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妈妈将10岁女儿拖进大海:家长警惕“恐吓教育”,毁掉孩子的未来


前段时间 , 辽宁葫芦岛一年轻女子的“恐吓教育”引发了热议 。 当民警赶到现场时 , 这名年轻女子正拉着10岁的女儿往海里走 , 好在最终有惊无险 , 4位民警手拉手下水 , 将母女俩拉回岸边 。 据民警了解 , 因为女儿上网课期间的学习问题 , 女子希望通过这种方法“吓唬”孩子 , 让孩子以后能够认真学习 。
很多网友纷纷留言评论说 , 这位妈妈的做法过于极端 , 这种“恐吓”会给孩子带来心理阴影 , 甚至对大海产生畏惧心理 , 我们也许觉得这位母亲有些糊涂 ,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也反映出这位母亲已经无计可施了 , 面对孩子的问题 , 最终才想出这种极端的手法 。

孩子妈妈将10岁女儿拖进大海:家长警惕“恐吓教育”,毁掉孩子的未来
本文插图
据有关调查 , 超过半数的家长曾用“恐吓”的方式管教孩子 , 而很多人即使成年之后 , 提起幼年被父母恐吓的经历 , 仍然心有余悸 。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 我们为了让孩子能够听话 , 却在无形之中去恐吓孩子 , 看看下面的话 , 你是否听说过:
你还哭是不是?再哭我就不要你了
你再这样 , 就把你扔到动物园让老虎吃掉
你再抢玩具的话 , 就让妖怪来捉你
你睡前吃东西不刷牙的话 , 夜里老鼠会来咬你的牙齿
不乖乖睡觉的话 , 大灰狼会从窗户外面跳进来把你吃掉
诸如此类的话还有很多 , 最有代表性的是家长的那句忠告“小孩要听话 , 不然警察就会把你抓走!”警察本是正义的象征 , 却无形之中成了吓唬孩子的口头禅 。
心理学家通过对一百多位成年人的童年时期进行调研发现 , 那些小时候被父母说过“我不要你了”“我要把你丢了”这种话的孩子 , 往往长大后缺乏安全感 , 甚至会出现一些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 这种童年阴影对孩子的影响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

孩子妈妈将10岁女儿拖进大海:家长警惕“恐吓教育”,毁掉孩子的未来
本文插图
“恐吓”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
记得童年时 , 大人经常告诉我如果小孩不听话 , 警察叔叔就会把小孩抓走 。 有一年秋天的午后 , 我独自一人跑到屋后的池塘边玩水 , 结果一不小心掉进了水里 , 当时我在万般恐惧下抓到了一根树枝 , 自己爬上了岸 。 因为害怕被家人训斥 , 我飞快地跑回家躲到床底下 , 正在那时我听见了警车声 , 我害怕极得浑身瑟瑟发抖 , 后来不知过了多久我竟然在床底下睡着了 , 直到我打了一个喷嚏 , 家人才发现我 , 硬生生地把我从床底下拉出来 。
有很长一段时间 , 我特别害怕听到警车声 , 有时会因为梦到自己被警车抓走而惊醒 , 直到现在我依然不喜欢听到警车声 , 每次听到这种声音 , 就会让我有种莫名的紧张感 , 我想这是童年时期的恐吓教育给我留下的后遗症 。
恐吓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消极、负面的评价与引导 , 不良的评价与误导 , 会使儿童的自我意识产生混乱 , 影响儿童人格的健康发展 。

孩子妈妈将10岁女儿拖进大海:家长警惕“恐吓教育”,毁掉孩子的未来
本文插图
心理学上 , 曾有一个关于“恐吓对幼儿影响”的实验 。 1920年 , 心理学家约翰·华生 , 找来一个9个月大的宝宝进行心理实验 。 实验前 , 他让宝宝触摸毛茸茸的小动物和棉絮等一些有毛的小东西 , 宝宝完全没有恐惧感 , 还非常喜爱 。 到宝宝11个月大时 , 实验才真正开始 。 华生送给宝宝一只小白鼠 , 宝宝立刻喜欢上了 , 经常抚摸 , 但是有一天 , 当他正在抚摸小白鼠时 , 身后突然传来巨响 , 宝宝被吓哭了 。 原来那是研究人员故意制造出来的声响 。 随后每次他抚摸小白鼠时 , 都能听到可怕的巨响 , 宝宝由于过度惊吓而哭到近乎昏迷 。
后来他只要一见到白鼠就恐惧尖叫 。 没多久 , 实验人员就发现 , 宝宝对所有毛茸茸的东西都产生恐惧 , 比如兔子、狗狗、毛皮大衣 , 甚至是长着胡须的圣诞老人 。 结果却让人震惊不已:被恐吓的孩子 , 六岁就夭折了! 分页标题
这个实验 , 也被公认为“心理学史上最让人愤怒的实验” , 它深刻地警醒着人们:长期处于恐吓中的孩子 , 身心都经历着可怕的摧残!
除此之外 , 医学资料也表明 , 恐惧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 。 强烈的恐惧气氛和突发的恐惧事件 , 会使人的神经中枢受到强烈的劣性刺激 , 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 , 各组织器官较为脆弱 , 功能亦不完善 , 即使是突受惊吓后没有出现危急症状 , 但因其抗御恐惧的能力较弱 , 时常可有恐惧情绪滞留 , 使内分泌功能受损 , 导致发育减慢 , 语言障碍 , 听、视力下降和消化系统发生毛病 。
【孩子妈妈将10岁女儿拖进大海:家长警惕“恐吓教育”,毁掉孩子的未来】心理专家表示 , 吓唬孩子 , 一方面会给孩子造成精神压力 , 容易形成胆小懦弱的性格 。 另一方面会使孩子性格逆反 , 最终越来越不信任父母 。

孩子妈妈将10岁女儿拖进大海:家长警惕“恐吓教育”,毁掉孩子的未来
本文插图
“恐吓教育”是否真的有效果
一组数据显示 , 调查的500位家长里面 , 有419位家长都采用过这种方式管教孩子 , 而且立即见效、屡试不爽 , 只是从长远来看 , 吓唬孩子得到的是他「暂时的听话」 , 牺牲的却是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 。
美国心理学家Jonathan Freedman曾经做过一个实验 , 他给一群孩子提供了一个超级好玩的玩具 , 举个例子 , 比如提供的是小孩非常喜欢的一个会跳舞还会翻跟斗的有趣机器人玩具 。
当玩具摆在这些孩子面前时 , 一位老师模样的人(Freedman本人)走进来 , 恐吓孩子们说:“不许玩 , 否则有你们好看的!”接着 , 这位“老师”改变了态度 , 他对另一群孩子平静地说:“请你们不要玩” , 甚至还给孩子做了合理的解释 , 比如“因为要送给孤儿院的小朋友” 。 当“老师”说完后 , 两组孩子都没有玩 。
6周过去了 , 这两组孩子又被邀请到实验室 。 这时一位友好的阿姨(实验者扮演)走进房间 , 鼓励他们说:“这些玩具你们都可以玩啊” 。 结果恐吓组的孩子差不多80%都在玩 , 非恐吓组的孩子 , 仍有超过60%的孩子听从上一位老师的建议 。
所以说 , “恐吓”孩子在一开始看似有效果 , 但时间长了便恢复原状 , 那些心智不成熟的孩子 , 家长的恐吓带来的心理恐惧可能会困扰孩子一段时间;心智成熟的孩子 , 当意识到事情没有发生 , 也意识到家长的目的只是恐吓 , 那么恐吓的有效期便瞬间结束 。

孩子妈妈将10岁女儿拖进大海:家长警惕“恐吓教育”,毁掉孩子的未来
本文插图
摒弃“恐吓教育” , 父母可以怎样做
我们教育孩子的真正目的 , 并不是为了让孩子害怕 , 而是想让孩子意识到行为的错误 , 走向正确的道路 , 那么如果摒弃恐吓 , 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有效的教育方式呢?分享以下3点经验:重新看待不良行为 , 了解问题背后的原因
鲁道夫.德雷克斯说过:“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 。 ”他发现 , 当孩子们丧失信 心时 , 会为自己选择四个不恰当或者错误的目的 , 之所以称为错误目的是因为这些目的建 立在该 怎样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的错误观念之上 。
01.寻求过度关注——错误观念:只有在得到你的关注时 , 我才有归属感 。
02.寻求权力——错误观念:只有当我说了算或至少不能由你对我发号施令时 , 我才有归属感 。
03.报 复——错误观念:我得不到归属 , 但我至少能让你同样受到伤害 。
04.自暴自弃——错误观念:不可能有所归属 。 我放弃 。
孩子们是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观念的 , 父母可以从有两条线索帮助我们识别孩子的错误目的 。
第一条线索:大人对孩子行为的情感反应 。
如果你的感受是恼怒、着急、内疚或者烦恼 , 孩子的目的很可能是寻求过度关注 。 如果你觉得受到了威胁、挑战、被激怒或被击败了 , 孩子的目的很可能是寻求权力 。 如果你感到了受到了伤害、感到失望、难以置信或者憎恶 , 孩子的目的很可能是报复 。 如果你觉得自己无能为力 , 绝望 , 无助 , 孩子的目的可能是自暴自弃 。分页标题
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 , 你可以问问自己:“我有哪些情绪 , 这些情绪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然后对照看看“错误目的表”符合哪一条 。 找到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 才能够更加有效地帮助孩子 。

孩子妈妈将10岁女儿拖进大海:家长警惕“恐吓教育”,毁掉孩子的未来
本文插图
第二条线索:当你要求孩子停止其行为时 , 孩子的反应如何 。
寻求过度关注:孩子会停下来一会儿 , 但通常不久就重新开始原来的行为 , 或能够引起你的关注的其他行为 。
寻求权力:孩子继续其不良行为虹且可能对你的要求进行言语顶撞 , 或消极抵抗 。 这通常会升级你和孩子之间的权力之争 。
报 复:孩子以一些破坏性的行为或伤害你的话来反击你 。 这常会升级为你和孩子之间的报复循环 。
自暴自弃:孩子往往很消极 , 希望你快点放弃努力 , 别再打打扰他 。
这些线索能够帮助我们“解码” , 当我们不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错误观念和目的时 , 我们只是对孩子的行为作出反应;让我们知道孩子的行为真正想要说的是什么 , 就会乐意想办法去帮助孩子寻找改变行为有效的方法 。

孩子妈妈将10岁女儿拖进大海:家长警惕“恐吓教育”,毁掉孩子的未来
本文插图
放弃控制 , 邀请孩子合作
大多数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绩优异 , 在孩子看来 , 父母更看重他们的成绩 , 而不在乎他们本身 , 当家长放弃控制 , 可以邀请孩子合作的四个步骤:
第一、表达你对孩子感受的理解:“在你看来 , 我希望你能够取得好的成绩 , 是为了你还是为了我好呢?”
第二、表达同情 , 而不是宽恕:“我能够理解为什么你似乎不能为了我而把事情做得更好 。 当我父母要求我做得更好时 , 我也觉得似乎我是为他们和他们的期望而活的 。 ”
第三、和孩子分享你的真实感受:“我的确是希望你考得更好 , 因为我觉得这对你有好处 。 我知道这在现在看来似乎没有什么意义 , 但是良好的教育会在将来为你打开很多大门 , 给我提供更多的机会 。 ”
第四、让孩子专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怎样才能找出一个办法 , 使你把努力进步看成对你自己有益的事 , 而不是因为受到了我的批评?”
父母只有放弃控制 , 邀请孩子合作 , 孩子才能会更加乐意去接受父母的一些建议 。

孩子妈妈将10岁女儿拖进大海:家长警惕“恐吓教育”,毁掉孩子的未来
本文插图
3. 运用鼓励将不良行为转向积极方面
德雷克斯强调鼓励 , 并且认为这是大人在帮助时应该学会的最重要的技能:“孩子们需要鼓励 , 正如植物需要水 。 没有鼓励 , 他们就无法生存 。 ”鼓励 , 是给孩子提供机会 , 让他们培养“我有能力 , 我能贡献 , 我能影响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 , 我能知道我该怎么回应”的感知力 , 鼓励可以简单到是一个帮助孩子感觉好起来从而做得更好的拥抱 。 那么 , 我们如何更好地鼓励孩子呢?可以尝试以下三种方法:
01.描述性鼓励 。 当我们看见孩子的变化时 , 可以这样说:“我注意到......” :
我注意到你今天自己穿上了鞋子......
我注意到你刚刚主动和老师打招呼......
我注意到今天你把垃圾扔进了垃圾桶......
02.感激性鼓励 。 当孩子帮我们做了某件事时 , 可以这样说:“我很感谢......”
我很感宝贝为拿了衣服......
我很感谢宝贝帮我解决了这个问题.....
我很感谢宝贝今天愿意跟我分享这么多有趣的事情.....
03.赋能性鼓励 。 当孩子对于某件事情缺乏信心时 , 可以这样说:“我有信心......”“我相信......”“我信任......”
我有信心你能够通过这次体育考试!
我相信你会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分页标题
我信任你勇敢大胆地去尝试吧!
除此之外 , 父母对孩子一个赞许的目光 , 一个会心的微笑 , 一个大大的拥抱 , 都是一种无声的鼓励 , 父母的鼓励可以将孩子的不良行为转向积极方面 , 最终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

孩子妈妈将10岁女儿拖进大海:家长警惕“恐吓教育”,毁掉孩子的未来
本文插图
结语:德国著名哲学家斯贝尔斯说:“真正的教育 , 是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 , 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 , 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 ”所谓最好的教育是一种润物细无声 , 潜移默化的教育 , 父母不可急于求成 , 别让恐吓教育毁了孩子的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