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沂南皇上寺村,黄石山上故事多,真真假假谁看得清

在我们沂蒙山区 , 在历史传说中有两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人物 , 一位是鬼谷子 , 另一位就是黄石公 。两个人生活的年代差距不大 , 大约是从战国到秦末这段时间 。最重要的是他们都有通天的智慧 , 深通兵法战策、阴阳易数 , 而且行迹隐秘 , 鬼谷子在蒙山修道 , 黄石公则是在咱们沂南的黄石山出没过行迹 。二人如仙家隐士 , 但教的徒弟可都是经天纬地的帝王之师 , 是姜子牙、孙膑、庞涓、苏秦、张仪、张良、诸葛亮这样出谋划策 ,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人物 。
黄石公老家里 , 历史上没有个确切的说法 , 有说是淄博的 , 有说是下邳的 , 反正就在沂河上下游活动 , 这人把自己一肚子的本事 , 写成《素书》 , 自己不想出世 , 就想找个有潜质的年轻人传授下去 , 做一番事业 , 借以光大自己的学说 。

农村■沂南皇上寺村,黄石山上故事多,真真假假谁看得清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可不巧就遇着张子房了 , 张良当时行刺秦始皇未成 , 天天东躲西藏的 , 黄石公观察他一段时间 , 感觉此人有胆略 , 但不知为人懂忍让、知进退不 , 就想试他一试 , 就坐沂河桥上撒拉着鞋等着 , 见张良逛悠过来 , “扑腾”把鞋顺落在桥下 , 回头对张良说:“小年轻的 , 到桥下给我把鞋拿上来!”张良一愣 , 心想这老头有病?!一看这把年纪 , 不和他一般见识 , 面不改色的下去把鞋拾上来 , 正要扔老头跟前 , 不想老头又开口了:“给我穿上!”张良拿着鞋 , 试了好几试想一鞋底呼他脸上 , 但还是忍耐着单腿着地给他穿上了鞋 。黄石公说:“你这年轻的是个可教之材 。五天后 , 天雾了明的时候 , 还在这等我 。”
【农村■沂南皇上寺村,黄石山上故事多,真真假假谁看得清】
农村■沂南皇上寺村,黄石山上故事多,真真假假谁看得清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五天后 , 张良来了两个早上 , 黄石公都早守在那儿了 , 第三日张良几乎没睡 , 半夜就来了 , 终于来到黄石公头里 , 老头这拿出一编书来 , 说读懂这本书 , 你可以当帝王的老师了 。你功成名就 , 也不要留恋 , 十三年后到济北谷城山 , 找到一块黄石 , 那就是我 。
其实 , 这是司马迁当年根据传说写的故事 , 真真假假也搞不太明白了 。但黄石公之所以叫黄石公 , 当然和黄色的石头有渊源、有联系 。在下邳和淄博的中间沂南 , 却有一座山 , 叫黄石山 , 在今天孙祖镇境内 。从南面看 , 几列黄色的山崖势拔天外 , 如果走近看 , 会发现这些石崖有的像长条状的纵向拱成 , 有的是黄色的碎石块不规则的垒成 , 而不是像华山一样、武夷山样 , 由一块整石构成山体 , 黄石山的山峰垂直而立 , 像一面巨大的墙壁 , 势若累丸、摇摇欲坠 , 让人悚然 。应该是在十五六年前 , 有一次单位组织到孙祖出发 , 第一次到了山下的皇上寺 , 远望了北面的黄石山 , 阳光下黄灿灿的 , 到今天还依然记得心里有恐惧的感觉 , 确切地说是不舒服的感觉 , 总体上一个字“异”!(接下来关于黄石山的故事中会有续文 , 今天不表 。)

农村■沂南皇上寺村,黄石山上故事多,真真假假谁看得清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我们从皇上寺村上山 , 到了半山腰 , 算是近一步接近了黄石山 , 只见从山崖到村北 , 泥石流的痕迹非常明显 , 特别是光崖底下 , 碎石遍地 , 黄石山石崖结构和陡峭的山势决定了其易崩溃的特点 。可以推想 , 2000多年前 , 黄石山肯定比现在更加陡峭、险峻 。金元时期的《黄庭观记》上说 , 当时的黄石山 ,“其中隐道 , 修声而凿空” , “有云穴松顶 , 众势连珠 , 群龙而作声;西扤白虎之势 , 岭岫水秀 , 群山似舞凤而翱翔;前有炉山异景 , 山藏洞壑清泉” , “后取望仙之势 , 云岩古迹 , 清凉之景 , 来山堰浪 , 西有汶水涉津 , 灌胤于黄石山下” , “背靠森耸翠玉诸峰 , 四向皆拱 , 中有瀑涌甘泉” 。分页标题

农村■沂南皇上寺村,黄石山上故事多,真真假假谁看得清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你也别说古代文人会拽 , 近几天我又到了黄石山两次 , 站在高处四下一望 , 此处真的气象非凡:此山东看大凤田 , 西到百财子 , 居高临下 , 东边扶着蒙阴顶子(玉皇顶) , 西边托着一列山峰 , 脚底下还踏着两个小山墩子 。山谷间流水蜿蜒西南 , 去了孟良崮方向 。再向前看 , 群山舞拜 , 是块风水俱佳的地方 。

农村■沂南皇上寺村,黄石山上故事多,真真假假谁看得清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风水好 , 最瞒不了的是黄石公这样的奇异之人 , 它以黄石自况 , 相比与黄石有缘 , 或为黄石所化 , 或隐居黄石 , 黄石公就是黄石山人文第一人 。在山上观音殿旧址 , 有块断为三截的光绪19年的《重修观音殿碑》 , 碑的石质非常优良 , 100多年风雨 , 字迹依然清晰可辨 , “宝筏济群生千古蒸黎膺骏福 , 杨枝洒甘露万家俎豆颂鸿慈”联簇拥下 , 有“济北谷城黄石老来游 , 则斯山愈为生色矣”字样 。从黄石公开始 , 名士、方家、高僧大德、羽衣道士纷纷来到黄石山 , 山上山下 , 幽谷坪上 , 寺庵庙观隐约在松下云顶 , 黄石峰间 , 香火缭绕、钟罄乐鸣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