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时评:观中国经济大势须算六本账」中新时评:观中国经济大势须算六本账
中新社北京4月17日电 题:观中国经济大势须算六本账
中新社采访人员 周锐
自1992年发布以来,中国季度GDP数据首次出现总量下降 。
这一结果让市场震惊,但也并没有太出乎意料 。
面对疫情冲击,观察中国经济长期走势,还须算好六本“账” 。
——“经济账”与“健康账”
若以“6%左右”这一在疫情发生前市场较为普遍的预期值为参考,一季度的“-6.8%”所对应的GDP潜在降幅为12.8% 。
增速逆转的原因清晰可见 。为阻断病毒传播,有着千万人口的武汉1月23日正式封城 。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宅”在家中,导致大量商店关门、工厂停工 。
经济损失的量级不言而喻 。对照2019年同期21万亿元(人民币,下同)的经济总量,中国2020年一季度GDP少增的规模须以万亿来计算 。
以如此代价来防控疫情值得么?中国的答案是肯定的 。
对中国来说,发展的目标是满足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而健康,则是一切美好生活的前提 。
虽然在疫情防控过程中,经济下行,财政支出紧张等趋势已然显现,但中国始终都将民众健康当成头等大事 。
仅就新冠肺炎确诊住院患者的医疗费用来说,人均2.15万元、重症患者超15万元的支出都由国家承担 。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中国复工复产正在加快 。
在疫情全球蔓延的当下,正是此前以经济为代价确保民众健康的选择,让中国能够控制疫情,并腾出手来重启经济 。
——“整体账”和“趋势账”
本土疫情传播基本阻断的“成本”,是中国经济整体陷入艰难局面 。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支柱,如果按照三产划分是由服务业担当,如果从三驾马车来看,主要贡献来自于消费 。
但在减少聚集、全民隔离的防控要求下,二者皆遭重创 。
消费方面,虽然线上数据亮眼,但总量依然萎缩19%,降幅居各项指标之首;服务业方面,虽然民众隔离在家导致信息传输服务涨幅高达13.2%,但难改整体弱势 。
工业、消费、投资、就业以及居民收入等指标的全面走弱,显示了中国经济在一季度遭到的巨大冲击 。
但中国经济并没有被“冲垮”,无论是基本生活所需还是疫情防控物资都保持了充足供给,相对稳定的就业数据也成为少有但关键的亮色 。
如果把一季度分拆来看 。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等重要数据的降幅均比1-2月份有大幅收窄 。
这意味着,随着疫情防控的推进,中国经济复苏的趋势已经显现 。从长远看,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疫情的冲击是短期的、总体上是可控的 。
回顾历史,疫情影响一般只是“插曲”而不会改变一个国家长期发展趋势 。因此,如果能采取措施,让3月份向好态势进一步延续,中国经济有望回归增长主题 。
未来,在保持合理增长速度的情况下,中国经济料将继续通过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向着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 。
——“本土账”和“全球账”
除了自身努力,中国经济未来走势还取决于全球大环境 。
随着疫情的全球蔓延,经济活力下降的局面已在多国显现 。这导致中国一些外贸企业在顺利复工复产后,却发现订单已被取消 。
目前全球确诊人数已经超215万,全球经济衰退的警报已然拉响 。
IMF此前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将同比回落3%,美国预计回落5.9%、欧元区回落7.5% 。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任何国家可以独善其身 。
中国的复工复产意义更大 。中国生产能力的恢复将为各国抗疫提供充足的物资支撑;其消费活力的重现则将一如既往为各国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
而一旦各国形势好转,中国所面对的外需疲软局面和所遭受的海外超常规货币政策冲击也会明显缓解,从而进一步为经济复苏凝聚动力 。
【「中新时评:观中国经济大势须算六本账」中新时评:观中国经济大势须算六本账】分页标题从这个角度来看,面对疫情冲击,中国与世界已经站在了一起 。各国只有加强国际合作,在尽短时间内控制疫情、才能推动世界经济尽早回到正常轨道上来,让各国从中受益 。(完)
- #疫情#IMF为何预估中国经济仍将是全球最好之一?分析来了
- 「中新网」故宫博物院院长回应故宫何时能开门:大家再等一下
- #中新网#中国女足队长吴海燕:团结始终是我们精神的核心
- 【中新网】中国政府医疗工作组抵达乌兹别克斯坦 朋友“热盼”亲人“期待”
- 「中新网」山西组织专家团向海外学子提供网络心理辅导服务
- #中新网#非洲留学生在隔离酒店当志愿者:我们可以帮助你
- 『中新网』西班牙新冠死亡人数逾2万 著名外科手术专家逝世
- 「中新网」吉林梅河口市市长直播“吃大米” 变“网红”为农民站台
- 中新网@法国科学界人士指出新冠病毒并非人工制造
- 平台■在线视频平台大数据杀熟成惯例 买VIP就活该被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