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房」道教的“坐环”与佛教的“闭关”


_本文原题:道教的“坐环”与佛教的“闭关”

「关房」道教的“坐环”与佛教的“闭关”
本文插图
佛道两家都会独处生活一段时间以进行修炼 , 修炼的目的不尽相同 , 独处修炼场所的名称也不同 。
道家“坐环”
“入静”一词初见于陶弘景《登真隐诀》 , 《登真隐诀》云:“烧香入静朝神 , 愿得正一三气 , 灌养形神 , 长生久视 , 得为飞仙 。 ”《资治通鉴》卷257载唐僖宗光启三年(887):“乘(指方士吕用之)其入静 , 缢杀之 , 声言上升 。 ”胡三省注:“道家所谓入静 , 即禅家入定而稍异 。 入静者 , 静处一室 , 屏去左右 , 澄神静虑 , 无思无营 , 冀以接天神 。 ”
独处修炼的地点称静堂或静室、环堵 , 施肩吾[1]在《述灵响词序》云“余慕道年久 , 修持没功 , 夙夜自思 , 如负芒棘 。 尝因暇日 , 窃览《三清经》云:夫修炼之士 , 当须入静三关 , 淘炼神气 , 补续年命 。 大静三百日 , 中静二百日 , 小静一百日 。 愚虽不敏 , 情颇激切 , 神道扶持 , 遂发至恳 。 且试以小静 。 即开成三年(838)戊午岁起 , 正月一日 , 闭户自修 , 不交人事 , 克期百日 , 方出静堂 。 [2]”

「关房」道教的“坐环”与佛教的“闭关”
本文插图
《真诰.握真辅》“所谓静室者 , 一曰茅屋 , 二曰方溜室 , 三曰环堵 。 制屋之法:用四柱三桁二梁 , 取同种材 。 屋东西首长一丈九尺 , 成中一丈二尺 , 二头各余三尺 , 后溜余三尺五寸 , 前南溜余三尺 。 栋去地九尺六寸 , 二边桁去地七尺二寸 。 东南开户 , 高六尺五寸 , 广二尺四寸 。 用材为户扇 , 务令茂密 , 无使有隙 。 南面开牖 , 名曰通光 , 长一尺七寸 , 高一尺五寸 , 在室中坐 , 令平眉 。 中有板床 , 高一尺二寸 , 长九尺六寸 , 广六尺五寸 , 荐席随时寒暑;又随月建 , 周旋转首 。 壁墙泥令一尺厚 , 好摩治之 。 此法在名山大泽无人之野 , 不宜人间 。 入室 , 春秋四时皆有法 。 ”
王重阳要求全真道筑庵或筑环堵(圜堵)独居修炼, 相当于“封关 、闭关 。 环堵最初如王重阳的“活死人墓”及全真七子所居山洞 。 “王重阳入环堵 , 令丹阳日亲馈一食 。 自十月朔而处 , 所须唯文房四宝、布衣草屦、枕石而席海藻 。 隔窗牖而求诗词者 , 接迹举意即就 , 略无思索 。 当隆冬积雪之际 , 和气满室 , 居百日而方出 。 [3]”“师乃入环堵 , 约宜甫日绩一食 , 锁庵百日 。 [4]”
郝大通之徒范圆曦:“屏绝世虑 , 自死循环室中 , 究其所谓精气神之学[5] 。 ” 《上阳子金丹大要列仙志》记载李珏“师事全真道士宋德方 , 即往武夷潜修内丹 , 复至真州玉虚庵结圜 , 末入青城山 。 ”刘高尚长年筑圜堵于家之后圃 , 不语不出者三十余年 。 《丹阳真人语录》载“刘高尚居环堵四十年 , 别无他事 , 但虚其心 , 实其腹 , 去其华 , 忘其名 , 弃其利 , 清其神 , 全其气 。 ”

「关房」道教的“坐环”与佛教的“闭关”
本文插图
进入“静堂”独处修炼称为“坐环” , 何道全(1319–1399)元末浙江四明人 , 号无垢子、又号松溪道人 。 云游至终南山 , 隐居于圭峰 。 曾至“华阳峪望乡台 , 入静百日出环 。 ”
何道全《随机应化录》卷下“环者 , 乃返本还元之义 , 不过静功而已 。 ”“有死环活环之理 。 死环者 , 四面皆墙 , 坐环者在内 , 将门封闭 , 不令出入 , 按时送饭 , 须安身绝念 , 息气调神 , 百日而出 , 有志者功多 , 无志者反成疾病 。 活环者 , 以四大假合为墙壁 , 以玉锁金关为封闭 , 令一点灵光在内 , 刻刻不昧 , 使神不离气 , 气不离神 , 内想不出 , 外想不入 , 闹中取静 , 静裹分明 , 精神内守 , 勿令外扰 , 如此百日胜如死环千日 。 ” 分页标题
“今人亦有蒙头面壁 , 如何不得了道?师曰:只知妆点外相 , 不识其中就裹 。 ”“蒙头者教人纳住念头 , 面壁者见如不见也 , 又是背境向心 。 《观道经》云:不见可欲 , 使心不乱 。 夫修行人须是眼不观色 , 耳不听声 , 见如不见 , 听如不闻 , 绝声色 , 除念虑 。 只妆外相 , 终成何济 。 吕祖师云:打破虚空见 , 便挚拳来来 , 最好作生涯 。 不知纳被蒙头趣 , 笑煞西来旧作家 。 ”
【「关房」道教的“坐环”与佛教的“闭关”】

「关房」道教的“坐环”与佛教的“闭关”
本文插图
为何要坐环 , 何道全认为“心静胜如室静 , 境忘不若心忘 , 又要静位何用?师曰:碧天秋夜月 , 无云月更明 。 且室静则外魔不入 , 心静则内魔不起 , 内外清静 , 表裹莹彻 , 乃是道人活计 。 太上曰:不见可欲 , 使心不乱 。 仙真云:外境不侵 , 内神自定 。 此之谓也 。 ”
坐环苦修 , 是为透悟心性 。 闭关期内 , 专心修功 , 必能精进 , 应属进火 , 既已出关 , 应当退符 , 以防进火太过 , 功大伤身 , 理宜退符 , 以养代炼 。 出关后须度过一段适应期 , 再入尘俗行道 。
佛家“闭关”
闭关 , 又称掩关 , “掩关”一说 , 源于佛经“掩室”之说 , 意为闭室而不与外界接触 。 闭关这个名词和风气 , 是到元朝之后 , 甚至到了明朝 , 才看到这种修行方式的记载 。 闭关可能是渊源于西藏佛教的长期洞窟修炼 , 当喇嘛随着蒙古王朝到了中国内地 。 根据考证 , 闭关是从元代出现的 , 明代以后 , 闭关日渐风行 。 禅宗辞典《禅林象器笺》中说:“自入元 , 始有闭关之说……自入明 , 乃有闭关学道之事 。 ”

「关房」道教的“坐环”与佛教的“闭关”
本文插图
早期的中国 , 有些禅者 , 悟发之后 , 在水边林下 , 山间洞窟 , 单独过木食涧饮的修行生活数年 。 终南山 , 据说有七十二家茅蓬 , 是修行者所住茅蓬 。 他们自备炊具以及谷类、菜蔬的种子 , 入山披荆斩棘 , 结茅为舍 , 以避风雨 , 长期远离人间 。 住在清净处 , 心不能远离 , 独住茅蓬 , 虽类似闭关 , 却不是闭关 。
禅宗流行一句话:“不破参 , 不住山;不开悟 , 不闭关 。 ”必须等开悟后 , 才有资格闭关 。 闭关修行需要一定基础 , 若不知修行的方法 , 也不懂深入经藏的门径 , 虽然闭关三年、五载 , 也不能有所成就 。 会因为魔障 , 不能如期地完成誓愿 。 有些大修行人发大誓愿 , 愿于一生中了脱生死 , 人生的最后几年或十多年在闭关生活中度过 , 直到觉得有了生死的把握才出关 。
在一定期间内 , 放下杂务 , 幽闭室内 , 杜绝外缘 , 收摄身心 , 闭门修持或研学 。 闭关期限 , 依个人所修之不同目标而有差异 , 有七日短期方便关 , 亦有长达数十年 。 有些修行人发大誓愿 , 愿于一生中了脱生死 , 不证悟则永不出关 。 人生最后几年或十多年在闭关生活中度过 。 长时间闭关多在冬季进行 , 冬季大雪封山 , 隔绝道路交通 , 屏绝外缘正好静修 。

「关房」道教的“坐环”与佛教的“闭关”
本文插图
认识闭关
闭关者住的房子称为“关房” , 一般都建在僻静处 , 关房具备一定的生活条件 , 如有小阳台能让闭关者晒到太阳 , 内有厕所等等 。 在闭关期间 , 以不出关房为原则 。 所以在关房外 , 必须有人护关 , 护持饮食、医药、料理琐事 , 护关者可分享闭关者所造的功德 。
闭关期必须要做到禁语、禁足(不出关房)、不接见访客 。 如果连这点起码的禁戒都没有 , 就和不闭关一样了 。 闭关时不能看一般的书报 , 连经书都要与所定的目标有关 。 不能与外界通讯、通话 。 医药则全赖祈祷 。 然在必要时亦可破例(如生病就医、修持发生问题须请示善知识……等) 。分页标题
闭关修行 , 是件很重大的事情 , 所以要举行隆重的闭关仪式 。 朋友及在家支持者应邀参加 。 在关房前预设香桌 , 方丈和尚、关主拈香 , 接着敲引罄三阵 , 方丈朗读严肃的声明 , 说明闭关期间将做什么 , 劝关主能珍惜这殊胜的因缘 , 在关中努力修行 。 说法后 , 和尚说“请” , 关主进门时 , 回首礼谢大众 , 三拜关门 。 房门两块木板「X」型钉上 , 上面注明日期与其他事项 。

「关房」道教的“坐环”与佛教的“闭关”
本文插图
关主闭关结束时 , 寺院也举行很隆重 的仪式来祝贺 , 并且有很多信徒来供养关主 。 首先由客堂挂“启关牌”通知大众 , 关主出关后 , 随方丈到大殿念回向偈 , 再拈香上供 。 上完供后 , 关主必须在大殿中礼谢大众 。
一般人以为只要门锁住就叫做闭关 , 在关里读书也可以 , 写字也可以 。 真正闭关 , 连书本都不要的 , 什么都没有 , 或者只有一个床铺 , 甚至只有一个蒲团 , 一天到晚在打坐 。 不论室内如何舒适 , 闭关意谓独自闭处一段超过能忍受的时间 。 关房通常有通风的大窗户与通往走廊的便门 , 由此可拿到食物或与人交谈 。 门坎上悬挂一只小铃 , 以便摇铃呼唤 。
十九世纪中叶 , 乔瑟夫?艾德金(JosephEdkins)牧师见过一位和尚像菩提达摩一样禁语壁观 。 这和尚禁语壁观六、七年了 , 而且立誓余生继续如此修行 。 他的部分戒律是不更衣、不刮脸剪发 , 不过他梳发洗脸 。 爱德金说︰“他识字 , 但从不拿书 。 他唯一的工作是低声默念祷词 。 我们在纸上写着“立誓不语 , 于你无益 。 ”他看着纸条读了一遍 , 微微笑了笑 。 他拒绝写任何回答…… 。 我们见过他不久 , 有人发现他沐浴阳光中坐在垫子上 , 死了 。

「关房」道教的“坐环”与佛教的“闭关”
本文插图
过去闭关者 , 有些会精神失常;有的托名病缘 , 中途出关 。 独处时 , 心会胡思乱想 , 所以要观察自己的心 。 时刻考察自己的动机是否正大纯洁﹖不能含有私人欲望 , 否则必遭魔障 , 甚至是护法为护正法而作障 。 真正纯正之动机必须是为了救一切众生 , 绍隆佛种 , 成正等正觉 。 动机纯之又纯 , 上不愧天 , 下不愧地 , 中不愧心 , 方能得天龙八部之欢喜护持 。
[1]唐代道士施肩吾 , 字希聖 , 自號棲真子 。
[2] 《雲笈七籤》卷99《靈響詞五首並序》 。
[3]《重陽教化集》 。
[4] 《歷世真仙體道通鑑.王嘉》
[5] 普照真人玄通子范公墓誌銘
编辑转发:郑州陈氏太极拳小架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