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王」潜规则是用来打破的:长平之战临阵换将赵王早有预谋,赵括也无辜

战国时代 , 诸侯争霸 , 大小战役无数 , 其中长平之战不容忽略 , 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战役之一 , 在后世历史学家们的研究当中 , 将长平之战看作是重中之重 , 其一 , 是因为长平之战的规模在整个战国时代都要位居前列 , 其二 , 是因为长平之战的影响太过巨大 。

「赵王」潜规则是用来打破的:长平之战临阵换将赵王早有预谋,赵括也无辜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事实上 ,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代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 战争爆发之前的秦国还不是一家独大 , 赵国在军事上能够与秦国相提并论 , 以赵国为主力的抗秦 , 也能够按部就班的进行 , 秦国东进的道路并不顺畅;可是在长平之战之后 , 这样的局面却得到了扭转 。
赵国战败意味着山东六国的整体实力大幅度下降 , 自此之后 , 整个中原地区的局势也过渡到了由秦国一家独大的局面上 , 所以说 , 长平之战对于整个战国时代的发展来讲义重大 。正因如此 , 长平之战的一些细节也成为了人们热衷于分析的事情 , 比如说在长平之战的过程中争议最大的换将事件(赵括替换廉颇) 。廉颇利用壁垒防守 , 将秦军挡住在家门外
长平之战是秦国发动的战争 , 赵国则是以防守反击为主 , 当时领导赵国军队对抗秦军的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廉颇 , 廉颇的军事才能非常出众 , 在他的带领下 , 赵国以建筑防御壁垒阻止秦军直接接触到赵国领土为主 , 可以说 , 将秦国的部队隔挡在了赵国的家门口 。

「赵王」潜规则是用来打破的:长平之战临阵换将赵王早有预谋,赵括也无辜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这样以守为攻的策略足足实施了三年 , 在这三年当中 , 秦军没有找到任何的突破点 , 双方也就这样一直僵持了下去;如果赵国一直实施这种政策的 , 战争最终的结果还很难预料 , 因为赵国是在家门口作战 , 可秦国却是长途奔袭战争 , 双方在作战环境上大不相同 , 同时所耗费的财力物力也不是一个数量级 , 所以赵国完全可以将这种政策实施到底 。关键时刻 , 赵国换将 , 赵括换廉颇
可是令人不解的是 , 就在这样的节点上 , 赵国却选择了更换将领 , 将廉颇更换成了赵括 。赵括上任之后摒弃了廉颇曾经以守为攻的策略 , 想要率先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 通过主动出击来打垮秦国部队 , 却导致了赵国军队的惨败 。
所以 , 赵国所实施的这种换将的策略被后世很多人诟病 。那么赵国的换将真的大有问题吗?本篇文章重点的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 看一看赵国为什么要换将?

「赵王」潜规则是用来打破的:长平之战临阵换将赵王早有预谋,赵括也无辜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当然 , 很多人认为赵国之所以会更换将领是因为听信了秦国散布的流言 , 当时秦国的战争图谋受到了阻拦 , 因为廉颇的固城不出 , 导致秦国耗费了巨大的财力、物力却没有进展 , 所以 , 他们开始向赵国散布流言 , 企图离间赵王与廉颇之间的关系 , 而赵王则是听信了这样的留言 , 认为廉颇对赵国多有不忠 , 所以才将廉颇更换成了赵括 。赵王换将并非因为中了秦国的反间计
但真实的情况真的是这个样子的吗?我们并不排除在这件事情中 , 有流言纷扰的影响 , 但流言的纷扰也绝对不是事情的始作俑者 。首先 , 散布流言以扰乱军心的行为在战国时代多有发生 , 这属于反间计的一种 , 这在那个时代已经是阳谋了 , 如果单纯地说 , 是流言纷扰就能够影响一个国家的军事决定是站不住脚跟的 。
其次 , 廉颇在对抗秦军的过程中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 , 虽然廉颇并没有主动出击 , 但是在廉颇的决定支持之下 , 赵国并没有在这场战争中 , 受到直接的利益损害 , 也就是说 , 秦国并没有真正的击垮赵国军队 , 也没有在赵国军队的阻拦之下占领赵国丝毫的领土 , 这样的情况又怎么能说廉颇真正地与秦国有私呢?分页标题
【「赵王」潜规则是用来打破的:长平之战临阵换将赵王早有预谋,赵括也无辜】
「赵王」潜规则是用来打破的:长平之战临阵换将赵王早有预谋,赵括也无辜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虽然说 , 一国之君与战场的距离比较远 , 但也不可能对战场的情况一点都不了解 , 毕竟这样的防御措施已经存在了三年 , 不至于因为与事实截然不同的流言纷扰 , 而就真正的去怀疑军事将领 。所以 , 对于赵国更换将领这一点 , 有的人更加倾向于是赵王的顺水推舟 。这种观点是有很多原因支持的 , 我们接下来就来重点分析 。赵国拥有与秦国相抗衡的能力 , 赵括的想法正中下怀
首先 , 赵国的军事实力并不弱 , 它是有着与秦国一较高下的资格的 , 可是在这种情况下 , 廉颇却选择了固城不出 , 这其实是让赵国当时的领导阶级 , 非常不理解的事情 , 毕竟赵国的军事实力并不像燕国或者韩国那样弱小 。
在他们的观点中 , 并不需要采取如此彻底的防御措施 , 而且就像我们上述说到的那样 , 秦国是远距离的长途奔袭作战 , 他们的战争环境要比中国差很多 , 所以赵国完全可以选择与秦国作战 。

「赵王」潜规则是用来打破的:长平之战临阵换将赵王早有预谋,赵括也无辜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如此一来 , 廉颇所采取的政策与赵王的想法是相悖的 , 廉颇自然而然地就得不到他的支持 , 可是赵括的想法却与统治者的想法一致 , 以赵括的做法来看 , 是主张出兵作战的 , 他并不支持赵国军队固城不出 , 所以这种换将其实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结果 , 毕竟廉颇的做法确实让赵王不解 , 而赵括的做法也确实正中赵王下怀 。秦国长途跋涉处于不利位置 , 赵王急于结束战争
其次 , 当时的赵王其实急于结束这场争斗;秦国是长途奔袭作战 , 这样的争斗需要国内的各个机构和体系进行支持 , 农业民族需要提供粮草资源 , 国家的领导阶级也需要适时的进行决策 , 一场战争会牵扯到整个国家的运转 , 所以秦国在那场战争当中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 , 可是秦国确实有良好的国家发展体系支持的 。
在商鞅变法之后 , 秦国的各个阶层都有着明确的目的和流程 , 所以 , 秦国运转起来的时候比其他的国家要更加迅速和平稳 , 战场上所需要的东西可以迅速地生产 , 战场上瞬息万变所带来的影响 , 也可以由统治者们的商讨来快速决定 , 这就间接的缓解了秦国所面临的不利局面 。

「赵王」潜规则是用来打破的:长平之战临阵换将赵王早有预谋,赵括也无辜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赵国军事强大 , 但后勤保障供给不上
可是赵国却不存在着这样良性的发展体系 , 虽然赵国也进行过变法 , 可是那是一种单纯的军事变法 , 只是在军队的结构、编制以及作战方式上进行的改善 , 对于赵国国内的经济发展、行政发展等等都没有涉及 , 所以 , 赵国除了军事发展之外的其他体系 , 与刚开始发展的时候没有太大的不同 , 一直都处在不利的局面当中 , 尤其是社会生产力方面 。
发动战争本身就需要强大的经济条件进行支撑 , 需要耗费大量的财富 , 同时也需要农业民族提供大量的粮草资源进行后延补给 , 所以 , 一旦爆发战争 , 本身支持国家发展的经济条件要有一大部分划归到战场上 , 这对国家的整体发展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长期的战争 , 对秦国、赵国都是考验
如果战争是短时间的还好 , 可是偏偏廉颇采取的是一种防御政策 , 不与秦国硬碰硬 , 只是采取长时间的防御对抗 , 这就让战争的时间线拉得很长 , 就像我们看到的那样 , 在真正的战争爆发之前 , 两个国家进行了长达三年的对抗 。分页标题

「赵王」潜规则是用来打破的:长平之战临阵换将赵王早有预谋,赵括也无辜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这三年当中 , 赵国的军队需要长期驻扎在军事前线 , 耗费的财力和物力呈几何倍数上涨 , 但是因为战争的不确定性他们又不能参与社会生产 , 所以耗费的所有财富全都是白费 , 这就对国家过往的财富积累提出了很大的考验 。
事实上 , 在两国对峙的过程中 , 无论是秦国 , 还是赵国都已经精疲力竭 , 三年过去之后 , 两个国家都没有了多余的钱粮来支撑前线的对抗 , 战争仿佛向着廉颇希望的方向发展 , 毕竟廉颇之所以会采取长时间的防御政策 , 也是看中了秦国长途奔袭作战的弊端 , 企图利用这方面的战争优势首先将秦国拖垮他 。秦国有巴蜀之地的粮草供应 , 而赵国已经到了发展的底线
但廉颇没有想到的是 , 虽然秦国确实表现出来了资源方面的紧张 , 可是在秦惠文王时代的时候 , 秦国已经将巴蜀地区收入囊中了 , 他们还有最后的选择 , 那就是从巴蜀地区运粮 , 所以在秦王的支持之下 , 秦国开始了对于栈道的修建 , 最终成功地运送了粮草 。

「赵王」潜规则是用来打破的:长平之战临阵换将赵王早有预谋,赵括也无辜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这就意味着秦国与赵国之间的对抗还会长时间的持续下去;这下坐不住的就是赵国了 。因为三年的时间已经触及到了赵国发展的底线 , 赵国国内实在没有多余的财富继续支撑战争的延续了 , 所以当时只是赵王(赵孝成王)急切地想要终结这场战争 , 对于赵王来讲 , 哪怕是战争失败都比继续拖下去要好 。
因此 , 赵王更换了主张战争的赵括 , 作为赵国军队的统帅主导这场战争;所以 , 我们才说赵国的换将其实是蓄谋已久的 , 因为在两国长期对峙的过程中 , 已经伤及到了赵国发展的根本 , 这是赵王最不乐意看到的;所以两个国家对峙的局面持续越久 , 赵王换将的心思就会越来越深重 , 当此之时又受到了流言的影响 , 自然会更加肯定自己的心中所想 。讨论
白起长平杀降 , 赵国损失惨重 , 让赵括和赵孝成王都受到批判
最后我们要说的一点是 , 我们之所以大肆地批判赵括和赵王换将的决定 , 更多的是因为武安君白起的长平杀降 , 其实如果没有白起坑杀赵国四十万降卒这件事情的话 , 长平之战的影响力不会像我们看到的这么大 , 可能也只是战国时代一场普普通通的战争而已 。

「赵王」潜规则是用来打破的:长平之战临阵换将赵王早有预谋,赵括也无辜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因为四十万降卒的死亡 , 让赵国的军事实力急转直下 , 而且那个时就的赵国是山东六国的抗秦主力 , 赵国军事实力的崩溃代表着山东六国抗秦事业的溃败 , 从而影响了那个时代的局势 。
所以 , 当我们站在后来人的角度去分析历史时 , 对于这种影响了十大格局的事件会倾注更多的心力 , 就会放大赵王决策所带来的影响;但是如果我们站在赵王所处的时代和局面上 , 进行考虑的话就会客观很多 。战国时代不杀降是潜规则 , 赵孝成王并没有预料到白起会大规模杀降
赵王其实并不能预料到杀降的事件 , 在长平之战之前战不杀降 , 其实是一个潜规则 , 就算是杀降也不会有这么大的规模 , 所以赵王只是急于想要结束这场战争 , 结束长时间的拖延给赵国国内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 他本身并没有想到 , 战争的失败会触及到赵国军事实力的根本 , 更没有预料到潜规则是被用来打破的 。

「赵王」潜规则是用来打破的:长平之战临阵换将赵王早有预谋,赵括也无辜 分页标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赵国军事实力崩溃这件事情并不是单纯的战场伤亡带来的 , 如果白起不杀降的话 , 战场上的死亡两个国家是都可以接受的 。所以 , 很多时候我们其实是以后来人的上帝视角放大了赵王的过失而已 。
其实 , 如果杀降事件真的不存在的话 , 赵国在这场战争当中的损失要比继续拖延下去小很多 , 因为以秦国和赵国的综合实力进行对比的话 , 秦国能够支持的时间绝对不是赵国能够比拟的 。从另一个方面上来进行考量 , 赵王这种做法的初衷并没有问题 , 但长平之战 , 白起杀降后 , 赵国从此一蹶不振 , 秦国除掉东进之路最后一个硬骨头 , 可以说 , 正是赵孝成王出乎意料的疏忽 , 筑成秦国统一霸业 。小结
如果站在赵王的角度上 , 更换将领这件事情并不算是一个决策失误 , 因为廉颇的做法从表面上来看 , 没有给赵国带来损失 , 可是实际分析的话 , 就会发现这是一种会拖垮赵国发展的行为 , 给赵国带来的影响远比一场战争的失败要来的深远 。

「赵王」潜规则是用来打破的:长平之战临阵换将赵王早有预谋,赵括也无辜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同时 , 以赵国当时的发展环境来看 , 赵国确实没有多余的资源再提供给战场了 , 战争的失败是赵国必然要求面对的 , 所以 , 单纯地将战争的失败归结在赵括身上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赵括作为一个主帅 , 其经验不足 , 纸上谈兵 , 或许要为战争的失败负主要的责任 , 但把整个长平之战让赵括背锅 , 这简直是千古奇冤;当秦国打破不杀降的潜规则后 , 赵括也成为秦赵两国博弈的牺牲品 。
但在一场战争失败的背后 , 是整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青黄不接 , 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军事发展、行政发展等等各方面都有关系 。其实话说回来 , 如果赵国真的有像秦国一样的综合国力发展 , 其完全可以在战场上与秦国继续拖延下去 , 所以战争对比的其实是综合国力 , 是国家的整体发展体系 。
我们在分析战争的胜败的时候 , 还需要客观理性 , 并不能只看一个决策对战争的影响 。事实上 , 就算赵国不更换将领 , 廉颇也得不到最终的胜利 , 这是两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所决定的 , 并没有改善的余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