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上亿人次出游、消费潜能释放、“云端”消费激增……刚结束的“五一”假期,各类消费如同回升的气温逐渐“热”起来 。
这是我国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后的第一个小长假 。在这个特殊的假期里,人气回暖、消费复苏,文旅市场运行安全有序,线上线下活动精彩纷呈 。同时,预约参观、限量游览、公筷公勺等文明健康新风尚已渐入人心 。
“冰封”热情释放 行业有序恢复
1日,位于深圳市盐田区的大梅沙海滨公园迎来修复重建后试开园第一天,5000个入园名额早被“一抢而空” 。截至当天17时,现场入园人数达到了4970人 。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人们一度被“冰封”的旅游热情在这个加长版假期重新释放 。
在北京,“五一”假期旅游接待总人数463.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1.8亿元,分别恢复到去年同期的55%、36%;在上海,“五一”假期旅游接待总人数707万人次,拉动消费95亿元;在广东,“五一”假期累计接待游客1861.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03.6亿元 。
与往年长假期间人山人海的“扎堆游”不同,今年各地把安全放在首位,扎实做好景区有序开放、有效防控 。
杭州所有4A级以上收费景区景点推行网上预约制度,每天接受最大承载量30%的游客入园 。采访人员在西湖景区部分收费景点看到,游客提前预约无须现场排队买票,凭身份证和健康码即可快速通过 。
伴随着人气回升,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文旅业开始回暖复苏 。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国内旅游市场平稳有序,全国共计接待国内游客1.15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75.6亿元 。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5月5日全国各地针对“逛吃玩”发放的消费券已超百亿元,各地商户也在持续推出各类折扣优惠活动,加速线下消费回暖,对第三产业恢复人气、拉动消费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 。
人流量的恢复给受疫情影响较严重的餐饮等行业带来了信心 。“五一”期间,北京商业服务业企业经营回暖,连锁超市、家政、商超配送物流等6个行业领域的重点企业开复工率达到100%,餐饮和美容美发两个行业开复工率分别为79.5%和68.3%;“五一”假期前4天,广州市餐饮总营业额超10亿元,恢复至去年同期近六成水平 。
“恢复”成为各地“五一”假期关键词 。
采访人员5日晚从商务部获悉,5月1日到4日,重点监测零售企业日均销售额比节前一周日均销售额增长30.1% 。
“云”端消费激增 消费业态求新求变
把沙滩海浪“搬”到手机屏幕上,通过网红直播形式邀请游客参与各种游玩项目体验……浙江舟山朱家尖景区推出的“云旅游”新玩法,首次直播期间便在线吸引近5万网民观看 。
“这种‘旅游带货’不仅满足了线上网民的需求,还带来流量变现的新商业模式 。”浙江舟山旅游集团朱家尖旅游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波说,“五一”假期前3天,仅朱家尖一个南沙沙滩景区游客数就达到2万余人次,线上流量为景区带来足够多的曝光,可以实现线下客流转化,这种新模式对于旅游业的复工复产效果明显 。
稿源:(新华网)
【】网址:/a/2020/0506/gxnews161600.html
标题:人气回暖 消费复苏 健康出行——加长版“五一”假期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