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从门第到才学,浅谈科举制度对于唐朝官员选拔制度的影响


『官员』从门第到才学,浅谈科举制度对于唐朝官员选拔制度的影响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始皇帝雕像
在中国历史上 , 封建帝制存在了两千多年 , 自从秦始皇建立起这一制度之后 , 中国的历史就走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但是在早期的秦汉时代 , 虽然统治者希望通过加强皇权力量等方法来降低贵族们在中国政治上的影响力 , 但是因为当时的贵族掌握了大量的政治资源而不能实行 。到了两晋时期 , 更是滋生出了门阀政治这样与皇权格格不入的政治形式 。

『官员』从门第到才学,浅谈科举制度对于唐朝官员选拔制度的影响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古代科举考试
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 和当时的官员选拔方式是有着直接的关系的 , 无论是东汉时期的举孝廉还是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 这样的官员选拔方式都极易受到贵族们的操纵 , 而这也让他们能够牢牢把持着国家的大权 。在这样的情况下 , 提出新的官员选拔体系便成为了统治者对抗贵族 , 巩固皇权的必要措施 。
而这种选拔体系在隋朝的时候终于出现 , 那就是之后在中国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科举制度 。不过隋朝存在的时间实在太短 , 因此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由其继任者唐朝来完成的 。而唐朝的统治者也通过科举制度将官员选拔的标准从门第改为了才学 , 虽然门阀的影响要到后面的北宋时期才被完全消除 , 但是唐朝时期的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 。

『官员』从门第到才学,浅谈科举制度对于唐朝官员选拔制度的影响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极力打压门阀势力的女皇武则天
唐朝之前的官员选拔制度及其影响
在中国历史上官员一直都是地位最为尊崇的阶级 , 在秦始皇建立秦朝之前 , 周代的官员大多是贵族出身 , 即使到了战国时期 , 这样的出身标准被降低 , 当时能够进入政坛的也大多是贫寒的士人 , 而普通的百姓是很难得到官位的 。
而到了秦汉时期 , 中国的官员选拔制度出现了变化 , 当时旧时的封建贵族逐渐走下了历史舞台 , 而登上前台的是在帝国建立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的战士和有着突出能力的文人 。这个时代的官员选拔体系看重人的才学 , 而这也让西汉时期出现了不少出身低微的名臣 。

『官员』从门第到才学,浅谈科举制度对于唐朝官员选拔制度的影响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汉高祖刘邦身边的重臣多出身低微
不过到了东汉时期 , 这样的形势出现了一定的变化 , 随着西汉的发展 , 中国国内出现了新兴的地主阶级 , 而且他们和之前的贵族一样掌控了大量的社会资源 , 逐渐形成了日后门第的雏形 。而且儒家文化从汉武帝时期开始到东汉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 这让等级礼制再次深入人心 。
因此门阀和普通百姓之间的界限再次变得十分明显 , 再加上当时只有贵族子弟才能进入官学求学 , 而且各大士族有都有着家学渊源 , 这让普通百姓很难获得良好的教育 。
而当时的选官标准又是以才学为标准 , 虽然这看起来公平 , 但实际上则成为了贵族阶级垄断官职的方式 。除此之外 , 东汉时期还有举孝廉这一方式来推荐官员 , 但是通过这一方式入仕的也大多是地方上的名门望族 , 这让门第成为了东汉时期选官的唯一标准 。

『官员』从门第到才学,浅谈科举制度对于唐朝官员选拔制度的影响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东汉时期察举孝廉的官员
而这样的标准对后来门阀政治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三国时期 , 虽然魏武帝曹操通过唯才是举的方式招募了不少人才 , 但是在他们真正在朝中站稳脚跟之前 , 他们的入仕途径就被新的人才选拔机制九品中正制所中断了 。九品中正制的提出在《三国志·陈群传》中有如下记载:分页标题
"及即王位 , 封群昌武亭侯 , 徙为尚书 。制九品官人之法 , 群所建也 。"
虽然陈群等人提出的九品中正制本质上是根据人的能力差异来选拔官员 , 但是由于当时担任中正一职的人多是高门子弟 , 因此他们在推举人才的时候也大多推举自己门中的后生 。即使这些中正不是当地人士 , 他们也会和当地的士族勾结在一起 , 推举他们早已拟定好的人选 。这就让九品中正制的实行效果和其初衷完全背道而驰 。他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选拔有能力的官员 , 但最终的结果则是朝中的官职完全被士族子弟所占据 。

『官员』从门第到才学,浅谈科举制度对于唐朝官员选拔制度的影响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创设九品中正制的陈群
而在之后的两晋时期 , 这样的问题更加明显 。我们知道司马氏篡魏的时候就是依靠着士族的支持才能成功的 , 因此从西晋建国的时候开始 , 西晋政府就十分照顾士族的利益 , 因此被士族操纵的九品中正制自然没有被废除 , 而且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
到了东晋时期 , 由于江东地区特殊的地缘政治形态 , 让门阀政治正式诞生 。皇帝与世家大族共同统治国家的形式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这个时候门阀们对于官职的掌控也来到了历史的最高峰 , 当时的高门子弟只要年纪够了 , 就会被授予高官 , 而再有能力的寒门子弟也绝难进入政府高层 。而之后的南朝也继承了这样的官员选拔方式 , 这让以门第取士的方法一直延续到了隋朝开国年间 。

『官员』从门第到才学,浅谈科举制度对于唐朝官员选拔制度的影响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东晋门阀政治的开创者王导
而在当时的北朝 , 情况虽然和南方略有不同 , 但是整体上依然更加看重人才的出身而不是他们真实的才学 。而在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掌权的时代 , 这里面提到的出身不仅仅包括士族 , 也包括民族 。而且中国北方长期处于战争状态之下 , 朝中高官大多都有军功在身 , 这让政府中充斥着干将而没有行政能力突出的文人 。
即使国家想要招募文官 , 也更加倾向于从世家大族的后人中挑选 , 这一方面是因为当时世家的后人确实有着更好的能力 ,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受到了当时门阀政治氛围的影响 。

『官员』从门第到才学,浅谈科举制度对于唐朝官员选拔制度的影响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门阀士族形象
通过以上的简述 , 我们不难发现 , 在隋朝统一中国之前 , 中国的官僚团队在很长时间都由士族所把持 。这些士族中既包括那些源远流长的名门望族 , 也包括在战争中新兴的军功团体 。但是无论如何 , 寒门百姓想要进入朝中为官都是十分苦难的 , 而此时的门第出身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取士标准 。
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建立及其发展
在隋文帝统一了中国之后 , 其力图将国家重新建设成一个强大的统一集权制国家 。而这需要他尽可能降低士族在政治中的影响 , 并且构建起一支可靠的官员团队 。而杨坚在位时期 , 其推行了科举制度 , 虽然那时的科举还不像后来的朝代那样规范 , 但是却为当时的寒门学子提供了入仕的机会 。

『官员』从门第到才学,浅谈科举制度对于唐朝官员选拔制度的影响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隋文帝杨坚
而在隋朝一代 , 虽然其持续的时间并不长 , 但是科举制度还是取得了不错的发展 , 在杨广时期设立的进士一科更是成为了后来唐朝时期最重要的科目 。但是由于当时国内的儒学文化还不是特别兴盛 , 而且士族在朝中的影响力依然很大 , 因此这些科举出身的官员并没有在朝中掀起太大的波澜 。分页标题
而之后唐朝在建立的过程中也依靠了当时关陇集团的帮助 , 而且当时中原地区的部分世家大族也在这个过程中为唐军提供了不小的帮助 。因此在唐朝建立之后 , 唐朝统治者依然要照顾这些士族的利益 , 而这样的理念在当时唐朝的官员选拔制度中也十分明显 。

『官员』从门第到才学,浅谈科举制度对于唐朝官员选拔制度的影响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唐高祖李渊
在唐朝的时候 , 想要成为官员的候补主要有三个途径 , 分别是科举 , 杂色入流和门荫入仕 。其中除了科举之外的两种手段都是更加看重出身的入仕途径 。此事在《旧唐书·职官志》中有如下记载:
"有唐已来 , 出身入仕者 , 著令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书、算 , 其次以流外入流 。若以门资入仕 , 则先授亲、勋、翊卫 , 六番随文武简入选例 。又有斋郎、品子、勋官及五等封爵、屯官之属 , 亦有番第 , 许同拣选 。"
而在唐朝初期的时候 , 虽然也有科举制度 , 但是这个制度对于唐朝的寒门子弟和普通百姓却并不是十分友好 。因为当时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的考生来源是国立学校中的学子 , 而这些学子又大多数都是贵族之后 , 普通人很难获得进入学习的机会 。因此虽然在唐朝初期 , 科举算得上是一个更加看重才学的人才选拔方式 , 但是门第出身依然是其高不可攀的门槛 。

『官员』从门第到才学,浅谈科举制度对于唐朝官员选拔制度的影响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唐朝初期的贵族
不过这样的局面随着唐朝的发展出现了不小的改善 , 首先是唐朝稳定下来之后 , 在全国各地儒家文化都取得了发展 , 国家的文化氛围相较于南北朝时期也有了不小的提升 。国民的生产力也得到了恢复 , 这让普通人家的百姓逐渐有能力供养自己的后人从事读书学习 , 而且儒家经典书籍也不再是难以获得的资源 , 这让各地的学子都有了自学的条件 。
而这些学子在经过学习之后也可以通过"乡贡"的方式获得参加科举考试的名额 , 而这些人在唐高宗在位时期已经逐渐成为科举考试中的主力军了 。而这个队伍的逐渐壮大引起了当时当权者的警惕 , 他们曾经试图禁止这些考生参加科举 , 但是收效甚微 。由此可见在唐朝中期的时候 , 学术的普及已经成为了社会的重要特征 , 而此时的科举考试也给真正出身低微的学子们打开了入仕的通道 。

『官员』从门第到才学,浅谈科举制度对于唐朝官员选拔制度的影响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古代学子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 , 虽然此时的寒门学子们可以通过科举考试的方式入仕 , 但是他们在朝中的地位依然不是太高 , 最重要的职位依然牢牢地被士族们把持着 , 而科举制度选拔的人才正式走向帝国权力中心 , 还要等到武则天掌权时才正式开始 。
武则天对于士族的打压以及科举制度地位的上升
前面我们提到在唐朝建立的过程当中关陇集团中的士族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 因此他们的后人在唐朝前期地位十分尊崇 , 也掌握了朝中的至高权力 。在他们的影响下 , 出身成为了十分重要的取士标准 。通过科举入仕的官员虽然有着出色的能力 , 但当时依然很难身居高位 。
而这样的局面随着武则天走入政坛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 武则天在夺取权力的过程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当时的王皇后赶下后位 , 而王皇后的身后正是实力强大的关陇集团 。因此武则天必须要拉拢一批与他们立场不同的官僚 , 这个时候通过科举出身的文人就成为了她最好的选择 。

『官员』从门第到才学,浅谈科举制度对于唐朝官员选拔制度的影响 分页标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武则天重用科举出身的官员
之后在武则天的精心筹划之下 , 她取代王皇后成为了新的皇后 , 而她的政治清洗也正式开始 。她组建了一批由文人组成的北门学士 , 帮助她操纵朝政 , 而且她还拉拢了隋朝进士许敬宗成为自己的盟友 , 帮助她夺取权力 。
而在其称帝之后 , 其对于门阀的打击变得更加明显 , 而在她的支持之下 , 一批由科举入仕的官员也第一次进入了政府高层 , 这是从东晋时期门阀政治兴起以后很少见到的 。而且武则天还大开制科 , 在其在位时期 , 官僚体系中科举出身的官员占据了更大的份额 , 而这样的趋势到了唐玄宗时期变得更加明显 。

『官员』从门第到才学,浅谈科举制度对于唐朝官员选拔制度的影响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唐玄宗李隆基
除了在制度上的改革之外 , 武则天迁都的行为也对门阀造成了更大的打击 , 当时武则天将自己的行政地点搬到了东都洛阳 , 这一方面削弱了关陇集团的势力 , 另一方面也让长安城中的太学变得十分式微 , 其中的高门子弟再难得到良好的教育 , 而之后来自国立学校的考生也确实很少能够通过科举走上仕途 。此事在《唐摭言》中有如下记载:
"广德二年 , 制京兆府进士 , 并令补国子生 , 斯乃救压覆者耳 。奈何人心既去 , 虽拘之以法 , 犹不能胜 。矧或执大政者不常其人 , 所立既非自我 , 则所守亦不坚矣 。由是贞元十年已来 , 殆绝于两监矣 。"

『官员』从门第到才学,浅谈科举制度对于唐朝官员选拔制度的影响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武则天画像
而武则天对于士族的打压最重要的历史意义是改变了从东汉以来以门阀取士的标准 , 在她的统治下 , 官员的才学成为了最重要的标准 , 高门出身的子弟如果能力不足也会受到十分严厉的处罚 , 而寒门出身的学子如果能力出众 , 也能进入宰辅的行列 。这样的风气让唐朝中期的政治风气为之一新 , 唐朝也迎来了贞观之治后的第二个全盛时期 。
虽然唐朝中后期门阀政治依然有一定的影响 , 但是他们已经不能再像之前那样完全把持朝政了 , 而大量的寒门学子通过科举制度走入了仕途 , 给唐朝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活力 , 而在这个过程中武则天的影响功不可没 。

『官员』从门第到才学,浅谈科举制度对于唐朝官员选拔制度的影响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唐朝名相宋璟就是科举出身
结语
对于一个集权政府来说 , 其行政能力的好坏与其官僚队伍的构成有着直接的关系 。而想要组建一支高效的官员团队 , 以才学为标准的取士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不过在科举制度诞生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 , 中国的高级官职长时间把持在士族手中 , 虽然其中不乏优秀的人才 , 但是以门第选拔人才终究不是合理的制度 。
而随着科举制度的诞生 , 普通人家的学子终于有了入仕的途径 , 可是在隋唐初期 , 门阀们在政治上的影响力依然十分强大 , 而且教育资源也掌握在他们手中 , 因此所谓的以才学为标准的科举制度实际上看的还是门阀 。
不过随着唐朝文化事业的发展 , 以及在中央政治上门阀的地位也在和皇权的斗争中不断低落 , 这都为寒门学子们提供了进位的机会 。而在武则天在位时期他们中有人抓住了这个机会进入了政府高层 , 从此之后门阀政治的影响逐渐低落 , 以门第为标准的取士方法也逐渐被以才学为标准的科举取代 , 这对于之后的政治发展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 。
参考文献
1《旧唐书·职官志》
2《三国志·陈群传》
【『官员』从门第到才学,浅谈科举制度对于唐朝官员选拔制度的影响】分页标题3《唐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