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文章图片
红寺堡区太阳山镇兴民村黄花菜采摘忙 。本报采访人员张文攀摄
文章图片
红寺堡区紫光湖成为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委宣传部提供
文章图片
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光彩村村民晾晒枸杞 。丁半农摄
文章图片
红寺堡区红寺堡镇中圈塘村村民高慧珍的酿酒葡萄丰收 。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委宣传部提供
文章图片
红寺堡区新庄集乡白墩村的肉牛出栏销售 。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委宣传部提供
文章图片
俯瞰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弘德移民新村 。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委宣传部提供
【伟大壮举·扶贫印记】
“我们分片包干,一个人95亩,一年下来能挣两万多 。”5月3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光彩村,村民李海芳、马小燕正在地里忙着除草 。她们身后,上千亩黄花菜、枸杞苗长势正旺 。
在红寺堡人的口中,有一个特殊的词汇——“老县” 。“老县”不是一个地名,其具体指代的地方,与说话人的原户籍地对应 。这“老县”所涵盖的8个贫困县,统称西海固 。西海固,占据宁夏地理版图的“半壁河山” 。这里曾经“苦瘠甲于天下”,只有两个标签:旱、穷 。
“有水路走水路,没有水路走旱路,水旱不通另寻出路 。”1999年,为解决西海固“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问题,中央决策兴建扬水工程,在宁夏地势平坦的红寺堡开发耕地,搬迁安置移民 。21年过去,红寺堡成为全国最大的异地单体生态移民扶贫集中安置区,累计开发耕地70余万亩,接纳了南部山区约23万贫困群众在此落户安家、脱贫致富 。
开发红寺堡的初心,就是“拔穷根” 。从移民工程提出开始,这里的每一项工作都与扶贫紧密相关 。党的十八大以来,红寺堡区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强产业稳增收,夯基础补短板,建机制兜底线,40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12430户49198人脱贫,综合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33.46%下降到0.76% 。
产业兴,万业兴 。红寺堡从黄河扬水,为用好每一滴金贵的黄河水,累计投入各类产业扶持资金7.3亿元,引导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葡萄、枸杞、草畜 黄花菜等“3 X”高效节水产业,葡萄、枸杞、黄花菜种植面积分别达10.6万亩、5.6万亩、8.02万亩,肉牛、肉羊饲养量11.2万头、90.5万只,90%以上建档立卡户有了稳定增收的主导产业 。
稿源:(光明日报)
【】网址:/a/2020/0510/gxnews162438.html
标题:亘古荒原“长”出绿色新家园——宁夏吴忠红寺堡脱贫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