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文化:唐伯虎的《临终诗》,看一代才子面对死亡时,展现出怎样的气质?
唐伯虎的《临终诗》 , 看一代才子面对死亡时 , 展现出怎样的气质?
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传奇人物 , 他的才气远远超过其自身 , 人们谈及他的言语可以说是句句与才子脱不了联系 。 没错 , 他就是明代著名诗人、画家、书法家——唐伯虎 。
一说起唐伯虎 , 人们联想到最多的便是“江南四大才子”的美誉 。 其实 , 除此之外他还有着“明代绘画大师”、“明四家之一”、“吴门四家之一”等各种盛名 , 虽然他的傲然不训让很多人对这些名号颇为不解 , 但他自身的才华与本领却真真实实地坐实了这些“虚名” 。
本文插图
在当今社会 , 由于戏剧影视的影响 , 人们对他的关注点更多的只是拘泥在“唐伯虎点秋香”的层面上 。 于是对他的评价便形成了一个矛盾的对立体:人们一面惊叹着他的旷世之才 , 又一面议论着他的轻浮浪荡;一面疯狂爱慕着他的才华 , 又一面鄙夷着他的为人风度……但不管怎么样 , 这都不能影响他的光彩 , 无法抹灭他的才气 , 他还是那个江南四大才子之一 , 也依旧为世世代代所仰慕 。
【趣读文化:唐伯虎的《临终诗》,看一代才子面对死亡时,展现出怎样的气质?】
本文插图
那么今天 , 我们暂且放下自己那不成熟的偏见 , 一起看看唐伯虎身上不为我们所知的气度 , 或许看完之后你会产生不一样的认知 。
众所周知 , 诗人是他的身份之一 , 他一生也曾创作诗作数百余篇 , 虽后人极少传唱 , 但也算是绝世之作 , 其多数有轻狂傲然之气 , 颇有诗仙李白的风范 。 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他的临终之作《临终诗》 , 一起感受下他直面生死时的潇洒与孤傲吧 。
本文插图
诗的原文如下:“生在阳间有散场 , 死在地府又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 , 只当漂流在异乡 。 ”在诗中 , 唐伯虎把生死比作是离别 , 离开人世就如同和友人道别一样 , 不过是最平凡的事情 , 若是害怕生死 , 那就把奔赴阴曹地府之路当成是独自一人漂泊他乡时的旅途 , 那么自然不会有什么值得惧怕的 。
本文插图
他用短短四小句 , 不过寥寥数字 , 看似波澜不惊 , 平平无奇 , 却在笔墨间将生死宛转 , 展现了自己对死的从容、漠然 。 对他而言 , 死亡就是一种形式 , 一次经历 , 无非是和几个人道了个别 , 换了个新的地方 , 全然当是自己一个人漂泊异乡便是了 , 不值一提 。 可见 , 唐伯虎在临终之前是何等的坦然 , 区区“何妨”二字 , 一如他往常的傲然之气 , 哪怕是死 , 他也不会有一丝的畏惧 , 更何况在他的人生词典里 , “生死”的翻译叫做“离去” , 倒当真是那个人们眼中自负孤傲 , 不拘一节的江南才子 。
本文插图
当然 , 现在也有很多人认为这首诗也不过如此 , 他们非得说将生死看淡并不是什么难事 , 古今中外也不乏其人 。 对于这些人 , 我们不必理会 , 或许他们说的没错 , 不畏生死并不难 , 但在生死面前不畏生死——怕是古今也没有几个人能达到这种境界 。 而唐伯虎做到了 , 在生死夹击时 , 依旧从容不迫 , 悠然提笔挥墨 , 留下“死在地府又何妨”之问 , 这种格局必然不是一般人所能达到的 。
- 藁城融媒|「文明实践在藁城」藁城区文联组织志愿者到东桥寨村送文化
- 满族文化网|北镇满族自治县的满族文化源远流长
- 巩义融媒|巩义市残联开展残疾人文化进家庭“五个一”文化活动
- 甘肃文化影视频道|强化消防监督,消除火灾隐患
- 贵州省旅游局|文化丨文物考古调查助力营盘遗址文旅融合
- 芙蓉文史|来自东方的盛宴—清代传统饮食文化为何在欧洲成为贵族风尚?
- 朱桀的行走笔记TB|安徽有一座历史文化名山,众多历史典故出于此,却少有人知它姓名
- 华商政能量|体验“非遗”、“亲子阅读”过个文化味儿的儿童节
- 书禹文化|2019年度接待游客最多是重庆,收入最多却是北京!网友:意料之外
- 中医中医药文化展走进广州小学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