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一统天下“大战略”终定,触龙进谏太后,促成赵、齐联盟抗秦

战国各国之间 , 战争不断 , 各国家君王见利则战 , "有利必趋” , 为了各国的利益东征西讨 , 战乱不止 。秦国是有利必趋 , 其他各国也是有利必趋 , 敌友之间随时可以因利转换 , 都以为在干事业 , 实际上是没有战略目标 。人人都趋利 , 但是战略最大的忌讳就是“有利必趋” 。
所有的会战 , 都是为了最后的决战 。所谓大战略 , 就是心中有决战 , 然后从现在出发 , 有一条清晰的走向决战的会战路线 , 每一次会战 , 都是为了最后的决战 , 都是往最后的决战创造条件 。
在各国有利必趋的大环境下 , 各国间元气大伤 , 胜敌而益弱 , 仗打赢了 , 却把自己折进去了 。秦国结束了这种有利必趋 , 没有方向的局面 , 率先找到了统一天下的大战略 , 范睢为秦国制定了远交近攻的全方位外交政策 , 从此秦国有的放矢 , 各个击破 , 最终收服六国 , 统一了中国 。
一、
范睢 , 原是魏国人氏 。公元前270年 , 范睢被魏国宰相魏齐怀疑出卖国家 , 将范睢肋骨打断 , 牙齿打落 , 范睢只能装死 , 试图逃过一劫 。魏齐所尽污辱之能事 , 将淹淹一息的范睢扔进厕所 , 那些醉酒客人往范睢身上撒尿 。范睢醒后 , 以利诱之 , 守卫将范睢用竹席包裹逃出 , 魏国人郑安把范睢藏了起来 , 范睢把名改为张? 。
秦国礼宾王稽出使魏国 , 范睢夜见王稽 , 王稽将范睢藏于车上带回秦国 。

##秦国一统天下“大战略”终定,触龙进谏太后,促成赵、齐联盟抗秦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范睢拜见秦昭王 , 给秦昭王提出了远交近攻的外交政策 。
范睢说:“大王您不如远交近攻 , 那打下一寸土地 , 就得一寸 , 打下一尺 , 就得一尺 。
韩、魏两国 , 是天下的心脏地带 , 中枢门户 , 大王如果要称霸天下 , 就必须占据天下的中枢门户 , 以威逼楚、赵 。
楚国强 , 就收附赵国 , 赵国强 , 就收附楚国 , 楚、赵皆附 , 那齐国就害怕了 , 齐国再收附了 , 那韩、魏两国就是大王的俘虏了 。”
秦王闻之大喜 , 封范睢为客卿 , 做军事战略的参谋 , 后来范睢任宰相 。

##秦国一统天下“大战略”终定,触龙进谏太后,促成赵、齐联盟抗秦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如何理解秦国的远交近攻大战略:
韩、魏是秦国的邻国 , 是天下的心脏地带 , 中枢门户 。把天下心脏变成秦国的心脏 , 秦国就是中心 。秦国攻韩、魏 , 所需携带辎重物资相比绕过韩、魏远攻其他国家 , 是最轻装简行的 。
第一次为秦国界定了谁是朋友 , 谁是敌人 , 这实际上是在军事之上 , 界定了政治 , 在战略之上 , 界定了政策 , 政策指导战略 。每一个战略都有一个战略重心 。什么是战略重心?从目标出发 , 找到能实现目标的关键之处 , 这个关键之处就是战略重心 。秦国的目标是吞并六国 , 统一天下 , 要吞并六国 , 不能兵分六路去打 , 这六国之中就有一个重心 , 摧毁这个重心 , 战胜六国就如摧枯拉朽之势 , 瓦解六国 。范睢就找到了这个战略重心——韩、魏 。
胜利不是目的 。打胜仗了却也把自己折进去了 , 是一种盲目和短视 。“胜敌要更强” , 使自己越来越强 , 敌人越来越弱 , 才是目的 。秦国以倾国之力攻下韩、魏 , 再将楚、齐、燕、赵各个击破 , 六国可图 。
二、
第二年 , 即公元前269年 , 秦中更(秦官第八级)胡伤攻打赵国瘀与 , 战败 。
【##秦国一统天下“大战略”终定,触龙进谏太后,促成赵、齐联盟抗秦】攻打赵国战败后 , 更坚定了秦昭王秦国要远交近攻的政策 。第二年 , 即公元前268年秦国开始起用范睢的远交近攻大战略 , 先对最近的魏国下手 , 秦王派五大夫(秦官第十二级)绾 , 攻伐魏国 , 打下怀邑 。分页标题
两年后 , 即公元前266年 , 范睢离间秦王家族 , 秦王废太后 , 解除穰侯所有职务 。太后是秦王生母 , 穰侯是秦王亲舅舅 , 范睢取代穰侯任宰相 。

##秦国一统天下“大战略”终定,触龙进谏太后,促成赵、齐联盟抗秦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司马光说范睢离间秦王家族 , 是一个倾危之士 , 危险人物 。
三、
同年 , 秦国攻拔魏国邢丘 。魏王派须贾出使秦国 , 这个须贾就是当时向魏齐说范睢有出卖国家嫌疑的那位 , 范睢被魏国逼走至秦国 , 这个须贾是始作俑者 。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 范睢戏弄须贾 , 并威胁须贾速斩仇人魏齐人头 , 否则屠魏国大梁城 。须贾回国 , 先告诉魏齐 , 魏齐惊慌即刻逃往赵国 。赵国收留魏国魏齐 , 秦国便有了攻打赵国的理由 。就在这件事的上一年 , 赵惠文王薨 , 他的儿子赵丹即位 , 赵王新立 , 由太后掌权 。
赵国力不能敌秦 , 便求救于齐国 。齐国不愿无利出兵援救 , 于是提出条件说:“必须派赵王的弟弟长安君来做人质 。”
太后舍不得自己的亲儿子去外国做人质 , 大臣们强烈进谏 , 太后亦绝不松口 。
这时候 , 有一位高明的齐国大臣左师 , 名叫触龙的 , 成功地让太后松了口 。

##秦国一统天下“大战略”终定,触龙进谏太后,促成赵、齐联盟抗秦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触龙没有直言进谏太后 , 而是采用迂回战术 , 晓之以理 , 动之以情 , 打动了太后 。触龙是如何说服太后 , 同意将自己的亲儿子送到齐国做人质的?
面对太后拒人于千里的态度 , 触龙先是跟太后缓和关系 , 跟太后唠嗑 , 说些老人家行动不便了 , 饭量也减少这样的话 , 成功解除了太后的戒备心理 。
将太后对女儿的爱与对儿子的爱进行对比 。太后的女儿嫁到燕国做了皇后 , 太后每次祭祀祷告时 , 都说“千万不要回来” , 那是深谋远虑 , 希望她夫妻和睦 , 她的子孙可以世世代代做燕王 。
触龙说:“从现在往前数三代 , 三代以前赵王的子孙封侯的 , 子孙有今天还在位的有没有?”
太后说:“没有 。”
触龙说:“这就是近一点的 , 自己招祸 , 远一点的 , 祸及子孙 , 都没有好下场!作为国王的子孙 , 世代封侯不好吗?
那是因为他们地位尊贵 , 对国家却没有功勋 , 俸禄封侯 , 却没有什么劳动贡献 , 但他们却拥有国家的名器和财富 。
今天您给予长安君如此尊贵的地位 , 封给他膏腴的土地 , 给他许多的宝器 , 却不让他为国家立一点贡献 , 一旦您仙去 , 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立足呢?”
太后说:“懂了!我全听先生的安排 。”
太后为亲儿子长安君备了一百辆车的盛大车队随从 , 送往齐国做人质 。齐国如约出兵 。赵、齐联盟抗秦 , 秦国闻风而退 。不战而定 。
四、
从触龙的谏言中 , 我们可以学到什么?
长安君是赵王的亲弟弟 , 是太后的亲儿子 , 今天他的一切尊贵、财富 , 是身后强大关系的衍生品 。待赵王不在 , 太后薨世后 , 别人仍然愿意给长安君一切的尊贵和财富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赵国最好的封地凭什么是长安君占着呢 。太后就是明白了这个道理 , 儿子没有功勋 , 承受不住那么多的尊贵和财富 。爱他就让他为国出力 , 做出贡献 , 他才能得到应有的尊贵和财富 。
学历史 , 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
我们得到了利益 , 你要想想 , 你的付出足够多吗?人家对你好 , 你要想想 , 凭什么 。一定要让自己的付出多过自己的收获 。付出是你应做的 , 是你存在的意义 。明白了这个 , 就不会为付出而没有得到回报而充满抱怨 , 让自己陷入痛苦 , 你的怨念也会让别人痛苦 。最终影响彼此的关系导向恶化 。分页标题
没有什么是理所应当 , 一切都是难能可贵 。做这个是应当的 , 做那个是应当的 , 接受方也要充满感恩之心 , 回报于对方 , 甚至回报的更多 。想明白了这个 , 我们就能对他人少一些期望 , 少一些抱怨 , 怀有更多的感恩 , 回馈于对方 , 关系自然就会更亲密和谐 。
没有什么是一劳永逸 , 一切都需要不断获取 。父母与子女之间 , 夫妻之间 , 公司与公司之间 , 国与国之间 , 没有一劳永逸 , 躺在功劳簿上生活一辈子的 , 总是需要在不断的得到与付出之间平衡 , 良好关系才能长久 。
【起鹅读书】
史料来源:《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