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还有一周 , 王同汉已经与15位同事在武汉战“疫”足足两个月 。 “出发时没想那么多 , 到了就知道不是一场‘速决战’ , 我是‘老大哥’ , 要信守承诺 , 把队伍齐齐整整带回家!”
疫情无情 , 人却有情 , 王同汉与武汉患者同心战“疫” , 深深感受到当患者对疾病重拾信心 , 就是给予医生最大最好的支持力量 。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 , 王同汉相信 , 阴霾过去 , 所有人都会迎来繁花似锦 。
文章图片
队员一声咳 , 他心里“咯噔”一下【王同汉:当医生,就要在患者最难时拉他一把】1月27日 ,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ICU副主任医师王同汉临危受命 , 带队16人 , 前往武汉 , 驰援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
“不辱使命 , 完成任务 , 将队伍再完完整整地带回来” , 这是王同汉向院领导承诺的 。 他与队里此次任命的临时党支部书记、放射科专家陈时洪副教授是队里年纪最长的 , 两人都被队员那群80年、90后的“孩子”当作自己的弟弟妹妹 。
队员安全是最首要的考虑 。 在进隔离区前 , 王同汉要求队员们反复练习穿脱防护服 , 始终绷紧防护这根弦 , 不能有半点马虎;早晚全体人员逐一报到 , 无论大小问题 , 第一时间报告 , 这一直是队员的“铁律” 。
意外情况总是会有 , 王同汉记得 , 一次他听到队员护士向冰咳嗽了 , 他当即心里“咯噔”一下 , 一问 , 偶尔的咳嗽有几天了 , 王同汉赶紧带着去做检查 , 当结果显示正常时 , 王同汉真的是长长舒一口气 , 如释重负!
为了病人好 , 创“宁停3分”式查房抗“疫”一线工作非常繁重 , 从早期的协助当地医院改造隔离病房 , 随后提出抢救危重病人的合理方案 , 再到重回多年未一线值班岗 , 王同汉竭尽全力 , 帮助患者、危重病人重获鲜活的生命 。
见识了武汉的第一场雪 , 王同汉正好夜间值班 , 深深体会了“罗衾不耐五更寒”的滋味 。
隔离病房里 , 病毒无处不在 , 给病人上呼吸机 , 则将医务人员感染的风险以倍数级增加 。 夜里 , 一位80岁老患者缺氧加重 , 大口喘气 , 面色灰暗 , 急需上机 , 王同汉立刻到达床边 , 打开呼吸机 , 调好参数 , 跟病人简单交代如何配合 , 病人虽然点头同意 , 可当给他扣上面罩开始通气 , 不习惯感让他一下抓紧王同汉的手不放!王同汉握住手 , 一边安慰鼓励 , 一边继续教做呼吸动作要领 , 还在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 , 慢慢地 , 病人呼吸逐渐平顺 , 缺氧也改善了 。 此时 , 他已经在旁边站了快一个小时 , 看到他稳定了才放心离开 。 这种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
文章图片
王同汉还创设了“宁停3分”式查房 。 因为他发现 , 很多病人都有焦虑情绪 , 担心自己抗不过去 , 吃不下 , 睡不着 。 在查房时 , 王同汉就有意识地在床前多停留一会 , 跟他们聊聊天 , 给他们加油鼓劲 , 好多病人心情好了 , 饭量都增加了 , 这样恢复得也更快了 。
当医生 , 在病人最难的时候拉他一把身为ICU医生 , 王同汉见多了各种危重病人 , 此次驰援更是深深叹息“疫情无情” 。分页标题#e#
有一对夫妻 , 老两口 , 先后入院 , 且老伯危重 。 与丈夫感情深厚的老婆婆每日都心事重重 , 不吃也不喝 , 甚至不配合呼吸机的治疗 。
王同汉非常着急 , 必须“来硬的”!他很“严厉”地对婆婆说:“你看 , 老伯现在状况一点点在好转 , 你要是不配合早点好起来 , 到时候你怎么照顾他!”还发动队员轮番上阵 , 各种劝说 , 婆婆终于肯吃东西 , 肯做治疗了 。
“医生的责任 , 大概就是在病人最难的时候 , 拉他一把” , 王同汉说 , 当患者对疾病重拾信心的时候 , 就是给予医生最大最好的支持力量 。
文章图片
凭着信念与坚持 , 哪怕疫情尚未结束 , 医疗队仍在战斗时 , 王同汉一直相信阴霾很快过去 , 曙光就在前头 , 心若向阳 , 终迎抗“疫”胜利!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采访人员 何雪华 通讯员 李朝、金小洣、黄咏欣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采访人员 何雪华 通讯员 李朝、金小洣、黄咏欣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黄宽伟
编辑:靳格
来源:(未知)
【】网址:/a/2020/0421/gd413482.html
标题:王同汉:当医生,就要在患者最难时拉他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