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景芳■长生塔下的人间百态


郝景芳■长生塔下的人间百态
图片
◎周六《长生塔》 , 郝景芳/著 , 贵州人民出版社
如果说主流的“科幻”是硬科幻 , 以想象力倾注于科技突破 , 探索星空、曲率、纳米、量子数学 , 那郝景芳的作品 , 无论科幻小说、还是现实主义小说 , 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人 。
在郝景芳新作《长生塔》中 , 十篇中短篇小说题材丰富且立意深远 。 无论是借助克隆技术探讨人之所以为人的 《永生医院》 , 人间百态的《长生塔》 , 还是家族的故事、理想与幻灭的故事 , 都不是简简单单的某一类型 , 其中有亲情、有爱情、有阶层、有梦想 , 从社会多维角度经历从“求诸外”向“求诸内”的坍缩之后 , 最终回归了人性的关照 。
开篇《永生医院》探讨了一个科幻领域或者说哲学领域永恒的问题:我是谁 。 公元一世纪普鲁塔克向我们提出一个问题 , 如果忒修斯之船上的每一块木头每一片甲板都逐渐被更换 , 那么它还是不是那艘船 , 再衍生 , 如果用这些换下来的木头重新组装一艘一模一样的船 , 究竟哪一艘才是真正的忒修斯之船?这个问题经过哲学家们的不断衍生和回答 , 终于在现代社会的科技发展背景下具有了现实意义 , 人之所以为人的核心要义是什么?
主人公将病危的母亲送进高级医院 , 眼看着母亲一天天病危 , 回到家中却发现另一个健康的母亲 , 震惊查探之下却意外发现自己的身世秘密 。 如同忒修斯悖论 , 做了器官移植的人还是那个人毫无疑义 , 那么每一个器官都被复制移植后的人还是那个人吗?再进一步 , 打破了时空连续性被完完整整复制出器官和记忆的克隆人 , 究竟还是不是那个人?病房里的母亲和家中的母亲 , 究竟还是不是一个人?健康的“母亲”对他说“重要的不是你知道你是你 , 而是你周围其他人都知道你是你就行了” , 又具有怎样的深意?
在《长生塔》里 , 没有人说得清塔是什么 , “人们仰望着塔的存在 , 大声疾呼 , 直抒胸臆 , 捶胸跺脚 , 诉说着内心的不满 。 ”看开头你以为这是一个可怜农妇的故事 , 视角一转又同情起了被闹访的官员 , 中间掺杂着幼稚的学者和随时博取新闻关注点的采访人员 , 最终的赢家却是房地产商 。 人间百态 , 众生辛苦 , 唯有白塔俯瞰一切 , 默而不语 。
郝景芳的文字不经意间透露出她对生活的观察入微 , “棒碴儿细而微软”的贴饼子 , “泡得多了味道淡了就和好茶没什么区别”的茶叶沫子 , 城郊接合部“环岛旁一角有一栋带罗马柱的烂尾高楼” , 打牌的中年妇女“穿着亮色羊绒衫、盘着头发、腰腹突出” 。 不断生长的白塔下 , 是熙熙攘攘的人群 , 是忙忙碌碌的人生 , 是无数大人物小人物和不大不小不好不坏的人 , 他们咂摸翻炒着自己的酸甜苦辣 , 不断碰壁、幻灭、抉择、重生 , 在不值一提的生活中拼命舒展枝叶 , 他们活得旺盛而微渺 。 好在 , 有人看到了他们 。
(责任编辑:何一华 HN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