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美妈妈她用了32年的时间才肯原谅母亲,原生家庭的“恨”到底有多深啊?
本文插图
01你的倾诉
倾诉一:“我跟我老婆结婚有6年了 , 一年前我曾经出轨过 。 那是我最狂妄的时候 , 为了在事业上证明我自己 , 我会不择手段 。
恋爱的时候 , 我是很宠她的 。 可出轨那段时间 , 我对她只有厌恶 , 横眉冷眼的讨厌 , 经常冷漠她 。
最后 , 被她发现了 。 我们大吵一架 , 她摔了家里的所有东西 , 也差一点离婚 。 从那之后 , 我也发现她成熟了不少 , 开始改变自己 。 开始健身 , 开始拼命的工作 , 终于在一年的时间内 , 她从110斤瘦到了90斤 , 从一个家庭主妇 , 升级到了一个有自己工作室的***创业人 。 说实话 , 我很佩服她 。 相比她 , 我的事业早已经贫瘠 , 没有任何发展的空间 。 但是我还欠着债务 , 我只有咸鱼一般的拿着死工资耗着 。
我有一种预感 , 她会成功 , 我们的距离会越来越远 。 我总是会跟她说 , 离婚的事情 , 问她 , “什么时候离开我?”试探着说 , 让她做好离婚的准备 , 没有我的准备 。 我感觉自己心理分裂 , 喝醉的时候 , 就想跟她发生关系 , 但是她总是有点嫌弃我 , 也不是很主动 。
其实 , 我很担心 , 我不知道怎么办?以及我们的婚姻真的会散 , 我又期待着那一天 。 ”
本文插图
倾诉二:“和男友刚开始在一起 , 他特别照顾我 , 心疼我 , 可能因为我是单亲家庭 。 但是我们在一起才5个月 , 就开始有矛盾了 。 我总担心着他会离开我 , 总是有意无意跟他说 , “你不爱我 , 你变心了” , 心思特别多 。
他非常不理解我 , 没想到我会这么矫情 , 多疑 。 他觉得自己 , 只不过是爱打打游戏而已 , 没有不陪我 。 而我几乎不会跟任何的朋友来往 , 非常珍惜和他在一起的时光 。
我没办法控制自己 。 在他不在的时候 , 给他发消息 , 在他不回我信息的时候 , 夺命连环Call 。 在他不肯主动哄我的时候 , 以分手为要挟 。 我只是想让他多关心我 , 结果就真的分手了 。 这让我很绝望 , 我想挽回 , 但是又很害怕 , 这样的关系 。 ”
本文插图
02怎么会这样?
???????倾诉一 , 那位男士 , 明明很爱自己的妻子 , 害怕妻子离开 。 因为自己的自卑 , 摆出一副想要赶走对方的架势 , 目的不过只是在确认 , 那个人真的不会离开自己 。
倾诉二 , 那位女生 , 时时刻刻想要跟男友呆在一起 , 敏感多疑 , 没有安全感 , 为了索取爱 , 在感情中失去自我 。
他们在关系中 , 有一个共同的症结 , 叫“患得患失” , 为此痛苦着 。 为什么会这样?
本文插图
1944年英国心理学家 John Bowlby进行了一项关于44名少年小偷的研究 , 随后发现了一项很重要的概念 , 那就是依恋行为系统 。
依恋是指儿童与照料者(通常是母亲)之间强烈的情感连接 。 它使儿童接近依赖者 , 唯恐照料者离开 。 这种情感连接通常发生在母婴之间 , 其质量受儿童和照料者的交往方式的影响 , 并影响其以后的人际交往模式和心理发展 。
John Bowlby把依恋关系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 , 儿童和母亲在一起时能舒心地玩耍 , 并不总是依赖母亲 。 当母亲离去时 , 明显地表现出苦恼 。 当母亲回来 , 会立即寻求与母亲的接触 , 能很快平静下来并继续玩游戏 , 属于安全型 。
第二类 , 这类儿童在母亲离去时并无紧张或忧虑 , 母亲回来 , 他们亦不予理会或短暂接近一下又走开 , 表现出忽视及躲避行为 , 这类儿童接受陌生人的安慰与母亲的安慰没有差别 , 属于回避型 。分页标题
第三类 , 此类儿童对母亲的离去表示强烈反抗 , 母亲回来 , 寻求与母亲的接触 , 但同时又显示出反抗 , 甚至发怒 , 不能再去玩游戏 。 属于反抗型 。
另外 , 我们还发现一些儿童的行为不符合以上三种类型的任何一种 , 且这些儿童曾有被虐待与被忽视的经验 , 于是 , Crittenden(1988) 提出另一依恋类型:破裂型 (insecure- disorganized) , 此类儿童对母亲展现出冷漠 。
由此说明 , 我们与照料者 , 通常是母亲的关系模式 , 年幼时在母亲哪里得到的安全感越多 , 长大之后 , 人格更加完整 , 偏向于安全型人格 。
我们通常说 , 一个人没有安全感 , 在关系中患得患失 , 其根源也是 , 在父母亲那里是否得到足够的安全感(所谓的爱) , 从而在精神上不能成为一个独立而完整的个体 。
本文插图
03该怎么做?
那么 , 我们要如何在认识自己之后 , 重建自己的依恋模式 , 让我们在关系中 , 更加勇敢和自信呢?
第一 , 用理智代替负面预判 。 拿上面那个女生的案例来说 , 男友不接电话的时候 , 通常会比较焦虑 , 我们本以为是伴侣的行为 , 导致我们的不安全感 , 从而要求伴侣该怎么做 。 配合我们 , 这就是关系中的索取 。
但实际上 , 伴侣的影响是次要的 , 根源于我们儿时的不良情绪被触发 。 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 , 他不回复我们的电话和信息 , 就肯定是在和别人约会 , 他已经变心不爱我 , 这些都是负面的预判 。
因而 , 当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人格 , 为非安全型类型的时候 , 则需要通过刻意的练习 , 强化正向思维 。 理智的思考 , 想最好的可能:“他有可能是在开会 , 可能有重要的事情正在处理 , 我应该体谅他一些”先等待一会 。 留下信息 , 对方看到了自然会回复 。
第二 , 用坦诚代替怀疑 。 拿上面男士的案例来说吧 , 他一直很重视自己的妻子 , 极端的渴望在妻子面前证明自己 , 但是她表现的方式是怀疑对方 。 他经常说离婚 , 是因为害怕离婚;他给妻子打预防针 , 让妻子做好失去他的准备 , 是因为他害怕失去 , 在提前做好失去妻子的准备 。 正话反说 , 起到自我保护的防御的作用 , 是非常糟糕的在关系中沟通的模式 。
如果他能向妻子传达类似:“老婆 , 我希望得到你的认可 , 我会做的更好 , 我是爱你的 , 我永远不会离开你的” , 正向的心理想法 , 不再用伪装保护自己 , 他可能会活得轻松的许多 。
第三 ,用该 怎么做代替为什么 。
艾利希·弗洛姆告诉我们:
“大多数人认为爱仅仅是一种心神荡漾的情感 , 体验爱全靠偶然并且只有幸运才能坠入爱的情网 。 他们将爱情问题首先看做是一个被爱的问题 , 而不是去爱和有没有能力去爱的问题 。 但是 , 爱其实是一门艺术 , 需要人们有相关的知识并付出相应的努力 。 ”
非安全型人格其实 , 是没有爱的能力的 , 因为缺爱 , 他们在两性关系中 , 更多的是索取 。 依据艾利希·弗洛姆的理论 , 其实爱的能力 , 应该是有勇气不计回报的去爱一个人 , 全心全意的为对方好 。 在爱的过程中 , 促使我们成长 , 让我们得到幸福 。
在我们年幼的时候 , 如果你感觉到被你妈妈忽略 。 长大之后 , 你需要有意识的知道 , 你妈妈那时候需要工作 , 保证你的生活 。 你爱着你的母亲 , 其实就更不应该去记恨她那么久 , 那么多年 。 你需要与自己和解 , 你欠你母亲一句原谅 。
本文插图
在电影《唐山大地震》中就是这样 。 张静初饰演的方登 , 因为小的时候 , 妈妈宠爱弟弟而吃醋 , 在地震中 , 一块石板压着两个孩子 , 只能救一个 , 妈妈最终选择了救弟弟 , 为此方登记恨了32年 。分页标题
方登在地震中醒来后 , 与父母走散 , 被解放军领养 。 22岁的被男友抛弃 , 早孕退学 , 后来一个人抚养孩子 , 嫁给一个比自己大16岁的外国男人 。 方登的关系模式是残缺的 , 她的女儿后来 , 学习了心理学 , 而方登始终不愿见自己的亲生母亲 。
最终 , 在国家的第二次地震中和弟弟相认 , 进而时隔32年 , 才再见到到自己的亲生母亲 。 方登与母亲讲述自己的经历 , 母亲心疼不已 , 问:“那是谁给你伺候月子呢?孩子他爸呢?”方登回答:“出国了 , 没联系了” , 母亲于是又问:“没托人找找?”方登说:“他都不要我了 , 还找什么?”一句话 , 泼冷了母亲的心 。 这句话 , 同样是对母亲说的 , 是她在亲密关系的认知偏差后的底色 。 “他都不要我 , 还找什么?”实际上 , 方登的妈妈 , 并没有不要她 , 一直在惦记着她, 等着她的女儿回来 。
电影的最后 , 方登在父亲的坟前说 , “妈 , 对不起 , 从第一眼看到方达(缺一只胳膊的弟弟) , 我就开始恨自己 , 他是我弟弟......我没有办法原谅自己 , 对不起......”,方登用32年的时间最终与自己和解 , 完成自我的救赎 。
32年的时间 , 这样的代价未免太沉重 。 作为一个无意识的孩童 , 命运给我们什么样的安排 , 我们没办法选择 , 没办法抵抗 。 但作为有一个有意识的成年人 , 在亲密关系中 , 当我们感觉不到爱的时候 , 是需要主动去争取的 , 是有选择的余地的 。
当我们感觉到对方变心了的时候 , 是不是要问 , “怎么样他才会爱我” , 而不是陷入“为什么他不爱我?”的情绪中 。 当我们感觉说 , 需要对方更多的关心 , 希望被对方重视 , 让对方看见自己的感受 , 那么 , 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本文插图
冷战、埋怨、疏离、怀疑等等 , 这些都是非安全型人格的心理状况 。
【不完美妈妈她用了32年的时间才肯原谅母亲,原生家庭的“恨”到底有多深啊?】 成年人的被爱与否是一次选择 , 爱是一种能力 。 愿我们每一个人 , 都能挣脱原生亲密关系的束缚 , 重生一次 。
- 陈若仪|《婆婆和妈妈》林志颖老婆又哭了:婆媳矛盾的根源,在这四个字
- 辣妈小雨育儿|李湘分享育儿观:女儿就得妈妈立规矩,爸爸少插手
- 斌斌妈妈育儿|孩子6岁前要掌握的10项生活技能!宝妈越早教会孩子,越省心
- 雷氏普爱|对于孩子吃冰淇淋这件事,妈妈们可千万不能妥协
- 凌菲一姐|五种穿搭营造视觉差,短腿变身大长腿,这将是你完美的起点
- 好妈妈郝女士|粗心宝爸发朋友圈报喜说生了儿子,文案内容却引人大笑,宝妈急了
- biu时尚TB|吴京的妻子真是有魅力,短发造型却很有韵味,身材比例更是完美
- 不完美妈妈|面对闺蜜的求救电话,“孩子都不生算什么女人”,相亲男脱口而出
- 董璇|4岁小酒窝越长越漂亮,果然基因强大,气质优雅不失妈妈
- 张佳宁|两年拍18部戏,靠舅舅走红,催妈妈二婚,她怎么还这么招人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