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刘荒田
友人L从旧金山回国探亲 , 邀我去茶楼聊天 。 落座后 , 他眉头紧锁 , 似有满腹心事 , 我还没问缘由 , 他就长吁一口气 , 说起前因后果 。
记得移民十年后 , L第一次回老家 , 按照老礼 , 要在村里的禾堂为全村乡亲摆酒席 。 在旧金山与他同住的父亲于L行前告知 , 他的好朋友阿新是很有名的厨师 , 他早就和阿新说好 , 这次酒席由他全权负责 。 可是慈爱的父亲为给久别家乡的儿子一个“大惊喜” , 隐瞒了一个细节 。
L回到村里 , 一切都按计划进行着 。 阿新主中馈 , 在临时用石头砌就的大灶边紧忙活 , 出了一头大汗 , 炮制的八大碗赢得连番喝彩 。 末尾 , L给阿新敬酒 , 感谢他的操劳 。 阿新的厨艺早就闻名四乡 , 泛泛的叫好声他听惯了 , 并不太在乎 , 但他意味深长地对L说:“那一盘是你爸吩咐 , 特地为你做的……”L有点摸不着头脑 , 问:“是吗?哦 , 记起来了 , 青花瓷碗盛的 。 ”阿新盯住他 , 十分殷切地等着下一句 。 “真对不起 , 忙着敬酒 , 没在意 , 让旁桌的二狗端走了 。 ”“味道如何?”“哎哟哟 , 来不及吃出味道 , 就……”
阿新脸上露出一丝复杂的表情 , 并没有说下去 。 此后 , L忙于给亲友送行 , 把阿新撂在一边 , 等他转了一圈回来 , 准备和阿新握手道别时 , 却发现他已不告而别 。
L怀着愧疚的心情回到了旧金山 , 将事情的原委告诉父亲 。 父亲说 , 怪他自己事先没说清楚 , 其实青花瓷碗里盛的菜大有来头 。 原来 , 阿新有一个绝活儿——烹饪名为“干炒牛”的菜式 , 味道之佳 , 邑内无人能比 。 早些年县里招待贵宾 , 总会派专车接送他 , 只要他做两件事:切牛肉片和干炒牛肉 。 前者之绝在刀工 , 一般高手一刀切一片 , 他呢 , 只要刀下去 , 一来一回出两片 , 而且厚薄恰到好处 。 他炒牛肉片时不加水 , 猛火快炒 , 全凭对火候的熟练掌握 。
原来L在旧金山和父亲怀想家乡时 , 父亲多次提到这道菜 , 这令L非常向往 。 父亲便和阿新商量 , 让阿新选最嫩的牛肉 , 待所有菜上席后 , 做一小碗“干炒牛” , 送到L面前 。 可惜不知情的L没来得及品鉴 , 更没有作特别的赞美 , 这让枉费心机的阿新何等失落!父亲知晓事情经过以后差点流泪 , 说:“怎么对得起人家呀!”
从此以后 , 如何弥补、挽回 , 成了L的心病 。 数年过去 , 父亲去世 , 阿新也退休了 , 但常有饕餮之徒上门纠缠 , 非要他露一手 , 他拗不过 , 偶尔出山 。 L终于等到机会再次归国 , 他先去市场买了一块最好的牛肉 , 准备连同丰盛的礼物带到阿新家 , 央求他现做一碟“干炒牛” 。 这次 , 他要淋漓尽致地予以赞美 。 可是事不遂人愿——尽管事先约好 , 阿新家的大门却上了锁 , 给阿新打电话 , 接电话的是他的太太 , 她哭着说阿新昨天突发心脏病 , 躺在医院里还未苏醒 。 L赶到医院 , 医生说阿新正在急救 , 不能进去 。 L怔怔地看着沉甸甸的袋子 , 良久无言 。
L说完 , 我和他都陷入沉思 , 听任咖啡冷下来 。 我由“干炒牛”想起一个场面:一个美食爱好者邀请二三十位朋友品尝风味小吃 , 席上琳琅满目的食物 , 要么是她从网上购买的 , 要么是她从步行街的食摊上购买的 。 大家吃后啧啧称赞 , 意犹未尽 。 主办者便在微信上组建一个美食群 , 自任群主 , 公布下次网购的内容 , 让大家接龙 , 点明所需的品种和数量 。 吃货们无不踊跃 , 有的一要就是十包 , 最后由群主统计、购买、分发 。 群里看似其乐融融 , 但自始至终没有一个人问是谁买的 , 更没有人主动掏腰包 。 当然 , 探讨圈内人的动机时 , 也不能说都低俗、小气 , 以揩油为专业 。
我认为 , 这里面潜藏着一种习惯成自然的“集体无意识” , 那就是对别人的善意和慷慨缺乏足够的敏感 。 每次获得便利和好处时 , 他们不会警惕地想想这是怎么得来的 , 以为都是天造地设 , 理所当然 。 分页标题
进门、进电梯时 , 不会对把住门等你的人表示感谢 , 哪怕只是一个微笑加点头;对服务员从来都是颐指气使 , 用鼻子使唤;收到朋友快递的礼物 , 只字不回……不少人只对熟人客气 , 却对陌生人严加防范 。 纵然别人提供的好意、方便未必一目可见 , 授者也并非要人家“感恩图报” , 但难能可贵的细节却遍布在日常 , 密植于处处——婴儿在闷热难当的盛夏 , 甜甜地睡了整个夜晚 , 不知道离脸半尺处 , 有一把很少停止的葵扇 。 高考前一天的午睡时间 , 学生宿舍十分安静 , 大路上的人声、车声和树上的鸟声都消失了 , 酣眠中的学子不知道 , 是校长和老师组成纠察队巡逻 , 劝走、驱离了噪音制造者 。
即使做好事的人毫不功利 , 谦为“何足挂齿” , 但是受方敏锐地体察、揄扬 , 从而让更多人晓得 , 也是必要的 。 人心向好 , 常常源于“好心得好报” , 而非“好心当成驴肝肺” 。
我和L仰头喝光了咖啡 , 达成一个共识:人间好事既不是天上掉的 , 也不是人家“理所当然”干出来的 。 务必练就一双发现之眼 , 尽可能不错过世间所有隐藏着的“好” 。
(责任编辑:董云龙 )
来源:(北京晚报)
【】网址:/a/2020/0517/1589700020.html
标题:阿新■哪儿有这么多“理所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