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鸦片战争清军最怕的不是舰炮和排枪:而是英军的刺刀和火箭炮!

有很多人认为 , 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 , 主要原因是当时中国军队武器落后 , 而英国和法国侵略军则依靠着坚船利炮 , 以及先进的滑膛枪取得了胜利 。 实际上 , 在鸦片战争中 , 给蒙昧的清朝官员和军队极大震撼的不是英军的舰炮和排枪 , 而是英军的刺刀和火箭 , 很多清军临死前也没搞明白为何拼刺刀玩冷兵器也打不过英军 , 没搞明白那种恐怖的火箭是何方神圣 。

火箭:鸦片战争清军最怕的不是舰炮和排枪:而是英军的刺刀和火箭炮!
文章图片
中国人早在宋代就发明了火箭武器 , 但中国古人的很多伟大发明只是名字挺好听 , 实际效果要靠情怀 。 原始的火箭武器到了明代和清代时期 , 花样翻出 ,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倭时 , 创制了飞刀箭、飞枪箭、飞剑箭等三种火箭 , 统称“三飞箭” 。 在明军的车炮营中 , 装备了4700多支火箭 , 平均每人四支 。 其他还有“一窝蜂”、“火龙出水”等火箭武器 , 在《武备志》中都有详细的记述 。 到了清代 , 也在京师设火器营 , 进行操练 , 后期更设火箭营 。 装备火笼箭、九笼箭或一窝蜂 , 与明代火箭大同小异 , 没有本质的进步 。

火箭:鸦片战争清军最怕的不是舰炮和排枪:而是英军的刺刀和火箭炮!
文章图片
到了17世纪 , 欧洲的军事进步超过了东方 , 欧洲军队尤其是法国军队改良了炮兵作战理论和战术 , 标准化的炮兵作业开始面世 , 身管火炮得到大发展 。 到了18世纪末 , 欧洲人认识到采用集束发射的火箭炮在战场上能够发挥巨大作用 。
1799年 , 英军在征服印度迈索尔的战争中 , 发现当地军队使用一种集束火箭具有很大射程和威力 , 将其作为战利品带回国内 。 1805年 , 英国武尔威治兵工厂皇家炮兵实验室的康格里夫的炮兵上校威廉康格里夫 , 对印度的迈索尔进行了改进 , 采用新型颗粒黑火药作为推进剂 , 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种实用型的野战火箭 , 被命名为康格里夫火箭 。 该火箭重15公斤 , 弹长1米 , 口径100毫米 , 火箭弹后部装了一根4.5米长的平衡杆 , 射程可达1800米 , 改进型射程可达3500米 。

火箭:鸦片战争清军最怕的不是舰炮和排枪:而是英军的刺刀和火箭炮!
文章图片
康格里夫火箭最初装备给海军 , 供海军炮兵和陆战队从军舰或专用的火箭舢板上发射 , 之后又装备陆军骑兵炮部队 , 组成独立的火箭炮连 。 1807年英国皇家海军攻打哥本哈根 , 英军的舰队向哥本哈根发射了两万多枚康格里夫火箭 , 几乎将哥本哈根港夷为平地 。 1812年来比锡战役 , 英国火箭炮部队用猛烈的火箭齐射打的法国军队毫无还手之力 。 康格里夫火箭在战争中的出色表现引发了欧洲各国制造火箭的高潮 , 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儒勒 凡尔纳有一部名为《迎着三色旗》的小说也以威力巨大的火箭弹为主题 。
【火箭:鸦片战争清军最怕的不是舰炮和排枪:而是英军的刺刀和火箭炮!】
火箭:鸦片战争清军最怕的不是舰炮和排枪:而是英军的刺刀和火箭炮!
文章图片
在1840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 , 英军每次重要战斗都使用康格里夫火箭 , 攻击清军的炮台和绿营步兵阵 , 焚毁沿海城市 。 1841年1月 , 英军用康格里夫火箭攻陷了广州沙角、大角炮台 。 1841年10月 , 英军登陆部队攻陷镇海和宁波时 , 清军曾记述“火箭齐发 , 飞腾如雨 , 处处延烧” 。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大沽炮台和通州八里桥之战 , 康格里夫火箭也大规模应用 , 打击过蒙古八旗的马队 。 清朝洋务运动时曾经仿制过这种火箭武器 。 不过 , 随着身管火炮技术的进步 , 原始的野战火箭因为天气影响 , 精度问题和战术灵活性问题被淘汰了 。
在两次鸦片战争中 , 清军也使用过传统的中式火箭 , 不过在康格里夫火箭炮面前显得原始又落后 。 清军的火箭武器种类繁多 , 既有大号的单发“窜天猴” , 也有火笼箭、九龙箭、一窝蜂等集束火箭 , 这些玩意儿都是清朝继承前明的 , 其结构和使用方式和《武备志》所载的无异 , 至于效果嘛 , 就是大号窜天猴 。 火箭十发能有三五发落在期望目标周边直径几百米的圆里 。 开玩笑的说:“清军的火箭靠祭天和算卦来测弹道 , 所以只能大致预测是朝前发射还是朝后发射 , 至于发射后打哪去打多远 , 则一切看天老爷和发射手的造化” 。分页标题

火箭:鸦片战争清军最怕的不是舰炮和排枪:而是英军的刺刀和火箭炮!
文章图片
直到二战前的三十年代 , 德国苏联和美国等主要军事强国开始研制现代化的火箭炮 。 现代意义的火箭炮面世时间比身管火炮晚的多 。 直到1939年 , 世界第一门具有实战意义的现代火箭炮 , 苏联的BM-16-16型16联装喀秋莎火箭炮才开始装备苏联红军 。 从此火箭炮在世界战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