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新闻@雍正建立的秘密建储制度,是否杜绝了九子夺嫡般残酷的皇位之争?


清朝的秘密建储制度 , 是由雍正帝首创 。
“秘密”之处在于皇帝选中继承人之后 , 生前不予公布 , 而是提前写下两份传位遗诏 , 一份由皇帝自己保管 , 另一份安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 , 待其驾崩 , 大臣们取出两份遗诏核对无误 , 当堂宣布由某某皇子继位 。
雍正创立这种制度的动机 , 是因为他亲身经历了康熙末年的九子夺嫡 , 对那段骨肉兄弟间残酷的争斗心有余悸 , 不愿子孙后代再出现如此于家于国都无益的混乱局面 。
可如何才能避免这种状况呢?

搜狐新闻@雍正建立的秘密建储制度,是否杜绝了九子夺嫡般残酷的皇位之争?
本文插图
经过苦苦思索 , 雍正发现了问题所在 。
当初兄弟们之所以打成一团 , 是因为目标太过明确 , 康熙想让谁当太子 , 剩下的儿子们就合起伙来斗倒谁 。 如果不立太子 , 皇子们想争也无法争 , 妃嫔、大臣们更不敢轻易下注 , 也就避免了储位之争带来的内部倾轧、骨肉相残 。
那么 , 雍正帝达成目的了吗?
实际操作中 , 似乎并没有 。
【搜狐新闻@雍正建立的秘密建储制度,是否杜绝了九子夺嫡般残酷的皇位之争?】现成的例子摆在眼前 , 他用这种方式确立了继承人弘历 , 却又在平时表现得很看重他 , 又是封宝亲王 , 又是派他代替自己去祭拜皇陵 , 一点都不秘密 。
在顶级权力层混的 , 哪个不是人精?大家私底下都知道弘历是未来皇帝 。
这就刺激得另一个皇子弘时大为不满 , 演化到后来 , 居然联合起雍正最大的政敌八叔胤禩、九叔胤禟 , 准备造亲生父亲的反 , 差点没把雍正给气死 。
也许秘密建储制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 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皇室内斗 , 但总体而言弊大于利 , 是一种历史的退步 。 任何一个正常的王朝 , 都不敢这么干 。

搜狐新闻@雍正建立的秘密建储制度,是否杜绝了九子夺嫡般残酷的皇位之争?
本文插图
历朝历代都因为争夺储君之位发生过很多惨烈的事儿 , 但各朝皇帝们还是一登基就考虑立太子 , 为什么?
因为治国之道不是天生的 , 也不是一天就能学会的 。
打个比方 , 咱们找个工资不高的普通工作 , 用人单位都得一问学历二问经验 。 学历 , 代表的是理论知识;经验 , 代表的是实践能力 。
当皇帝不需要这些吗?当昏君不需要 , 当明君很需要 。
早立太子 , 就可以由皇帝和大臣们早早对他进行相关方面的教导 , 还能给他安排一些实践项目 , 哪怕资质不高 , 经过学习和实践也能有所提升 。 就算太子出了错 , 还有皇帝给他兜底 , 不会出太大的问题 。
太子之位可以看成是当皇帝之前的一个过渡 , 有了这个过渡 , 他能提前熟悉政务 , 和大臣们也能有所磨合 , 接手国事会更容易一些 。
而且太子的东宫自成体系 , 这其实就是皇帝默许他培植自己的人手 , 便于他在未来实现旧朝到新朝的转换 。

搜狐新闻@雍正建立的秘密建储制度,是否杜绝了九子夺嫡般残酷的皇位之争?
本文插图
秘密建储制度 , 让未来的国君失去了这些受教育和亲身实践的机会!
虽然平时也有师长对他进行培养 , 但皇子的课程和太子的课程能一样吗?这就像是昨天还在上小学的课 , 今天忽然让他当大学校长 , 管理一众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大学老师 。
说句实话 , 要不是清朝早早就把一干大臣奴化了 , 这样选出来的皇帝分分钟成为傀儡 , 不弄死他算大臣们有良心 。 假设把他放在宋朝或明朝 , 这皇帝肯定当得憋屈 , 大臣们哪怕不篡位 , 也有的是办法制他 。
清朝没有灭在这种制度上 , 真的算走运了 。

搜狐新闻@雍正建立的秘密建储制度,是否杜绝了九子夺嫡般残酷的皇位之争?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满清十二帝中 , 共有四位皇帝是秘密立储的:乾隆、嘉庆、道光、咸丰 。
先说乾隆帝 , 因为康熙和雍正的另眼相看 , 他这储位一点都不秘密 , 该学的都学到了 , 该有的历练雍正也让他经历了 , 所以他继位并不是典型的秘密立储制;
嘉庆继位后 , 乾隆又当了三年多太上皇 , 依然执掌朝政 , 等于是让嘉庆实习了三年 , 所以他的继位也没出什么大问题;
道光这一代 , 他的表现有目共睹 。 清朝在鸦片战争中被英国打败 , 太平天国运动也在酝酿中 , 清朝陷入内忧外患 。 虽然不能把所有责任都推到道光身上 , 但如果他可以表现得更好一点 , 把握住时机 , 清朝未必没有振兴的机会;
再说咸丰 , 清朝是从他这一代彻底衰败的 。 主观上 , 他的确努力了一把 , 但客观上他没有太大的能力 。 他的兄弟奕? , 也就是后来的恭亲王 , 比他更适合当皇帝 , 道光却选了能力更差的咸丰 。
如果道光帝公开立咸丰为太子 , 肯定会遭到大臣们的阻拦 , 因为咸丰除了才能平庸之外 , 还有一个很大的缺陷 , 跛脚 。 倘若继位的是支持洋务运动的奕? , 清朝估计还能苟延残喘一段时间 。
再后来的清帝 , 子嗣艰难 , 也就不需要秘密建储 。

搜狐新闻@雍正建立的秘密建储制度,是否杜绝了九子夺嫡般残酷的皇位之争?
本文插图
总之 , 秘密建储制度是一大退步 , 让毫无经验的皇子直接当皇帝 , 这是很不负责任的行为 。
对于新帝来说 , 他是仓促上位 , 得力的助手都没有一个;对于大臣来说 , 他们不知道新帝是好是坏 , 能力如何;对于国家来说 , 更像是一场豪赌 。 况且 , 皇子们依然在斗 , 只是没那么激烈罢了 。 #雍正帝#皇帝#乾隆帝收藏
在顶级权力层混的 , 哪个不是人精?大家私底下都知道弘历是未来皇帝 。
这就刺激得另一个皇子弘时大为不满 , 演化到后来 , 居然联合起雍正最大的政敌八叔胤禩、九叔胤禟 , 准备造亲生父亲的反 , 差点没把雍正给气死 。
也许秘密建储制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 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皇室内斗 , 但总体而言弊大于利 , 是一种历史的退步 。 任何一个正常的王朝 , 都不敢这么干 。
历朝历代都因为争夺储君之位发生过很多惨烈的事儿 , 但各朝皇帝们还是一登基就考虑立太子 , 为什么?
因为治国之道不是天生的 , 也不是一天就能学会的 。
打个比方 , 咱们找个工资不高的普通工作 , 用人单位都得一问学历二问经验 。 学历 , 代表的是理论知识;经验 , 代表的是实践能力 。
当皇帝不需要这些吗?当昏君不需要 , 当明君很需要 。
早立太子 , 就可以由皇帝和大臣们早早对他进行相关方面的教导 , 还能给他安排一些实践项目 , 哪怕资质不高 , 经过学习和实践也能有所提升 。 就算太子出了错 , 还有皇帝给他兜底 , 不会出太大的问题 。
太子之位可以看成是当皇帝之前的一个过渡 , 有了这个过渡 , 他能提前熟悉政务 , 和大臣们也能有所磨合 , 接手国事会更容易一些 。
而且太子的东宫自成体系 , 这其实就是皇帝默许他培植自己的人手 , 便于他在未来实现旧朝到新朝的转换 。
秘密建储制度 , 让未来的国君失去了这些受教育和亲身实践的机会!
虽然平时也有师长对他进行培养 , 但皇子的课程和太子的课程能一样吗?这就像是昨天还在上小学的课 , 今天忽然让他当大学校长 , 管理一众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大学老师 。
说句实话 , 要不是清朝早早就把一干大臣奴化了 , 这样选出来的皇帝分分钟成为傀儡 , 不弄死他算大臣们有良心 。 假设把他放在宋朝或明朝 , 这皇帝肯定当得憋屈 , 大臣们哪怕不篡位 , 也有的是办法制他 。
清朝没有灭在这种制度上 , 真的算走运了 。分页标题
满清十二帝中 , 共有四位皇帝是秘密立储的:乾隆、嘉庆、道光、咸丰 。
先说乾隆帝 , 因为康熙和雍正的另眼相看 , 他这储位一点都不秘密 , 该学的都学到了 , 该有的历练雍正也让他经历了 , 所以他继位并不是典型的秘密立储制;
嘉庆继位后 , 乾隆又当了三年多太上皇 , 依然执掌朝政 , 等于是让嘉庆实习了三年 , 所以他的继位也没出什么大问题;
道光这一代 , 他的表现有目共睹 。 清朝在鸦片战争中被英国打败 , 太平天国运动也在酝酿中 , 清朝陷入内忧外患 。 虽然不能把所有责任都推到道光身上 , 但如果他可以表现得更好一点 , 把握住时机 , 清朝未必没有振兴的机会;
再说咸丰 , 清朝是从他这一代彻底衰败的 。 主观上 , 他的确努力了一把 , 但客观上他没有太大的能力 。 他的兄弟奕? , 也就是后来的恭亲王 , 比他更适合当皇帝 , 道光却选了能力更差的咸丰 。
如果道光帝公开立咸丰为太子 , 肯定会遭到大臣们的阻拦 , 因为咸丰除了才能平庸之外 , 还有一个很大的缺陷 , 跛脚 。 倘若继位的是支持洋务运动的奕? , 清朝估计还能苟延残喘一段时间 。
再后来的清帝 , 子嗣艰难 , 也就不需要秘密建储 。
总之 , 秘密建储制度是一大退步 , 让毫无经验的皇子直接当皇帝 , 这是很不负责任的行为 。
对于新帝来说 , 他是仓促上位 , 得力的助手都没有一个;对于大臣来说 , 他们不知道新帝是好是坏 , 能力如何;对于国家来说 , 更像是一场豪赌 。 况且 , 皇子们依然在斗 , 只是没那么激烈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