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拜礼与鞠躬礼,中外礼仪在清朝时期的碰撞与冲突

导语
道德仁义 , 非礼不成 , 教训正俗 , 非礼不备 。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华夏 , 在时代的急流中演变出了许多属于自己特有的礼节 。并且由于朝代的不同 , 也出现了许多形式的礼仪 。如果时光回溯 , 你便能体会到拜礼 , 或许你的出色会赢得九种拜礼的敬重 。拜礼是中原礼仪的重中之重 , 其形式有稽首顿首 , 空首 , 振动 , 吉拜 , 凶拜 , 奇拜 , 褒拜 , 肃拜九种 。稽首是九拜之中最为隆重的礼仪 , 是君臣之间的礼仪 , 臣子见到君主必须行稽首之礼 。而在中原自古就有"普天之下 , 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 , 莫非王臣"的天朝上国的自我认知 , 所以国外使节一般也是行此种礼仪 。
稽首之礼本就极为隆重 , 发展到了清朝 , 稽首转变为了三跪九叩 。这一礼仪的转变是从本质上来说是封建皇权发展到了顶峰的必然产物 , 是家天下的必然结果 。清朝虽然是中原地区皇权发展的顶峰 , 但同时也是封建皇权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冲击的时候 , 也是皇权没落的时代 。在这样时代特征之下中西方传统礼仪的碰撞 , 既表现出来了文明交流的一种形式 , 更体现出来"弱国无外交"这一本质 。一、 清朝时期的礼仪
"君待臣以礼 , 臣待君以忠"古人遵循的就是这样的思想 , 不过随着封建帝制的发展 , 以及家天下的观念深入人心 , 带来的更多的是臣以礼对君 , 臣以忠对君 。清朝时期的礼仪制度是中原礼仪制度与满族礼仪结合下的产物 。
1、称呼与见面的礼仪
"入乡问俗 , 登门问讳"古人讲究避讳 , 就是对于大臣而言不能直接称呼他的皇帝的名讳 , 所以经常采用其它的叫法 。这是关乎皇室尊严的问题 , 在古代人们几乎不知道自己父母长辈的名字 , 除去与自己长辈之人直呼其名外 。到了清朝时期朝臣叫皇帝叫做"皇上" , 在许多清朝的文献中对于皇帝还有陛下、圣上、万岁这些称呼 , 其中"皇上"到了清朝才出现的称呼 。而皇帝对于较为敬重的大臣称之为"爱卿" , 不然就是以"尔等" , "汝"指代大臣 。

『』跪拜礼与鞠躬礼,中外礼仪在清朝时期的碰撞与冲突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一 , 明清典籍中的避讳 , 红色为避讳字
在见面上讲究请安的礼仪 , 这种请安并非我们今天见面简单的寒暄 。因为封建社会等级森严 , 特别是在宫廷之中请安的礼仪更为繁琐 。清朝请安也就是见面的礼仪大部分是源自与明朝 , 其中包括请安这个词语都是明朝时候就出现的 。在明朝军队中士兵见到将军要主动请安 , 表现上下级的从属关系 。明朝军队被清军打败以后 , 清军入关便将这一习俗延续了下来 , 渐渐的变成为了宫廷礼仪 , 特别是满清八旗礼仪中的一个重点 。随着满族人在中原的统治地位越发巩固 , 这一礼仪也在民间被制止 , 成为了宫廷之中的专属礼仪 。
【『』跪拜礼与鞠躬礼,中外礼仪在清朝时期的碰撞与冲突】
『』跪拜礼与鞠躬礼,中外礼仪在清朝时期的碰撞与冲突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二 , 清朝祭祀和朝堂使用的跪拜礼仪
这种宫廷礼仪并非皇亲国戚之间的礼仪 , 而是整个宫廷之内的人都要遵循 , 即使贵为皇帝也要按照礼仪给自己的母亲请安 。清朝时期的请安 , 男女又有所不同 , 这也逐渐演变成为了一种外交礼节 。男性在请安是讲究体现出一种阳刚却又谦卑的态度 , 身体保持正直 , 然后迈出左腿以手扶膝 , 右手下垂单腿跪下 , 其中要始终抬头仰望着端坐于龙椅之上的皇帝 。女性请安姿势男性有所差别 , 讲求柔美和谐 , 是"颔首"礼 , 又叫做"万福礼" 。双手叠放于腰间 , 然后在如同男性一样蹲下 。而朝堂之上的礼仪便是三跪九叩之礼 , 以此表示对于皇帝的尊崇与祝愿 。分页标题
2、着装礼仪
清朝的礼仪中着装也是重要的一方面 。在宫廷之中就对各类人员的服饰做出来明确的等级规定 , 其中黄色衣服是只有皇帝 , 皇后才能穿着的颜色 , 除去后妃以外 , 公主、格格、福晋等要穿着满汉结合的服饰 。而对于朝廷官员各个等级级也有各个等级的服装 , 衣服上该绣制的图案就有着很大的区别 。

『』跪拜礼与鞠躬礼,中外礼仪在清朝时期的碰撞与冲突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三 , 清朝时期皇帝的着装
清朝服饰大体上追求清秀 , 简洁 , 窄袖紧身 。这是清朝的保守性的一种体现 , 也是中华传统礼仪中讲究的一种得体思想 。清朝满族妇女的服饰 , 一种是穿旗袍 , 外罩马甲 , 穿高跟在脚心的花盆底鞋 , 仍然保持着明朝服饰的特点 。因为民族多元化 , 在这一点上并没有做强制的要求 。对于男性而言马褂是代表清朝着装礼仪的一种典型服饰 , 从晚清的博学大儒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他们身着马甲的样子 , 可以说马甲在清朝 , 如同今天的中山装对我们一样 , 是国家礼仪体系的最高着装 。二、 清朝时国外的礼仪
不同于清朝的礼仪围绕皇权展开 , 当时国外的礼仪 , 特别是西方讲究的是一种贵族精神的传达 。即使资本主义在西方迅速的壮大 , 但是贵族的精神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了下来 , 其中礼节自然是作为贵族精神传达的最好的桥梁 。在国外礼仪中见面礼是十分重要的 , 这和清朝有着些许的类似 。见面礼大致有七种 , 鞠躬点头 , 举手注目 , 握手 , 吻手 , 接吻和拥抱 。其中鞠躬是当时常用的外交礼仪 , 以此来表示对于同级或者上级的尊敬 。而点头礼就相对于只是同级同辈之间的相互问好 。其它的礼节都十分相似 , 其中吻手礼与亲吻礼是英国贵族比较流行的礼节 , 特别是吻手礼是男性表达对女性尊重的一种礼节 。西方的礼节看似简单 , 传递出来的是他们优雅的气质 , 在这点上与我们有着很大的不同 。

『』跪拜礼与鞠躬礼,中外礼仪在清朝时期的碰撞与冲突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四 , 英国的鞠躬礼仪
在服饰礼仪上面 , 西方的典型着装就是在出席聚会时会穿着的西装 , 以及宴会礼服 。西方的服装风格比较开放 , 自然 。这与他追求的人文主义有着极大的关系 。在重要的场合中 , 男士一般要身着燕尾服 , 或者西装 。对于女性而言大多是一袭漂亮的裙子 。西方的礼仪与清朝的礼仪相比就复杂程度而言就像萤火与皓月一样 。三、礼仪碰撞下的争执
大清朝的闭关锁国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西方文化进入中原的脚步 , 但是文化融入本就是悄无声息的 , 在不经意间就完成了外来文化的吸收与接纳 。在清王朝诸多皇帝执政的过程中 , 都有过外交使节来华 , 对于外来使者的礼仪要求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 一个是以乾隆为代表的要求入乡随俗 , 行三跪九叩之礼的时期 , 一个便是从嘉庆皇帝开始宫廷外交礼仪开始对外国礼仪的接受 。两个时期两种态度 , 争执与碰撞也都涵盖在了其中 。
1、 乾隆 , 嘉庆皇帝与英国使臣
在清朝时期 , 西方资本主义对于清朝有着独特的执着 , 那时的清朝地大物博 , 人员众多 , 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 , 不过清朝的闭关锁国使得资本的倾销变得十分困难 , 为此许多的西方列强便派使者 , 希望通过来访的方式推销资本主义世界的商品 。首次访华的便是当时的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 英国 。

『』跪拜礼与鞠躬礼,中外礼仪在清朝时期的碰撞与冲突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五 , 清朝妃子等级服饰
公元1793年 , 6月18日 , 在乾隆皇帝为自己的寿辰做精心准备的时候 , 得知英国派遣马戛尔尼使团抵达京城 。英国来使说明自己是为乾隆皇帝祝寿而来 , 当时乾隆时期的清政府达到了康乾盛世的顶峰 , 乾隆皇帝对英国来使的祝寿视为自己附属国家的上供 , 下令给与使团很好的待遇 , 同时对使团进行赏赐 。在乾隆接见马戛尔尼时 , 却因为马戛尔尼不愿行"三跪九叩"的君臣礼节而勃然大怒 , 乾隆撤销了对于英国国使节的一切赏赐与优待 。双方为各自外交礼仪争执之时 , 因为下清朝官员的交涉 , 马戛尔尼同意了向乾隆行驶三跪九叩的礼节 , 以表示对于乾隆的尊敬 。之后使团说明来意 , 却被乾隆果断拒绝 , 想入侵清朝市场的理念失败后 , 使团便离开回到了英国 。这是清朝礼仪与国外礼节的第一次碰撞 , 结果以乾隆皇帝强硬的态度而结束 。分页标题

『』跪拜礼与鞠躬礼,中外礼仪在清朝时期的碰撞与冲突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六 , 马戛尔尼画像
乾隆之后 , 嘉庆皇帝上台 。嘉庆二十一年 , 英国派遣以阿美士德为首的600余人使团访问大清朝 。嘉庆同乾隆有着相似的气概 , 对于来华的英国使团嘉庆依旧要求他们行使"三跪九叩"的清朝宫廷礼节 , 并且要求身着满清官府 。对于此当时的英国政府下令使团灵活处理 , 只要能实现打开市场的目的 , 而作为当时英国操控海外殖民的东印度公司却向使团要求拒绝行礼 。在双方僵持不下之后 , 嘉庆下令遣返英国使节 , 礼仪作为一国的尊严不容缺失 。
2、 同治皇帝与英国使臣
外交上的接连受挫使得英国开始寻求新的方式打开新的市场 , 经过乾隆 , 嘉庆 , 道光三个时期 , 已经给足了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时间 。为了再度打开市场 , 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 , 在步入晚年的清政府与信心资本主义的碰撞之下 , 年迈的清政府失败早就已经是必然 。战争的失败使得清朝被迫接受和谈 , 可是在和谈上同样又为礼节 , 清政府内部产生了极大的争执 。一方以三跪九叩之礼要求外来使者 , 一方以奕?为代表主张礼仪的变革 , 允许外来使者着自己的礼服 , 免除三跪九叩之礼 , 行以他国的礼节 。

『』跪拜礼与鞠躬礼,中外礼仪在清朝时期的碰撞与冲突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七 , 同治皇帝与英国使团动漫图
当时吴可读上《请勿责诸使跪拜疏》奏折 , 指出"彼本不知仁义礼智信为何物;而我必欲其率五常之性 。彼本不知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为何事;而我必欲其强行五伦之礼 。是犹聚犬马豕羊于一堂 , 而令其舞蹈扬尘也 。然则得其一跪一拜 , 岂足为朝廷荣;即任其不跪不拜 , 亦岂足为朝廷辱 。" 同治皇帝在认真考虑之后采取了奕?的提议 , 免去三跪九叩之礼 , 同时主动同意接见英国使者 , 这从一定程度上而言使得中原步入了现代化外交的正轨之中 。开启了近现代化外交的大门 。四、 清朝对外国礼仪的接受
清朝时期宫廷礼仪到外交礼仪的过渡体现出来的是皇权的思想 , 作为"天朝上国"清政府在处理外交事宜上自然有着自己的态度 。乾隆到嘉庆时期 , 作为清政府的强盛时间 , 在对外态度上自然有着自己的强硬 。当时的"三跪九叩"看似对于外来使者要求过于过分 , 但是作为当时皇权统治下的正规礼节 , 彰显的清政府的国威 , 是清朝皇帝的尊严 。在这个问题上清政府并没有做出妥协与让步 。

『』跪拜礼与鞠躬礼,中外礼仪在清朝时期的碰撞与冲突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八 , 身着西服的溥仪
而随着历史进程的转变 , 攻守之势也发生了变化 , 英国一跃成为旧世界的头号强国 , 而清政府的力量却每况愈下 。这种局势的转变 , 加上鸦片战争的失败给与了清政府沉痛的一击 。像资本主义的低头也就体现在了外交礼节上面 。英国使者不用行使三跪九叩的礼节 , 取而代之的是鞠躬礼 , 西服 。西方礼节在中原的接受促进了中原地区封建礼制的瓦解 , 从前人们男性扎辫子 , 穿马褂 , 逐渐有人开始大胆的尝试西服 , 剪去辫子 。中原礼仪的多样化与近现代化也以此开始 。但是"弱国无外交"这种礼节的接受是通过战争的方式强迫接受的 , 这对于满清政府而言 , 本就是国家颜面丢失的一次屈辱 , 更揭示了封建皇权在新思潮 , 新形势冲击下的没落 。结束语
清朝对外国礼仪的接受首先表现在了外交上 , 从"三跪九叩"到鞠躬是在血与泪的情况下转变的 , 他伴随的是清政府无能的统治下的列强的不断入侵 。虽然清朝的外交礼仪也就是"三跪九叩"拥有着天朝上国 , 君权之上的思想 , 但这对于一个封建帝国而言是维系皇权的一种形式 , 礼仪的转变也是皇权受到的挑战 。可以说外交上的妥协打开了中华对外来文化接受的第一个门户 , 自此国外的商品大量涌入清朝 , 人们也争相模仿西方列强的着装 , 造型 , 礼节 , 甚至于满清宫廷之中的礼仪也出现了许多的变化 。分页标题
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 , 外交礼节作为中外文明碰撞的先行者 , 为后来中原地区资本主义的萌发与兴起 , 以及社会风貌的转变开启了第一步 。
参考资料:
1. 《清史稿》
2. 《中外历史上礼仪冲突背后的体系之争》
3. 《请勿责诸使跪拜疏》
4. 清朝礼仪来自于网络查询
5. 国外礼仪来自于网络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