奔马、魏晋时期的“驿使图”画像砖 , 已分别被定为国家旅游和邮电事业的标志 。

悠在旅途来这里穿越时空、触摸历史的脉络,了解甘肃8000年的黄河文化
本文插图

【《驿使图》:嘉峪关魏晋墓出土 , 客观真实地记录了距今1600多年前这一地区的邮驿情形 , 被认为是我国发现最早的古代邮驿的形象资料 。 出土自1400多座魏晋时期(公元220-419年)的地下壁画砖墓群 , 被誉为“世界最大的地下画廊” 。 千年之后的我们得以从河西出土的砖画中窥得 , 驿使策马扬鞭、传送书信的场景】
馆内收藏的黄河古象化石 , 是我国目前最大的一具古象化石 , 也是世界上最完整的剑齿象骨架化石 。

悠在旅途来这里穿越时空、触摸历史的脉络,了解甘肃8000年的黄河文化
本文插图

【黄河古象化石:出土于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板桥乡 。 距今约200-250万年 。 黄河古象化石是中国古生物发掘的重要成果之一 , 也是人们了解甘肃地区的古地理、古气候的珍贵资料 。 三米多长的大象牙 , 头骨和下颌 , 甚至连很难发现的舌骨也保存着 。 在一百多块脚趾骨中 , 连三四厘米长的末端趾骨也没有失掉 。 黄河古象化石是世界上早已灭绝的剑齿象化石 , 个体保存如此完整的化石在我国仅此一例 , 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 从而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关注 。 专家通过对中国兰州盆地蕴含剑齿象化石的邢家湾剖面开展详细的磁性地层年代学研究 , 发现剑齿象是从兰州盆地走出 , 逐步迁移到非洲 。 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地学期刊】
目前发现的亚洲最大的蜥脚类恐龙合川马门溪龙古生物化石标本 , 闻名世界 , 影响巨大 。

悠在旅途来这里穿越时空、触摸历史的脉络,了解甘肃8000年的黄河文化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1947年在甘肃兰州市红古区海石湾发现的合川马门溪龙 , 身长22米 , 颈长9米 , 高近4米 , 体重约40—50吨 , 生活时代为距今1.4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 , 是我国最早发现的蜥脚类恐龙化石 。 甘肃从河西到陇东地区均发现了大量的恐龙化石 , 特别是兰州盆地最早发现的蜥脚类恐龙马门溪龙、牙齿最大的植食性恐龙兰州龙、刘家峡发现的恐龙足印化石群、和政县众多的古生物化石等等 , 都创下独一无二的国内外记录】镇馆文物皆为国宝级铜奔马

悠在旅途来这里穿越时空、触摸历史的脉络,了解甘肃8000年的黄河文化
本文插图

东汉 , 武威市雷台汉墓出土 , 通高34.5厘米 , 长45厘米 , 宽13.1厘米 , 重7.3千克 。 造型矫健精美 , 作昂首嘶鸣、疾足奔驰状 。 塑造者摄取了奔马三组腾空、一足超越飞鸟的刹那瞬间 。 精确地掌握了力学平衡原理 , 具有卓越的工艺技术水平 。 铜奔马构思巧妙 , 艺术造型精炼 , 铸铜工艺卓越 。 铜奔马被认为是东、西方文化交往的使者和象征 , 被确定为中国旅游的标志 。 胡腾舞俑

悠在旅途来这里穿越时空、触摸历史的脉络,了解甘肃8000年的黄河文化
本文插图

高13.4厘米 , 舞者深目高鼻 , 头戴尖顶帽 , 身穿窄袖长衫 , 裙裙飞扬 。 足蹬弯头软靴 , 身背酒葫芦 , 右臂上举 , 左臂屈肱身侧 , 左足立于覆莲花圆台上 , 右腿屈伸上提 , 做舞蹈状 。 这件铜俑是目前国内仅见的“胡腾舞”雕像 , 1996年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 三彩骑马俑

悠在旅途来这里穿越时空、触摸历史的脉络,了解甘肃8000年的黄河文化
本文插图

唐代 , 秦安县叶家堡出土 , 俑高36—38厘米 , 长36厘米 , 宽12厘米 。 这组三彩骑马俑施黄、白、绿、褐等色釉 , 胎质与烧制工艺均佳 。 女骑俑头饰高髻 , 身穿窄袖圆领或“V”形领紧身衣 。 男骑俑头戴软幞头 , 身着圆领紧袖紧身衣 。 其中一俑深目高鼻 , 长着旋颊及耳的大胡须 , 身穿翻领胡式大衣 , 足着长靴 , 为典型的胡人形象 。 这组骑马俑的造型设计和艺术手法 , 都具有明显的盛唐风格 。 大云寺五重舍利宝函

悠在旅途来这里穿越时空、触摸历史的脉络,了解甘肃8000年的黄河文化
本文插图

泾川县大云寺出土是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一组金棺银椁 , 埋于唐武则天延载元年(694) 。 此套舍利容器共5件 , 由石函、铜匣、银椁、金棺和琉璃舍利瓶层层套置而成 。 琉璃瓶内装舍利子14粒 , 形如米粒 , 质似珍珠 , 中间有人工所穿的小孔 , 瓶上盖铜色丝质小帕 。 全套作品精巧华丽 , 光艳夺目 , 反映了盛唐时期金银器制作的高巧水平 , 也是佛教艺术的珍品 。 其中金棺高6厘米 , 长7.5厘米 , 宽6厘米 。 棺盖及棺身用金片、珍珠、绿松石镶嵌成大莲花 , 周围又饰以金片组成的小莲花 , 莲蒂、莲叶均对称 。 《仪礼》木简

悠在旅途来这里穿越时空、触摸历史的脉络,了解甘肃8000年的黄河文化
本文插图

武威市磨嘴子出土 。 简长51-56厘米、宽0.5-0.8厘米 , 共496枚 , 为甲、乙、丙三种版本共九篇 。 是目前所见《仪礼》的最古写本 , 在版本校勘上有很高的价值 , 且书写工整秀丽 , 是汉代墨写隶书的上品 。 这批木简的出土在文献学的研究上有着重大意义 , 它使人们看到了汉代写本《仪礼》和汉代诵习经书的式样 , 是研究汉代的简册制度的珍贵资料 。 彩绘木独角兽

悠在旅途来这里穿越时空、触摸历史的脉络,了解甘肃8000年的黄河文化
本文插图

西汉 , 武威市磨嘴子汉墓出土 , 高35厘米 , 长93.7厘米 。 分体制作身、角、尾、足 , 再粘合而成 , 通体用红、黑彩绘 , 一侧涂白色 。 此兽做前行冲刺的动作 。 身体造型厚实 , 头、角、颈、背、尾高低起伏 , 错落有致 , 四肢动作变化生动 , 具威猛的气势 。 独角兽又名獬豸 , 是传说中的一种神兽 , 能抵御邪佞 , 将其置于墓葬门口 , 是为了起镇墓辟邪的作用 。 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分页标题

悠在旅途来这里穿越时空、触摸历史的脉络,了解甘肃8000年的黄河文化
本文插图

1973年出土于甘肃秦安大地湾 , 高31.8厘米 , 口径4.5厘米 , 底径6.8厘米 , 为细泥红陶质地 , 圆鼓腹 , 平底 。 腹部以上施以淡淡 的陶衣 , 器口为圆雕头像 , 短发齐额 , 五官端正 , 挺鼻小嘴 , 面庞秀丽 。 鼻子、眼睛、嘴皆为镂空 , 双耳各有小穿孔 , 可以垂饰物 。 五官镂空造成的深色阴影 , 成为头像富有表现力的因素 。 在大地湾遗址出土的上千件陶器中 , 塑有人像的彩陶瓶仅此一件 , 该器物也许和原始宗教祖先崇拜有关 , 或是母系氏族崇拜的“祖先神” 。 垂鳞纹秦公铜鼎

悠在旅途来这里穿越时空、触摸历史的脉络,了解甘肃8000年的黄河文化
本文插图

高41厘米 , 口径40厘米 。 折沿 , 平唇 , 双立耳 。 敛口 , 垂腹 , 平底 , 三蹄足 。 足上刻有“山”字形扉棱 , 以扉棱为鼻脊饰兽面纹 。 口沿下饰一周窃曲纹 。 腹部饰三周垂鳞纹 , 颈部与腹部间以两道凸弦纹相隔 。 耳外廓饰重环纹 。 器腹内壁刻“秦公作铸用鼎” 。 1999年 , 陇南市礼县大堡子山出土 。 大堡子山遗址及墓群位于甘肃礼县城东13公里处的永兴乡、永坪乡境内 , 1990年到1993年前后 , 遭到了大规模的盗掘 。 专家们通过对出土文物分析研究后初步认定是秦仲、庄公或襄公陵墓 , 并确立了此陵园为秦第一陵园——西垂陵园的地位 。 三彩骑马俑

悠在旅途来这里穿越时空、触摸历史的脉络,了解甘肃8000年的黄河文化
本文插图

西汉 , 武威市磨嘴子汉墓出土 , 人高29厘米 。 两位老者在玩博戏 , 这是战国到汉代非常盛行的一种娱乐形式 。 匠师以简单明快的艺术造型 , 刻画了两位老者全身贯注的博弈场面 , 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对弈时蓄势待发的场面 。 彩绘木轺车

悠在旅途来这里穿越时空、触摸历史的脉络,了解甘肃8000年的黄河文化
本文插图

西汉 , 武威市磨嘴子汉墓出土 , 马高88.2厘米 , 长78.8厘米;车高95.2厘米 , 长96.5厘米 。 由舆车、伞盖、御奴和马组成 。 舆车有双辕 , 双轮各有辐条16根 。 御奴跪坐 , 作双手持缰状 , 以黑、白两色勾出眼、鼻及冠服 。 马用红、白、黑三色彩绘 , 马口含兽面饰衔嚼一副 , 颈上套轭 。 据汉代制度 , 此车为六百石至千石的官吏乘坐的车 。 石观音菩萨立像

悠在旅途来这里穿越时空、触摸历史的脉络,了解甘肃8000年的黄河文化
本文插图

隋代 , 秦安县出土 , 像高132厘米 。 头戴四瓣花冠 , 冠正面饰阿弥陀佛像 , 以示观音将来继承阿弥陀佛在西方极乐世界成佛 。 面形圆润 , 眉目清秀 , 表情慈善安详 。 袒上身、斜披络腋 , 颈佩宽边项圈 , 正中缀一宝石 。 左右肩头各饰三条披带 。 整个造像刻画细腻 , 手法洗练 , 神态自然 。 这种单体的观音造像在北周至隋代时期 , 成为中国佛教雕塑的一大特色 , 是件难得的佛教艺术珍品 。 涡纹彩陶瓮

悠在旅途来这里穿越时空、触摸历史的脉络,了解甘肃8000年的黄河文化
本文插图

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 , 永登县蒋家坪出土 , 高52厘米 , 口径19.6厘米 , 底径12.5厘米 。 瑰丽大方的图案与魁伟丰满的器形相结合 , 表现出雍容华贵的气度 , 因而享有“彩陶王”的美誉 。 东罗马神人纹銮金银盘

悠在旅途来这里穿越时空、触摸历史的脉络,了解甘肃8000年的黄河文化
本文插图

公元4—6世纪 , 靖远县北滩出土 , 银盘直径31厘米 。 原是鎏金 , 现大部分已脱落 。 盘内满饰浮雕花纹 , 分三圈置列 。 外圈饰相互钩联的葡萄卷草纹 , 其间栖有小鸟等小动物 。 中间一圈浮雕古希腊奥林匹司十二神的头像 , 每个头像左侧各有一只动物 。 盘中央为高佛雕的倚豹、手执权杖的酒神 , 是银盘的主题花纹 。 在圈足内底部有点状铭刻文字一行 , 这是在中国丝绸之路上发现的重要罗马文物 。 彩塑坐佛与胁侍菩萨 分页标题

悠在旅途来这里穿越时空、触摸历史的脉络,了解甘肃8000年的黄河文化
本文插图

唐代 , 武威市天梯山石窟 , 坐佛高130厘米 。 全趺坐 , 圆髻广颐 , 长眉细目 , 嘴唇紧闭 , 右手扶膝 , 左手施禅定印 。 身着通肩式袈裟 , 衣纹梯形折出 。 沉思的神情 , 雍容的体态 , 流畅的衣线 , 表现出恬静的心境 。 彩绘虽已斑驳 , 但不掩盛唐时期佛像圣洁安详的神韵 。 同窟中的菩萨立像 , 身姿优雅 , 气度端正 。 左侧胁侍菩萨高183厘米 。 头挽垂环髻 , 发绺披肩 , 面庞圆丰 , 秀目微睁 , 神情超脱中又露严正 。 右侧胁侍菩萨高180厘米 。 发髻耸起 , 余发成3绺垂肩 , 曲眉丰颐 , 神情娴静 , 庄重而不失妩媚 。 柔和的线条完全同丰肌秀骨的身姿相应合 , 影塑技艺已臻完善 。 鲵鱼纹彩陶瓶

悠在旅途来这里穿越时空、触摸历史的脉络,了解甘肃8000年的黄河文化
本文插图

仰韶文化石岭下类型 , 甘谷县西坪出土 , 高38.4厘米 , 口径7厘米 , 底径12厘米 。 小口、长颈、平底 , 腹上部有双耳 , 颈部有堆纹一圈 。 瓶腹绘黑色人首形的鲵鱼图样 , 一双短臂向外伸出 , 全身为斜格纹 , 尾部弯曲 。 三彩凤首壶

悠在旅途来这里穿越时空、触摸历史的脉络,了解甘肃8000年的黄河文化
本文插图

唐代 , 甘谷县出土 , 壶高31厘米 。 胎呈白色 , 直口 , 细颈 , 口颈相交处作一风首 , 风眼圆睁 , 啄张噙珠 , 神姿英发 。 椭圆腹 , 高圈足 。 凤冠长伸至腹为柄 。 腹部两面的中央雕塑着凸起四瓣形的团花 , 圆形器座上还雕塑着垂莲瓣纹 , 并且精细地刻画出头部额下的毛羽、花瓣的脉络 。 器身各部位 , 交错地施绘鲜亮的赭红、黄、青三种釉色 , 流光溢彩 。 三彩凤头壶的造型受波斯萨珊王朝器形的影响 , 而三彩釉工艺和凤鸟形象则是唐文化的特征 , 瓷器融合中西文化风格于一体 , 是一件釉彩艳丽 , 制作精美 , 造型奇特的工艺品 。 鼎形铜形灯

悠在旅途来这里穿越时空、触摸历史的脉络,了解甘肃8000年的黄河文化
本文插图

战国 , 平凉市庙庄战国秦墓出土 , 开启高30.2厘米 , 收合高16.7厘米 , 口径11.3厘米 。 收合时 , 为三足圆鼎 , 内盛燃灯时所用的油料 , 盖两侧二鸭首 , 其宽嘴正好衔住双键 , 鼎盖便被牢牢扣住 。 用灯时 , 将双键支起 , 可插入鼎盖中心的圆銎中 , 此时鼎盖即成为灯盏 。 构造精巧 , 设计科学 , 使用方便 , 封口严密不溢油 , 为贵族出行时使用的灯 。
导 游 指 南
用时参考:1-3小时
交通:乘坐兰州市公交1路、31路、32路、53路、58路、106路、129路、136路、137路、158路到七里河桥站下车 , 向西步行约100米即是 。
门票:免费
tips:需持身份证领票参观 。 专人讲解需要提前电话预约(预约电话:0931-2339131) , 价格根据人数和语言不同约100-300元不等 。另可用手机连接馆内无线网 , 通过扫文物的二维码收听语音讲解 。 馆内还有免费的轮椅借用和行李寄存等服务 。
开放时间:09:00-17:00;停止入场时间:16:00(1月1日-12月31日全年开放 每周一不对外开放)

悠在旅途来这里穿越时空、触摸历史的脉络,了解甘肃8000年的黄河文化
本文插图

【悠在旅途来这里穿越时空、触摸历史的脉络,了解甘肃8000年的黄河文化】#兰州头条##唤醒春光#


    来源:(悠在旅途)

    【】网址:/a/2020/0518/1589787686.html

    标题:悠在旅途来这里穿越时空、触摸历史的脉络,了解甘肃8000年的黄河文化


    上一篇:丰巢坚持收费背后,资本暗战早已打响

    下一篇:吕光出征两年收复百万疆土,回朝才知国家被灭,自立为王建起泱泱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