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在乌台诗案中 , 由于朝中很多大臣对苏轼评价很高 , 他们佩服苏轼的文采和正直敢言的胆识人品 , 并不想公开陷害苏轼 , 因此谁都不愿意去逮捕苏轼 , 这让李定等人异常尴尬 。
最后 , 李定一派的太常博士皇甫遵自告奋勇去拘捕苏轼 。 他在离京之时请示神宗 , 可否将苏轼在路途投宿时关进监狱 。 神宗皇帝皱着眉摆手说 , 只不过是想核实下他的一些诗文而已 , 不至于此 , 带回京城即可 。
皇甫遵领旨后 , 立即带着自己的儿子和两个公差离开京城 , 日夜兼程 , 赶往湖州捉拿苏轼 。
驸马都尉王诜是苏轼的好友 。 得知这一消息 , 王诜很着急 , 立刻派人去通知苏辙 , 让他火速告知苏轼 , 好早作应对 。 苏辙当时在南京(今河南省商丘市)任暮官 , 接到王诜的通知后 , 大吃一惊 , 急忙派了一名信差 , 快马加鞭去报告苏轼 。
本文插图
【知中苏东坡为什么会被诬入狱?】
△《次韵秦太虚见戏耳聋诗帖》·宋·苏轼
这简直成了一场速度的较量 。
本来苏辙所派出的信差比皇甫遵一行人起身晚 , 加 上皇甫遵一行速度非常快 , 正常情况下信差是赶不过他们的 , 但也许是天意 , 皇甫遵赶到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时 , 儿子生了病 , 需要找大夫诊治 , 因此耽误了半天 。所以苏辙的信差才抢先一步 , 提前到了湖州 。
苏轼刚到湖州任上不久 , 也很喜欢这里 , 准备在这里做出一番事业 , 却突然天降灾难 , 让苏轼不知如何应对 。 他不清楚自己犯了什么罪 , 也不清楚朝廷到底要怎么处罚自己 。 从报信人所说情形来看 , 这次钦差来头不小 , 而且气势汹汹 , 估计情况相当严重 。 因此苏轼便委托自己的助手湖州通判祖无颇代理州事 , 自己来应对皇甫遵 。
皇甫遵一行人到达湖州官衙后 , 直奔公堂 。 皇甫遵穿着朝服、朝靴 , 手拿笏板 , 旁若无人地站在大堂之上两个差人待立在他两旁 , 都身穿白衣 , 头戴青巾 , 面目狰狞 , 来势汹汹 。 湖州衙里的人都慌作一团 , 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大事 。
苏轼看到这阵仗 , 就和祖无颇商量 , 自己还是不出 去迎接为好 。祖无颇劝慰他说 , 既然人都已经来了 , 不论是什么事情 , 还是面对为好 。如果逃避不见 , 岂不是罪上加罪?
苏轼一听 , 觉得有道理 , 下了决心出去迎接 。但他担心自己是罪人之身 , 不宜再穿朝服出去 。祖无颇则认为 , 在朝廷还没有明确定罪之前 , 苏轼还是一州的太守 , 自然有资格穿着朝服迎接了 。
本文插图
△宋仁宗后曹氏(1016 — 1079 年)坐像
于是苏轼穿着朝服、朝靴 , 手持笏板 , 到大堂上迎接 。 祖无颇和其他下属也都依次排列在苏轼身后 。 皇甫遵则脸色阴沉 , 两个差人手持御史台的公文 , 紧握着一个包裹 , 里面似乎藏有刀剑 。 双方谁也不说话 , 僵持了好一会儿 。
苏轼首先发声 , 对皇甫遵等人说:「既然我多次得罪朝廷 , 此次我定然死罪难免了 。 我苏轼不怕死 , 但请允许我同家人做最后的告别 。 」
皇甫遵这才面无表情地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不至于此 。 」
祖无颇这才感觉 , 可能情况没有预想的那么严重 。 因此尝试着向皇甫遵要御史台的公文 。 皇甫遵厉声斥:「你是何人?胆敢看公文?」祖无颇平静对答道:「我乃湖州通判 , 现在代理州事 。 」皇甫遵这才命人将公文递给祖无颇 。
祖无颇展开公文一看 , 原来只是普通的拘捕文书并没有具体说什么罪责 。 于是 , 大家提到嗓子眼的心才放了下来 , 稍微松了口气 。
皇甫遵命令苏轼立即启程赴京 , 苏轼请求同家人告别 , 被勉强应允 。 长子苏迈陪同苏轼进京 , 以便路上有个照应 。 刚一走出湖州衙门 , 皇甫遵就下令差人用绳子将苏轼捆了起来 , 押入囚车 。 「顷刻之间 , 拉一太守 , 如驱犬鸡 。 」堂堂的太守 , 转瞬之间便成了囚车中的罪犯 。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烟江叠嶂图卷》· 宋 · 王诜
艰难的狱中生活
苏轼被拘捕进京后 , 御史台又派人抄了苏轼的家 , 搜查 苏轼所写的诗文 。家中妇孺慌作一团 , 看到如狼似虎的差人 , 都吓得战战兢兢 , 不知如何应对 。待差人走后 , 王夫人气愤地说:「 写了一辈子的诗文 , 却招来这么大的灾祸 , 留着这些有什么用?」一 气之下 , 将苏轼所残存的诗文稿件付之一炬 。
在被押解赴京的途中 , 苏轼心情也非常抑郁 , 甚至一 度萌生了自杀的念头 。一天晚上 , 他们乘坐的船只因 故障被迫停留在太湖芦香亭 。夜色渐浓 , 苏轼却辗转反侧 , 无心入睡 。
他遥望着夜空和夜色里的湖水 , 悲观于凶多吉少的前方命运 , 被拘捕进京后 , 必然遭受审讯 , 而且难免还会累及他人 , 与其这样受辱 , 不如一死了之 , 反而落得干净 。
想到伤心处 , 苏轼起身 , 欲投湖求死 , 不过我们门都知道苏轼并没有因此真寻了短见 , 原因为何? 是自我挣扎后归于平静的处世之法 , 还是达观和宽仁的天性 让他不忍自己一了百了却置兄弟亲人于危难之境? 求死 固然容易 , 但苏轼选择的 , 是一条更为艰难的路 , 即勇于面对命运的未知 。
本文插图
△《东坡赤壁图》宋 · 王诜
八月十八日 , 苏轼被押解到京城 , 立即被投人御史台的大牢中 。 二十日正式开始接受审讯 。
按照李定、何正臣等人的本意 , 不但要借机将苏轼置于死地 , 而且要顺藤摸瓜 , 挖出一个反对新法的集团来 , 好将这些人一网打尽 。
苏轼在被审讯时 , 为了不连累其他人 , 仅仅承认自己的诗文 , 与他人并无瓜葛 。 但是他同很多大臣、朋友往来的信件、诗文都已经被查抄出来 , 当朝驸马王诜、弟弟苏辙都被停职 , 张方平、司马光等人各被罚铜二十斤 , 牵连人数众多 。
苏轼被投入大狱 , 有的大臣怕受牵连 , 避之不及 。 但弟弟苏辙冒死上书皇帝 , 力陈苏轼并无讥刺朝廷之意 , 希望以对自己的责罚来减免苏轼的罪责 。 前辈名臣张方平更是直言进谏 , 派自己的儿子进京递交奏疏 , 宰相吴充也积极上书营救 , 劝神宗皇帝宽恕苏轼 , 甚至连「变法派」中的章惇也力主释放苏轼 。
王安石此时已经罢相 , 退居金陵 。 虽然苏轼反对过他的变法 , 但他听说苏轼被拘捕后 , 也急着上书神宗皇帝说:「岂有盛世而杀才士者?」这使得神宗皇帝受到了很大触动 。 王安石的弟弟王安礼也对神宗说 , 自古大度之君不以言罪人 , 如果对苏轼施以极刑 , 恐怕后世会说陛下不能容纳贤才 。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仿赵伯骕《后赤壁图》·明·文征明
当时 , 仁宗皇帝的皇后曹太后正在病中 。 神宗皇帝孝顺 , 在探望祖母时 , 谈起苏轼之事 。 曹太后说:「当年 仁宗在世时 , 就对苏轼、苏辙兄弟二人赞赏有加 , 说为后 世子孙谋得了两位宰相 , 何以现在要受如此责罚?」
在狱中的苏轼 , 也做了最坏的打算 。 他觉得自己必死无疑 , 于是写了两首绝命诗托狱卒转给弟弟苏辙 。
这两首诗也被送到了神宗皇帝手里 , 神宗看了开篇两句 , 感叹道:「苏轼还是挂念朕的 。 」于是下诏释放了苏轼 , 将他贬为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团练副使 。分页标题
苏轼从八月十八日被捕入狱 , 十二月二十八日出狱 , 共被关押了一百三十天 。
本文节选自知中ZHICHINA
来源:(知中)
【】网址:/a/2020/0517/1589652480.html
标题:知中苏东坡为什么会被诬入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