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嘴的香甜儿时的味,麦芽糖的幸福回忆


:满嘴的香甜儿时的味,麦芽糖的幸福回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叮、叮、当、叮、叮、当……那是上世纪60后、70后最熟悉和亲切的声音 。小时候 , 物质产品比较匮乏 , 对于馋嘴的小孩子来说 , 没有像今天这样有琳琅满目的零食可以满足 , 那时候能吃得到的零食寥寥无几 。

:满嘴的香甜儿时的味,麦芽糖的幸福回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满嘴的香甜儿时的味,麦芽糖的幸福回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每当听到屋外一阵“叮当 , 叮当”的铁器敲响声时 , 准会见到一位担货郎 , 挑着一担箩子 , 摇着拨浪鼓——“打麦芽糖的师傅来了!”我们争先恐后地捧起家中早就收集好的废铜烂铁、牙膏皮、鸡鸭鹅毛等 , 去和卖糖师傅兑换麦芽糖 , 麦芽糖一到手就迫不及待地咬起来 , 记忆中黏黏的麦芽糖沾满了小手 , 甜住了小口满足的感觉也随之如潮水般地涌来!

:满嘴的香甜儿时的味,麦芽糖的幸福回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后来 , 不知哪位儿时的玩伴听大人说 , 麦芽糖虽然很甜、很香、很韧 , 但是它是人的“鼻涕”做出来的……现在想想也好笑 , 当时因为太穷 , 大人只好出此“损招”来阻止孩子们的馋意 , 而且那时候的我竟然也信了 。
【:满嘴的香甜儿时的味,麦芽糖的幸福回忆】
:满嘴的香甜儿时的味,麦芽糖的幸福回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长大后才知道 , 麦芽糖 , 主要原材料其实就是麦芽和大米(粘米或糥米) 。具体做法是将小麦浸泡让其发芽长到三四厘米长 , 取其芽切碎 , 然后将糯米洗净后蒸成糯米饭 , 再把麦芽和糯米饭一同倒进大锅 , 搅拌后保持温度 , 让其发酵 。

:满嘴的香甜儿时的味,麦芽糖的幸福回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发酵的水就是糖水 , 滤去糖渣 , 剩下的汁再熬成糊 。做麦芽糖 , 掌握好熬糖火候特别重要 。温度高了 , 糖容易酸;温度低了 , 糖的卖相差 。这锅水要烧好几个小时 , 直至把水分烧干 , 锅里的糖浆由米白色逐渐转为赤色 , 看起来有浓稠感时便会冒起龙眼般大小的泡 。

:满嘴的香甜儿时的味,麦芽糖的幸福回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随着糖浆不断翻滚麦芽香越来越浓 。然后就开始炒糖 , 炒糖时间大概一两个小时 , 火候差不多了就用木盆舀出来 。炒糖的工具 , 盛糖的工具都只能用木制的 , 不然粘得你头疼 。制作麦芽糖最重要的步骤还是拉糖(拔糖) , 糖在拉的时候一定要均匀 , 拉开一定的幅度再用力甩回去 , 这样做出来的麦芽糖吃起来才有嚼劲 。

:满嘴的香甜儿时的味,麦芽糖的幸福回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麦芽糖经过淘米、发芽、浸泡、蒸煮、榨汁、出糖、拽拉等十几道工序花费10多个小时才能制作完成 。一道工序出现差错 , 就会导致失败 。

:满嘴的香甜儿时的味,麦芽糖的幸福回忆 分页标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拉糖工序后 , 在乳白色的麦芽糖浆上撒上炒好的花生、芝麻等配料 , 揉搓拉成条 , 并切成不同的形状进行售卖 。

:满嘴的香甜儿时的味,麦芽糖的幸福回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麦芽糖 , 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发现 , 其出现比文字的记载要早得多 , 距今3000年前的周代开始人们已经比较广泛利用麦芽糖 。《本草纲目》中记载:麦芽糖性温味甘 , 有补虚健脾胃 , 润肺止咳之功效 , 辅以优质的芝麻花生 , 降脂护心 , 美容养颜 , 自古是老少皆宜药食两用的健康零食 。

:满嘴的香甜儿时的味,麦芽糖的幸福回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梅州颇有名气的土特产其中就有梅县的松源麦芽糖 , 在松源镇横江村 , 几乎家家都懂得制作麦芽糖 。它制作历史悠久 , 相传在明末清初 , 该镇的彩山、横坊等地就有人以生产经营麦芽糖为生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 由于粮食紧张 , 松源麦芽糖一度停止生产 , 改革开放后 , 才又得于恢复 。现在在松源 , 麦芽糖以家庭作坊生产手工制作为主 , 据不完全统计 , 该镇约有近百户人家生产麦芽糖 , 全年产销量约十万公斤 。

:满嘴的香甜儿时的味,麦芽糖的幸福回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制糖如人生 , 制糖人常常把艰辛留给自己 , 把甜蜜给了别人 。这份温暖的记忆一直保持到现在也难以忘怀 , 那份香甜一直沁甜到心底久有回味 。

:满嘴的香甜儿时的味,麦芽糖的幸福回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