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本文插图
王家大院鸟瞰图
本文插图
石雕
本文插图
砖雕
本文插图
木雕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精美绝伦的“三雕”艺术无处不在
本文插图
石雕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木雕人物栩栩如生
本文插图
石雕
本文插图
木雕
本文插图
砖雕
本文插图
木雕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精美的雕刻技艺
本文插图
任清文(前排中)传授山西大学学生石狮子的雕刻技艺
本文插图
任清文正在进行木雕雕刻
本文插图
任清文(右)传授徒弟石雕技艺
晋中大院文化是中国民居建筑的典范 , 以深邃富丽著称 , 其中最精彩的部分 , 当数集中分布在平川一带的晋商豪宅大院 , 其建筑雄伟 , 精雕细刻 , 匠心独具 , 兼具南北建筑文化 。 特别是这里的建筑群将木雕、砖雕、石雕陈于一院 , 姿态纷呈 , 各具特色 , 堪称北方地区民居建筑艺苑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 令后人叹为观止 。
其中 , 王家大院的“三雕”(砖雕、木雕、石雕)装饰艺术可谓独树一帜 , 其成型在明清时期 , 装饰风格沿袭了中国古建筑一贯的雕刻手法 , 同时加入了时代产物下的创新 , 既具有其内在的深层寓意 , 又同时融合了实用与审美的双重功能 , 是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 以及对美好未来向往的体现 , 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
“三雕”艺术贯穿大院
位于灵石县静升镇静升村的王家大院 , 整体建筑由高家崖、红门堡两组建筑群组成 , 皆为黄土高坡上的城堡式建筑 。 该大院总的特点是依山就势 , 随形生变 , 层楼叠院 , 错落有致 , 气势宏伟 , 功能齐备 , 基本上继承了我国西周时既已形成的前堂后寝的庭院风格 , 再加上匠心独运的砖雕、木雕、石雕 , 装饰典雅 , 内涵丰富 , 实用而又美观 , 兼融南北情调 , 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 , 被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中国民间故宫”和“山西的紫禁城” 。分页标题
王家大院的“三雕”艺术即砖雕、木雕、石雕 , 是大院整体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 也是王家大院最具代表性的特色之一 , 有鸿篇巨制、有精彩小品 , 题材丰富 , 形式多样 , 充分将中华民俗文化与儒释道思想融为一体 , 成为传承我国古老文明的一种载体 。 更因为其体现了清代 “纤细繁密”的雕刻风格 , 而成为“三雕”艺术中的典范 。
所谓“建筑必有图 , 有图必有意 , 有意必吉祥” , 因此 , 在王家大院 , 无论是梁、枋、檩、柱等大构架 , 还是天棚、栏杆、门窗等 , 甚至门厥、牙子等小部件 , 都有雕刻装饰 , 暗含了各种祥瑞和祝福 。 王家大院“三雕”艺术中的雕刻工艺采用圆雕、半圆雕、高浮雕、阴线刻、镂空雕等多种技法 , 创造了一个很强的文化艺术氛围 , 达到足不出户便置身于山水自然情趣中养性怡神 。 同时 , 这些艺术构件使间架结构更加合理 , 既丰富了建筑装饰的艺术性 , 又起到了加固、防潮、防腐蚀的作用 。
石雕技艺最为丰富
王家大院的“三雕”艺术 , 以石雕最为丰富 。 石雕主要用于住宅、祠堂、牌坊、亭等建筑局部和构件上 , 如门楣、抱鼓石、台基、石柱、柱础、拴马桩、栏杆望柱等部位 。 匠人通过富有寓意的各种石雕 , 把主人的思想寄托融汇其中 , 被赋予了美观和装饰的意义 , 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在王家大院门口 , 随处可见形态各异、寓意深刻的石雕艺术代表——门墩 。 王家大院“三雕”艺术传承人任清文说:“门墩、柱头等因为在门口 , 所以它把主人的心愿、企盼都雕刻进去了 , 很多门墩上包含着民间传说、历史故事等 。 ”王家大院的每一个门墩都堪称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 从一个门墩就能够了解主人的情趣和志趣 。 同时 , 古时有人认为门墩可以辟邪 , 所以在王家大院的门墩上面 , 可以看见雕刻着很多辟邪或与宗教有关的图案 。
同时 , 王家大院的石雕中还有“岁寒三友”“莲生贵子”“二十四孝”“吴牛喘月”“一路连科”等题材的图案 。 这些图案寸石生情 , 外立于象 , 既展示了建筑装饰艺术之美 , 又通过一个个故事 , 反映了王家对后代教育的重视 。
王家大院的墙基石雕也具有独特的表现性 , 其采用的手法主要以高浮雕和浅浮雕相结合的技术为主 , 重视对主题的突出 , 并在其中体现出前后的内在联系 。 其中墙基石的中部画面 , 呈长方形 , 画面的主要人物则是处于视觉下线 , 周围配有细小的花纹 , 显示出人物的生动活力 , 造型独特真实 。 墙基石的雕刻精美细致 , 将题材展现得淋漓尽致 , 其中最常见的有人物、植物和动物 , 都有其自身的深刻寓意 。 石雕图案中人物题材有来自于窦禹钧的教子典故 , 他的5个儿子在其教育下 , 都高中状元 , 这体现出王家大院主人对子孙的期盼 , 希望他们能够在仕途上有所成就 。 而植物在石雕图案中的展现 , 其最具象征意义的是梅花树 , 梅花的花瓣刻画得十分细致 , 共有5瓣 , 在古代的寓意是五福 , 意味着吉祥和富贵 。 还有喜鹊 , 一直被人们视为喜事将近的象征 , 在石雕图案中 , 喜鹊落在梅花树上 , 旨在表达喜上眉梢的寓意 , 所体现的是人在遇到喜事之时 , 美好的心情 。 墙基石的主要功能是承重 , 所以 , 一般情况下 , 其形式多为矩形 , 是为了固定墙体 。 王家大院的石雕就是在顾及墙基石形状的同时 , 安排得既合理又美观 , 不仅体现出其装饰性 , 还展现了雕刻的美感 。 其中一幅图案中 , 状元位于中间位置 , 形象栩栩如生 , 身边还有两个仆人 , 神态逼真 。 这样的安排设计 , 让整幅图看起来和谐有序 , 突出主体 , 而且其中的动态情感也直指中间位置 , 显示出中间人物的重要性和权威性 , 与旁边的仆人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 体现出平衡统一之感 。
王家大院的门枕石也很讲究 , 呈现出各式各样的形状 , 有箱式门枕石、抱鼓门枕石等 , 还有许多特殊形状 。 门枕石作为雕刻艺术品 , 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和复杂性 , 雕刻手法大多采用想象和夸张两种形式 , 注重物象的整体特性 , 再通过概括手法、夸张的形体处理展现了门枕石的美感 , 使得石雕雕刻充满生动性 。分页标题
砖雕技艺意蕴丰富
王家大院的砖雕艺术也颇具特色 。 建筑砖雕作为建筑的装饰之一 , 以其精美的外在形式 , 丰富的内在意蕴 , 恰到好处地展现了传统建筑的艺术美 。
大型砖雕“鹿鹤同春”中 , 鹿奔松林 , 鹤立寿石 , 鹿回头 , 鹤昂首 , 鹿鹤一呼一应 。 “鹿鹤”与“六合”谐音 , 寓意为天上地下 , 河清海宴 , 国泰民安 , 六合之内春光共浴 。 砖雕“五蝠捧寿” , 正中是“五蝠”大圆盘 , 左是石与鹤 , 右为松与鹿 。 这些以蝠、鹤、鹿为题材 , 象征吉祥纳福 。
屋脊上的砖雕望兽为开口兽 , 据说一方面是因为王家颇多为官者 , 官家张口便说三道四 , 表明了王家人胸襟旷达的生活态度;另一方面 , 因开口兽喜四处眺望 , 又喜吐水吞火 , 故将其作为屋脊装饰 , 取防火的寓意 。 同时 , 砖雕作为一种有实用功能的建筑构件 , 延伸了建筑的“质” , 它还是先人们巧妙利用大自然进行造物的成功案例 , 在不经意间暗合了“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之道:取材于自然界唾手可得之“土”与“水”相合 , 成为泥筋 , 再以“木”生“火”烧制成坯 , 借“金”之力 , 雕凿成花 , 完成了“五行相合”的历程 , 最后镶嵌于建筑之上 。 用于建筑装饰的砖雕最初是模仿石雕形式出现的 , 在后来的发展中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 具体来讲 , 砖雕一般是在烧制成型的砖块上 , 雕刻出各种人物故事、仙花芝草、祥禽瑞兽等形象 , 俗称“花活” 。 它可以在一块砖乃至若干块组合的砖上进行雕刻 。 一般是先雕刻 , 再安装在建筑物上 , 与木雕相比 , 它的使用寿命更长 , 与石雕相比 , 其雕刻材料较软 , 易于操作 。
木雕技艺栩栩如生
木雕技艺虽然自明朝中叶才由宫殿、庙宇经改造后移入民居 , 但由于此时正是晋商崛起之际 , 因此 , 这一技艺很快就被热衷于在故里起房筑院、大兴土木的山西商人大量采用 。 因此 , 在王家大院 , 木雕技艺随处可见 , 且精美无比 。
王家大院的建筑木雕主要有两类 。 一是檐下雕刻 , 包括斗拱、额枋、花板、雀替、撑拱、挂落、垂花、花牙子、栏杆、匾联等 , 这些都是体现木雕技艺的突出部位 。 其中斗拱、额枋 , 以及雀替、撑拱等构件 , 在建筑中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 花板、挂落、垂花、花牙子、栏杆、匾联等构件以装饰性为主 , 主要体现雕刻图形的造型美及其寓意 , 其样式、造型、寓意内涵丰富多彩 , 就雕刻工艺而言也是雕刻艺人施展匠心的主要位置 。 二是门窗雕刻 , 包括门、窗及其细部构件雕刻 。 门、窗是建筑中的小木作 , 是传统建筑室内外空间相分连的中介 , 门窗木雕是人的视线较多关注的部位 , 在展示艺术风格、造型特征和雕刻技巧的同时 , 门窗的类别、样式、结构等体现了建筑木构件的灵活多样 , 形象、直观地体现了传统建筑门窗的装饰美 。 与建筑砖、石雕不同的是 , 建筑木雕在注重雕刻技艺的同时 , 还注重雕刻表面的彩绘装饰 , 除木质本身外 , 彩绘装饰使建筑木雕更为富丽堂皇 , 艺术语言更为丰富多变 , 地域风格也更突出 。
王家大院正厅大门之上的门楣 , 是一块精美绝伦的木雕 , 采用雕、嵌、描、绘等多种装饰技法 , 将喜鹊闹春的场景表达得惟妙惟肖 , 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 除了雕刻着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梅、兰、竹、菊外 , 许多地方的门窗 , 尤其是专供男孩子们读书的庭院中的窗子 , 都雕成简洁、古朴的书本或折扇的形状 , 表达了“万般皆下品 , 唯有读书高”的文化追求 。
建造在王家大院高家崖敦厚宅门前的大型砖雕照壁 , 中心是狮子滚绣球 , 大小三头狮子 , 嬉戏相乐 , 栩栩如生 , 俗语的“狮子滚绣球 , 好事不断头”就是它的寓意 。 顶部雕有道家人物 , 背面为四季花卉 , 再配以公鸡、鸳鸯、鹌鹑、喜鹊 , 则以谐音表达企盼 , 寓意为“功名富贵”“鸳鸯贵子”“安居乐业”“喜上眉梢” 。 人们祥和、幸福的美好追求 , 尽在其中 。分页标题
传承技艺“修旧如旧”
王家大院作为晋商建筑文化的重要古民居遗存 , 一直受到省、市、县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 自1996年1月12日王家大院被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 , 灵石县就成立了王家大院修复指挥部 , 由当地政府投资 , 对王家大院进行了“修旧如旧”的维修 。
任清文是王家大院的“三雕”艺术传承人 , 有着多年修缮古物文庙、大院雕刻的经验 , 他说:“尽管保护得很好 , 但是由于时间久远以及游客不断 , 仍有些雕饰被损坏 , 每当此时我们都会召集工匠们一起研究 , 并加以修复 。 ”
任清文说 , 遇到损坏比较严重的木雕时 , 他都会慢慢地卸下来 , 对照原样画出设计图案 , 并选用质量较高的椴木在其上面进行雕刻 。
“雕刻的时候要仔细 , 由浅入深 , 一层层地慢慢刻 。 不能着急 。 ”任清文说 。 雕刻完成后 , 用砂纸慢慢打磨 。 尤其在棱角处更要认真 , 因为一不留神就很容易把雕刻出来的棱角给打磨掉 。
任清文说 , 制作木雕时要做到“修旧如旧” 。 这一步是最关键的 , 也是最难的 。 其中有两种“土办法” , 一种是把油毡纸点燃 , 用烟熏木雕 。 另一种就是把水泥、沙子、煤泥、黄土等用水加以混合搅拌 , 再把合成的“墨汁”刷到木雕上 。 “这里面有个诀窍 , 要想达到和原样一样的色泽度 , 现刷好的色泽度必须比原样的要更深些 。 ”因为现刷好的水分较多 , 当木雕风干后 , 色泽度会降低 。
“最后一步就是上桐油 。 ”任清文说 , 这样可以保护木雕不开裂、不变形 , 延长木雕的寿命 。
据市文旅局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相关人员介绍 , 随着木雕、石雕、砖雕制作技艺入选市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 王家大院建筑雕刻的保护工作正日益规范 , 现存的木雕 , 对于可以人工处理的 , 采取表面清理、补缺、罩漆等措施进行保护;石雕大多暴露在室外 , 风吹、日晒、雨淋较为严重 , 对于已经断裂的 , 需用特殊材料进行粘合 , 残缺不全的 , 尽量选取与原材料一样的老料补齐 , 出现开裂倾向的 , 需用铁片将其裹紧加以预防;砖雕作为土与火的结合体 , 其耐受力远远不及石雕 , 天长日久就会出现风化、变形、开裂等现象 , 为此 , 主要采取的是修补残缺的保护办法 。
后记:以晋商大院为代表的三雕技艺 , 其精美程度、历史意义、文化地位、人文价值等 , 无需再用文字赘述 , 相信大家实地观看后均能从中体会到、感受到 。
【晋中晋中市:“雕”艺绝活闻天下】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建筑风格 , 如何使已经成为过去的历史文化“活”起来 , 才是让历史永久保存的更好方式 。 因此 , 传承与修复便显得尤为珍贵 。 让我们欣喜的是 , 目前 , 王家大院有一支稳定的维护修复团队 , 并吸引了一些爱好古建筑、喜欢文物修复的年轻匠人加入进来 , 这样 ,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三雕技艺 , 传承就有了希望 。 (闫淑娟 杨洋)
来源:(中国发布网晋中发布)
【】网址:/a/2020/0518/1589770687.html
标题:晋中晋中市:“雕”艺绝活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