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长庚支援地坛医院满月 战士们将陆续回家

3月18日至24日 , 清华长庚先后三次抽调神经外科专业护士张晓晶、肾内与风湿免疫专业护士李伟丽、放射科医师许艺兰、心脏内科医学影像技师翟彦龙、消化内科医师王佳前往支援北京地坛医院 。其中许艺兰、王佳已完成支援任务 , 于4月21日进入隔离观察期 。
作为第一批到达地坛医院的外援人员 , 张晓晶、李伟丽率先进入新冠病毒肺炎轻症患者病区进行照护 。作为传染病专科医院 , 北京地坛医院有着严格的隔离措施和软硬件设施 , 工作期间 , 医务人员只有在进入密切接触患者的外环境区域时才需要换上防护服 , 而越来越热的天气 , 让集中时间进行的隔离区操作也变得愈加难过 。有时接班后刚刚给患者测量完生命体征 , 里面一层的衣服就被汗溻透了 , 张晓晶说:“有个三岁的小患者特别可爱 , 但就是抽血太难了 。需要四个人按着她 , 小朋友挣扎着嚎啕大哭 , 我们力求速战速决 。不过小孩子也不记仇 , 拔了针就不哭了 , 还让我留下来陪她搭会儿积木 。”长时间的隔离观察不仅是低龄患者的难题 , 对于成年患者也是考验 。李伟丽也感觉到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和负担比较重 , 于是护理不仅仅是照护身体 , 更需要关怀到患者的心理 , 一旦发现异常就会及时请专家前来疏解 。

■清华长庚支援地坛医院满月 战士们将陆续回家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李伟丽(左)张晓晶(右)
王佳所负责的病区内大部分是境外输入型轻症患者 , 心理问题同样也困扰着这里的患者 , 日常治疗之余 , 王佳也会认真倾听他们的烦恼 。一位患者在住院期间明明恢复得很好 , 氧饱和度正常 , 但总感觉憋气要求吸氧 , 以求最好的恢复效果 , “能理解 , 他的这种焦虑多半是对未来回归工作的担忧 。”王佳说 。一个月的支援任务不仅让王佳收获了前线战疫的宝贵经验 , 还让她额外“喜提”医生老公的下厨新技能 , 据说已经备好了几道拿手菜 , 就等她解除隔离回家了 。

■清华长庚支援地坛医院满月 战士们将陆续回家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王佳(右一)
与其他几人不同 , 医学影像专业出身的许艺兰和翟彦龙坚守在另一片领域——新冠CT筛查及确诊患者CT复查 。3月下旬起 , 国际疫情形势愈发严峻 , 海外回国的人员激增 , 放射科工作量极大 , 每天需要进行200-380人次的筛查 , 完成从患者的信息登记、摆位、扫描、传送图象到打印胶片、确认等一系列工作 。抵达地坛医院后 , 许艺兰主动申请从放射医师组调到压力更大的一线技师组进行支援;翟彦龙最长的一个班则从凌晨2点马不停蹄地筛查到早上8点 。“支援期间 , 我的岳父突发急性胆囊病 , 高热、寒颤、昏迷 , 清华长庚的兄弟姐妹们第一时间全力协助 , 顺利安全完成治疗 , 特别感谢肝胆、心脏、麻醉、放射、检验等团队的亲人们 , 让我能没有后顾之忧地坚守在一线战疫 。”翟彦龙说道 。

■清华长庚支援地坛医院满月 战士们将陆续回家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许艺兰(左)翟彦龙(右)
虽然忙碌 , 但收获更多 。疫情需求 , 地坛医院汇聚了来自北京9家市属医院的12名放射科医技人员 , 大家穿着密闭的防护服 , 带着口罩和护目镜 , 雾气时不时地遮挡视线 , 认真辨认隔离服上的名字后才知道身边的战友是谁 , 只有下班时摘掉N95换上普通口罩的瞬间 , 才能短暂看到彼此满是压痕的脸 。
临时工作小组内 , 不同医院的队友们会每天分享小讲座和专业学习内容 , 工作之余还会相互监督完成线下的运动锻炼作业 , 特殊时期的共同经历 , 让彼此收获了一份更加坚定的情谊 。许艺兰也在这里 , 度过了一个简单却意义非凡的生日 , 如今圆满完成任务 , 她开心地表示 , “感谢一直支持我的家人们 , 是你们的鼓励和陪伴让我一路无所畏惧 , 等我平安回家!”分页标题
【■清华长庚支援地坛医院满月 战士们将陆续回家】
■清华长庚支援地坛医院满月 战士们将陆续回家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