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原创 老百姓懂得越多,越难管理,这难道不是老子的“愚民”思想吗?

_原题是:老百姓懂得越多 , 越难管理 , 这难道不是老子的“愚民”思想吗?
老子的思想 , 被一些人误解为消极避世的思想 , 也正因为此 , 儒家思想才在中国数千年历史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那么 , 为什么那么多人误解老子思想为消极的呢 , 除了无为等思想外 , 有些人还认为老子有“愚民思想” , 之所以有这种认知 , 大概都是因为老子在《道德经》第三章中说过这么一段话:

管理■原创 老百姓懂得越多,越难管理,这难道不是老子的“愚民”思想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管理■原创 老百姓懂得越多,越难管理,这难道不是老子的“愚民”思想吗?】不尚贤 , 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 , 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 , 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 , 虚其心 , 实其腹 , 弱其志 , 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 , 则无不治 。
从这段话的意思来看 , 正是由于人们尚贤贵货 , 众人就会争先恐后 , 绞尽脑汁的显能进货 。由于尚贤 , 才使人们勾心斗角 , 为了“贤”的位置尔虞我诈 , 争得头破血流 。由于贵货 , 才诱使一些人为了得到“宝贝”不择手段 。这难道不是在倡导人们 , 不要去追求上进吗?难道我们今天所做的那些“树标兵 , 寻榜样”都是错的吗?

管理■原创 老百姓懂得越多,越难管理,这难道不是老子的“愚民”思想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其实不是 , 老子说着这些话 , 并不是让人不上进 , 不追求先进 , 而是告诫人们遵循一种自然的状态 , 不要为了私欲而去追求名利 。所以 , 老子接下来又说了:"不见可欲 , 使民心不乱 。"也就是说 , 做事不要被欲望冲昏头脑 , 不要让欲望 , 让名利扰乱了心智 。
那好 , 如果说这段话前半部分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 从劝谏君王角度看并无不妥的话 , 那接下来老子说“常使民无知无欲 ,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又当如何解释? 。让人没有欲望 , 没有知识 , 让智者不敢作为 , 这难道不是赤裸裸的“愚民”思想吗?

管理■原创 老百姓懂得越多,越难管理,这难道不是老子的“愚民”思想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关于这句话争论很多 , 但是 , 如果不把老子当神看的话 , 我认为确有愚民思想 。老子在《道德经》中开篇就讲"道可道 , 非常道也 。"老子明白"道"不是绝对正确的 , 有着发展中的局限性 , 那他自己所提出的任何道理应当也是如此 。
身处老子所处那个诸侯并起 , 战乱频发的年代 , "治"应该是他最渴望的 , 所以我们应当理解老子有这种思想 。其实 , 在百家争鸣的时代 , 有“愚民”思想的并不只是老子 。孔子说:“民可使由之 , 不可使知之 。”韩非子说:“明主之国 , 无书简之文 , 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 , 以吏为师” 。孟子:“劳心者治人 , 劳力者治于人” 。他们都说得非常直截了当 , 也就是说想要天下大治 , 就不能让老百姓知识太多 , 因为老百姓懂得知识越多 , 越难管理 。

管理■原创 老百姓懂得越多,越难管理,这难道不是老子的“愚民”思想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所以 , 当时的社会环境 , 这种思想可能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 。按司马迁的话就是:“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 , 此务为治者也 , 直所从言之异路 , 有省不省耳 。”意思也就是说 , 不管哪家之言 , 不管什么理论 , 总之都是为了“治” , 殊途同归 。所以 , 司马迁对这个问题看得很透彻 。

管理■原创 老百姓懂得越多,越难管理,这难道不是老子的“愚民”思想吗? 分页标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小结:
人懂得知识越多 , 越难管理 , 这难道不是老子的“愚民“思想吗?老子不是神 , 也是人 , 只不过是后人把他神话了 。既然是人 , 就不可能说的任何话、任何观点在任何时候都是正确的 , 我们所能做的不是从贤者的话中挑毛病 , 而是从中汲取营养和智慧 。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