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历史文化研究摸秋——独特的民俗文化


_本文原题:摸秋——独特的民俗文化
潘少平
第714期
“摸秋”作为一种特有的民族习俗 , 在我国许多地区流行 , 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文化 。 泾县乡村中也很流行 。
“摸秋”这一习俗定在每年的“中秋节”这天 。 时乡村农家菜园中瓜果飘香 , 物产富足 。 此夜日 , 幼童小孩们可任意偷摘 , 大人决不怪责 。 此俗谓之“摸秋” 。 更有一些人家 , 特意留下一些果蔬 , 着意培植 , 以这日能被人偷摘为乐 , 亦引以为荣 。 “摸秋”这一习俗以其独特的特征显示了中国文化的脉脉温情 , 自有其独特动人之处 。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摸秋——独特的民俗文化
本文插图
在小孩们外出“摸秋”时 , 家长们一定会再三嘱告 , 可偷摘 , 也可偷吃 , 也可偷带一点回家 , 但一定要注意不可毁坏庄稼 。 否则 , 明年不准“摸秋” 。
当然 , 也有一些小孩难免得意忘形 , 无意中损坏了庄稼 。 被损坏庄稼的这家 , 决无怨言 , 自顾着修整自家菜园地 。 而损坏这家菜园地小孩的家长 , 自会登门道歉 , 并一再要求这家以后可在自家菜园中任意采摘菜蔬 。 言谈中 , 两家人竟其乐融融 , 毫无隔膜 。 如此“摸秋”习俗 , 着实感人!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摸秋——独特的民俗文化
本文插图
“摸秋”也不仅限于幼童小孩 。 一些相恋中的男女 , 也可在这日借机“摸秋” , 趁机相会 。 当然 , 家长们会声色俱厉地说一句:早点回家 。 这些是指那些有女儿的家长们 。 那些有儿子的家长们 , 会在“摸秋”这日 , 给儿子一些支持和鼓励呢 。
一些菜园地中庄稼茂盛、果蔬丰足的人家 , 因怕有些小孩不注意损坏菜园地 , 也会在这日值守看护 。 “豆荚瓜棚频眺望 , 须防有客夜摸秋 。 ”这二句诗真是温情极了 。 今夜可不是有人来偷摘果蔬 , 是“有客来摸秋”呢 。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摸秋——独特的民俗文化
本文插图
当那些“小客人”明目张胆、结伴成群地到来时 , 这家看护人会忙不迭地招呼:你们这些小老子哎 , 到这边来 , 那边的瓜果不怎么熟 , 这边的熟透了 。 “小客人”们自然不会客气 , 蜂拥而至 , 摘一通 , 吃一通 。
最后 , 这位看护人会说:来、来、来 , 每个人再摘点带家去 。 “小客人”们兴犹未尽地再光临下一家时 , 这家看护人又说:走好了哎 , 明年再来呵 。 到人家地里不要踩坏了庄稼呵!这一幕真实感人 , 与其说是“偷摘” , 还不如说是热情招待呢 。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摸秋——独特的民俗文化
本文插图
更有甚者 , 当第二日大人们会聚闲谈时 , 会津津乐道说起 , 昨夜自家菜园被人摘了多少多少 , 极尽夸耀之意 。 这里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则自家人缘好 , 二则自家庄稼兴(种)得好 。 有些很少被人光顾偷摘的人家 , 闻言竟有些愧色 , 难免内心一番自省 。
所以 , 民俗学者将“摸秋”这一习俗归纳为:摸秋是劳动者的一次欢庆 , 是丰收者的一次慷慨 , 是老人们的一次回味 , 是孩子们的一次放飞 , 是姑娘小伙儿们的一次浪漫 。 摸秋是净化心灵的仪式 , 是对生活的小结和动员 , 是一种民俗文化 。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摸秋——独特的民俗文化
本文插图
“摸秋”文化在保持其本身独特性的同时 , 不断地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 , 继承和发扬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 , 同时又赋予其温情、祥和、幸福的特征 。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 , “摸秋”习俗渐行渐远 , 濒临消失的处境 。 在农村 , “摸秋”习俗也不再流行 。 “摸秋”成了上一辈人的记忆 。 越来越物质、实际的人们也许再也不会享受到“摸秋”这样简单、淳朴、纯粹、温暖的快乐了 。分页标题
(作者系泾县缫丝厂退休人员 , 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摸秋——独特的民俗文化】制作:童达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