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唐:原创 薛举父子,大唐初期最具威胁的挑战者,一次暴毙助李唐扭转局势


_本文原题:薛举父子 , 大唐初期最具威胁的挑战者 , 一次暴毙助李唐扭转局势
唐朝立国之初 , 可以说是占了便宜的 , 李渊很敏锐地抓住了时机 , 由河东太原起兵直取空虚的关中 , 奠定了大唐的基业 , 在同一时期 , 宇文化及给大唐送上一份大礼 , 那就是他被江都一带的隋末势力推为共主 , 弑杀隋炀帝 , 将隋末动乱推向了高潮 。

李唐:原创 薛举父子,大唐初期最具威胁的挑战者,一次暴毙助李唐扭转局势
本文插图
当初隋炀帝南巡 , 带走的军队大多是关中人 , 这多少为李渊占据关中创造了条件 , 一个是隋炀帝南巡令关中空虚 , 一个是宇文化及成为江都隋末集团的暂时代表后 , 需要执行西会关中的策略 。
《隋书.宇文化及传》元文都推越王侗为主 , 拜李密为太尉 , 令击化及 。 密遣徐勣据黎阳仓 。 化及渡河 , 保黎阳县 , 分兵围勣 。
而宇文化及带领的这支急于回到关中 , 本可能成为李唐一大劲敌的势力却成为了李唐立足关中的助力 , 因为洛阳成为宇文化及的必经之路 , 在洛阳一带 , 还有越王侗王世充 , 李密为主的两大势力 。

李唐:原创 薛举父子,大唐初期最具威胁的挑战者,一次暴毙助李唐扭转局势
本文插图
所以宇文化及率部西归 , 先后引发了其与李密 , 李密也王世充之间的大战 , 中原混战为李唐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 使得李唐得以专心西进 , 先后击败薛举 , 李轨 , 为立足关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当然李唐在武德元年(618年)五月 , 隋恭帝被迫禅位于李渊 , 李唐正是立国后 , 虽然关东威胁不足 , 但是在西线和北线依然有足够威胁李唐的势力集团存在 。
占据陇西一带的薛举父子 , 河西走廊的李轨 , 位于关中北方 , 割据雕阴(今陕西绥德县)、弘化(今甘肃庆阳县)、延安(今陕西延安市)等郡的梁师都 , 觊觎河东之地的刘武周等人 , 这些都是在李唐立国之处 , 威胁李唐集团的存在 。
在这些势力集团中 , 割据陇西一带的薛举父子成为了李唐最大的威胁 , 其也是最早挑衅李唐地位的势力 , 在李唐刚刚立国不久 , 就开始大举东进 , 意图就是趁李唐立足未稳 , 抢夺关中之地 , 大唐立国第一次关键战役由此拉开 。

李唐:原创 薛举父子,大唐初期最具威胁的挑战者,一次暴毙助李唐扭转局势
本文插图
唐武德元年(618年)六月至十一月 , 李世民先后于薛举父子交手 , 先败后胜 , 薛举一度有攻入关中 , 撼动李唐地位的机会 , 这也是大唐立国的第一次较大危机 , 但是李氏父子显然要比薛举父子更厉害 。 浅水原之战 , 李世民扭转败局 , 击溃了薛仁杲 , 平定了陇西之地 。
在和薛举集团交战的同时期 , 李唐以武打消梁师都的诡计 , 以拉拢李轨来孤立薛举 。
《资治通鉴.唐纪一》(武德元年七月)梁师都寇灵州 , 骠骑将军蔺兴粲击破之 。
《旧唐书.李轨传》时高祖方图薛举 , 遣使潜往凉州与之相结 , 下玺书 , 谓之为从弟 。 轨大悦 , 遣其弟懋入朝 , 献方物 。 高祖授懋大将军 , 遣还凉州 。 又令鸿胪少卿张侯德持节 , 册拜为凉州总管 , 封凉王 , 给羽葆鼓吹一部 。
梁师都想要拿下灵州 , 即今宁夏灵武市 , 他是想以此打开南下关中的通道 , 但是被蔺兴粲击败 , 之后他就灰溜溜退回自己的地盘了 , 此后并未有什么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
同时李渊采取了拉拢李轨的策略 , 约为兄弟 , 封为凉王 , 给钱给地位 , 虽然李轨心里不爽 , 毕竟他割据已经事实 , 哪里用得着李唐去承认他的地位呢?所以李轨和李渊的来往通信中 , 都是自称从弟大凉皇帝 , 也就是只承认和李渊的兄弟关系 , 但是不承认是从属关系 。

李唐:原创 薛举父子,大唐初期最具威胁的挑战者,一次暴毙助李唐扭转局势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但是李渊的计划也是成功的 , 谁也不会乐观到 , 给李轨点钱财 , 再给他封王就令其臣服了 , 那个时代想要令对方臣服 , 除了打没有其他有效的办法 , 李渊只是希望在李唐和薛举集团交战的时候 , 李轨能够保持中立就可以了 , 就实际情况而言 , 李轨也是没有参与这次战役 。
其实这也能看出薛举父子的短视 , 那就是不会联合其他势力一统攻略关中 , 虽然薛举父子之前和李轨有过交战 , 但是只要拿出客观的利益 , 李轨也是有参加反唐联盟意愿的 , 毕竟任何一方都不想一个割据关中的强大势力出现 。
但凡薛举父子、李轨、梁师都可以形成坚固的反唐联盟 , 那么刚刚立国 , 仅占据关中和河东部分地区的李唐 , 的确是有亡国之危的 , 对大唐来说 , 幸运的是 , 这三方已经呈包围关中态势的集团并未形成联盟 , 反倒是给了李唐各个击破的机会 。

李唐:原创 薛举父子,大唐初期最具威胁的挑战者,一次暴毙助李唐扭转局势
本文插图
话说回来 , 薛举父子单独挑战李唐集团 , 也是有实力基础的 , 双方第一阶段交手 , 薛举大胜 , 唐军大败而归 。
《旧唐书.太宗本纪》武德元年七月 , 薛举寇泾州 , 太宗率众讨之 , 不利而旋 。
《旧唐书.薛举传》未及与战 , 会太宗不豫 , 行军长史刘文静、殷开山请观兵于高墌西南 , 恃众不设备 , 为举兵掩乘其后……两军合战 , 竟为举所败 , 死者十五六 , 大将慕容罗睺、李安远、刘弘基皆陷于阵 。
《旧唐书.刘文静传》文静用开山计 , 出军争利 , 王师败绩 。
薛举率陇西之兵东进 , 进犯泾州(今甘肃泾川北) , 大有进犯关中之意 , 唐太宗率部抵御 , 但是在两军尚未交战前 , 他就病了 ,所以这一仗 , 历史记载上是刘文静打的 。
当时刘文静是行军长史 , 唐初的确有主帅不在 , 行军长史主军事的惯例 , 但是个人觉得 , 这件事可能有些蹊跷 , 毕竟这是事关大唐安危的一战 , 唐太宗到底得了什么病?如果是真的病了 , 那显然不是轻症啊 , 不然的话是可以继续指挥作战的 。

李唐:原创 薛举父子,大唐初期最具威胁的挑战者,一次暴毙助李唐扭转局势
本文插图
那就只能是重症了 , 如果是重症 , 那么此战李渊完全可以重新任命一员统帅 , 怎么也不会让刘文静成为如此关键一战的实际统帅啊 , 而且历史记载中 , 还称唐太宗是告诫刘文静等人的 , 要死守不战 , 带薛举所部粮草耗尽或者自己病好的时候在出战 , 可是刘文静急于争功 , 结果被薛举所败 。
按理说刘文静之前是偏谋臣的角色 , 唯一值得称赞的战绩是在潼关大败屈突通 , 前提也是关中被李唐所占据 , 屈突通进退无据 , 想要退守洛阳 , 结果被刘文静所击败 , 那么在事关大唐安危的战役中 , 个人认为从多种角度来看 , 唐太宗应该不会做出让刘文静独自担当大事的决定 , 正常应该是临阵换将 , 李渊再派一人顶替生病的李世民 。
毕竟此战唐军损失是很大的 , 将士折损过半 , 三位大将战死沙场 , 这绝对是一场大败啊 , 对李唐的影响 , 对唐军的军心士气打击都是不可估量的 , 可以说这就是李唐不能败的仗 , 但就是打败了 。
所以到这里 , 我萌生了一个揣测 , 就是这场仗其实就李世民战败了 , 但是让刘文静背锅了 , 毕竟《旧唐书.太宗本纪》里面都没有提唐太宗生病的事情 , 就是说打了败仗撤军了 , 而且《新唐书.太宗本纪》记载 , 七月 , 太宗有疾 , 诸将为举所败 。 八月 , 太宗疾间 , 也就是大概一个月唐太宗的病就好了 , 显然这不是突发的重症啊 , 当然 , 这都是个人的推测 , 也没有足够的论据 , 大家也不必太当真 。

李唐:原创 薛举父子,大唐初期最具威胁的挑战者,一次暴毙助李唐扭转局势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话说回来 , 在薛举率先击败唐军后 , 局势对李唐是极为不利的 , 毕竟李氏集团入主关中不到一年 , 李渊又刚刚称帝建国 , 这是李唐最脆弱的时候 , 如此大败 , 必然引起关中人心浮动 , 薛举有一举攻入关中 , 将李氏父子踢出局的能力 。
但李唐国运就是强 , 强敌薛举突然暴毙了 。
《旧唐书.薛举传》郝瑗言于举曰:「今唐兵新破 , 将帅并擒 , 京师骚动 , 可乘胜直取长安 。 」举然之 。 临发而举疾 , 召巫视之 , 巫言唐兵为祟 , 举恶之 , 未几而死 。
薛举已经准备直取关中了 , 其部距离关中平原已经不远 , 而李唐在第一阶段战败后 , 也的确需要时间 , 重新布置兵力 , 霸业已经向薛举招手 , 只不过薛举突然生病了 , 而且还是急症 , 薛举暴毙在进取关中的路上 。

李唐:原创 薛举父子,大唐初期最具威胁的挑战者,一次暴毙助李唐扭转局势
本文插图
显然薛举不是带着重病出征的 , 如果他身体真的不适合 , 也可以让他的儿子薛仁杲领兵出征 , 所以他突然病逝也是给我们留下了莫大的问号啊 , 不能仅仅归结为唐军的指鬼怪害人啊 , 要是这么灵 , 还打什么仗 , 都玩这一套了 。
薛举于唐武德元年(618年)六月出征关中 , 八月暴毙 , 如果从阴谋论的角度来看 , 那就是薛举父子内部出了问题 , 毕竟薛仁杲为人太过残暴弑杀于他人不合 , 可以说薛举集团的大部分人是不希望薛仁杲接替薛举的 , 那么在进入关中有望的节点 , 可能存在薛举集团内部排斥薛仁杲的举动 , 意图削弱薛仁杲在此次伐唐之役中的功绩 , 而薛举的默许激发了父子之间的矛盾 , 之后的事情 , 大家自行脑补吧 。
如果除去阴谋论 , 最可能的就只能说是大唐国运昌隆了 , 中原混战 , 关中东线方向压力锐减 , 薛举刚击败唐军 , 意图关中 , 老天一看 , 大唐有危机 , 直接把挑事的带走 , 薛举暴毙 , 而他这一暴毙对于刚刚接手的薛仁杲来说是存在巨大危机的 。
本来大军出征两月有余 , 主帅暴毙 , 薛仁杲继位人心不稳 , 哪怕关中有旦夕可下的可能 , 但是对于薛氏集团来说 , 还是退回陇西最合适 , 继续征讨关中就有并兵败的危险 , 显然薛仁杲是没有这个应变能力的 。

李唐:原创 薛举父子,大唐初期最具威胁的挑战者,一次暴毙助李唐扭转局势
本文插图
薛举暴毙给大唐带来局势上的转机 , 他的死让薛氏集团未能实施趁大胜之际 , 一举攻入关中的计划 , 同时也给了李唐相对足够的反应时间 , 这时唐太宗的病也好了 , 再度领兵御敌 。
《旧唐书.太宗本纪》太宗又为元帅以击仁杲 , 相持于折墌城 , 深沟高垒者六十余日 。 贼众十余万 , 兵锋甚锐 , 数来挑战 , 太宗按甲以挫之 。
折墌城在今甘肃泾川县东北十五里 , 可见薛仁杲在薛举死后 , 虽然统领全局 , 但是显然没有在战事上取得什么大的战果 , 等到唐太宗领兵再战 , 双方战线和薛举击败唐军前后没有太大的变化 。
而这次唐太宗是吃准了薛仁杲的软肋 , 本来他的部队由陇西而来 , 苦战两月有余 , 加之薛举暴毙 , 将士们不想打仗的情绪势必高涨 , 所以唐太宗坚守不战 , 挫其锐气 , 更主要的还是加剧薛仁杲所部的后勤问题 。

李唐:原创 薛举父子,大唐初期最具威胁的挑战者,一次暴毙助李唐扭转局势
本文插图
唐太宗身后就是关中 , 补给粮草相对容易 , 但是薛仁杲所部深陷险境之地 , 不知暂且退守 , 想要搏命一战 , 但其后勤问题随着战事的拖延也暴露出来了 , 加之薛仁杲为人残暴 , 这些都让战局快速偏向唐军 。
《旧唐书.太宗本纪》贼粮尽 , 其将牟君才、梁胡郎来降 。
薛仁杲所部开始出现叛逃事件 , 这时他才发现局势不利 , 更尴尬的是 , 此时的薛仁杲进退不得 , 但是相对来说 , 还是撤退有利一点 , 毕竟如果继续和李世民对峙 , 那结果只能是手下叛逃到唐军阵营的人越来越多 。分页标题
在察觉薛仁杲有退却之意的时候 , 唐太宗派梁实在浅水原扎下营寨 , 浅水原大致在今陕西省长武县东北 , 目的很明显 , 就是拖住薛仁杲 , 不给他回到陇西的机会 , 引诱对方来攻浅水原 。

李唐:原创 薛举父子,大唐初期最具威胁的挑战者,一次暴毙助李唐扭转局势
本文插图
就战争过程而言 , 薛仁杲哪怕知道这是李世民的计策 , 也只能硬着头皮打 , 毕竟他不得人心 , 需要一场大胜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 没有什么能比的上击败李世民 , 占据关中更大的功绩了 , 只要拿下关中 , 给手下人足够的利益 , 那么人心不服的情况就会大幅度减弱 , 至此薛仁杲对于李世民投出的这个诱饵 , 只能如飞蛾扑火一样 , 扑上去了 , 只能寄希望于在战时寻机破敌 。
但不管怎么说唐太宗已经是占据主动的一方了 , 本来薛仁杲所部缺粮 , 将士毫无战意 , 在这种情况下 , 攻击唐军坚守的营寨 , 如果不能短期内攻下 , 那就是加重将士的疲态 , 给对手送主攻的节奏 , 薛仁杲就是这个类型的统帅 , 也可以说他太高看了自己部队的战力 , 当真以为可以一举击溃梁实了 。
《旧唐书.太宗本纪》太宗将骁骑数十入贼阵 , 于是王师表里齐奋 , 罗睺大溃 , 斩首数千级 , 投涧谷而死者不可胜计 。 太宗率左右二十余骑追奔 , 直趣折墌以乘之 。 仁杲大惧 , 婴城自守 。
《旧唐书.薛举传》两军酣战 , 太宗以劲兵出贼不意 , 奋击大破之 。 乘胜进薄其折墌城 , 仁杲穷蹙 , 率伪百官开门降 , 太宗纳之 。
当时梁实的确一度要坚持不住了 , 但是还没到溃败的地步 , 唐太宗则是抓住了绝佳战机 , 趁薛仁杲所部最疲态的时候 , 率领精锐骑兵从其后方大举进攻 , 薛仁杲所部哪里还有力气面对一次骑兵的冲击呢?薛仁杲见大势已去 , 退保折墌城 , 最终也是出城投降 , 陇西之地彻底被李唐平定 。
可以说薛举父子是在李唐立国之初 , 最具威胁的挑战者 , 也是一度有进取关中的能力 , 可是谁能想到 , 薛举的暴毙即刻逆转了双方的局势 , 本来薛氏集团是来打算从关中挤走李氏集团的 , 可是最终却成为主动送人头了 , 薛仁杲也是没有那个能力处理时局 , 让部队深陷进退失据的地步 , 当然唐太宗的战术指挥能力也是很出色的 , 唐初那位出色的统帅 , 那位后来的天策上将 , 从此开启了驰骋沙场的旅途 。
【李唐:原创 薛举父子,大唐初期最具威胁的挑战者,一次暴毙助李唐扭转局势】参考资料《旧唐书.太宗本纪》《新唐书.太宗本纪》《旧唐书.薛举传》《旧唐书.李轨传》《旧唐书.刘文静传》《隋书.宇文化及传》《资治通鉴.唐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