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文学@逝世102周年 | 苏曼殊:行云流水一孤僧


_本文原题:逝世102周年 | 苏曼殊:行云流水一孤僧
新的一年 , 诗词文学重新出发!谢谢大家长久以来的不离不弃 , 之后的日子里 , 诗词文学会更加努力 , 愿能伴着您一路从日暮走至天明 , 从狂风骤雨走至天朗气清 , 一直一直走下去!猜成语 , 赢现金
来源 | 诗词世界(ID:shicishijie)

诗词文学@逝世102周年 | 苏曼殊:行云流水一孤僧
本文插图
在2018年的香港苏富比春拍中 , 一套苏曼殊《曼殊上人墨玅》册页以2881.35万港币成交 , 超过拍前估价百余倍 , 创造了苏曼殊作品拍卖最高价纪录 。
他曾做过孙中山的临时秘书 , 与黄兴、陈天华等革命党人交往甚密 。
他是世人眼里的的情僧、诗僧、画僧、革命僧 。 三度剃发出家 , 却又三次还俗 。 西装革履却念佛诵经 , 青灯古佛却不离酒肉 。
他才情横溢 , 诗画双绝 , 是黄宾虹嘴里的“仅凭几十幅 , 就抵得过我一辈子的画 。 ”
他精通英、日、法、梵文 , 于世人留下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 。 翻译《拜伦诗选》《悲惨世界》《汉英辞典》和《梵文典》 , 诗歌、书画、小说信手拈来 。
欣赏他的章太炎称其为“亘古未见的稀世之才”;郁达夫说他“在中国的文学史上 , 早已是不朽的了”;印顺大师则干脆说“中国有两大诗僧 , 前有佛印 , 今有曼殊 。 ”

诗词文学@逝世102周年 | 苏曼殊:行云流水一孤僧
本文插图
他是陈独秀眼里不可多得的清白之人 。 也是鲁迅公开承认的一个特殊的怪朋友 。
他生于世家 , 长于市井 。 他多情、无情 , 却深情 。
在他短暂的一生中 , 曾有过无数标签:酒肉和尚、天真者、厌世者、怪诞者……
他就是一代狂僧 , 苏曼殊 。
2
1
苏曼殊原名苏戬 , 曼殊是他出家后的法号 。
他天资聪颖 , 才华卓绝 , 通英、法、日、梵诸种文字 。 尤擅七言情诗 , 格调忧郁 , 以清逸见长 。 曾创作恋情小说6篇 , 开鸳鸯蝴蝶派先河 。 他的自传体小说《断鸿零雁记》曾风靡一时 。 又翻译莎士比亚、拜伦、雪莱的作品 , 将李白、杜甫、李贺的诗介绍到外国去 。
命运是一位残酷又温柔的诗人 , 一面赐给了苏曼殊惊人的才华 , 一面又夺走了他的平凡幸福 。
后世研究苏曼殊时 , 曾有人说 , 他的性格形成 , 与他的原生家庭密不可分 。
1884年 , 苏曼殊出生在日本横滨 。 父亲苏杰生 , 是某洋行买办 , 长年在横滨经商 , 家族世代巨商 。
苏曼殊的身世说法不一 , 大部分学者认为 , 他的生母河合若是一名日本女子 , 是当时苏家的女佣 。 苏曼殊出生三月 , 生母就离开了苏家 , 从此再也没有回来过 。

诗词文学@逝世102周年 | 苏曼殊:行云流水一孤僧
本文插图
曼殊因为母亲不在身边 , 倍受人欺负 。 他的身世使他格外自尊 , 敏感 。 十二岁时身患重病 , 家里不仅不给他调养治疗 , 反而将他锁在柴房 , 任其自生自灭 。
这一年 , 他路遇赞初法师 , 12岁便出家 , 而后犯戒偷吃鸽子 , 被逐出师门 。
生活在一个冰冷的家庭 , 是他遁入佛门的最初原因 。 童年不幸的遭遇为他日后狷狂性格的形成和经历 , 埋下了种子 。
1898年 , 在表哥资助下 , 他赴日本留学 。 归国后 , 他辗转来到广东惠州削发为僧 。 因无法忍受寺庙里的单调生活 , 一个人跑去了外地 。 过了一段时间 , 他第三次出家 , 从此自命法号“曼殊” 。
每每有人探及他的身世 , 曼殊所答 , 皆为“不必问” , “身世有难言之恫” , 后来曾写下这般凄凉的诗句“为问生身亲阿母 , 卖儿还剩几多钱”、“生身阿母无情甚 , 为向摩耶问夙缘” 。分页标题
2
很多人也许并不了解苏曼殊 , 他的一句诗或许许多人早已听过:
“芒鞋破钵无人识 , 踏过樱花第几桥” 。
钱钟书在《围城》里曾说:“东洋留学生捧苏曼殊 , 西洋留学生捧黄遵宪 。 留学生不知道苏东坡、黄山谷 , 目间只有这一对苏黄 。 ”
由此可见 , 苏曼殊当时的声望之高 。

诗词文学@逝世102周年 | 苏曼殊:行云流水一孤僧
本文插图
清末民初的这位才子 , 在那时让无数人着迷 。
郁达夫曾说:“苏曼殊的名字 , 在中国的文学史上 , 早已是不朽的了……他的译诗 , 比他自作的诗好 , 他的诗比他的画好 , 他的画比他的小说好 , 而他的浪漫气质 , 由这一种浪漫气质而来的行动风度 , 比他的一切都要好 。 ”
苏曼殊留学日本时 , 与陈独秀、章士钊合租一间屋子 , 有一次 , 三人穷得叮当响 , 饥饿着肚子 , 他们叫苏曼殊去拿衣服典当 , 带点吃的回来 。
结果 , 苏曼殊一个人去逛了夜市 。
回来时 , 他振振有词地说:“这本书我找了好久 , 今天在夜市上终于找到了 。 ”
陈独秀和章士钊很生气:“真是个书呆子 , 癫和尚 。 ”
二人无奈 , 只好乖乖饿着肚子睡觉去了 。
还有一次 , 孙中山吩咐宋教仁 , 救济苏曼殊200大洋 , 结果 , 苏曼殊大喜 , 广发帖子 , 邀请无数朋友前来喝酒 , 其中被邀请的人 , 就有孙中山和宋教仁 。
宋教仁收到帖子 , 立马去给孙中山瞧 , 结果孙中山手上也有他的请帖 , 二人对视 , 哭笑不得 。
孙中山和黄兴很喜欢苏曼殊率真不羁的性格 , 更愿意他以笔为刀 , 为之效劳 , 可他后来直接洗手不干了 。
虽已出家 , 苏曼殊却改不了地地道道的吃货本性 。 他嗜糖如疯 , 也贪吃如命 。

诗词文学@逝世102周年 | 苏曼殊:行云流水一孤僧
本文插图
他一次能吃30包酥糖 , 每天吃五六十枚甜果 , 尤其迷恋一种叫摩尔登的外国糖果 。 为了吃摩尔登 , 敲掉自己的金牙 , 血肉模糊地拿到当铺换钱买糖 。 有时还会典当衣服换糖 , 搞得自己赤条条不能见客 。
他一个下午能吃20个芋头饼 , 第二天腹痛不能起床 。
一次席间 , 他吃了一盘炒面、两盘虾、十个春卷、外加许多糖果 。 友人以为他挨饿多日 , 请他明天再来 。 他却说:不了 , 今天吃多了 , 明天会生病 , 后天肯定难受 , 等大后天再来吧 。
在日本曾一天饮冰五六斤 , 痛死过去后 , 友人以为他死了 , 恢复后又饮冰如故 。
他穷困潦倒 , 却奢豪好客 , 常叫局吃喝 , 客到开宴 , 宴毕即散 , 不留客名 , 不为答谢 。
诗人叶楚伧向他多次求画不得 , 备好他喜欢的雪茄、摩登糖等 。 美食当前 , 他边吃边画 , 苏曼殊下笔有如神助 , 于是画下了大名鼎鼎的《汾堤吊梦图》 。
生性洒脱的苏曼殊在吃方面 , 体现了十足的率性 。
3
1 1

诗词文学@逝世102周年 | 苏曼殊:行云流水一孤僧
本文插图
离开寺庙的苏曼殊曾投身革命事业 , 认识了陈独秀、叶澜、章士钊等人 , 将自己淹没在革命的激流中 。 他任《国民日日报》的翻译 , 绘制充满反清意识的《儿童扑满图》、发表《以诗并画留别汤国顿》 , 游走在图画与文字间 , 苏曼殊的才华和诗情尽显 。
苏曼殊的画是难得的珍宝 。 他的画 , 山明水秀 , 格调不凡 , 意境深远 , 遗世而独立 。 自少年时代起 , 苏曼殊几乎没有较长时段固定地生活于某地的经历 , 东奔西走是他生活的常态 , 一意孤行是其存在的基本方式 , 有时甚至是毫无目的的漂泊 , 加之多病缠绵 , 正如其诗所言“契阔死生君莫问 , 行云流水一孤僧 。 无端狂笑无端哭 , 纵有欢肠已似冰” , 所以他的画作空灵、伤感、孤寂 。分页标题
苏曼殊跟别人不一样 , 作画时 , 他往往身穿禅绸 , 妙龄女子侍立一旁 , 研墨铺纸 , 一笔挥就 , 要是画桃花 , 就蘸取女子嘴唇上的胭脂 , 朵朵桃花 , 绮艳芬芳 。
据说 , 苏曼殊曾经画了十几位英国国王的画像 , 一个美国朋友见了 , 一见倾心 , 苏曼殊便全部赠给了他 。 后来 , 这些画在美国展览 , 轰动一时 。
苏曼殊的画作不多 , 但几乎每一幅画都很珍贵 。
苏曼殊很多作品中 , 强调“ 我” 的存在 ,与传统诗画追求物我冥合的“ 无我之境”似有冲突 , 却反映了他复杂真实的情感。
在香港蘇富比春拍上以2881.35万港币成交《曼殊上人墨玅》册页中 , 22 幅作品其中就有 13 幅出现孤僧形象 。 孤僧形象的凸显 , 除了表露禅僧身份的自我认同和强化 , 还是苏曼殊特殊情境下的心灵体验 。

诗词文学@逝世102周年 | 苏曼殊:行云流水一孤僧
本文插图
革命家赵声跟苏曼殊关系特别铁 , 两人常一起饮酒赋诗 , 纵情高歌 。
赵声曾向苏曼殊求画 , 当时苏曼殊正好去日本 , 没来得及画 。 后来 , 几经波折 , 他画了一副《饮马荒城图》 , 并题诗一首:
绝域从军计惘然 , 东南幽恨满词笺 。
一箫一剑平生意 , 负尽狂名十五年 。
朋友赵声为革命奔波 , 居无定所 , 苏曼殊没机会把画交给他 。 黄花岗起义失败后 , 赵声突然去世 , 苏曼殊听后 , 非常悲痛 , 立即命人将画带到赵声墓前焚化 , 以示悼念 。
挚友一去 , 从此以后 , 苏曼殊就此绝笔 , 再也不作画了 。
4
1908年 , 苏曼殊去日本探望母亲 , 遇见了艺伎百助枫子 。
百助枫子芳容绝丽 , 她弹奏的古筝 , 曲调悠扬悲凉 , 打动了苏曼殊 。
二人一见钟情 , 互为知己 , 情到浓时 , 百助枫子表白情义 , 苏曼殊却以僧人身份拒绝了 。
然后 , 美人远去 , 苏曼殊却又怅然若失 。

诗词文学@逝世102周年 | 苏曼殊:行云流水一孤僧
本文插图
第二年 , 在回上海的船上 , 陈独秀、邓以蛰等人谈到这件事 , 苏曼殊捧出百助枫子的发饰给他们看 , 而后全抛进海中 , 痛哭不已 。
几年后 , 时光荏苒 , 苏曼殊仍然念念不忘 , 寂静长夜里 , 挥笔写下:
鸟舍凌波肌似雪 , 亲持红叶索题诗 。
还卿一钵无情泪 , 恨不相逢未剃时 。
据说 , 苏曼殊早年在日本曾遇到一个叫菊子的女子 , 两人互见倾心 , 很快走入了爱情 。
因菊子是个歌姬 , 苏家父母严重反对 , 苏曼殊的叔叔斥责苏曼殊败坏了苏家名声 , 并问罪于菊子父母 。 菊子父母盛怒之下 , 当众痛打了菊子 。 羞愤难当的菊子 , 在当天夜里投海自尽了 。
苏曼殊悲伤不已 , 曾作诗道:
我再来时人已去 ,
涉江为谁采芙蓉?
失恋的痛苦 , 菊子的命运 , 令苏曼殊深感心灰意冷 , 万念俱灰 。 回到广州后 , 他便去蒲涧寺出了家 。 从此 , 开始了他风雨飘泊的一生 。
而这一段经历 , 后来被苏曼殊写进了小说《断鸿零雁记》 。
缺乏母爱的童年 , 从小孤苦伶仃 , 尝尽人世间的辛酸 , 加上与菊子的爱情悲剧 , 造成苏曼殊极度缺乏安全感 。 他渴望真爱 , 却又害怕自己被感情迷失了方向 , 总在接近爱情时候又怆然而走 。
他的爱情 , 都如花谢 , 终不得好的结局 。
5

诗词文学@逝世102周年 | 苏曼殊:行云流水一孤僧
本文插图
苏曼殊的人生 , 有魏晋名士那样的风流洒脱 。
他的朋友章太炎问他:“为什么出家呢?”
他说:“因为清净洒脱 。 ”
章太炎又问:“世间确有净土 , 我觉得就在我心中 , 曼殊你觉得呢?” 分页标题
他回:“这言论算高妙 , 只是听起来 , 只能入耳不能入心 。 ”
在那个年代 , 苏曼殊的思想是超前的 , 他是人格自由的先锋 , 但却又总被现实困惑 。 他狂放不羁 , 看不惯所有令他厌恶的一切 , 向来我行我素 。
在《岭海幽光录》中 , 他说:“嗟夫!以禅为道 , 道之不幸也;以僧为忠臣孝子 , 士大夫之不幸也 。 ”
他给友人写信说:“浊世昌披 , 非速引去 , 有呕血死耳 。 ”
陈独秀看得很清 , 他说:“曼殊眼见自己所向往的如此污浊 , 又没找到其他出路 , 厌世之念顿起 , 以求速死......在许多朋友中间 , 像曼殊这样清白的人 , 真是不可多得了 。 ”
止庵说:“苏曼殊本身却是一个浅而真 , 不复杂不深刻的人 。 假如放在西方 , 或许就是一个王尔德式的人物 。 ”

诗词文学@逝世102周年 | 苏曼殊:行云流水一孤僧
本文插图
苏曼殊 , 几次进山 , 遁入空门 , 无非是为了内心的那一份禅意 , 他浪漫孤傲 , 心性高远 , 期望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找寻一个平衡点 。
他上山 , 就如鲁智深 , 焚书毁经 , 喝酒食肉;
他下山 , 就如纨绔公子 , 流连烟花 , 狂歌走马 。
他是近代的“竹林七贤” , 大隐隐于市 , 却又时而隐隐于朝 , 终又小隐隐于野 。
由于饮食无节所致 , 1918年5月2日 , 苏曼殊于上海病逝 , 年仅35岁 。 孙中山先生得知后 , 花重金将其迁葬在了西湖西泠桥畔 。
苏曼殊生前写过一首诗 , 提到苏小小:
何处停侬油壁车 ,
西泠终古即天涯 。
苏曼殊被葬在江南名妓苏小小墓对面 , 一座小小的白塔 , 上面满是荒草 。 一个是风流才子 , 一个是名妓女子 , 皆是至情至性之人 , 也算是无憾了 。
刘半农曾作诗说:
残阳影里吊诗魂 , 塔表摩挲有阙文 。
谁遣名僧伴名妓 , 西泠桥畔两苏坟 。

诗词文学@逝世102周年 | 苏曼殊:行云流水一孤僧
本文插图
苏曼殊一生 , 可谓是风流潇洒至极 。
他短短的35个年头 , 极尽所能地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 , 前无古人 , 后无来者 。
世人笑我不一样 , 我笑世人一个样 。 红尘纷扰 , 缘来缘去 , 无论生死 , 只活好当下 。
去世前 , 苏曼殊留下一句遗笔:“一切有情 , 都无挂碍 。 ”
如果有人想探究苏曼殊对他的一生是否满意或后悔 , 我想他的那句诗便是最好的回答:
契阔死生君莫问 , 行云流水一孤僧 。
【诗词文学@逝世102周年 | 苏曼殊:行云流水一孤僧】谨以此文 , 纪念一代狂僧苏曼殊逝世102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