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满族词人纳兰性德的词风中汉满文化的创造性融会

导语:纳兰性德是一位杰出的清朝词人 , 同时也称得上是中国古代留名青史的满族词人 , 他秉承一颗赤子之心 , 将满族文化发扬光大的同时吸收汉族文化的精华 , 两种民族文化通过纳兰性德的融合和创作 , 获得了更多的生命活力 , 因此 , 纳兰词传诵至今 , 形成具有一家风格的词派 。
目前国内兴起一阵"纳兰热" , 出现的"纳兰一派"就是最好的例证 。学术界对纳兰词进行研究总结 , 达成了对纳兰词的共识——"清新隽秀、哀感顽艳" 。《纳兰词》在清代词坛和中国文学史上都颇受赞誉 。了解更多纳兰性德的生平背景之后不难得出"才子"的结论 , 他自幼博览群书 , 文武兼修 , 德能并进 , 于十七岁进入国子监 , 十八岁考中举人 , 次年成为贡士 。这在当时就属于天才少年 , 可是他为何如此优秀?回答这个问题 , 需要我们走进纳兰性德 , 看看诗词之外的文化环境 , 如何成就一位优秀的词人 。

文化@满族词人纳兰性德的词风中汉满文化的创造性融会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化@满族词人纳兰性德的词风中汉满文化的创造性融会】纳兰性德肖像一、 家族传统对他创作风格产生的影响
纳兰性德骨子里流淌着的是叶赫那拉氏的血 , 这个家族有着古老而极具神秘色彩的传统 。逐本溯源 , 细数族谱 , 纳兰性德的曾祖父是金台什 , 在明万历十六年间 , 他的妹妹孟古嫁给努尔哈赤为妃 , 之后生产下皇子皇太极 。由此而来纳兰氏族便同皇室血脉结下了姻亲关系 。纳兰性德的父亲明珠在兵部任职 , 同时还是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 在当时朝堂之上位高权重 , 可谓是一人之下 , 万人之上 。他的母亲觉罗氏 , 是英亲王阿济格的第五个女儿 , 诰封一品夫人(《清史稿·明珠传》) 。不得不说的是纳兰家族的鼎盛时期正是在纳兰性德在世的三十一年间 。这样的望族在纳兰性德成长环境、家族起落、朝野政治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 。

文化@满族词人纳兰性德的词风中汉满文化的创造性融会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纳兰性德词作
纳兰性德出生的民族先是蒙古族后是女真族 , 在当时这两个民族都是北方少数民族 , 于是他自幼就在游牧民族的环境下长大 。勇敢勤劳的满族人民、辽阔无际的大草原、北方爽朗的气候、时而严酷的生存条件等等这些北国风光浸润着小纳兰性德 , 以至于在后来的纳兰词中都隐隐透着北国的豪气 , 如:无情野火 , 趁西风烧遍 , 天涯芳草 。牧马长嘶 , 征笳乱动 , 并入愁怀抱 。——《百字令宿汉儿村》
纳兰性德经历了家族由降族转变为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地位的名门望族的过程 , 这恰恰培养了他谨言慎行的性格 , 因此不难推断出这对纳兰性德的创作风格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 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有展现:凤翥龙蟠势作环 , 浮青不断太行山 。九重殿阁葱茏里 , 一气风云吐纳间 。熊虎自当驰道伏 , 蛟螭长棒御书闲 。黄图此日论形胜 , 惭愧频叨侍从班 。——《扈驾西山》
权倾朝野的父亲擅长揣摩君心 , 明珠派主张撤藩 , 为巩固清王朝政权立下功劳 , 因此居功自傲 , 又让皇帝心生嫌隙 。纳兰性德具备事先看清问题的能力 , 以其极其敏锐的政治知觉 , 通过各种方式逐渐了解到父亲的逾矩行为已经引起了朝野内外对他的不满和异议 。他明了纳兰家族的血泪兴衰史后 , 又亲自目睹了父亲明珠和索额图的用尽心机和明争暗斗 , 难免联想到自己现在也正处于伴君如伴虎的处境 , 心生愤懑 , 于是创作了一首惆怅难抒的词:将愁不去 , 秋色行难住 。六曲屏山深院宇 , 日日风风雨雨 。雨晴篱菊初香 , 人言此日重阳 。回首凉云暮叶 , 黄昏无限思量 。——《清平乐》分页标题

文化@满族词人纳兰性德的词风中汉满文化的创造性融会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纳兰性德画作二、 纳兰性德立志传承满族文化
在漫长的历史中 , 满族先人创造了丰富多彩极具特色的满族文化 , 作为一名满族词人 , 纳兰性德深受满族文化的影响 。尤其是在对满族语言文字进行创造性运用的过程中 , 表现了他独特而又丰富的文字感受和描述能力 。将满族语言融入汉族语言时 , 足以表达他娴熟的文字技巧和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 , 产生了天衣无缝的艺术效果 。比如:人生须行乐 , 君知否 。容易两鬓萧萧 。自与东君作别 , 地无聊 。算功名何许 , 此身博得 , 短衣射虎 , 沽酒西郊 。便向夕阳影里 , 倚马挥毫 。——《风流子秋郊射猎》

文化@满族词人纳兰性德的词风中汉满文化的创造性融会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纳兰性德词作三、 纳兰性德的风格逐渐融入汉族文化
在清初文坛上主要流行两种文化 , 一种是明朝的文人投降了清王朝后留存的汉族文化 , 常被称为"汉奸文化" , 另一种则是以顾炎武、黄宗羲等人为代表的"遗民文化" 。
谈到"汉奸文化"就不得不提到它的领袖人物是洪承畴和吴三桂 。说起洪承畴 , 根据《清史》记载 , 在清朝军队平定江南后 , "留头或者留发"的命令激起全民反抗 , 文人纷纷不满抗议 , 于是清王朝迫于无奈决定采用洪承畴提出的"科举牢笼"的办法 。
至于吴三桂的故事是这样的 , 在建立清朝之初 , 因为他劳苦功高 , 于是被封为平西王镇守云南 。但是后来康熙皇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 下令削藩 , 就此说来 , 吴三桂不得不失去大权 , 于是占山为王 , 率兵起义 , 自称"大周皇帝" , 之所以说吴三桂是"汉奸文化"的皇帝是因为他之后举行了一次科举考试甚至最后还录取了60人 。不幸的是 , 吴三桂是个短命"皇帝" , 做了五个月的皇帝便患重病去世了 。

文化@满族词人纳兰性德的词风中汉满文化的创造性融会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纳兰性德词作
康熙皇帝对"汉奸文化"重视的原因在于这一文化政策也是整个统治政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在当时 , 康熙皇帝可以拉拢有才之人 , 格外重视人才问题 , 因此主要有两个手段达到目的:一是进行科举考试吸纳人才 , 第二种办法就是派心腹出去 , 通过各种方式结识有才之人 。
我们来说说第二种方法 , 纳兰性德在这其中发挥了积极、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为纳兰性德被康熙看重 , 所以就被放在皇帝身边 , 成为了文化亲随 。康熙派出亲信是曹寅 , 他远赴江南 , 笼络文人 , 这么说来也称得上是清帝王的文化使臣 。在康熙皇帝经营文化、吸纳人才的行动中 , 纳兰性德和曹寅内外呼应 , 这样的布局不得不说是有深远的政治和文化的用意在里面 。这也是纳兰性德对于汉满文化融合的初步尝试 。

文化@满族词人纳兰性德的词风中汉满文化的创造性融会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纳兰性德画作四、 纳兰性德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在康熙皇帝执政期间 , 他总结了过去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 意识到要通过清人汉化的方式来解决满汉民族之间的冲突 , 将满族文化融入到汉族文化是必不可少的 , 这对于清朝的长久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 为了进入汉族的主流文化 , 依靠游牧民族的马背文化和前朝的"汉奸文化"是远远不够的 , 他决定一改征服者的形象 , 采用儒家思想及其理论 , 提倡满族人民主动积极地学习汉族文化 , 借此来消弭两民族之间的冲突 。在这一过程中 , 纳兰性德也积极迎合康熙皇帝的文治要求 , 并且参加了康熙的每一次出巡 。这一契机也人为地促进了纳兰性德整合汉满文化的进程 。分页标题
父亲明珠在其少年时就为他请了汉学名师 , 在接受教育的初期就为纳兰性德打下了坚固的基础 。为他认识优秀传统文化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同时纳兰性德接受传道受业解惑的老师徐乾学的影响最深 。在接受汉学文化之后 , 纳兰性德通过诗词抒发胸臆的时候 , 自觉地达成传统哲学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地步 。

文化@满族词人纳兰性德的词风中汉满文化的创造性融会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纳兰性德词作
在纳兰性德交的朋友中 , 有很多都是郁郁不得志的汉族布衣文人 , 如顾贞观、陈维崧、姜宸英、严绳孙、朱彝尊等 。但是这一点儿也不影响纳兰性德和他们宴饮游乐 , 诗赋唱和 。纳兰性德同情他们的悲惨遭遇 , 也爱惜欣赏他们的才华 , 所以他既为友人仗义疏财 , 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 , 又和他们一起吟诗作对 , 为他们创造展露才华的机会 。但是他们的友谊与纳兰性德当时的身份——皇帝近臣、贵胄后代的身份地位是极其不相称的 , 因此难免受到当时人们和后世人们的关注议论 。
纳兰性德的词艺术美感很强 , 有主要的四个特点:一是作为婉约派的词人 , 他的诗词总暗含感伤情绪;二是带有古人之意 , 词意高雅;三是常用白描手法 , 任其事物的本来模样 , 自然纯粹;四是语言形象生动 , 广为流传 。《纳兰词》在纳兰性德在世时就产生过"家家争唱"的轰动效应 。清家学人均对他评价甚高 。晚清词人况周颐也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近代名家王国维就给其极高赞扬:"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 , 以自然之舌言情 。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 , 故能真切如此 。北宋以来 , 一人而已 。"容若词中始终难掩失意忧郁的愁思 , 部分原因可能是因为他细腻敏感的性格所致 , 但是也不能排除他有对于官场失意的愤慨之情 。

文化@满族词人纳兰性德的词风中汉满文化的创造性融会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纳兰性德词作
词的风格一定是带有词人的气质、学识、修养、性格等等的综合表现 , 深入探究纳兰性德的词 , 不难看出他对于汉族文化的深入学习和天生造诣 。但与此同时 , 他也一直深陷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痛苦 , 在官场一方面伴君如伴虎 , 另一方面不论私下关系如何 , 上了官场便是政敌的两难处境 , 使得诗词成为纳兰性德的精神寄托 。纳兰正值风华正茂的年纪 , 又出身于书香世家 , 同时还是皇帝的贴身亲臣 , 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比旁人强烈许多 。可恰恰是以往的成长环境以及现在的官场政局的无情造成了他内向且拘谨的性格 , 只好借助于诗词文学的浪漫世界来反映自己复杂难言的内心世界 。最能表现这种多重心境的词便是流传甚广的《长相思》:
山一程 , 水一程 , 身向逾关那畔行 , 夜深千帐灯 。
风一更 , 雪一更 , 聒碎乡心梦不成 , 故园无此声 。
纳兰性德住的地方雅致宁静 , 玩乐读书的地方都有水的存在 , 因为他认为水中的荷花更能陶冶诗人的性情 。试想一下 , 如果这位借水寄情的词人没有了水 , 他的创作灵感就可能大打折扣 , 甚至有可能才思干涸 。因此 , 庭院的景色常常是下面描写的这样:瓮山泊畔有芙蓉十里 , 玉泉山下有芙蓉殿 , 渌水亭边碧水菱荷……这恰恰说明了水对于纳兰性德的创作和生活息息相关 , 同时也表明水和荷花与词人的精神始终同在 。

文化@满族词人纳兰性德的词风中汉满文化的创造性融会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长相思》配图
结语:总而言之 , 纳兰性德是一位优秀的少数民族词人 , 他继承和发扬了满族文化的同时又吸收了汉族文化的精髓 , 将淳朴和豁达结合 , 将豪迈和婉约融汇 , 发展出自成一家的纳兰词 。现如今出现的"纳兰热"向来不是一种偶然现象 , 喜爱纳兰词的人更多程度上是对纳兰性德的包容的精神力量的欣赏和仰慕 , 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 。研究纳兰词 , 有助于我们吐故纳新 , 进一步发展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 促进整个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 。分页标题
参考文献:
《人间词话》
《纳兰性德与两种半民族文化》
《纳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