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竦」宋仁宗给夏竦选定的谥号为“文正”,后来为何修改成“文庄”?

最近小佛一直在追北宋宫廷剧《清平乐》 , 对出境的一些大臣颇为喜欢 , 比如范仲淹 , 不过有一些大臣就很令人讨厌了 , 譬如夏竦 。夏竦以臣子的身份打听后宫诸事 , 甚至参与后宫争斗 , 让自己的姘头发战争财——倒卖粮食给西夏 。然而 , 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 宋仁宗在他去世之后竟然想把“文正”这个谥号封给他 。

「夏竦」宋仁宗给夏竦选定的谥号为“文正”,后来为何修改成“文庄”?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说起“文正”这个谥号 , 很多人是听说过的 , 毕竟清政府给曾国藩的谥号就是“文正” , 后人多尊称他为“曾文正公” 。谥号是指人死之后 , 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 , 不过在我国古代 , 皇帝皇后以及王公大臣的身份不一般 , 所以在他们去世之后 , 谥号是由朝廷给的 , 用来概括这个人一生对于国家的贡献 。
根据记载 , 朝廷给帝王、王公大臣加谥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早期的周公制谥 , 到了周穆王时期 , 给身份地位较高的死者加谥的做法已比较普遍 。谥号是不能乱给的 , 谥号的用词必须高度概括死者的一生 , 是一件非常慎重的事情 , 毕竟人有好坏 , 词也有 , 故而谥号也有“美谥(上谥)”、“平谥”、“恶谥(下谥)” , 但凡一个正常人自然希望得到赞扬 , 对“美谥”的追求便极为看重 , 尤其是到了宋朝时期 , “谥号的用字蕴含了强烈的喜恶 , 具有截然不同的价值判断” , 宋朝的文人士大夫尤其看重自己的名分 , 对“美谥”异常追捧 , 当然也就十分在意朝廷为故去之人选定的谥号是不是有失偏颇 。唐朝时期 , 文人们对“文正”异常追捧 , 到了宋代也是如此 , 所以唐宋的皇帝给死者谥号时是非常慎重的 。

「夏竦」宋仁宗给夏竦选定的谥号为“文正”,后来为何修改成“文庄”?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夏竦」宋仁宗给夏竦选定的谥号为“文正”,后来为何修改成“文庄”?】当宋仁宗有意将“文正”这个谥号给夏竦的时候 , 朝堂上的反对之声便不绝于耳 , 虽然皇帝在给大臣加谥号的时候一方面要遵循礼法的规定 , 但同时也会站在自己的立场之上表达自己的喜恶 , 不难看出 , 宋仁宗应该是比较欣赏夏竦的 。
然而 , 朝堂之上的百官可不认为夏竦在做官做人上对得起“文正”这两个字 , “文正”意味着这个人接近于完人 , 而夏竦在当时大臣们中口碑不佳 。他治家不好 , 家事闹得满城风雨;他进取心极强 , 喜欢交接同僚来增强自己的势力;他不孝 , 丁忧期间悄悄回京城 , 为自己起复做准备……也就是说 , 夏竦这个人多方面有问题 。大臣们纷纷给宋仁宗上劄子 , 反对将“文正”作为夏竦的谥号 , 而反对的众人中 , 司马光反应尤为激烈 , 多次进言反对 , “文正是谥号之中最高的评价 , 即使以周公之才 , 尚且不可取得 , 夏竦断然不可取此谥号” 。
在当时 , 对夏竦谥号的议论很多 , 认为其品性奸邪占主要 , 如果宋仁宗坚持将“文正”给夏竦 , 那么按照当时士大夫们正直的风气 , 必然会与宋仁宗死磕到底 , 毕竟宋仁宗断然不会因为他们反对这件事而将之贬官削职 , 更何况 , 北宋文人出了名的毫不畏惧 , 退一万步说 , 宋仁宗处置他们 , 反而会增加他们的美名 。

「夏竦」宋仁宗给夏竦选定的谥号为“文正”,后来为何修改成“文庄”?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群臣的重压之下 , 宋仁宗选择退让 , 将夏竦的谥号改为“文庄” , “(夏竦)卒 , 赠太师、中书令 。赐谥文正 , 刘敞言:‘世谓竦姦邪 , 而谥为正 , 不可 。’改谥文庄” 。
参考资料:《宋史卷二百八十三》分页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