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寻找“西南科创板第一股”背后的城市逻辑

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采访人员 吴林静 每日经济新闻编辑 刘艳美
4月16日 , 一声锣响 , 成都先导(688222 , SH)在科创板正式上市 , 实现西南地区科创板上市交易“零的突破” 。 成都先导发行价格20.52元/股 , 截至收盘 , 涨幅129.43% , 报47.08元/股 。

【城市】寻找“西南科创板第一股”背后的城市逻辑
图片
图片来源:王昊毅 摄城叔之所以关注这家“西南科创板第一股” , 是因为它折射出其所在城市近几年努力的方向 。
成都先导是成都高新区企业 , 目前总部位于天府国际生物城 , 是成都生物医药产业的明星企业 。 8年时间 , 企业从创立到上市 , 其创始人李进的梦想和成都的城市经济发展战略紧紧结合在一起:
李进希望技术、人才聚集于此 , 借助成都完善的生物医药产业链 , 成长为DEL(DNA Encoded Compound Library , DNA编码化合物库)技术行业第一梯队企业;
成都希望 , 努力培育产业生态圈 , 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 , 给企业营造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
如今 , 登陆科创板 , 是这家高科技企业迈出的一大步 , 更是这座城市经济动能转换的一大体现 。
“梦想之地”创业八年
在成都的创业江湖里 , 流传着成都先导的发家故事 。
李进在原成都科技大学(现已并入四川大学)读研 , 毕业后赴海外发展 。 后来 , 他带着一份“DNA编码小分子化合物库合成与先导化合物筛选创新平台”项目商业计划书 , 以及一份创业梦想 , 回到成都高新区 。
【城市】寻找“西南科创板第一股”背后的城市逻辑
图片
成都先导实验室 图片来源:王昊毅 摄2012年 , 李进49岁 , 招兵买马 , 搭建技术研发平台 , 成立成都先导药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 开始创业征程 。 在创业这个充斥着二三十岁年轻人的冒险场里 , 李进无疑是个“老人” 。
“DNA编码化合物库技术就像做拼图 , 一旦与疾病靶点‘对接’成功 , 就意味着该疾病迎来了配套新药研发并最终走向临床的第一步 。 ”在他的计划里 , 成都先导将实现中国药企的突破发展 。
李进还记得 , 刚回国那几年 , 正是创业之风在成都吹起之时 , “不少海归科学家都把这里当作落脚地” 。 尤其在生物医药领域 , 药物研发公司正在成倍增长 , 其中不乏名企、名校海归创业者 , 这让李进和团队感到“无比兴奋” 。
对于选择成都的理由 , 李进更愿意用“情怀”来诠释——除了医药、药企等成都具备的本土优势外 , 回国创业、发展家乡 , 永远是海外科学家心底的理想 。 而对于曾在成都实现大学梦的李进来说 , 这里是他的“梦想之地” 。
公司成立不久 , 就建成1500平方米高标准实验室 , 包括多个生物、化学实验室、化学试剂库等 , 并获得成都高新区给予的场地、租金、装修等补贴支持 。
【城市】寻找“西南科创板第一股”背后的城市逻辑
图片
成都先导实验室 图片来源:王昊毅 摄在成都 , 像成都先导这样的高科技企业 , 会定期迎来政府部门的服务人员 , 一旦企业遇到交通、人才、技术等问题 , 很快就能得到解决 。
而且 , 每隔一段时间 , 成都都会梳理现有产业支持政策 , 补充强化相关政策措施 , 在政策、要素、服务、保障等方面综合施策、精准用力、协同发力 , 推动优质资源要素向优秀企业倾斜 , 切实为提升产业能级“铺路” 。
得益于这样的政策体系 , 成都先导取得持续发展 。 在成都高新区成长8年之后 , 成都先导拥有近2万平方米研发基地 , 建成分子结构超过4000亿种的DNA编码小分子化合物库 , 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
2020年3月17日 , 上交所同意成都先导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 , 即将正式登陆科创板 。
“生物城”四年成势
成都先导孕育于成都高新区 , 并在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最终成长为医药明星企业 。 分页标题
从招股说明书来看 , 成都先导起初的办公地址并非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下称“生物城”) 。
【城市】寻找“西南科创板第一股”背后的城市逻辑
图片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 图片来源:成都高新区提供提及“搬迁”原因 , 李进表示:“一方面是因为伴随着公司的发展 , 场地不够用了;另一方面 , 经过考察后 , 公司觉得生物城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 极有可能产生产业聚集 , 很多生物医药的公司都会入驻进来 , 形成优良的产业链 。 ”
全球顶级药企工作的经验 , 让李进对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圈更为敏感 。 他总是向别人推荐成都日趋完善的生物医药产业链 。
2016年 , 生物城由成都高新区与成都市双流区合作共建 , 从规划之初即是按生产、服务、消费等多功能城市型经济园区进行设计 。 4年时间 , 成都先导所在的生物城 , 已经成为成都生物医药产业重要聚集地之一 。
今年2月 , 成都市出台《关于落实新发展理念 , 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实施方案》 , 将形成“一源双核四带”生产力布局 。 作为双核之一 , 生物城正在向打造国际创新高地目标迈进 。
“在新一轮产业变革、城市竞争和转型发展中 , 成都要通过推进产业生态圈建设提升综合竞争力 。 ”成都市投促委相关负责人说 。 打造产业生态圈 , “事半功倍”的效果开始显现 。
可以看到 , 生物城不断引进行业领先项目、吸纳生物医药产业领军人才 。 不仅是DNA编码 , 基因检测、血液制品、抗体药物、疫苗、细胞治疗……各类颠覆性、改变人类健康生活的生命科学技术正酝酿着一个又一个突破 , 以创纪录的速度持续涌现 。 截至目前 , 生物城共引进和培育新药品种72个、临床阶段品种18个、1类新药28个、临床阶段7个 。
生物城迅速崛起背后 , 是成都高新区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新千亿产业集群来打造的表现之一 。
【城市】寻找“西南科创板第一股”背后的城市逻辑
图片
成都先导实验室 图片来源:王昊毅 摄近年来 , 中国生物技术发展迅速 , 形成了一批有代表性的专业化高新技术园区 , 以及以长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珠三角地区为核心的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 。 而成都高新区 , 正在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化生物产业体系 。 在2019中国生物医药园区综合竞争力排行榜上 , 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排名第六位 。
目前 , 成都高新区在研Ⅰ类新药73个 , 同比增长40.4% , 其中27个进入临床阶段 , 占全省比重超60% 。 2019年 , 成都高新区生物产业规模首次突破500亿元 , 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43亿元 , 连续三年保持近20%增长率 。
成都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如何 , 身处其中的企业 , 就是那个受益者、见证者 。 提及成都产业功能区打造 , 李进说:
“创新药物的研发绝不是单打独斗 , 创新环境、多学科和多团队还将带来技术碰撞 , 加速新科技在这里的产生;好的生态环境也将形成区域品牌 , 让人才和资本都选择聚集于此 。 而成都高新区完善的生物医药产业链 , 不仅有具备药品研发、制造能力的企业 , 还有诸多下游应用场景 , 形成了完善的链条与生态 。 ”
打造“2.0版”营商环境
不仅是先导药物 , 就在本周 , 成都高新区又有2家企业提交科创板上市审核 , 等待上交所正式受理 , 这是四川省第四家和第五家申报科创板上市的企业 。 此外 , 今年还有3-5家企业有计划申报科创板上市 , 成都高新的科创板企业队伍将进一步壮大 。
【城市】寻找“西南科创板第一股”背后的城市逻辑
图片
成都高新区夜景 图片来源:成都高新区提供科创板企业数量 , 侧面反映出一个地区的新经济实力 。
把时间线拉长来看 , 2017年成都召开新经济发展大会 , 提出打造“最适宜新经济成长的城市” , 成都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已有三年 。 分页标题
随即 , 成都又提出2019年是“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 。 这座城市深知 , 发展新经济最重要的就是优化营商环境 。 传统的给资金、优惠和土地的招商模式已经不具备竞争力 , 政府需要找准新经济企业痛点 , 创新要素供给 。
相比企业改变生产、人民改变生活两个方面 , 地方政府重塑城市治理的理念更具挑战 。 成都提出 , 从“给优惠”到“给机会” , 从“政府配菜”到“企业点菜” , 真正成为成都发展新经济思维逻辑的重大转折 。
自成都提出发展新经济、优化营商环境以来 , 成都高新区表现尤为突出 , 其高效而专业的政府服务 , 已经在新经济企业中形成口碑 。
“我们公司员工从2012年两三人发展到现在几百人 , 这反映出高新区创新创业和良好的营商环境 。 ”李进表示 , 成都高新区对公司的支持令他感触颇深 , 从开始跟他们接触到最后落地 , 高新区都非常专业 , “政策各方面都非常明朗 , 而且一些政务服务非常到位” 。
【城市】寻找“西南科创板第一股”背后的城市逻辑
图片
成都先导文化墙 图片来源:王昊毅 摄据成都高新区透露 , 在成都先导筹备上市过程中 , 为解决成都先导自然人股东个税问题 , 成都高新区组织银行灵活调整“股改贷”准入门槛 , 为先导药物上市做好金融服务工作 。 在成都高新区协调推进下 , 从银行拟定贷款协议 , 到最后成功放款 , 仅用了四天时间 。 在税务服务方面 , 成都高新区与成都银行分别安排专员陪同先导药物现场缴税 , 为企业开辟缴税绿色通道 。
栽好梧桐 , 引来凤凰 , 是成都高新区一直在做的事 。 什么样的营商环境才算是“国际化”?在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看来 , 就是要对标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等指标体系 , 符合国际惯例 。
迈入2020年 , 成都高新区相继发布《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2019-2020年)》《成都高新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2020-2021年)》 , 从企业需求侧和政府供给侧双向着力 , 打造“2.0版”营商环境 , 当好企业“店小二” , 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
【【城市】寻找“西南科创板第一股”背后的城市逻辑 】全球新型肺炎疫情实时查询
(责任编辑:徐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