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这么多古镇,只有一个悬挂于瀑布上,她就是芙蓉镇
本文插图
【■中国这么多古镇,只有一个悬挂于瀑布上,她就是芙蓉镇】▲古镇保存最完好的吊脚楼群 , 慕名而来的小姐姐在瓦背上拍照留念 。
水边的多情女子 , 光着膀子在太阳下大汗淋漓吃饭的汉子 , 石板街上背着背篓的黑瘦老人 , 更陡峭的山、更柔顺的水 …… 所有这些 , 组成了同时具有亲切感和疏离感的湘西 。
芙蓉镇 , 一座两千年的土家古镇 , 有着湘西独特而浓烈的美妙异质气息 。 这种气息 , 区别于大多数人的日常 , 是人们争先恐后去接近她、了解她的原因 。
网红带动下的全民打卡式旅游 , 让这种接近变得相对容易 。 然而 , 听说过再多芙蓉镇的美 , 也比不上自己体验一趟 。 她的魅力不仅在风景民情 , 还有独特而深厚的乡野味道 。
本文插图
▲日头下缓缓归 , 古镇老人走在青石板老街上 。
谈论芙蓉镇时 , 大多数人会谈些什么?是一部叫《芙蓉镇》的电影 , 还是飞流直下的瀑布、绚丽多彩的夜景 , 或者美味可口的小吃?
也有人说:都不是 。
前提是 , 至少花费三天时间 , 深入到古镇的每一寸肌理 , 聆听她的每一声呼吸 , 在适当的时候 , 接受古镇告诉自己要找寻的答案 。
寻找瀑布和吊脚楼的 '' 真相 ''
在芙蓉镇寻找美 , 有最简单的方式 。 入眼、入心的都是美景 , 一句 '' 挂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镇 '' 便是对芙蓉镇无可挑剔的印象表达 。 如果再拍照发个朋友圈证明 '' 到此一游 '' , 也算和美景之间有了更深的交道和缘分 , 诗与远方可得兼 。
但如果不满足于此 , 那就需要多一些付出 。 比如 , 芙蓉镇的瀑布和吊脚楼 , 这二者堪比古镇的左右护法 , 最有名其实也最平常 , 它们如此强势 , 几乎在你来到芙蓉镇的瞬间 , 便填满你的感官 , 不由分说和你照面 , 让你膝跳反射般发出本能感叹:'' 天哪 , 太美了!太好看了!''
也有人不服气 。 他们不屑于这样廉价的感叹 。 很多年后 , 他们谈起芙蓉镇 , 会想起那个万物复苏的阳春三月 , 自己气喘吁吁爬过五十级(或许更多)台阶 , 寻找瀑布和吊脚楼 '' 真相 '' 的晴朗午后 。
在此之前 , 他们表示先科普一个地理知识:据统计 , 中国有 220 个历史超过一百年的古镇 , 只有一个悬挂于瀑布上 , 她就是芙蓉镇 。
瀑布的形成 , 倚赖于芙蓉镇独特的 '' 喀斯特 '' 地貌 , 这种地貌在湘西已有数亿年历史 。 石灰岩陡峭高耸 , 当地一条名叫营盘溪的溪流穿镇而过 , 在近 200 米落差的山崖中形成七处洞坎河床 , 继而形成巨大的流水瀑布 。 每当春夏暴雨之后 , 溪水陡涨 , 倾泻而下 , 形成漫天飞舞的龙洞烟雨奇观——游客们在瀑布下流连拍照 , 给这道自然景观平添生气与活力 。
如果说瀑布的形成是 '' 老天爷赏饭吃 '' , 那么吊脚楼群则更多体现着人类力量的集大成 。
吊脚楼的形成 , 据当地老人说 , 源于土家族先人居住在深山老林中、悬岩绝壁之上 。 为充分利用地理条件 , 又防止毒蛇猛兽袭击 , 先民在大树上搭架子盖 '' 空中住房 '' , 慢慢地 , 从森林移至山地 , 演变成现今的吊脚楼 。
芙蓉镇上的吊脚楼鳞次栉比 , 沈从文曾言此地 '' 傍山作屋 , 重重叠叠 , 如堆蒸糕 , 入目景象清而壮 '' , '' 蒸糕 '' 可谓形象 。
人们来到芙蓉镇 , 往往最先被悬挂在王村瀑布两侧悬崖上的吊脚楼群所吸引 。 这楼群像巨鸟的翅膀 , 浑厚雄伟 , 让现代人觉得不可思议 。
吊脚楼建在悬崖之上 , 有的高十多米 , 耸立入云 , 走廊司檐悬空挑出 2 米多 , 或许在人们看来 , 无论是竖立屋架 , 还是盖瓦封顶 , 都非常惊险 , 甚至不可能完成 。 然而 , 土家先民硬是凭借智慧和勇敢 , 在山地中生出空中楼阁 。分页标题
山水塑造性格 , 而建筑却能体现性格 。 土家人的蛮狠与从容 , 在这些层叠入云的吊脚楼群上可见一斑 。
本文插图
▲ 古镇的儿童有明亮笑容 。
小巷深处有烟火
芙蓉镇的美 , 隐没在吊脚楼的飞檐走壁、雕花门窗中 , 也藏在炊烟升起、夕阳晚照的小巷深处 。
清晨 , 河边早起的妇女用力浆洗衣服 , 欢声笑语间 , 生活的琐碎烦恼似乎也随着这气力的呼出 , 这水波的流逝而烟消云散 。 年轻姑娘显得温柔害羞 , 她们轻轻把采来的野蒿、胡葱扔进水里 , 揉一揉 , 捞起来 , 水声滴答 。
水中的鱼虾、鹅卵石则是儿童的乐趣 , 他们赤脚奔跑 , 脱下鞋袜用脚尖试探水温 。 很多年后 , 长大的少年或许不记得很多往事 , 但与水有关的记忆将伴随一生 。 就像写了一辈子 '' 水边人生 '' 的沈从文 , 他不羁的灵魂无论漂到哪里 , 都与一条长长的沅水密不可分 。
与河水相比 , 水井与生活的联系丝毫不会逊色 。 老人们延续多年的习惯 , 带着塑料瓶子从井中取水 , 等待的间隙抽一袋烟 , 唠个短嗑 , 再迎着夕阳慢慢走回家中 。 青石板路上的影子长长短短 , 像这古镇的时光 。 它们有时热闹 , 有时孤独 , 无论愿不愿意 , 都有一只阳光下打盹的黑猫强做良伴 。 背阴的小巷子里 , 卖菜的妇人生了一盆篝火 , 火上架一座铁茶壶 , 茶壶嘴儿嘟嘟 , 茶香四溢 , 热气升腾 。 主人分出去几碗茶给友人 , 笑比茶甜 。
那些老街名 , '' 河铺子 '' 生意兴隆 , '' 殿门口 '' 书声琅琅 , '' 杨家坪 '' 拂晓不净面 , '' 三拱桥 '' 里洪水滔滔 , '' 公馆坪 '' 有官驿 , '' 半边街 '' 落雨不湿鞋 …… 每一条老街 , 背后都有一个传说 。 历史从尘埃中走来 , 那些或粗粝或光滑的石头都长着一张老者的脸 , 只有耐心缓慢的人 , 才可以和它们忘年交 。
正在恍惚 , 一位梳着小辫齐刘海的女童在阳台探出头来 , 冲你龇牙一笑——她刚刚写完网课作业 , 妈妈同意今晚可以看半小时动画片 。
本文插图
▲游船驶过猴儿崖 , 芙蓉镇已回首不见 , 一幅山水画卷接踵而至 。
'' 能逢演必哭 , 肯定是有心事吧 ''
湘西的禀赋异质 , 还体现在独特的民族文化 。 茅古斯、摆手舞、打溜子、土家哭嫁 , 夸张的动作、莫名其妙的装饰、听不懂的长腔短调 , 这是土家人原始古老的习俗 , 如今传统没有丢失 , 反映了后人在情感继承和身份认同上的执着 。
茅古斯舞在土家族语里称为 '' 古司拔铺 '' , 是公认的中国舞蹈及戏剧最渊源的活化石 。 此舞蹈真实再现了父系社会至五代时期土家人的渔猎、农耕及婚姻习俗 , 后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今年的清明节前夕 , 在土家祠堂前坪 , 一出蔚为壮观的茅古斯舞让人们领略到原始艺术之美 。 与摆手舞不一样 , 人们怀着敬畏之心驻足观看 , 并不加入其中 。
摆手舞 , 单从名称看来 , 多了欢乐天真的气氛 。 它是土家族人一宗载歌载舞祭祀祖先的大型舞蹈 , 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 , 男女老少都要集中在摆手堂前共跳摆手舞 。 有古诗云:福石城中锦作窝 , 土王宫畔水生波 , 红灯万盏人千迭 , 一片缠绵摆手歌 。 诗歌形象地再现了古时土家人千人万人共舞的场景 , 豪放和热闹气氛非现代人所能感同身受 。
有意思的是 , 现在芙蓉镇不仅把摆手舞作为迎接嘉宾、举行庆典的必演节目 , 同时还把该舞蹈列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 , 世代相传 。
芙蓉镇表演哭嫁的姑娘来自当地的演艺团 。 姑娘长相清瘦 , 眼睛却很大 。 关注了她很久的粉丝说 , 几乎每次表演 , 这位姑娘都能边唱边流泪 , '' 演得跟真的一样 '' 。分页标题
旁边的小伙子表示抗议 , 说:她并不是在演 。 她年纪轻轻 , 来自外地 , 能逢演必哭 , 肯定是有什么心事吧 。
潇湘晨报采访人员王欢湘西报道
【来源:ZAKER潇湘】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向原创致敬
- 赳赳说中国|中餐的一个陋习会传播病毒,你知道么?
- 趣头条|看了这么多的车子最后还是自己的车子最好,真香
- 行者老张|青木川古镇,一脚踏三省的世外桃源,“一代枭雄”传奇的两面人生
- 中国中医科学院门诊部|一勺猪油竟然能改善十几种小毛病,有哪些功效和禁忌?
- 汽车|创新让解放国六重型车领先同行业 | 中国汽车报
- 旅游|中国最“憋屈”的省份,因为名字的原因,常被误认为是一座城市
- 美妆|可直邮中国的美妆护肤品牌清单出炉,马住回国海淘超省心!
- 旅游|重庆一个“山水古镇”,避暑纳凉的好去处,已有1300年历史
- 币圈卫道士|百万级TPS的CBase公链就是为中国韭菜量身打造的
- 中国国家地理|孕育中国第一个国家公园的它,还是美景制造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