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德里世锦赛记忆中的那些年、那些城:阿纳海姆错失“风”中奇缘,马德里不思议
_本文原题:世锦赛记忆中的那些年、那些城:阿纳海姆错失“风”中奇缘 , 马德里不思议
本文插图
追逐着羽毛球的轨迹 , 我们翻阅了20年来世锦赛到过的那些“宝藏城市” 。 其中 , 有人尽皆知的古老名城 , 也不乏因为这颗小白球才让我们记下的名字与地理位置 。
我们从一座座和羽毛球结下不解之缘的城市入手 , 寻找当年的故事 , 去遇见更多你想不到的惊喜 。
本文插图
阿纳海姆:错失“风”中奇缘
——2005年世锦赛
城市标签
迪士尼故乡、体育之城
阿纳海姆在美国只能算个小城市 , 人口33万左右 。 但这里的人气一直很旺 , 每天都有将近一百万的游客光顾 。
它究竟是一座怎样的城市?资料数据会显示 , 这里是年轻人的地盘 , 因为全市人口的平均年龄只有30出头 。 旅行圣经《孤独星球》如此介绍:这是一座游乐之城 , 童话王国迪士尼乐园就诞生于此 , 而且 , 直到今天它依旧是世界各地游客的攻略重点 。
当然 , 阿纳海姆还有“体育之城”的别称 , 寻找它与体育的渊源 , 并不困难 。 甚至 , 老虎伍兹高中就读的学校同样就在这座小城 。 但是 , 如果你想知道这里与羽毛球究竟缘深缘浅 , 且听分解 。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 , 1977年举办的首届羽毛球世锦赛和2005年在美国阿纳海姆举行的世锦赛 , 都是在冰球馆内进行的 。 想象一下 , 羽毛球在两座冰球馆里飞行的场景 , 那就像是冰球在雅加达的塞纳扬体育馆里来来回回撞击一样少见 。 若问阿纳海姆有多少人对羽毛球感兴趣 , 得到的答案就颇为伤感了 , 因为对于绝大多数美国人来说 , 羽毛球是一项不温不火的后院运动 , 阿纳海姆的人们自然也不例外 。 所以 , 世界羽联与阿纳海姆联手 , 试图去向当地人安利这项有趣的运动 。
资深的羽毛球媒体经理威廉曾经回忆过当年世界顶尖羽球运动员汇聚于8月的阿纳海姆的盛况 。 他说 , 那是2005年 , 是世锦赛唯一一次在美洲举行 。 他还记得那次到达洛杉矶机场时 , 海关工作人员询问此行美国的目的 , 当听到说“羽毛球”时 , 工作人员表示自己一点也不了解 。 “虽然整座球场的人都不怎么熟悉羽毛球 , 但是他们提供了良好的服务 。 混采区让人记忆深刻 , 因为在阿纳海姆通常都是个人‘专访’ , 采访人员可以倚靠在栏杆上悠闲地等待球员 , 很少出现群访的热闹景象 。 ”
本文插图
尽管当时的箭头池体育馆很豪华 , 可以容纳18000位观众 , 早两年还举办过最受美国人喜爱的体操世锦赛 。 但是 , 羽毛球选手们却并不喜欢这个场馆 , 因为馆内强劲的侧风对运动员来说简直如同一场灾难 。 原本渴望决赛中上演“风”中奇缘的林丹与谢杏芳 , 以林丹未能摆脱风的影响而未能如愿以偿 。
林丹和谢杏芳双双闯入决赛 , 如果同时加冕 , 那么2005年世锦赛将会成就世界羽坛的一段佳话 。 然而 , 在谢杏芳顺利登顶之后 , “超级丹”面对老对手陶菲克时却完全没有打出水平 , 以3比15、7比15这样的大比分惨败 , 痛失男单金牌 。
不过 , 2004年时还只是中国女单第四人的谢杏芳在错过了雅典奥运会后 , 卯足劲在随后的一系列比赛中连拿下6个冠军 。 在阿纳海姆 , 她不顾腰伤的困扰 , 一路沉着应战 , 最终赢下了自己首枚世锦赛女单冠军 。 那一届 , 杨维/张洁雯也为国羽添了女双一金 。
在阿纳海姆的记忆中 , 一场羽毛球的盛宴曾经绽放过 , 但遗憾的是 , 在那之后却没能持续回响 。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马德里:马德里不思议
——2006年世锦赛
城市标签
欧洲之门、雕塑艺术之都
中国人了解马德里的途径大概可以分为两种:一是足坛豪门皇家马德里 , 二是蔡依林的一首《马德里不思议》 。 奇怪的是 , 这首歌的MV竟然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取景 , 而非马德里 。
美术博物馆之城
马德里没有巴塞罗那的艺术云集 , 没有巴伦西亚的科技碰撞 , 没有安达卢西亚的正宗国粹 , 没有圣地亚哥的圣城印记 , 没有地中海海岛的阳光与海滩 。 那么 , 作为西班牙的首都 , 位于伊比利亚半岛中部的马德里还有什么?面对这个问题 , 曾在马德里学习生活过大半年的我思考了很久 , 然后我反问了自己一句:马德里除了皇马和几座博物馆 , 究竟还有什么?
反问了数次后猛然醒悟 , 那几座博物馆不正是马德里的特色吗?在马德里往南七十公里处有一座古城叫托莱多 , 它在两千多年前就是当时西班牙所处王朝的首都 。 正因离历史上的政治中心如此近 , 马德里拥有着历史继承的巨大优势 。
马德里有七十三个博物馆 , 其中普拉多美术馆、提森博物馆和索菲亚王后国家艺术中心并称三大美术博物馆 , 它们都坐落在普拉多艺术大道两侧 。 这三个博物馆各有千秋 , 展出的作品分别代表了宫廷、印象派和先锋派、现代主义这三个派别 。 如果说巴塞罗那是建筑和绘画艺术实体化的殿堂 , 那马德里就是实体化殿堂的源泉 。 学绘画的若不来看看这里超过四千件艺术大师的作品 , 那就太可惜了 。
本文插图
足坛圣城伯纳乌
马德里的地标是位于太阳门广场的一尊雕塑 , 名字叫“熊抱树” , 它与广场中央的卡洛斯三世国王雕像成为中心区域的打卡点 。 另一个打卡点则是皇家马德里主球场 , 大概有一半的中国游客去马德里都是冲着他们足球梦中的圣殿——圣地亚哥-伯纳乌球场而来 。
伯纳乌球场建于1947年 , 现在的球场高达45米 , 约等于15层楼的高度 , 可以容纳超过九万人 。 坐在最顶层观赛简直就像坐上摩天轮 , 又因为座位倾斜度高 , 恐高的人可不要轻易选择顶层 。 不过 , 顶层的观感丝毫不差 , 整个俯瞰的感觉实在爽 , 还具备十足的价格优势 。 当年 , 作为穷学生的我们特意选了皇马对二线球队的主场比赛 , 选择最便宜的顶层只需要15欧元 。
羽毛球少有存在感
西班牙人口不足五千万 , 却是不折不扣的体育大国 , 足球、篮球、排球这三大球十分突出 , 网球亦有以纳达尔为代表的一众红土高手 。 不过 , 西班牙的羽毛球缘在马琳成为世锦赛冠军之前算是极低 , 唯一能扯上关系的 , 大概就是羽毛球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正式进入奥运大家庭 。
马德里总面积约600平方公里 , 和北京核心城八区的面积接近 , 但能提供给市民打羽毛球的场馆不足十个 , 而且全都是与其他球类共用的多功能球馆 。 想当年 , 在马德里要想打一次羽毛球可算是大费周折 , 每次都得艰难地在华人群体中凑齐人 , 再倒三次地铁来到只有一个场地的球馆 , 打的还是荧光色的塑料球 。 也大概就是在那大半年里 , 我感觉自己的球技倒退了几年 , 并且对塑料球产生了阴影 。
不过 , 就像一个李娜代表了***球的崛起一样 , 名将马琳那历史性的两枚世锦赛金牌和一枚奥运会金牌足以代表西班牙羽毛球的兴盛 。 这显然不是西班牙羽毛球综合实力的强大 , 却足以让它在世界羽坛占据不得不提的一席之地 , 毕竟拥有奥运会羽毛球女单金牌的国家只有四个:中国、韩国、印尼和西班牙 。
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世锦赛改制第一年
2006年 , 羽毛球世锦赛时隔仅五年再次回到西班牙 , 不过这次举办的地点不是热情似火的塞尔维亚 , 而是历史瑰宝马德里 。 就像蔡依林唱的一样:马德里不思议 , 这一届世锦赛在羽毛球历史上绝对是浓墨重彩的一个转折点 。 从这一年起 , 世锦赛从每两年一届改为除奥运年外每年举办 , 直接得分的三局两胜21分制亦在此迎来世界大赛首秀 。
每年一届的世锦赛给了球员们更多的展现舞台 , 但亦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世锦赛的含金量 。 21分制在当年5月才开始实施 , 离9月举行的世锦赛不足半年 , 处在刚实行阶段的21分制几乎对所有运动员都有影响 , 对比赛节奏和技战术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 每个人都在力争比对手更早适应新赛制 。
当年新兵已成领军人
彼时 , 男单格局已经悄然发生变化;连续两年在雅典奥运会和阿纳海姆世锦赛上夺金的陶菲克再也没有了强大的大赛统治力 , 经历了两届世锦赛和一届奥运会的李宗伟则已经登上世界排名第一的宝座 。 中国队则是在新老交替中找到了新的领军人 , 前几年遭遇浮沉的林丹已是国羽头号男单、赛会2号种子 。 除了林丹 , 首次出征世锦赛的陈金已经是前4号种子 , 陈宏和鲍春来亦在前8之列 , 中国男单人才济济 。
林丹和陈宏在半决赛完成会师 , 鲍春来则先后淘汰了李宗伟和李炫一 , 最终与林丹会师决赛 。 决赛一役 , 当年的双子星打满三局 , 最后林丹逆转获胜 , 夺得了属于他的第一枚世锦赛金牌 , 至此开创了林丹时代 。 男双虽然只有两对国羽组合 , 且郭振东/谢中博无缘八强 , 但已经成为世界排名第一的蔡赟/傅海峰以五场2比0的狂胜 , 迎来了他们的第一个世锦赛冠军 , 中国男双自1989年世锦赛李永波/田秉毅夺冠后终于再现金牌 。
上一次在西班牙的世锦赛 , 中国男队战绩黯淡 , 男单和男双竟同时无缘八强 。 经过了之后的更新换代 , 男单和男双新人在马德里已经成为主力军 , 成为关键先生 。
本文插图
女单女双依然强势
女队延续了前两届的大包大揽 , 张宁和谢杏芳会师女单决赛 , 尤其谢杏芳的胜利 , 成就了与林丹唯一一次在世锦赛同时携手登顶的佳话 。 四对国羽女双包揽四强 , 令世界再度感慨中国女双的实力 。 高崚/黄穗时隔四年再次登顶;魏轶力与新搭档张亚雯再度闯入决赛 , 只可惜再度与冠军失之交臂;两年前的奥运冠军张洁雯/杨维依然雄厚 , 日后的奥运冠军杜婧/于洋已崭露头角 。 当时最开心的莫过于女双组教练田秉毅 , 最后两个比赛日都可以没有压力地观赛 。
虽然中国队混双无缘四强 , 但4金3银3铜的成绩已经创下了近17年以来的世锦赛最佳战绩 。 相形之下 , 传统劲旅印尼、韩国、马来西亚、丹麦等队战绩不佳 , 尤其是上一年在世锦赛捧得2金1银1铜的印尼队竟然在马德里颗粒无收 , 令人惊讶 。 获得2金1银的英格兰队在外国队伍中一枝独秀 , 他们的混双罗布森/埃姆斯和克拉克/克洛格会师决赛 , 男双组合克拉克/布莱尔获得银牌 。
2006年5月 , 一首《马德里不思议》走红 , 成为了80后和90后的歌单必备 。 四个月后 , 中国羽毛球队在马德里上演了一出好戏 , 实地应验了这首歌 。
本文节选于2020年5月刊《羽毛球》杂志
封面来了!世锦赛记忆中的那些年、那些城:塞维利亚热情似火 , 伯明翰掀中国风
回眸|羽毛球采访人员的世锦赛记忆:19年前的塞维利亚“囧途”
【马德里世锦赛记忆中的那些年、那些城:阿纳海姆错失“风”中奇缘,马德里不思议】聚焦|两个羽坛大赛再被推迟 , 世界羽联欲尽快重启比赛
- 紫陌闲云|有你的岁月,是我最美的时光;关于你的记忆,是我最深的怀念
- 格调Sam总|多年以后,重新找回一份熟悉的佛山记忆
- 独家没有记忆啊|芒种养生要点,饮食清淡戒骄戒躁
- 悟世间百态|阿拉宁波是梁祝的发源地吗?来看看宁波地名的记忆和风俗物情吧
- 舒筱米的伴读小屋|走过千山万水的文坛“吃播达人”,记忆最深的还是家乡的味道
- 北京阅读季|书香机关 | 探索文明记忆的美学密码——纹样
- 吃喝玩乐沈阳城|辽宁白塔河公园——历史的记忆
- 陈嘉欣|儿时的记忆,那些回不去的童年,你还记得多少?
- 南京|世锦赛|记忆中的那些年、那些城:南京城,活力金陵的文艺与市井
- Uni旅图|童年童画 | 记忆中最幸福的时光,一生中值得珍藏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