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浅谈统一后的德国,如何用30年时间,由后发展国家成就工业强国梦


_本文原题:浅谈统一后的德国 , 如何用30年时间 , 由后发展国家成就工业强国梦
有句话叫“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 而我们今天要说的德国也恰恰是这样一个有准备的国家 , 德国的迅速崛起 , 不仅仅得益于其统一后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正确的决策 , 也要归功于其在发展前期所做的大量准备工作 。 从德意志帝国的建立到19世纪末的近30年时间里 , 德国人用惊人的速度走完了英国人用一百多年走过的路 , 迅速完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 德国经济的发展早在19世纪50、60年代就已经悄然显现 , 到1870年 , 德国工业总产量比重就已经超过了法国 , 占据当时世界的13.2% 。 而经过近30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期 , 让德国经济总量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世纪的总和 。 此时的德国已经由一个分散落后的农业国 , 发展成为一个高度发达的工业国, 进入了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行列 。

德国@浅谈统一后的德国,如何用30年时间,由后发展国家成就工业强国梦
本文插图
德国普通农民
统一前经济发展不均衡 , 仍然是一个分散的农业国 。
统一前的德国 , 除了普鲁士、萨克森、巴伐利亚、巴登等这些传统工业区外 , 普遍还存在很多落后的农业区 , 全国有将近60%多的农业人口在从事农业生产和森林生产 。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 导致农业区每年有几十万的德国人背井离乡 , 到国外去寻找就业机会 。 在普鲁士东部地区有很多以庄园为主的经济 , 由于这些庄园远离城镇、交通不便和落后的经营方式 , 许多庄园主资不抵债 , 于是他们不断对政府施加压力 , 要求给予财政支持 。 以上这些问题都表明 , 德国在当时仍未摆脱分散的农业国的消极影响 , 即便是已经存在的一些工业发展 , 也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 由于长期的国土分裂和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落后 , 严重制约了本国经济的发展 。

德国@浅谈统一后的德国,如何用30年时间,由后发展国家成就工业强国梦
本文插图
19世纪中期德国版图
统一和对外战争 , 是德国经济真正进入高速发展的起点
政治的统一和集权政府的建立 , 为推行统一的经济发展政策创造了有利条件 。 从19世纪70年代上半期开始 , 政府相继颁布了商业法、营业自由法、民权和迁徙自由法、统一度量衡法、保护国外商业法以及对邮政、交通和金融机构事物的管理法等 。 1873年7月政府公布货币法 , 1875年1月规定马克成为唯一的支付手段 , 随后又将普鲁士银行改建为帝国银行 , 进而统一了全国的货币制度 。 1879年 , 通过保护关税法 , 提高进口税率 。 关税法不仅增加了政府的关税收入 , 而且让本国产品垄断了国内市场 , 保护了正在发展中的国内工商业 , 也稳定了容克地主的农业经济 。 以上这些举措彻底消除了统一前地方经济的分离状态 , 加速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 , 从而为商品经济的广泛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 。

德国@浅谈统一后的德国,如何用30年时间,由后发展国家成就工业强国梦
本文插图
俾斯麦与拿破仑三世
而直接引发德国经济爆发的事件 , 便是1870年德意志取得对法战争的胜利 , 法国支付了50亿法郎的赔款并且割让了阿尔萨斯-洛林的煤铁产地 , 50亿法郎的巨额赔款对德国扩大生产起了一种“输血”的作用 。 而吞并阿尔萨斯-洛林矿区 , 让这块资源丰富的地区与有着丰富的原煤储量的鲁尔矿区连成一片 , 从而获得了更为实际而又持久的资源优势 , 成为德国重工业发展的重要基地 。 新财力的注入和新资源的获得 , 让这个新统一的国家取得了迅速完成工业化的决定性条件 , 对德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
军工业的发展 , 成为帝国的特色经济支柱
从三次王朝战争到争夺欧洲霸权 , 继而争夺世界霸权 , 发展军工生产一直是德国的既定国策 。 在德国国内 , 军工业不仅被视为必不可少的国家利益 , 而且被当作繁荣经济的重要手段 , 整个德国都认为军备是让德国经济不断进步的条件 , 对于德国来说 , 军事工业的发展其经济意义更是远大于其政治意义 。 德国的军费支出更是从1879年的4.3亿马克 , 猛增到到1913年的21亿马克 。 巨大的军事支出让克虏伯、施图姆等军火企业得到飞速发展 。分页标题

德国@浅谈统一后的德国,如何用30年时间,由后发展国家成就工业强国梦
本文插图
克虏伯兵工厂
克虏伯大炮在这期间不仅垄断了德国军队的军火供应 , 也让它从全世界的军事订单中分得一杯羹 , 1870年至1913年 , 克虏伯军火工厂的雇员从7千人猛增至8万人 , 就可以看出对当时德国军工业发展的影响 。 最后的发展事实也证明 , 德国军工业的快速发展的确直接带动了相关重工业的发展 , 同时也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带来巨额的订单 。
完善的德式教育体系成为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助燃剂
在德国 , 由于实行强迫义务教育制度 , 19世纪70年代已经基本完成了近代教育改革 。 教育改革让全国的文盲率从1865年的5.5%降至1895年的0.33% , 学龄前儿童的入学率在60年代就已达到100% 。 通过调整中等教育体制 , 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 改革高等教育等措施 , 形成了规模性的三级教育网 。
由于中等教育体系的建立 , 让德国的普通工人在阅读、写作水平提高的同时 , 也让工人的工艺水平以及数学计算能力等领先于其他国家的工人 , 成为一支具有高智能、高技术水平的新型劳动力大军 。 在高等教育方面 , 自1810年创立柏林大学以来 , 教学与科研、基础训练与专业训练相结合以及倡导学术自由的原则 , 已成为德国高等教育办学的普遍模式 。 1811年创办的布勒斯劳大学、1818年创办的波恩大学、1862年创办的慕尼黑大学 , 都参照了柏林大学的模式来创建 。

德国@浅谈统一后的德国,如何用30年时间,由后发展国家成就工业强国梦
本文插图
1840年前后的柏林大学
德国高等教育十分重视教学与科研密切结合 , 出现了一批专业性强的大学 , 比如被誉为化学家摇篮的基森大学 , 被誉为数学家摇篮的哥廷根大学 。 同时造就了一批受过专业教育的高级专门人才 , 特别是出现了一批集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家为一体的复合型人才 。 由于他们的创新成就 , 也为德国后来居上并呈现跳跃式发展奠定了基础 , 使德国成为世界第二次科技革命的中心 。
这个时期的德国出现了一批为人类发展作出贡献的科学巨子 , 例如创立了细胞理论的马蒂阿斯·施莱登和特奥多尔·施旺;创造了现代化治疗方法的保罗·埃尔利希;最先提出能量守恒定律的罗伯特·迈尔和赫尔曼·赫尔姆霍茨;提出量子理论的马克斯·普朗克;发现了结核杆菌和霍乱菌的罗伯特·科赫;化学家奥古斯特·凯库勒、维克托尔、埃米尔·菲舍尔、威廉·奥斯特瓦尔德;发现无线电波的亨利希·赫兹 , 发现x射线的威廉·伦琴;以及发展了细胞病理学的鲁道夫·维尔肖;创立欧几里得定律的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里曼、卡尔·魏尔斯特拉斯等 。

德国@浅谈统一后的德国,如何用30年时间,由后发展国家成就工业强国梦
本文插图
奥托及其发明的内燃机
在技术领域也产生了一些列应用性的新成果 。 1866年工程师西门子研制了第一台发电机 , 成为电气化时代来临的第一个重要发明 。 1876年奥托和朗根制造出第一台以煤气为燃料的四冲程内燃机 , 带来了动力机械应用上的另一场革命 。 工程师戴姆和迪塞尔分别用汽油和柴油所进行的革新 , 直接为汽车的发明创造了条件 。 1886年 , 工程师本茨设计制造了世界第一辆汽车 。
在化学、光学、机械制造领域的一系列的创新 , 也让德国制造稳居世界领先地位 。 在化学工业方面 , 到20世纪初德国已经拥有化学专家、工程师五千多名 , 这些人几乎垄断了有机化学领域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 。 正如经济史专家卡洛·奇波拉所断言的:“正是德国人在19世纪下半叶对科学的偏爱使德国工业比英国和美国工业进展的更快 。 ”
德国经济发展的显著特点:增速快
德国所创造的经济奇迹 , 不仅仅表现在国力的强盛上 , 其经济发展的速度之快更是被世人津津乐道的 。 首先我们从当时世界各强国的年工业增长率来看 , 1874年至1890年 , 英美法德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7%、5.2%、2.1%、3.5%;1891年至1990年则变为1.6%、3.5%、2.6%、4.8% 。 从上面两组数字可以看出德国工业增长速度越来越快 。 1870年至1910年 , 德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由13%增至16% , 而同时期的英国则由32%降至14% , 法国由10%降至7% 。分页标题

德国@浅谈统一后的德国,如何用30年时间,由后发展国家成就工业强国梦
本文插图
德国重工业
重工业和化工业在当时德国的经济发展中已经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 1870年至1900年 , 原煤开采量从3400万吨增至1.49亿吨;铁产量从139万吨增至852万吨;钢产量从17万吨增至665万吨 , 到1900年德国的钢产量已经占到世界总产量的3.75% 。 钢作为当时的新材料 , 是机器制造业的基础 , 这也是从19世纪90年代起 , 德国机器制造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 在机器制造业中 , 电机制造和造船业的发展尤为突出 。

德国@浅谈统一后的德国,如何用30年时间,由后发展国家成就工业强国梦
本文插图
德国化学工厂
自从70年代以后 , 以威廉·胡夫曼为代表的一批化学家将英国合成染料的技术传入德国后 , 化学工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 从1870年至1900年 , 德国酸、碱等化学原料的产量增长了7倍 , 染料的产量增加了3倍 , 均已跃居世界第一位 。 1900年德国6家最大的染料公司共雇佣化学专家500人 , 而同时期的英国仅有30-40人 , 所以无论是在从业人数还是在专业教育程度上 , 均已超过了他们的英国同行 。 到1900年 , 德国已占据世界染料市场90%的份额 。
新能源发展巨人
这一时期 , 电力工业和电气工业作为新能源逐渐发展起来 。 发电机和电动机在19世纪50、60年代问世 , 90年代后远距离输电线路形成 , 成为当时发展最快的产业 。 从19世纪80年代起 , 德国出现了西门子公司和通用电器公司 , 从1890年开始 , 两家公司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 竞争不但让两家公司得到迅速发展 , 而且加速了德国电气化的实现 。
【德国@浅谈统一后的德国,如何用30年时间,由后发展国家成就工业强国梦】
德国@浅谈统一后的德国,如何用30年时间,由后发展国家成就工业强国梦
本文插图
维尔纳·冯·西门子
到1906年 , 德国电气工业雇佣工人数量已经由2.6万人猛增至10.7万人 。 随着电灯技术从美国的传入 , 有轨电车的铺设和城乡输电系统的不断扩大 , 电气工业已成为德国的主导产业 , 在利用电力能源方面已位居世界第一位 。 1913年 , 德国电气产品已占世界总产量的34% , 而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的美国仅占据29% 。
交通运输业革命
钢铁、化学和电气工业的巨大发展 , 也让德国交通运输业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 德国地处中欧平原 , 河流基本以南北走向为主 , 没有贯穿东西的河网运输 , 同时国内也没有与英国可以比拟的近海航运的条件 , 这些都制约了本国工业的深入发展 , 打破地域交通限制成了德国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

德国@浅谈统一后的德国,如何用30年时间,由后发展国家成就工业强国梦
本文插图
德国铁路运输
统一后的德国为打破国内交通网络的局限性 , 开始实行铁路国有化并成立铁路局 , 这个举措让铁路修建出现了新的高潮 。 统一前 , 德国拥有7180英里的铁路网 , 到了1880年 , 德国铁路总长度已经达到2.02万英里 , 铁路建设密度已居于欧洲最高 。 铁路国有化让票价和运输成本不断降低 , 高效和廉价的铁路运输逐渐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动脉 , 并刺激了新兴工业、重化工业的迅速发展 。
在内河运输方面 , 随着国内运河扩建以及轮船动力的革新 , 内河航运也获得较快的发展 。 到1879年 , 杜伊斯堡港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内河港口、国内最大的轮船制造中心、国内水路网的中心 , 它向西部输出粮食和原料 , 向东部输出煤和钢铁制品等 。 与此同时 , 海运也获得新的发展 , 自80年代以来 , 汉堡、不来梅两个滨海港口经过不断的扩建和开拓海外新航线 , 已成为海外贸易的枢纽 。分页标题

德国@浅谈统一后的德国,如何用30年时间,由后发展国家成就工业强国梦
本文插图
德国运河
海运的发展也让不来梅和汉堡也逐渐形成了新的造船中心 , 到80年代 , 德国已能制造任何等级的商船和军舰 , 结束了从国外买船的历史 。 1910年 , 德国的船舶吨位已达300万吨 , 德国已经形成了一支足以与英国海运相匹敌的船队 , 确保在所有海域都有德国轮船行驶目标的达成 。
经济高速发展塑造了一个新德国
工业和海运的迅速发展 , 直接推动了德国对外贸易的增长 。 从1880年至1900年 , 德国进出口贸易额由57.37亿马克增至103.98亿马克 , 不仅数额增加近一倍 , 而且贸易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 进口产品中粮食、原料的比重不断增大 , 出口产品中工业品的比重持续上升 。 德国商品已经遍及全世界 , “德国制造”已经成为当时德国产品的代名词 。 1913年 , 德国的国外投资为300亿马克 , 而同期外国在德国的投资仅50亿马克 。 就这样 , 德国在不足30年的时间里彻底地完成了工业革命 , 实现经济腾飞 , 开创了由后发展国家步入一流强国的经济奇迹 。

德国@浅谈统一后的德国,如何用30年时间,由后发展国家成就工业强国梦
本文插图
工业革命中的城市化
经济的高速发展也深刻改变了德国的人口结构和城市化 , 首先 , 人口总数由1871年的4100万人增长到了20世纪初的6500万人 。 1871年 , 德国城市化人口为1479万 , 占总人口的36.1% , 1910年 , 城市总人口上升至3897.1万 , 占总人口的60%;1871年居住在10万人口以上城市人口为196万 , 到1910年已经达到1382万 。 德国城市柏林人口由1820年不足20万人 , 发展到1910年的200多万人 , 人口迅速扩大了10倍 , 成为欧洲当时欧洲第三大城市和世界第五大城市 。 城市人口的增加是十分显著的 。

德国@浅谈统一后的德国,如何用30年时间,由后发展国家成就工业强国梦
本文插图
工业革命中的城市化
除此之外 , 德国城市类型也发生了新的变化 。 随着重工业的迅速发展 , 一些有着自身资源优势的城市 , 发展成为新的工矿业中心城市群 。 一些新兴的港口城市 , 像汉堡、不来梅、基尔 , 科隆 , 法兰克福等 , 则因为在工业生产和内外贸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都成为重要的港口城市 。
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工业革命的完成 , 也让德国轻重工业比重发生重要变化 。 德国早在19世纪40年代就采取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生产的原则 , 这让重工业生产在帝国成立后获得更快的发展 , 这也就是开头所说的“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 德国在最开始就已经为后续经济爆发奠定了稳定的基石 。 从1880年至1900年 , 工业品输出额中生产资料产品的比重已由27%迅速升至39% , 德国已成为典型的重工业国 。 由于德国很早就实现了知识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模式 , 凭借其储备的知识力量和科学技术 , 德国工业已经具备了科技化 , 随着科技水平和生产率的不断提高 , 培养出了一支具有高技能、高素质的生产劳动大军 , 最终使德国能够超越英、法 , 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科技化工业强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