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人」“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确实是个一心为国的“完人”吗?

_原题是:“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 , 确实是个一心为国的“完人”吗?
我们现在回望古人的时候 , 看这个人的谥号 , 有时能够大概推测出这个人在历史上是个什么地位 。很多谥号因为用得太广了 , 已经成了这个人的代称 。我们熟悉的诸葛亮叫诸葛武侯 , 岳飞叫岳武穆 , 这都是他们的谥号 。
南宋有史学家评论宋朝的谥号时讲:“大臣之谥/极美者/有二 , 本/勋劳/则忠献/为大 , 论/德业/则文正/为美 。”什么意思?就是说 , 大臣的谥号有两个最高标准 , 你做出了特殊贡献 , 得到的那个特殊贡献奖叫“忠献”;你生平德行无缺 , 作为道德君子的制高点 , 得到的那个“公平竞赛奖”叫“文正” 。
“忠献”有谁呢?赫赫有名的开国宰相赵普 , 以及我们后面会提到的三朝宰相韩琦 。那“文正”呢?宋神宗时期 , 赫赫有名的砸缸少年司马光 , 以及几乎可以算是“完人”的范仲淹 。

「完人」“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确实是个一心为国的“完人”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范仲淹小的时候 , 家庭条件不咋样 。一岁时 , 爹没了 , 两岁时 , 娘带着他改嫁了 。他的继父姓朱 , 对他也不算太差 , 但也谈不上多好 , 毕竟不是自己亲儿子 。范仲淹他娘把范仲淹送到一所寺庙里读书 , 希望他能考个功名 。没想到一读就是十五年 , 啥啥考不上 。回到家里 , 被同母异父的兄弟们各种嫌弃 , 说他“怎么这么大岁数了 , 还花我们朱家的钱” 。范仲淹原本并没感觉有什么不一样 , 但现在他才知道 , 继父和朱家子弟从来没把自己当自己人 。他能有一个平稳的童年 , 都是母亲照顾的结果 。
这时的范仲淹第一次展现出他的硬骨头 , 直接离家出走 , 不吃嗟来之食 。只身前往应天书院读书 。读书苦到什么程度呢?五年没好好合衣睡个觉 , 困了就拿凉水洗脸 。连当时的皇帝宋真宗到学校参观访问 , 他也能置之不理 。这样的寒窗苦读 , 让他在五年之后中了进士 。当上了一个小官 。他做的第一件事 , 就是把母亲接过来颐养天年 , 免得再受朱家子弟的欺负 。

「完人」“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确实是个一心为国的“完人”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但自古总是“子欲养而亲不待” , 母亲很快就去世了 , 范仲淹不得不辞官守孝三年 。守孝期间 , 得晏殊举荐 , 所以才有他后来去自己毕业的母校应天书院讲学 。在电视剧《清平乐》中 , 他就是在这儿遇到了曹丹姝 , 成为了这位皇后的老师 。范仲淹治学严谨 , 声望日盛 , 很快被晏殊举荐调任中央 , 然后 , 他的硬骨头又来劲了 。
刘太后过生日 , 宋仁宗率文武百官祝寿 。唯独范仲淹不识抬举 , 说你妈过生日搞那么铺张浪费关我什么事 , 就是不去 。不给面子也罢了 , 还上奏刘太后 , 说你该退隐了 , 该皇帝亲政了 。只可惜 , 两次上书 , 都被当朝宰相们压下了 。范仲淹气不过 , 干脆写了一本奏章 , 说我干不了 , 让我去做地方官 , 然后就去山西做了河中府通判;次年 , 调任陈州通判 。在地方官任职期间 , 范仲淹还不省心 , 没完没了的叨叨叨 , 一会儿是朝廷又费钱了;一会儿是民生又凋敝了 。
他的名篇《岳阳楼记》里那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 , 退亦忧” , 正是他本人的真实写照 。
清平乐

「完人」“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确实是个一心为国的“完人”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其实 , 仁宗还是很赏识他的 , 刘太后去世不久 , 又把他调了回来 。结果屁股还没坐稳 , 又被扔去苏州 。为啥呢?皇帝和老婆闹离婚 , 他像个老夫子一样带着小年轻们一顿逼逼叨 , 说这不合礼法 。不过皇帝毕竟气消得快 , 加上一年后 , 范仲淹做地方官做得确实不错 。因为功绩卓越 , 再调回中央 。宋仁宗可能以为 , 这么一通折腾 , 多少能磨磨范仲淹的脾性吧?结果不行 , 再次回来的老范又和吕夷简打了一架 , 说吕夷简结党营私 。气得吕夷简说 , 你小子带着小弟攻击我 , 难道不是结党?结果这么一闹 , 宋仁宗各打五十大板 , 又把范仲淹送出去了 。分页标题
他的老友梅尧臣觉得范仲淹确实太硬骨头 , 便写了首《灵乌赋》送给他 , 说他在朝中屡次直言 , 同僚们会把他当成不详的乌鸦的 , 还是忍一忍吧 , 少管闲事 , 别没完没了什么话都说 。结果范仲淹不听好人言 , 回给梅尧臣一首《灵乌赋》 , 说你们那个乌鸦是啥样我不知道 , 我这只乌鸦“宁鸣而死 , 不默而生”!搞得梅尧臣觉得 , 算了算了 , 我不管这块石头了 。
西夏战事爆发 , 宋仁宗接受吕夷简的建议 , 把范仲淹和韩琦派往西夏平叛 。范仲淹在前线一展军事才能 , 和韩琦一起连战连胜 。不料年轻的韩琦贪功冒进 , 在好水川和定川寨两次兵败 , 几乎断送了宋朝的大好局面 。好在西夏也打不下去了 , 双方以议和罢兵告终 。尽管有过 , 但是韩琦和范仲淹还是凭借在西夏挣来的军功回调中央 , 范仲淹也登上了副相参知政事的位置 。

「完人」“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确实是个一心为国的“完人”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这下 , 范仲淹大权在手 , 终于有能力一展平生抱负了 , 啥抱负呢?和当时迫切希望改革的宋仁宗一起 , 推行改革 , 史称庆历新政 。这个庆历新政包含十条 , 前五条是关于吏治的 , 分别是“明黜陟 , 抑侥幸 , 精贡举 , 择长官 , 均公田 。”主要就是说 , 官员升迁不能按资排辈 , 也不应该允许上级官员子弟凭父母的本事上位 。地方长官要精挑细选 , 科举取士时 , 比起诗词歌赋 , 应该更注重策论和操行 。最后 , 该重新分配官员田地 。确保分配按等级平均 。
另有三条是关于富国强兵的 , 分别是:“厚农桑、修戎备、减徭役”;还有两条事关于法令的:“重命令和推恩信” 。后面这几条就比较老生常谈 , 无非是重视农业生产 , 提高军事水平 , 减轻赋税 , 保证令行禁止云云 。他施政最大的阻力 , 实际上是前面五条“公务员改革草案” 。
对于渴望升迁的官员来说 , 那是好事 , 但是这里面牵扯的利益太多了 。几乎可以预料到的 , 大多已经身居高位的官员 , 没有一个希望范仲淹这个愣头青砸了自己饭碗 。面对重重阻力 , 范仲淹能继续下去么?答案是不能 。
范仲淹-清平乐

「完人」“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确实是个一心为国的“完人”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他太刚直 , 得罪的人又太多 。性子拗 , 也不懂权谋之变 , 不懂怀柔之术 。当朝廷上的反对声甚嚣尘上时 , 本该做他坚实后盾的宋仁宗成了猪队友 , 优柔寡断的性格再次上演坑手下的戏码 。才一年半 , 范仲淹的政策就宣告破产 , 已经年近花甲的范仲淹再次被外放 。这一次 , 他写下千古流传的《岳阳楼记》 , 在那之后 , 他再也没回来 。他把一生俸禄捐给了范氏宗族的贫困子弟 , 然后客死在出知颍州的路上 。
从历史上看 , 尤其和神宗时的王安石相比 , 范仲淹并不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政治家 。他在历任地方官期间功勋卓著 , 在迎击西夏时战功累累 , 他的确是文韬武略的大才 。但他一生刚直不阿 , 喜欢他的人会非常喜欢他 , 讨厌他的人那可是相当讨厌 。庆历新政草草收尾 , 固然是由于仁宗心性软弱 , 但也和他的改革冒进大胆、不擅长刚柔并济 , 有莫大关系 。
改革虽然失败了 , 但这不能掩盖范仲淹人生的光风霁月 , 即使是曾当面批评他结党的王安石 , 也在他去世后撰文称范仲淹“一世之师 , 名节无疵” 。
编辑凉山
排版|凉山
【「完人」“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确实是个一心为国的“完人”吗?】路上读书:全球名校博士30分钟精读一本好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