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国古诗:风雅百代,遗韵无穷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 , 诗有着极为独特而崇高的地位:它是庙堂之上人神相通的欢愉 , 是宴席之上把酒言欢的雅致 , 是歧路孤舟天涯游子的悲怆 , 也是月下花径多情少女的忧伤……那些情态各异、匠心独具的篇什 , 是一缕不灭的曙光 , 点亮了漫长岁月里的每一个黑夜 , 也使得每一个白天更加灿烂和妖娆 , 它让我们古老的文化传统拥有了一份别样的深情和韵致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世俗之外的栖息处”
情感和意志 , 是人的本质特征之一;抒情表意 , 则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人类抒情表意的方法很多 , 诗歌是最为重要的方法之一 。古人说:“诗者 , 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 , 发言为诗 ,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言之不足 , 故嗟叹之 。嗟叹之不足 , 故咏歌之 。咏歌之不足 , 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诗·大序》)中国人早就认识到诗歌是抒发情感、表达意志的重要方式 , 而且 , 在上古时代 , 诗、乐、舞功能相近 , 三位一体 。
在人类文明的童年时期 , 面对着神秘莫测的洪荒自然 , 面对着无从把握的个体命运 , 人类积压了太多的惊慌、苦闷和悲伤 。于是 , 在篝火之侧 , 鼓乐声中 , 或是幽怨、或是激昂的歌声就会在天地之间唱响 , 个体情感融汇成了集体意志 , 集体意志又传达给了神灵 , 个体的焦虑就此得到释放 , 生活也由此形成了自己的节奏 。可以说 , 人类正是在诗歌光芒的烛照下 , 一步一步地走出黑暗的丛林 。此时 , 诗歌表达了人和自然的冲突与和解 , 情感淳朴而深厚 , 节奏简单而重复 , 我们从《诗经》中仍然可以感受到那种原始的震撼力 。
文明的发展 , 使得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变得重要 。在这对关系中 , 个体仍然是渺小的 , 理想令人激动 , 挫折令人沮丧 , 歧路令人疑惑……这一切情绪 , 都必须得到宣泄和化解 。诗歌的韵律再次出现 。楚国大夫屈原有志报国却惨遭迫害 , 由衷感叹道:“惜诵以致愍兮 , 发愤以抒情 。”(《九章·惜诵》)正是诗歌的力量 , 拯救了悲愤之中无以自拔的屈原 , 这位宗室政治家也就成了个体抒情诗的先驱和巨擘 。此后 , 无论是忧心如焚的阮籍 , 还是深情淑世的杜甫;无论是以诗干政的白居易 , 还是豁达自处的苏轼;诗歌 , 都是个体与社会关系的润滑剂 , 是世俗之外的栖息处 。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 , 对个体自我最为幽微的探索 , 不是哲学 , 而是诗歌 。无端而起却飘渺如烟的爱情 , 季节变换中莫名的兴奋、忧伤甚至是挣扎 , 山水花树里摇曳的寂寞、感动和彻悟 , 还有总也无法左右的命运……这些 , 到底是缘于人性的脆弱 , 还是现实世界的虚幻呢?正是陶渊明、李白、李贺们 , 执著于即时的、神秘的、独特的精神体验 , 在风吹云动、花开叶落的境界中 , 揭示了此在生命的有限性 , 并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这种有限性 , 开拓了人类的精神世界 , 赋予短暂的生命以意义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中国形式美学的高峰”
中国诗歌 , 除了开拓生命的境界之外 , 还以其精致而多样的形式给人们带来无限的美感 。
诗和音乐相伴而生 , 所以 , 音乐节律就成了诗歌最重要的结构方式 。早期诗歌 , 如《诗经》中的国风 , 多采用叠句和联章复沓的形式 , 循环往复 , 一气相贯 , 再加上用韵绵密 , 多即景起兴 , 涵咏中能真切体会古老的民间歌谣的情态 。至楚辞 , 因双音词增多 , 诗句主体由四言而变为五言 , 再益一语气词“兮”字 , 形成以六言为主的诗句形态 , 而音韵婉约缠绵 , 风情婆娑 , 且多变化 , 读之令人沉醉 。《诗经》之温柔敦厚 , 楚辞之沉痛悱恻 , 皆与各自的语言形态交相辉映 , 并奠定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基本风格类型 。分页标题
汉代以后 , 文人结合《诗经》和楚辞的形态 , 摒弃了复沓、语助词等民歌因素 , 发展出了五言体诗 。五言体诗算得上是中国诗歌中最为基础性的诗体 , 它充分体现了汉语和汉字的特点和优势 , 形式朴素而整齐 , 给人一种温润含蓄的印象 。更为重要的是 , 它所表达的往往是一些不加修饰的、集体性、时代性的情感 , 因此能够直指人心 。钟嵘《诗品》云:“五言居文词之要 , 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 , 故云会于流俗 。岂不以指事造形 , 穷情写物 , 最为详切者耶!”说明了五言诗在描绘事理、抒发情感方面 , 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后人在五言诗的基础上 , 又发展出七言 。以上皆为古体诗 。
与古体诗相对的是近体诗或格律诗 , 又分为绝句、律诗、长律 , 各有五言和七言之分 。格律 , 是指从汉语四声出发的声律组合的法则 , 它的目的是使诗读起来声韵起伏有致 , 自然而富于变化 , 形成美妙的音乐效果 。如《宋书·谢灵运传论》所云:“欲使宫羽相变 , 低昂互节 , 若前有浮声 , 则后须切响 。一简之内 , 音韵尽殊;两句之中 , 轻重悉异 。妙达此旨 , 始可言文 。”唐人在此基础上 , 穷尽变化 , 形成多种谱式 , 而规则也趋于谨严 。在格律诗中 , 最为出彩的就是对仗 。对仗追求的是句式和内容的对称 , 尤其追求错落有致中的均衡 。对仗的形态有工对、宽对、流水对、扇面对、借对、当句对、错综对、蜂腰对、偷春对等 。“欲穷千里目 , 更上一层楼”是流水对 , “缈缈巫山女 , 归来七八年 。殷殷湘水曲 , 留在十三弦”是扇面对 , “桃花细逐杨花落 , 黄鸟时兼白鸟飞”是当句对 。这些精美雅致的诗歌形态 , 以及蕴藏其中的丰富细腻而新颖别致的意境 , 是智慧和敏感心灵的结晶 , 是中国形式美学的高峰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生活艺术化”的无限情趣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 , 诗歌还有更多的用处 。
诗歌因为有感动人心的效果 , 因此被视作推行教化、达至政治认同的最佳手段 。孔子论诗的功用在于“兴、观、群、怨” , 除了“兴”是指感发意志的审美功能外 , “观”指评价社会风俗之盛衰 , “群”指对社会或集体的认同 , “怨”指政治讽刺 。儒家以《诗经》的温柔敦厚之风格 , 界定了士大夫的政治伦理 , 要求在劝诫和批评时 , 怀着关切之心 , 采取委婉迂回的方式 。于是 , 以诗讽谏就成了士大夫的重要政治手段 。如白居易作新乐府诗 , 议论社会现象 , 并希望能够传达给皇帝 , 从而消除政治弊端 。辅助政教 , 成了儒家文人最为普遍的诗歌理想 , 并因此引起了多次诗歌革命 。作诗讽谏 , 形成了中国古代政治生活中一道独特而优雅的景观 , 也为中国诗歌史增添了一份责任和凝重 。
诗歌和政教的结合 , 模糊了诗人和士大夫的身份 。到了唐代 , 以诗艺高低选拔官员 , 政治生活也变得浪漫起来 。史载朱庆余很得名诗人张籍的赞赏 , 进士考试后 , 朱庆余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态 , 作诗问张籍云:“洞房昨夜停红烛 ,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 画眉深浅入时无?”而张籍作诗回答云:“越女新妆出镜心 , 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人间贵 , 一曲菱歌抵万金 。”这段载录 , 可以看做是这个诗歌盛世的政治形态的一个典型个案:功名或政治 , 被包裹在优雅的隐喻中 , 并且被艺术化地执行 。
中国的社会生活也一样离不开诗歌 。园林、寺庙、亭台、驿站、石壁……文人墨客的题诗无所不在 , 构成各种雅致的人文景观 , 而诗歌 , 赋予这些景观以精神特质 。同样 , 四时仪节、祭祖祀神、婚丧嫁娶 , 也都有诗歌的参与 。唐代节令诗非常多 , 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杜牧的《清明》和《七夕》等 , 都脍炙人口 。家家户户春节时贴的门联 , 也是诗歌的简化形式 , 它是节日礼仪的一个组成部分 , 是对节日礼仪的文化性界定 。此外 , 古代的悼亡诗、丧葬诗、贺婚诗、祝寿诗等等 , 都是发生在各种人生仪式中 , 或是在模拟仪式的心境中 , 它复活了诗歌最初的昭告天地的神圣功能 , 同时 , 使得仪式本身庄重、典雅 , 而且富有浓郁的审美意味 。分页标题
中国诗歌还有另一项独特的功能——交往 。春秋时期 , 贵族们通过赋诗 , 可以判断出吟诵者的性情和命运 。后世以诗交友 , 是相信诗歌含有精微的感悟 , 人和人之间得以进行超越现实的精神交流 。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云:“两人对酌山花开 , 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 , 明朝有意抱琴来 。”表达了一种任性而自在的态度 , 两人交流的自由的性情 。而白居易《问刘十九》是一首邀请朋友饮酒的诗:“绿蚁新醅酒 , 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 , 能饮一杯无?”其中洋溢着亲切平和的气氛 , 非常生动 。在此基础上 , 形成了唱和、雅集、集社、投赠、干谒等多种诗歌活动 , 这些活动都具有明显的社会交往意义 , 构成了文人生活的一个部分 。古人以诗交友 , 使得自己的生活艺术化 , 也使得诗歌生活化 , 富有无限的情趣 。
【『中国』中国古诗:风雅百代,遗韵无穷】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 。诗性生活 , 既是每一个文人的理想 , 也在各个层次上被不断实践着 , 形成了极为丰富的诗歌遗产 , 至今 , 仍然能感动我们的心灵 , 点燃我们的激情 。
- ■南阳历史上最具代表性十大人物
- ##敌国王室后裔,感念优待重用,后半生为中国征战,功绩无人超越
- @中国十大帝王陵,繁华尽处是苍凉!
- 「」【敦煌小常识】供养人—中国古代人物画像的集大成者
- :为何说中国诗歌的核心是意境艺术?什么是意象?什么是意境?
- 「销量」中国国产自行车品牌大全球最贵10大顶级老牌自行车品牌排行榜
- #途观#20万预算,你会怎样选车?
- 大众■原创 20万预算,你会怎样选车?
- [溧阳]2020中国·溧阳茶叶节云上邀约全球茶友 开启“茶圈”派对
- 中国新闻网:中国四座“世界美食之都”相聚“云端” 发布“扬州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