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艺会@话说世界系列:穿越非洲大陆第一人 利文斯通
_本文原题:话说世界系列:穿越非洲大陆第一人 利文斯通
本文已经获得话说世界公号授权发布
本内容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话说世界》20卷丛书
津巴布韦西北部的河畔立有一座青铜雕像 , 高高的石座上 , 站着一位蓄着短髭、鼻梁高挺的欧洲人 。
他头戴护耳帽 , 脚踏长筒靴 , 手持拐杖 , 一幅长途跋涉的神态 。
这就是第一个完成从非洲西海岸到东海岸全部考察工作的英国传教士兼探险家利文斯通 。
本文插图
大卫·利文斯通 , 英国探险家、传教士 , 维多利亚瀑布的发现者 。 他是19世纪非洲探险的最伟大人物之 一 , 为世界打开了通往“黑暗大陆”的一扇窗户 。 图为吉布提共和国发行的带有利 文斯通头像的邮票 。
传教士的三重使命
大卫·利文斯通(1813—1873年)出生于苏格兰中部的南拉纳克郡 , 在家中七个孩子中排行第二 。
10岁时开始在格拉斯哥附近的一家棉花厂工作 , 1834年 , 基督教会招募懂医的传教士去中国 , 这对利文斯通很有感召力 。
从此 , 他每天在工作10个小时之外 , 还花4个小时学习拉丁文、医学和神学 。
由于鸦片战争爆发 ,和平无望 , 他不得不另谋出路 。
这时利文斯通遇到“伦敦传道会”的传教士罗伯特·摩法特 , 被其理想所吸引 , 决心前往非洲南部传教 。
1840年12月 ,利文斯通乘船来到南非开普敦 。
他的非洲之行有三重使命:传播基督福音、进行地理考察和开辟商业通道 , 正如在维多利亚瀑布旁的利文斯通纪念像下的铭文:“基督教·通商·文明” 。
利文斯通来到南非之后 , 首先是熟悉民情 。
他经常徒步或驾着牛车深入穷乡僻壤 , 了解当地的语言、民俗和文化 。
1843年 , 他外出时遭到狮子袭击 , 左臂受伤 , 落下终身残疾 , 但这并未动摇他在非洲工作的决心 。
1845年 ,利文斯通娶了摩法特的女儿玛丽为妻 。 玛丽支持他的工作 , 长期陪伴其身边 。
1849年 , 他穿过非洲西南部卡拉哈里沙漠 , 到达恩加米湖 。
1852年4月 , 利文斯通带着妻小回到开普敦 , 安排她们返回英国 , 自己则回到库鲁曼 , 继续穿行于当时仍然充满未知的非洲 。
本文插图
开普敦是南非第二大城市 , 也是南非繁忙而重要的港口 。 开普敦以其美丽的自然景观及码头而闻名 于世 , 知名的地标有被誉为“上帝餐桌”的桌山 , 以及印度洋和大西洋的交汇点——好望角 。 图为南非开普敦鸟瞰 。
发现维多利亚瀑布
1853年11月 , 利文斯通带着几个土著随从和很少的装备从现今津巴布韦和赞比亚交界地带出发 , 乘独木舟沿着赞比西河向西北进发 。
不能航行时 , 他们就弃舟登陆 , 在多雨的茂密原始森林中穿行 。
探险的路途困难重重 , 途中不但有强大好战的部落 , 还有疟疾、痢疾等致命疾病肆虐 。
1854年5月31日 , 他到达目的地——位于非洲西海岸的葡属西非(今安哥拉)首都罗安达 。
这是欧洲人第一 次从东到西横跨非洲大陆 。
1855年11月17日 , 他在当地人带领下来到今赞比亚境内的马兰巴(以当地马兰巴河命名) , 忽听雷声轰鸣 , 顿感天撼地动 。
他举目向东南眺望 , 发现赞比西河上烟波浩渺 , 云雾飞腾 。
当地人称这个大瀑布为“莫西奥图尼亚” ,托卡莱雅汤加语意为“像雷霆般轰轰作响的烟雾” 。
后来证实 , 这是世界上最大、最壮观的瀑布 。
利文斯通欣喜异常 , 当即以英国女王的名字为之命名为 “维多利亚瀑布” 。 他写道: 分页标题
“在英国没有这样美丽的景象 , 没有人能够想象出它的美景 。 从来就没有一 个欧洲人看到过它 , 只有天使在飞过这里时才能看到这么漂亮的景象 。 ”
这个瀑布的发现被视为利文斯通在非洲地理勘查活动中取得的最大成就 。
本文插图
维多利亚瀑布 。 非洲最大的瀑布 , 也是世界上最大、最美丽和最壮观的瀑布之一 。
经过近两年的艰苦跋涉 , 利文斯通于1856年5月20日抵达赞比西河注入印度洋的河口 , 即现今莫桑比克境内的克利马内 , 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有记载的从南非斜穿过整个非洲大陆到达非洲西海岸的旅行 。
利文斯通乘船前往毛里求斯 , 尔后回到阔别16年的故乡英国 , 受到英雄般的欢迎 。
伦敦地理学会为他颁发了大奖章 , 举行了盛大的招待会 。
1857年 , 他所著《在南非的传教和考察之旅》一书出版 , 首版发行7万册 , 给他带来巨大荣誉和收入 。
1864年 , 他又发表了《赞比西河及其上游各支流考察记》 。
在利文斯通踏上非洲前 , 从卡拉哈里到撒哈拉之间的非洲地图几乎是一片空白 , 利文斯通的探险打开了“黑暗大陆” , 带来了丰富而准确的资料 。
本文插图
赞比西河是非洲第四长河 , 是一条注入印度洋的大河 。 流向从西向东 , 从河源到入海口全长3540公里 。 赞比西河及其支流流经赞比亚、安哥拉、纳米比亚、津巴布韦、莫桑比克、博茨瓦纳和马拉维 。
为探险而献身
利文斯通认为他对地理探险比传教有更大的使命感 , 因此于1857年退出“伦敦传道会” 。
在英国政府的资助下 , 1858年3月10日 , 利文斯通从利物浦搭乘“珍珠号”出发 , 开始向赞比西河远征 。
这次远征没有什么重大发现 , 导致利文斯通此后筹措探险经费十分困难 。
1862年4月27日 , 利文斯通妻子玛丽因疟疾病逝 。
本文插图
玛丽是大卫·利文斯通的妻子 , 曾两度陪同丈夫在非洲探险 , 1862年病逝 , 葬在莫桑比克的舒潘加。 她生前与丈夫聚少离多 , 死后依然被丈夫的光芒掩盖 。
1865年8月14日 , 利文斯通最后一次离开母国 , 这次从桑给巴尔出发 , 于8月8日抵达尼亚萨湖(今称马拉维湖) 。
利文斯通本身是一位糟糕的领导者 , 处理不好与探险队队员的关系 。
大多数队员弃他而去 , 身边只有他的仆人与脚夫 , 完全没有任何后勤补给与专业支援 。
他曾阻止了很多贩运黑奴的交易 , 但当他穷困潦倒时却不得不靠那些奴隶贩子供给吃住 。
后来 , 利文斯通又为了寻找尼罗河的源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险 , 虽然没有找到尼罗河源头 , 但是他的伟大壮举为全世界所公认 。
据记载 , 利文斯通一生曾4次前往非洲 。
当冒险家亨利·斯坦利在非洲中心的坦噶尼喀湖边发现饥寒交迫的利文斯通时 , 后者只接受了他的物资帮助 , 却拒绝离开非洲 。
虽然有病在身 , 利文斯通依然出发前往卢阿普拉河 , 以为这条河可以通往尼罗河 。 事实上 , 它通往刚果河 。
1873年5月 , 60岁的他因感染疟疾 , 身体更加虚弱 , 在赞比亚东北部的班韦乌卢湖南岸去世 。
两位忠心的仆人知道他的心愿是死后葬在英格兰 , 就将他的遗体进行防腐处理 , 心脏埋在去世的一棵树下 , 那里现在立了一块纪念碑 。
他的仆人步行两个多月、跋涉上千公里抵达桑给巴尔岛 , 托一艘船将其遗体和日记送返英国 。
1874年4月 , 利文斯通葬于伦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分页标题
同年 , 他的日记经过整理以《大卫·利文斯通在中部非洲的最后日记》为题出版 ,为他长达32年的非洲探险活动画上句号 。
斯坦利后来在谈到利文斯通时说:“在整部非洲探险史上 ,没有哪个名字像利文斯通那样响亮 。 在他身上 , 集中了其他所有探险家所具有的优秀品德 。 ”
利文斯通的非洲探险旅行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
探险期间他亲眼目睹了黑奴贸易给这些地区带来的严重恶果 , 因此在政治上反对和要求废除不人道的黑奴贸易 。
他的著作中常提到奴隶制度的残酷 , 对英国的废奴运动有很大影响 , 如直接推动了 英国政府与桑给巴尔苏丹签署废除奴隶贸易的协议 。
【乐艺会@话说世界系列:穿越非洲大陆第一人 利文斯通】他也认为人们应当关注非洲商业经济发展 , 在合法通商中带动经济 , 阻止蓄奴 。
同时 , 他的内陆探险为后人探索非洲提供了大量的地理科学信息 。
作为非洲传教士的先驱 , 他为基督教在非洲的进一步深入创造了条件 。
本文插图
1902年 , 人们在利文斯通去世地附近重新树立了一个纪念碑 。 图为碑上铭刻 , 写有生卒年代等信息 。
本文插图
—END—
- 『情感』男追女,这四句话,比“我爱你”更让你事半功倍
- 中国新闻网:中国四座“世界美食之都”相聚“云端” 发布“扬州倡议”
- 「」世界上最高的山,却不是珠穆朗玛,而是一个海拔473米的山
- 「浙江」浙江最“低调”的景点,顶着世界之最的名头,知道的人却不多
- 『中国新闻网』世界最大的茶博物院——天福茶博物院恢复开放
- ■世界规模最大的佛教寺庙,面积相当于550个足球场,停车库就有8座
- 『时尚世界生活』苏有朋穿上卡其色西装,再将头发撩上去,就是个精神小伙
- 「枝头的喜鹊」世界最奇葩公路,每天只通车2-4个小时,其余时间都被海水淹没
- 『』世界最“危险”的景点,距今已有400多年,堪称攀岩者的最爱
- 「杰出世界」中国最神奇的一棵树,近千年来都维持一个姿势,都有警员的保护