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才』贾谊与秦相李斯师出同门,有经天纬地之才,结局却令人唏嘘

贾谊是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 , 他为汉朝提出了很多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政见 。
【『之才』贾谊与秦相李斯师出同门,有经天纬地之才,结局却令人唏嘘】
『之才』贾谊与秦相李斯师出同门,有经天纬地之才,结局却令人唏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贾谊很年轻时就被当时的人认为有做公卿的才干 , 后世大文豪苏轼也称赞他为“王者之佐” 。
然而贾谊成为“王者之佐”的梦想刚要开始就是破灭了 , 他在被誉为“三代以后第一贤君”的汉文帝手下遭到排挤 , 而后始终没有受到重用 。
王勃为贾谊的遭遇感到惋惜 , 他在《滕王阁序》中写道:“屈贾谊于长沙 , 非无圣主” 。
▌与李斯、韩非师出同门
贾谊于汉高祖七年(前200年)出生在洛阳 , 少年时便展露出过人的才华 , 后来拜张苍为师 。
这位张老师可不得了 , 他是西汉初年的丞相 , 擅长历算 。而张老师的师傅更不得了 , 他的师傅是教出了李斯和韩非的荀子 。李斯是秦始皇的丞相 , 韩非是著名思想家 , 张苍与他们师出同门 。

『之才』贾谊与秦相李斯师出同门,有经天纬地之才,结局却令人唏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这么看来贾谊很早就被当时的人认为有公卿之才也是很正常的 , 他和李斯、韩非师承同门又是优等生 , 自然没少学到治国安邦的本事 。
贾谊18岁的时候已经学业有成 , 在他的家乡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河南郡太守吴公听说贾谊有治国安邦之才 , 便把他请到自己的府上来辅佐自己 。吴公并没有觉得贾谊年轻就轻视他 , 他对贾谊非常器重 , 待以上宾之礼 。
贾谊不负吴公的厚爱 , 他把自己的才识全部用在辅佐吴公治理河南郡的事业上 。在吴公和贾谊的通力合作下 , 河南郡的社会迅速安定 , 百姓富足 。在国家的政绩考核中河南郡脱颖而出 , 郡治天下第一 。
▌少年得志 , 最年轻的博士
河南郡的政绩突出 , 引起了汉文帝的注意 , 文帝下旨擢升河南郡太守吴公为廷尉 。吴公入朝拜见文帝 , 文帝对吴公的治理成绩很感兴趣 , 便问吴公是怎么在短时间里把一个郡治理的井井有条的 。

『之才』贾谊与秦相李斯师出同门,有经天纬地之才,结局却令人唏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吴公笑着告诉文帝河南郡治理的好是因为用了贾谊 。文帝知道天下竟有贾谊这样的人才大喜过望 , 马上征召贾谊入朝做了博士 。
21岁的贾谊成为了大汉王朝最年轻的博士 , 然而这只是贾谊飞黄腾达的开始 。贾谊出任博士期间 , 每次皇帝出题讨论 , 贾谊总能旁征博引对答如流 , 并且提出精妙的见解 。同僚们无不赞许贾谊的才华 , 文帝对这个年轻人更是欣赏有加 。不到一年的时间 , 文帝提拔贾谊为太中大夫 。
▌建议改革礼制 , 对后世影响深远
获得了火箭速度提升的贾谊意气风发 , 他准备像辅佐吴公那样为汉文帝出谋划策 。然而对政务颇有心得的贾谊没有像在地方上那样建议文帝发展生产 , 而是首先上了一封《论定制度兴礼乐疏》 , 在这封奏疏中贾谊提议进行礼制改革 。

『之才』贾谊与秦相李斯师出同门,有经天纬地之才,结局却令人唏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那么 , 贾谊为什么首先建议礼制改革?原来贾谊敏锐地感知到国家已经到了一个新阶段 , 需要新的指导思想来治理国家 。
在西汉开国初期 , 整个国家刚刚经历了秦末残酷的战争 , 国力十分衰弱 。开国皇帝刘邦出行都凑不齐几匹毛色相同的马 , 王侯出门只能乘坐牛车 。当时有大臣建议刘邦大兴土木建造宫室和陵墓来彰显国威 , 被刘邦断然拒绝 。分页标题
刘邦深知秦朝的灭亡就是因为过度压榨百姓导致的 , 他自己也是因为押送囚徒去修秦陵未果才造反 。陈胜、吴广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呼喊还在耳畔 , 所以刘邦一反秦朝的法家施政思想 , 采用道家的无为思想来治国 。
到了汉文帝时期国家经过二十余年的休养生息已经恢复元气 , 百姓生活趋于富足 。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 汉朝有了物质基础就需要思考上层建筑的问题 。继续沿用道家的无为思想来治国会给国家和百姓带来混乱 。

『之才』贾谊与秦相李斯师出同门,有经天纬地之才,结局却令人唏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贾谊以儒家与五行学说设计了一整套礼仪制度 , 主张“改正朔、易服色、制法度、兴礼乐” 。贾谊不光为汉朝提出了治国的指导思想还设计了一整套操作方法 。贾谊的意见很有见地 , 对后世影响深远 , 不过文帝认为礼制改革的时机还不成熟并没有采纳贾谊的意见 。
次年 , 贾谊再次上《论积贮疏》 。贾谊敏锐地发现帝国存在的危机 , 在奏疏中他针对当时“背本趋末”(弃农经商)、“淫侈之风 , 日日以长”的现象 , 提出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 主张发展农业生产 , 加强粮食贮备 , 预防饥荒 。政治上提出遣送列候离开京城到自己封地的建议 。
文帝采纳了贾谊的建议 , 但贾谊也得罪了王侯贵族 。
很快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等一大批功臣元老向贾谊发难 。文帝因为贾谊突出的才干和优异表现准备擢升他为公卿之职 , 功臣元老们马上进言诽谤贾谊“年少初学 , 专欲擅权 , 纷乱诸事” , 一顶顶大帽子向年轻的贾谊扣过来 。文帝迫于舆论压力渐渐地疏远了贾谊 , 也不再听取他的意见 。
▌梦想破灭 , 文学成就却名垂青史
汉文帝四年(前176年) , 贾谊被外放到长沙做长沙王太傅 。在前往长沙赴任的途中 , 贾谊路过湘江时想起了投江而死的屈原 。屈原壮志难酬的遭遇激发了贾谊的幽愤之情 , 他挥笔写下悼念屈原的名篇《吊屈原赋》 。
在谪居长沙的第三年 , 贾谊感到自己的一生可能要在偏远的长沙度过了 , 想到这些不免内心苦闷 。有一次一只猫头鹰(鵩鸟)飞入了贾谊的住所 , 猫头鹰在当时被认为是不吉祥的鸟 , 见到猫头鹰进入家里贾谊以为自己命不久矣 。于是写下一篇《鵩鸟赋》来抒发悲愤之情 , 同时宽慰自己 。

『之才』贾谊与秦相李斯师出同门,有经天纬地之才,结局却令人唏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贾谊因自己的悲苦遭遇在长沙写了很多名篇 , 虽然他辅佐帝王成就事业的梦想破灭了 , 但他的文学成就却名垂青史 。
在谪居长沙三年后 , 汉文帝再次想起了贾谊便征召他回京 。贾谊本以为文帝要再次重用自己 , 可惜这次文帝除了叙旧以外 , 只是问自己神鬼之事 , 贾谊为文帝耐心解答到深夜 。
那次对话后文帝把贾谊任命为自己宠爱的小儿子的太傅 , 治理国家的事情便只字不提 。文帝十一年(前169年) , 文帝小儿子坠马而死 , 身为太傅的贾谊忧伤过度 , 一年后也郁郁离世 。贾谊终年33岁 , 他的治国安邦之才与远大抱负也随他离去 。
贾谊是那个时代最有见地的政论家 , 他生不逢时没有机会一展胸中的抱负 , 他的才华和理想只能像他悼念屈原一样能被后世凭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