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
?视觉中国供图
今天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 。回望50年前 , 即1970年4月24日 , 我国自主研制并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 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自行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
半个世纪以来 , 中国航天事业阔步前行 。据统计 , 截至2019年 , 我国共发射各类航天器500多个 , 在轨运行的超过300个 。诸多空间技术成果为推动国防现代化建设、国民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
【航天日,看中国五十年璀璨“星”光】当前 , 中国的人造卫星队伍正在不断壮大 ,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 , 让我们跟随专家回望中国卫星50年发展历程 。
技术储备 , 为航天发展奠定基础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以下简称五院)总体部宇航协外任务领域总设计师范含林介绍 , “东方红一号”的研制工作最早启动于1958年 , 由此开始 , 我国卫星发展进入了技术准备阶段 。
1958年5月17日 , 毛泽东主席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宣布:“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聂荣臻马上责成中国科学院和国防部第五研究院落实 。首颗人造卫星项目被国家列为1958年头号重点科研任务 , 代号“581” , 钱学森受命担任“581”项目组组长 。
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 , 中国想造卫星 , 只能自力更生 。但那时我国科研条件十分有限 , 白手起家的道路举步维艰 , 加上受各方因素影响 , 研制工作一度中断 。
1965年 , 中央专门委员会原则批准中国科学院《关于发展我国人造卫星工作的规划方案建议》 , 该报告计划在1970年至1971年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 命名为“东方红一号” 。当年10月 , 全国各科研院所的顶尖科学家齐聚北京友谊宾馆 , 全面论证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方案 。经过长达42天的激烈讨论 , 会议确定了卫星的基本方案 , 后来这个研制方案被凝练成12个字——“上得去、抓得住、听得到、看得见” 。
“上得去”指火箭发射成功 , 并把卫星送入既定轨道;“抓得住”指地面观测站能够对卫星进行实时跟踪测量 , 并将测得的数据和信息及时反馈给指挥中心;“听得到”是指卫星能够在太空播放的《东方红》乐曲并被地面收音机接收;“看得见”指在地面上能用肉眼看到卫星 。为满足研制要求 , 科研人员用手摇计算器完成了大量计算 , 将冷库、库房改造成地面模拟试验场 , 因陋就简、土法上马、群策群力攻克了一道道难关 。
稿源:(科技日报)
【】网址:/a/2020/0424/gxnews159188.html
标题:航天日,看中国五十年璀璨“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