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超构纪念赵超构诞辰110周年,他的这些故事你可知?


_本文原题:纪念赵超构诞辰110周年 , 他的这些故事你可知?
【赵超构纪念赵超构诞辰110周年,他的这些故事你可知?】【编者按】
今天是我国杰出的新闻工作者、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杂文家、新民晚报社社长赵超构诞辰110周年纪念日 。 他曾任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委、民盟上海市委副主委、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等 。 今天 , 我们特邀赵超构研究学者富晓春 , 谈谈赵超构的杂文杂事 , 以此纪念 。
赵超构 , 原名景熹 , 笔名林放 , 1910 年5月4日出生于浙江省文成县龙川村 。 1938年起参加《新民报》工作 , 写了大量评论时政的文章 , 针砭时弊、见解独到 。 1944年访问延安 , 写出了媲美爱德加·斯诺《西行漫记》的《延安一月》;创办新中国第一张晚报《新民晚报》 , 恰似“燕子”归来 , 飞入寻常百姓家 。 他60余年手不停笔 , 写出了新闻性杂文万余篇 , 脍炙人口 , 妇孺皆知 。

赵超构纪念赵超构诞辰110周年,他的这些故事你可知?
本文插图
本文图片均来自微信公众号“上海民盟”
赵超构一生将大部分的精力用于写杂文 , 创造了别具一格 , 自成一体的“林放式杂文” 。 他的杂文读来朗朗上口 , 或恍然大悟 , 或玩味无穷 , 给人以启迪 , 以愉悦 , 适合现代人的口味 , 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 “林放式杂文” , 就像一幅幅寓意深刻的漫画 , 演绎着人间百相、世态炎凉;它又像是一面面镜子 , 折射着人世间的真善美、丑恶假 。 透过那一篇篇精致而隽永的杂文背后 , 还隐藏着一段又一段动人的故事……
尊重作者 , 还要保护作者
赵超构曾在《新闻战线》杂志上发表过一篇《保护作者》的文章 , 他在谈及报社编辑如何对待作者时 , 说不仅要尊重 , 还要保护 。 作为一个职业报人 , 他始终遵循这样一条不成文的规则:不管在任何情况之下 , 绝不出卖作者和投稿者 。 最难能可贵的是 , 在革命战争年代的白色恐怖之下 , 赵超构仍然用超人的智慧与胆识 , 保护了一批又一批作者与投稿者 。

赵超构纪念赵超构诞辰110周年,他的这些故事你可知?
本文插图
1946年5月 , 上海《新民报》晚刊创刊 , 赵超构荣升总主笔 。 此时 , 正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 , 国共谈判破裂 , 内战爆发 , 上海笼罩在血雨腥风之中 。 赵超构及其所在的《新民报》晚刊 , 在这种险恶的政治环境下 , 紧紧团结社会进步力量 , 积极参与民族解放运动 。
漫画家王乐天在周恩来的鼓励下 , 坚持留守上海 , 利用手中的笔开展地下斗争 。 当时他的漫画作品主要刊发两个报纸:一是赵超构的《新民报》晚刊 , 二是陈翰伯的《联合晚报》 。 王乐天隐姓埋名 , 创作的漫画一律用蓝本、石城、石江、春蕾等笔名发表 。 他的作品有政治讽刺画 , 也有反映物价上涨等民不聊生的社会漫画 , 像一把把匕首直刺国民党当局的心脏 。
赵超构与王乐天相识于重庆时期 , 两人有着断断续续四十余年的编通关系 。 早在1938年 , 王天乐就为《新民报》赵超构主编的“时事新报”“青光”等副刊拟稿和提供翻译文章 。 到了上海以后 , 他们仍保持“单线联系” , 赵超构的《新民报》晚刊几乎成了王乐天的“交通联络站” 。 王乐天在《我与赵超构、陈翰伯的交往》一文中 , 这样写道:“我从不同外人谈论漫画 , 甚至当同事们拿着报纸品味我的作品或表示欣赏时 , 我也不置可否 , 亲友们也不了解我的业余活动 , 就连上海漫画界朋友我也极少和他们联系 。 有人约见均通过赵超构转告给我 。 他们看得见我的漫画 , 却不知我就在他们的行列之中 , 例如米谷和陶谋基为《华美晚报》的漫画专栏组稿 , 约我在酒家聚晤 , 请柬是由赵超构转交的;再如储安平约我为他即将创刊的《观察》杂志供稿 , 也是经过超构兄写条子转告我去八仙桥青年会与储安平相见的 。 ” 分页标题
每当形势紧迫 , 国民党当局对报社施加压力要交出作者时 , 赵超构就会在第一时间通知作者本人 , 做好隐蔽保护工作 。 王乐天接获通知后 , 便借口家里来了亲戚 , 到供职的上海招商局轮船公司金利源码头仓库借宿 , 二三个月避过风头后 , 他又回到家里 , 改用其他笔名继续画漫画 , 直至迎来上海解放 。

赵超构纪念赵超构诞辰110周年,他的这些故事你可知?
本文插图
1985年3月在北京出席全国政协会议期间 , 赵超构(右)与王乐天(左)合影
此外 , 赵超构还保护过柯灵 。 柯灵 , 原名高季琳 , 笔名朱梵、宋约 , 是我国著名的电影理论家、剧作家、评论家 。 抗战胜利后 , 柯灵在上海《文汇报》任主笔 , 并主编副刊《群众的话》 。 他“冒着极大的风险” , 开辟“街头语”栏目 , 以《保卫家园》为题 , 发表揭露统治者独裁腐败真面目的文章 。 柯灵被国民党当局视为“眼中钉” , 迫害层层加码 , “人身安全岌岌可危” 。
后来柯灵应邀到《新民报》晚刊兼编副刊《十字街头》 。 国民党上海市长吴国桢闻讯 , 立即召见赵超构 , 称柯灵是“危险分子” , 责令赵超构予以解雇 。 但赵超构据理力争 , 寻找各种托词推诿 , 顶住重重压力 , 竭尽全力保护柯灵 。
《新民报》(后改名《新民晚报》)创刊六十周年之际 , 夏高阳以普通投稿者的身份 , 写了一篇《主笔与作者的故事》 , 详细叙述了赵超构扶掖与保护作者的故事 。 解放前夕 , 夏高阳面对困顿的生计 , 开始化名向各大报刊投稿 , 揭露国民党的黑暗统治 。 赵超构多次写信予以鼓励 , 有次还根据通讯地址登门拜访 。 可到了那里 , 却发现是个作废的门牌号码 。 原来是夏高阳为了保护自己 , 故意施的“小狡狯”——他所留下的地址 , 除了邮差外别人是找不到的 。
他们终于在报社碰面了 。 见夏有所顾虑 , 赵超构便书面向他承诺:一是为他严格保密 , 绝不会泄漏任何情况;二是不会改动他文章中的用语 。 有了这两颗“定心丸” , 夏高阳一发不可收 , 给《新民报》晚刊投寄了不少揭露国民党丑恶嘴脸的文章 。
《飘》到哪里去?不要“飘”太远
20世纪80年代 , 外来文化像潮水一样涌来 。 浙江人民出版社分上中下三册 , 以数万之巨的印数 , 推出了外国文学作品《飘》一书 , 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 赵超构以《飘到哪里去?》为题 , 在《解放日报》上专门撰文 , 参与了这场“论战” , 向出版界发出了“不要‘飘’得太远”的呼声 。
《飘》是美国著名女作家玛格丽泰·密西尔 , 创作于30年代的一部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 反映南北战争题材的长篇小说 。 小说自诞生以来 , 就被译成多种文字而畅销全世界 。 赵超构早在抗日战争时期 , 就读过这部书的中译本了 。 他觉得将“那些实行种族歧视的奴隶主当作英雄来描写” , 算不上是一部好作品 。 他还将《飘》与《汤姆叔叔的小屋》作了比较 , 认为“从思想的角度来说 , 比起斯托夫人的名著《汤姆叔叔的小屋》来是一个反动、一个倒退” 。 但赵超构并非全盘否定 , 他说 , 此书“思想上虽然不健康 , 但在艺术性上还有可取之处 。 ”
赵超构发此言论 , 是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的 。 当时 , 我国刚刚结束十年浩劫 , 正迎来了一个“书荒时代” , 人们对于图书需求简直到了如饥似渴的地步 。 但由于纸张紧缺 , 而出版社又忙于出版“畅销书”赚钱 , 导致有些地方少儿读物、工具书等基础性书籍奇缺 。 他爆料“一户人家六个孩子上学 , 千方百计想买本小字典都买不到” 。 因此 , 他认为像《飘》这类有争议的书籍 , 印个“三万五万部”、“有计划地供应那些文艺工作者参考”就可以了 , 没有必要“一印就是几十万部” 。 同时他还认为重印此类书 , 最起码得有篇“比较详细的前言” , “稍为细致地指出它的精华与糟粕所在” , 而出版社“竟连这样一件起码的工作也没有做” 。分页标题

赵超构纪念赵超构诞辰110周年,他的这些故事你可知?
本文插图
赵超构的杂文发表后 , 很快就遭到了批驳 , 甚至视他为“反方”的代表人物 。 有人在《中国出版》杂志撰文 , 对赵超构提出了严厉的“指责” , 文章认为赵超构据此就来给《飘》“定性、规定阅读范围、印刷数量” , “未免有点太那个了” , 而且不无讥讽地“奉劝”赵超构大可“放心” , 在“前进的道路上”即使就是“出点差错” , 也不至于就会“‘飘’得太远” 。
有关《飘》的“论战” , 逐渐扩大 , 最后升级成为“出版界对出版方向问题”的争论 。 据说 , 此事还引起了邓小平的关注 。 在一次接见美国费城坦普尔大学代表团时 , 他就谈到了《飘》:“小说写得不错 , 中国现在对这样的书有争论 , 因为这本书的观点是支持南方庄园主的 , 我们想用中文出版这本书 。 出版了也没关系么 , 大家看一下 , 评论一下 。 ”
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争论 , 很难说清孰是孰非 , 然争论本身即是一种进步 。 后来 , 浙江人民出版社还是采纳了赵超构的建议 , 特地推出了一本《<飘>是怎样一本书》的小册子 , 专门对《飘》一书进行了推介 , 以便广大读者“更好地认识《飘》这部书” 。
来源:微信公众号“上海民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